本实用新型涉及牛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采用较低温度(一般在零上60~82℃),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目的,是一种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方法。是牛奶杀菌的一种常用杀菌方法。
现有的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升温效率不高,不方便清理维护,功能单一,所以现提出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包括外罐体和套设在外罐体内部的内罐体,所述外罐体内部设有保温夹套,所述内罐体顶端向外翻折延伸,且内罐体侧壁顶端边缘处与外罐体内壁焊接固定,所述内罐体一侧外壁底端位置处螺接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一端穿过外罐体,所述外罐体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罐盖,且罐盖顶端一侧螺接有进料管,所述外罐体一侧外壁顶端和另一侧外壁底端位置处分别螺接有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外罐体侧壁顶端位置处螺接有泄压管,且泄压管、进液管和出液管一端均穿过保温夹套内壁,所述泄压管侧壁一端螺接有泄压阀,所述罐盖顶端外壁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中空轴齿轮换向器,所述中空轴齿轮换向器输入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且电机与中空轴齿轮换向器形成传动配合,所述中空轴齿轮换向器的中空轴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一端弯折延伸形成螺旋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罐体底端内壁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旋转管,所述旋转管一端穿过内罐体和保温夹套与外罐体底端内壁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所述金属管一端与旋转管顶端螺接,所述旋转管两侧外壁顶端位置处均对称设置有清洁组件,所述金属管顶端转动连接有蒸汽进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与旋转管侧壁顶端位置处螺接的l型导气管,且l型导气管上对接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l型导气管侧壁螺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喷气嘴。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管侧壁靠近内罐体底端位置处螺接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支管,且支管侧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出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管内壁顶端位置处螺接有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外罐体底端外壁中间位置处螺接有清污阀,且清污阀内壁顶端与旋转管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清污阀底端螺接有排污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连有开关,且开关连有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中空轴齿轮换向器,配合设置的电机和金属管,以及金属管上的螺旋部,可以对内罐体中的奶液进行搅拌,有助于奶液受热均匀,同时结合设置的蒸汽进气管,结合螺旋部,可以增大换热面积,可以通过蒸汽释放的热量对奶液进行升温,达到更好的升温效果,提升杀菌效率,结合设置的支管和出气孔,方便将多余的蒸汽导出,设置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方便通入循环水,方便调控内罐体的位置,支管释放的蒸汽可以对循环水进行加热,充分利用蒸汽的余热,节约能源。
2.通过设置的l型导气管,配合设置的喷气嘴,方便对内罐体的内部进行蒸汽升温杀菌,丰富装置功能,减少细菌残留,结合设置的清污阀,方便清理管路中的污垢,方便清理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旋转管的剖视构示意图。
图中:1排污管、2清污阀、3外罐体、4进液管、5泄压阀、6泄压管、7罐盖、8进料管、9中空轴齿轮换向器、10蒸汽进气管、11出液管、12出料管、13金属管、14内罐体、15保温夹套、16l型导气管、17喷气嘴、18支管、19旋转管、20第一电磁阀、21第二电磁阀、22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包括外罐体3和套设在外罐体3内部的内罐体14,外罐体3内部设有保温夹套15,内罐体14顶端向外翻折延伸,且内罐体14侧壁顶端边缘处与外罐体3内壁焊接固定,内罐体14一侧外壁底端位置处螺接有出料管12,且出料管12一端穿过外罐体3,外罐体3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罐盖7,且罐盖7顶端一侧螺接有进料管8,外罐体3一侧外壁顶端和另一侧外壁底端位置处分别螺接有出液管11和进液管4,外罐体3侧壁顶端位置处螺接有泄压管6,且泄压管6、进液管4和出液管11一端均穿过保温夹套15内壁,泄压管6侧壁一端螺接有泄压阀5,罐盖7顶端外壁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中空轴齿轮换向器9,中空轴齿轮换向器9输入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且电机与中空轴齿轮换向器9形成传动配合,中空轴齿轮换向器9的中空轴