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具体是指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
背景技术:
冷凝机组是由一台或几台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液器(需要时)干燥过滤器以及附件等组成的组合体,用于压缩及液化制冷剂。
冷凝器的功能是把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把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即制冷量)与压缩机耗功率相当的热量之和排入周围环境中。因此,冷凝器是制冷装置的放热设备,其传热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整台制冷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的经济性。
传统的冷凝机组的结构,大部分采用卧式侧出风设计,该结构的换热效率较低,能效较低,不符合实际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包括有左侧箱体和右侧箱体、制冷压缩组件、电气控制组件、制冷冷凝放热组件以及连接管路;所述制冷压缩组件和电气控制组件设于左侧箱体上,所述制冷冷凝放热组件设于右侧箱体上,所述制冷冷凝放热组件为强制冷却冷凝结构,所述右侧箱体为封闭箱体,在右侧箱体的其中一侧设置倾斜式进风口,在其顶部设有出风口。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制冷冷凝放热组件包括有翅片管组、管组固定端板和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安装于右侧箱体顶部,且轴流风机的风向朝向出风口。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制冷压缩组件包括制冷压缩机、储液器、干燥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压力开关以及连接管道。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左侧箱体包括有由底盘和左、右侧板组成的底座箱,所述制冷压缩组件设置于底座箱内,所述电气控制组件安装于左/右侧板上。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左侧箱体还包括有覆盖于底座箱上的后盖板和面盖板,在所述后盖板上设有网孔,在所述面盖板上设有提手;所述后盖板和面盖板连成一体并可横向于底座箱上滑移。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右侧箱体的两侧设有搬运提手。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右侧箱体的出风口处连接有排风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侧式结构组成卧式冷凝机组,并通过倾斜式进风口引入外界气流,并从顶部出风口排出,相对与传统卧式侧出风,本实用新型的斜进顶出的出风方式,针对立柜背部蒸发冷加以利用,在蒸发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冷凝温度,减小压比,提高能效,提高换热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
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连接关系而可以得出螺接或铆接或焊接或卡接或嵌接等方式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不同实施方式替用。
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词及附图中所示出方位,各部件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如在上方可以为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它仅表示高于其他物;其他方位也可作类推理解。
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表示出的具有实体形状部件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凡涉及具有实体形状的部件所采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是冲压、锻压、铸造、线切割、激光切割、铸造、注塑、数铣、三维打印、机加工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成本、精度进行适应性地选用或组合选用,但不限于上述材料和制作工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如图1至4所示,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包括有左侧箱体和右侧箱体10、制冷压缩组件、电气控制组件20、制冷冷凝放热组件以及连接管路;所述制冷压缩组件和电气控制组件20设于左侧箱体上,所述制冷冷凝放热组件设于右侧箱体10上,所述制冷冷凝放热组件为强制冷却冷凝结构,所述右侧箱体10为封闭箱体,在右侧箱体10的其中一侧设置倾斜式进风口30,在其顶部设有出风口40。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侧式结构组成卧式冷凝机组,并通过倾斜式进风口30引入外界气流,并从顶部的出风口40排出,相对与传统卧式侧出风,本实用新型的斜进顶出的出风方式,针对立柜背部蒸发冷加以利用,在蒸发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冷凝温度,减小压比,提高能效,提高换热效率。
在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制冷冷凝放热组件包括有翅片管组50、管组固定端板和轴流风机等;所述轴流风机安装于右侧箱体10顶部,且轴流风机的风向朝向出风口40。所述制冷压缩组件包括制冷压缩机110、储液器120、干燥过滤器、气液分离器130、压力开关以及连接管道等。
在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左侧箱体包括有由底盘60和左、右侧板70、80组成的底座箱,所述制冷压缩组件设置于底座箱内,所述电气控制组件安装于左/右侧板70、80上。所述左侧箱体还包括有覆盖于底座箱上的后盖板90和面盖板100,在所述后盖板90上设有网孔91,在所述面盖板100上设有提手;所述后盖板90和面盖板100连成一体并可横向于底座箱上滑移。在使用时,可将后盖板90和面盖板100移出,使本卧式冷凝机组变成半敞开式结构,也可将后盖板90和面盖板100盖上,使本卧式冷凝机组变成密闭的箱式结构。此外,由于考虑了高度的限制,在实施例中,将后盖板90和面盖板100设计为滑移式连接结构。
在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方便本卧式冷凝机组的搬运移动,所述右侧箱体10在其两侧设有搬运提手11。
在实施例中,所述右侧箱体10在其出风口40处可连接排风管,用于将出风口40排出的热负荷排出室外,从而不影响室内侧的环境工况,保证了室内的舒适度。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1.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侧箱体和右侧箱体、制冷压缩组件、电气控制组件、制冷冷凝放热组件以及连接管路;所述制冷压缩组件和电气控制组件设于左侧箱体上,所述制冷冷凝放热组件设于右侧箱体上,所述制冷冷凝放热组件为强制冷却冷凝结构,所述右侧箱体为封闭箱体,在右侧箱体的其中一侧设置倾斜式进风口,在其顶部设有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冷凝放热组件包括有翅片管组、管组固定端板和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安装于右侧箱体顶部,且轴流风机的风向朝向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压缩组件包括制冷压缩机、储液器、干燥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压力开关以及连接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箱体包括有由底盘和左、右侧板组成的底座箱,所述制冷压缩组件设置于底座箱内,所述电气控制组件安装于左/右侧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箱体还包括有覆盖于底座箱上的后盖板和面盖板,在所述后盖板上设有网孔,在所述面盖板上设有提手;所述后盖板和面盖板连成一体并可横向于底座箱上滑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侧箱体的两侧设有搬运提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出风卧式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在右侧箱体的出风口处连接有排风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