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排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82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养护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排车。



    背景技术:

    以往在铁路养护施工过程中,采用一般平板车和双轮小车辅助的运输方式,在通过曲线路段时,由于小车是全刚性连接的,而轨排(轨排:轨道、枕木组装后称之为轨排)也是刚性的,极易发生垮排(垮排:轨排从小轮车上掉下来)事故。组装好的轨排一般长度为30m-60m,重量为30吨-80吨,垮排很可能损坏机具、损坏线路设备、破坏道岔的几何尺寸,重新起排耗费时间,而更换道岔由于时间紧,必须在天窗点内完成作业,垮一次排需重新用起道机把小轮车放好,大约需用时30分钟,使得轨道推排小车达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过曲线路段时能够柔性通过、安全可靠的目标,成为当前现场铁路养护施工中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推排车,使用方便,能够保证轨排柔性通过曲线路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推排车,包括基座部、支撑部,基座部顶面中心设置旋转组件,基座部通过旋转组件转动连接支撑部;

    基座部包括基座框架,基座框架为矩形,基座框架角部均设置有滚轮,基座框架内沿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支撑架,支撑架两端分别固连基座框架的长边,支撑架平行于基座框架,滚轮位于支撑架与基座框架的短边之间,基座框架短边顶面中间设置有基座导向板;

    支撑部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为矩形,支撑框架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梁,支撑框架短边底面中间设置有支撑导向板;

    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基座、转盘,旋转基座底面固连基座部顶面中心,旋转基座顶面中心设置固定轴,转盘中心设置空腔,空腔适配固定轴,转盘转动连接旋转基座,转盘固连支撑部中心。

    优选的,支撑架包括第一梁、第二梁、第三梁,第一梁和第三梁均平行于基座框架的短边,第二梁两端分别固连第一梁的中间和第三梁的中间,第一梁到基座框架中心的距离>第三梁到基座框架中心的距离。

    优选的,基座导向板两端分别固连第一梁顶面中间和基座框架短边的顶面中间。

    优选的,基座导向板平行于基座框架长边的边沿倒角处理,支撑导向板平行于支撑框架长边的边沿倒角处理。

    优选的,旋转基座两条相对边沿分别固连两个第三梁中部。

    优选的,转盘两端分别固连两个支撑梁中部。

    优选的,第一梁、第二梁、第三梁、支撑梁、基座框架、支撑框架均是由槽钢制造,槽钢开口内设置加强筋。

    优选的,基座框架的长边为开口水平向外的槽钢,基座框架的长边两端均设置有手柄。

    优选的,基座框架的短边为开口水平向外的槽钢,基座框架的短边两端均设置有钢丝固定钩。

    优选的,旋转基座顶面设置有挡环,挡环与固定轴同轴设置,挡环适配转盘,挡环滑动连接转盘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轨排柔性通过曲线路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基座部的示意图;

    图3为支撑部的示意图;

    图4为旋转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基座框架、2-滚轮、3-支撑架、4-基座导向板、5-支撑梁、6-支撑导向板、7-旋转基座、8-转盘、9-固定轴、10-第一梁、11-第二梁、12-第三梁、13-手柄、14-挡环、15-钢丝固定钩、16-安装板、17-支撑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部、支撑部,基座部顶面中心设置旋转组件,基座部通过旋转组件转动连接支撑部;基座部包括基座框架1,基座框架1为矩形,基座框架1角部均设置有滚轮2,基座框架1短边两端内壁均设置有安装板16,滚轮2安装在安装板16上,基座框架1内沿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支撑架3,支撑架3两端分别固连基座框架1的长边,支撑架3平行于基座框架1,滚轮2位于支撑架3与基座框架1的短边之间,基座框架1短边顶面中间设置有基座导向板4;支撑部包括支撑框架17,支撑框架17为矩形,支撑框架17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梁5,支撑框架17短边底面中间设置有支撑导向板6;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基座7、转盘8,旋转基座7底面固连基座部顶面中心,旋转基座7顶面中心设置固定轴9,转盘8中心设置空腔,空腔适配固定轴9,转盘8转动连接旋转基座7,转盘8固连支撑部中心,支撑架3包括第一梁10、第二梁11、第三梁12,第一梁10和第三梁12均平行于基座框架1的短边,第二梁11两端分别固连第一梁10的中间和第三梁12的中间,第一梁10到基座框架1中心的距离>第三梁12到基座框架1中心的距离,基座导向板4两端分别固连第一梁10顶面中间和基座框架1短边的顶面中间,基座导向板4平行于基座框架1长边的边沿倒角处理,支撑导向板6平行于支撑框架17长边的边沿倒角处理,旋转基座7两条相对边沿分别固连两个第三梁12中部,转盘8两端分别固连两个支撑梁5中部,第一梁10、第二梁11、第三梁12、支撑梁5、基座框架1、支撑框架17均是由槽钢制造,槽钢开口内设置加强筋,基座框架1的长边为开口水平向外的槽钢,基座框架1的长边两端均设置有手柄13,基座框架1的短边为开口水平向外的槽钢,基座框架1的短边两端均设置有钢丝固定钩15,旋转基座7顶面设置有挡环14,挡环14与固定轴9同轴设置,挡环14适配转盘8,挡环14滑动连接转盘8外周。