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金属管13,金属管13一端弯折延伸形成螺旋部,内罐体14底端内壁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旋转管19,旋转管19一端穿过内罐体14和保温夹套15与外罐体3底端内壁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金属管13一端与旋转管19顶端螺接,旋转管19两侧外壁顶端位置处均对称设置有清洁组件,金属管13顶端转动连接有蒸汽进气管10,清洁组件包括与旋转管19侧壁顶端位置处螺接的l型导气管16,且l型导气管16上对接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0,l型导气管16侧壁螺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喷气嘴17,旋转管19侧壁靠近内罐体14底端位置处螺接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支管18,且支管18侧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出气孔22,旋转管19内壁顶端位置处螺接有第二电磁阀21。
本实用新型中,外罐体3底端外壁中间位置处螺接有清污阀2,且清污阀2内壁顶端与旋转管19底端转动连接,清污阀2底端螺接有排污管1,电机、第一电磁阀20和第二电磁阀21均连有开关,且开关连有控制器,控制器型号为data-7311。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管路将进液管4和出液管11与循环水管路连接,通过将蒸汽进气管10与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连接,在对内罐体14内部进行杀菌时,控制第二电磁阀21关闭,第一电磁阀20导通,蒸汽穿过金属管13经过l型导气管16,由喷气嘴17排出,通过控制电机工作,驱动中空轴齿轮换向器9带动金属管13旋转,从而带动l型导气管16旋转,对内罐体14内部进行蒸汽升温杀菌,然后关闭第一电磁阀20,控制第二电磁阀21导通,将需要进行杀菌处理的奶液,由进料管8通入,蒸汽经过金属管13,配合金属管13上的螺旋部,将蒸汽的热量传导给奶液,然后蒸汽穿过旋转管19,由支管18上的出气孔22排出,对保温夹套15与内罐体14之间的循环水进行升温,设置的清污阀2方便清理管路中的污垢,方便清理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包括外罐体(3)和套设在外罐体(3)内部的内罐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体(3)内部设有保温夹套(15),所述内罐体(14)顶端向外翻折延伸,且内罐体(14)侧壁顶端边缘处与外罐体(3)内壁焊接固定,所述内罐体(14)一侧外壁底端位置处螺接有出料管(12),且出料管(12)一端穿过外罐体(3),所述外罐体(3)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罐盖(7),且罐盖(7)顶端一侧螺接有进料管(8),所述外罐体(3)一侧外壁顶端和另一侧外壁底端位置处分别螺接有出液管(11)和进液管(4),所述外罐体(3)侧壁顶端位置处螺接有泄压管(6),且泄压管(6)、进液管(4)和出液管(11)一端均穿过保温夹套(15)内壁,所述泄压管(6)侧壁一端螺接有泄压阀(5),所述罐盖(7)顶端外壁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中空轴齿轮换向器(9),所述中空轴齿轮换向器(9)输入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且电机与中空轴齿轮换向器(9)形成传动配合,所述中空轴齿轮换向器(9)的中空轴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金属管(13),所述金属管(13)一端弯折延伸形成螺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体(14)底端内壁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旋转管(19),所述旋转管(19)一端穿过内罐体(14)和保温夹套(15)与外罐体(3)底端内壁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所述金属管(13)一端与旋转管(19)顶端螺接,所述旋转管(19)两侧外壁顶端位置处均对称设置有清洁组件,所述金属管(13)顶端转动连接有蒸汽进气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与旋转管(19)侧壁顶端位置处螺接的l型导气管(16),且l型导气管(16)上对接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0),所述l型导气管(16)侧壁螺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喷气嘴(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管(19)侧壁靠近内罐体(14)底端位置处螺接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支管(18),且支管(18)侧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出气孔(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管(19)内壁顶端位置处螺接有第二电磁阀(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体(3)底端外壁中间位置处螺接有清污阀(2),且清污阀(2)内壁顶端与旋转管(19)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清污阀(2)底端螺接有排污管(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第一电磁阀(20)和第二电磁阀(21)均连有开关,且开关连有控制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