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临时建筑中的水电设施设备均为临时性安装,存在高频次的拆卸安装工作,造成了人工的浪费,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损坏情况,造成成本的上涨及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高频次水电安拆工作,导致的浪费人工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并先解决现有技术易造成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包括自动控制水箱、用于在自动控制水箱和空气能压缩机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的热循环水管路、用于为自动控制水箱补水的补水管路和用于从自动控制水箱向外供水和向内回水的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装载自动控制水箱和空气能压缩机的吊装框架,以及用于为空气能压缩机提供热能的太阳能集热板;所述吊装框架包括立方体框架、用于分割立方体框架内空间的立向矩形框架和用于支撑空气能压缩机的水平支撑平台,所述自动控制水箱和空气能压缩机分别设于立向矩形框架左侧和右侧空间内;所述水平支撑平台包括两根分别固定在立方体框架和立向矩形框架上的纵向水平支撑和固定在两根纵向水平支撑上的横向水平支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热循环水管路包括压缩机回水管和压缩机送水管,均连通在空气能压缩机和自动控制水箱之间,所述压缩机送水管上设有循环供水泵和循环控制阀,所述循环供水泵包括一台常用水泵和一台备用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补水管路上、水平支撑平台下方设有补水端自动控制阀和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为20kg硅丽晶罐。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路上、水平支撑平台下方设有加压供水泵,所述加压供水泵包括一台常用水泵和一台备用水泵,每个水泵两侧分别设有泵前控制阀和补水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控制水箱由双层锈钢板拼装而成,钢板夹层内设有保温棉。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为蓝膜太阳板,蓝膜太阳板内导热介质为零下25度储能循环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立方体框架两侧均设有x型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能压缩机为超低温空气压缩机。
此外,所述立方体框架上、水平支撑平台下方设有配电控制箱。
更加优选地,所述自动控制水箱上部设有溢水口,底部设有泄水阀,顶面设有上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将建筑过程中临时建筑的水源热泵形成成型模块化装置,使得施工现场设施整洁规范,重要部件安装完毕后,可直接进行现场吊装,实现经济及实用、创效三重效益,同时,材料均可周转使用,符合绿色施工及节能减排理念。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1-自动控制水箱;2-吊装框架;21-立方体框架;22-立向矩形框架;23-纵向水平支撑;24-横向水平支撑;25-x型支撑架;3-空气能压缩机;4-循环供水泵;5-循环控制阀;6-补水管路;7-压缩机回水管;8-压缩机送水管;9-太阳能集热板;10-补水端自动控制阀;11-净水装置;12-加压供水泵;13-泵前控制阀;14-补水控制阀;15-溢水口;16-泄水阀;17-上人孔;18人梯;19-配电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包括自动控制水箱1、用于在自动控制水箱和空气能压缩机3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的热循环水管路、用于为自动控制水箱1补水的补水管路6和用于从自动控制水箱1向外供水和向内回水的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在图中没有体现,还包括用于装载自动控制水箱1和空气能压缩机3的吊装框架2,以及用于为空气能压缩机3提供热能的太阳能集热板9,太阳能集热板9为蓝膜太阳板,蓝膜太阳板内导热介质为零下25度储能循环液体;吊装框架2整个由槽钢焊接而成,如图2和3所示,吊装框架2包括立方体框架21、用于分割立方体框架21内空间的立向矩形框架22和用于支撑空气能压缩机3的水平支撑平台,自动控制水箱1和空气能压缩机3分别设于立向矩形框架22左侧和右侧空间内;水平支撑平台包括两根分别固定在立方体框架21和立向矩形框架22上的纵向水平支撑23和固定在两根纵向水平支撑23上的横向水平支撑24。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从图3可看出,热循环水管路包括压缩机回水管7和压缩机送水管8,均连通在空气能压缩机3和自动控制水箱1之间,压缩机送水管8上设有循环供水泵4包括一台常用水泵和一台备用水泵。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从图1可以看出,补水管路6上、水平支撑平台下方设有补水端自动控制阀10和净水装置11,净水装置11为20kg硅丽晶罐。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供水管路上、水平支撑平台下方设有加压供水泵12,加压供水泵12两侧管路上分别设有泵前控制阀13和补水控制阀14,加压供水泵12包括一台常用水泵和一台备用水泵,自动控制水箱1由双层锈钢板拼装而成,钢板夹层内设有保温棉,立方体框架21两侧均设有x型支撑架25,空气能压缩机3为超低温空气压缩机。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立方体框架21上、水平支撑平台下方设有配电控制箱19和智能控制柜,自动控制水箱1上部设有溢水口15,底部设有泄水阀16,顶面设有上人孔17,如图4所示,立方体框架21上、与上人孔17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人梯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包括自动控制水箱(1)、用于在自动控制水箱和空气能压缩机(3)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的热循环水管路、用于为自动控制水箱(1)补水的补水管路(6)和用于从自动控制水箱(1)向外供水和向内回水的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装载自动控制水箱(1)和空气能压缩机(3)的吊装框架(2),以及用于为空气能压缩机(3)提供热能的太阳能集热板(9);所述吊装框架(2)包括立方体框架(21)、用于分割立方体框架(21)内空间的立向矩形框架(22)和用于支撑空气能压缩机(3)的水平支撑平台,所述自动控制水箱(1)和空气能压缩机(3)分别设于立向矩形框架(22)左侧和右侧空间内;所述水平支撑平台包括两根分别固定在立方体框架(21)和立向矩形框架(22)上的纵向水平支撑(23)和固定在两根纵向水平支撑(23)上的横向水平支撑(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水管路包括压缩机回水管(7)和压缩机送水管(8),均连通在空气能压缩机(3)和自动控制水箱(1)之间,所述压缩机送水管(8)上设有循环供水泵(4)和循环控制阀(5),所述循环供水泵(4)包括一台常用水泵和一台备用水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路上、水平支撑平台下方设有补水端自动控制阀(10)和净水装置(11),所述净水装置(11)为20kg硅丽晶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路上、水平支撑平台下方设有加压供水泵(12),所述加压供水泵(12)包括一台常用水泵和一台备用水泵,每个水泵两侧分别设有泵前控制阀(13)和补水控制阀(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水箱(1)由双层锈钢板拼装而成,钢板夹层内设有保温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板(9)为蓝膜太阳板,蓝膜太阳板内导热介质为零下25度储能循环液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框架(21)两侧均设有x型支撑架(2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能压缩机(3)为超低温空气压缩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框架(21)上、水平支撑平台下方设有配电控制箱(19)。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源热泵设施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水箱(1)上部设有溢水口(15),底部设有泄水阀(16),顶面设有上人孔(17),所述立方体框架(21)上、与上人孔(17)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人梯(1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