    实际使用时,在轨道上放置两个推排车,将轨排放在推排车上,两个推排车对应轨排两端,放置完毕后推动轨排运动,当进入曲线路段后,由于基座部和支撑部可以转动连接,两个推排车在轨道上的运动速度不同,保证两个推排车之间直线距离不变,既可以实现轨排柔性通过曲线路段。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推排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部、支撑部,基座部顶面中心设置旋转组件,基座部通过旋转组件转动连接支撑部;

    基座部包括基座框架(1),基座框架(1)为矩形,基座框架(1)角部均设置有滚轮(2),基座框架(1)内沿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支撑架(3),支撑架(3)两端分别固连基座框架(1)的长边,支撑架(3)平行于基座框架(1),滚轮(2)位于支撑架(3)与基座框架(1)的短边之间,基座框架(1)短边顶面中间设置有基座导向板(4);

    支撑部包括支撑框架(17),支撑框架(17)为矩形,支撑框架(17)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梁(5),支撑框架(17)短边底面中间设置有支撑导向板(6);

    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基座(7)、转盘(8),旋转基座(7)底面固连基座部顶面中心,旋转基座(7)顶面中心设置固定轴(9),转盘(8)中心设置空腔,空腔适配固定轴(9),转盘(8)转动连接旋转基座(7),转盘(8)固连支撑部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排车,其特征在于:支撑架(3)包括第一梁(10)、第二梁(11)、第三梁(12),第一梁(10)和第三梁(12)均平行于基座框架(1)的短边,第二梁(11)两端分别固连第一梁(10)的中间和第三梁(12)的中间,第一梁(10)到基座框架(1)中心的距离>第三梁(12)到基座框架(1)中心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排车,其特征在于:基座导向板(4)两端分别固连第一梁(10)顶面中间和基座框架(1)短边的顶面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排车,其特征在于:基座导向板(4)平行于基座框架(1)长边的边沿倒角处理,支撑导向板(6)平行于支撑框架(17)长边的边沿倒角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排车,其特征在于:旋转基座(7)两条相对边沿分别固连两个第三梁(12)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排车,其特征在于:转盘(8)两端分别固连两个支撑梁(5)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排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梁(10)、第二梁(11)、第三梁(12)、支撑梁(5)、基座框架(1)、支撑框架(17)均是由槽钢制造,槽钢开口内设置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排车,其特征在于:基座框架(1)的长边为开口水平向外的槽钢,基座框架(1)的长边两端均设置有手柄(1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排车,其特征在于:基座框架(1)的短边为开口水平向外的槽钢,基座框架(1)的短边两端均设置有钢丝固定钩(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排车,其特征在于:旋转基座(7)顶面设置有挡环(14),挡环(14)与固定轴(9)同轴设置,挡环(14)适配转盘(8),挡环(14)滑动连接转盘(8)外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推排车,包括基座部、支撑部,基座部顶面中心设置旋转组件,基座部通过旋转组件转动连接支撑部;基座部包括基座框架,基座框架为矩形,基座框架角部均设置有滚轮,基座框架内沿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支撑架,支撑架两端分别固连基座框架的长边,支撑架平行于基座框架,滚轮位于支撑架与基座框架的短边之间,基座框架短边顶面中间设置有基座导向板;支撑部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为矩形,支撑框架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梁,支撑框架短边底面中间设置有支撑导向板。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能够保证轨排柔性通过曲线路段。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安沃德轨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