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块传送组件及冰块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9-24  134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冰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冰块传送组件及冰块分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客户及消费者喜欢在他们的饮料中放入冰块,因此,许多快餐店均设置有冰块分配器,以便将冰块放入客户及消费者的饮料中。

    现有的制冰机冰块分配器,其冰块传送装置包括储冰桶,储冰桶上设置有出冰口,储冰桶的内部设置有转盘,转盘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拨片,随着转盘的转动,拨片可以将储冰桶内的冰块拨至出冰口处。

    储冰桶内储存了很多的冰块,有的冰块具有锋利的棱角,当转盘转动时,与转盘的内端面接触的冰块上的棱角会持续的摩擦该内端面,从而划伤内端面,长久以往,转盘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导致转盘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块传送组件及冰块分配器,以解决现有冰块分配器内,当转盘转动时,与转盘的内端面接触的冰块上的棱角会持续的摩擦该内端面,从而划伤内端面,长久以往,转盘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导致转盘破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所述冰块传送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出的拨冰结构,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在所述转盘转动时将与所述拨冰结构接触的冰块拨离所述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拨冰结构包括拨冰挡条,所述拨冰挡条沿所述转盘的径向延伸;

    所述拨冰挡条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的中心设置有轴套结构,所述轴套结构的中心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的中心与所述转盘的中心对齐;

    所述轴套结构的外侧壁和所述转盘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转盘的径向朝向外侧延伸,所述拨冰挡条自所述转盘的边沿向所述转盘的中心延伸,且沿所述转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与所述拨冰挡条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所述转盘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冰块传送组件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盘连接;

    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搅拌翅,所述搅拌翅用于搅拌冰块。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翅为u型结构件,所述u型结构件的开口朝向所述搅拌杆。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拱的冰块分配器,包括所述的冰块传送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冰块分配器包括储冰桶和接水桶,所述接水桶设置在所述储冰桶的下方,所述冰块传送组件设置在所述储冰桶内;

    所述储冰桶上设置有出冰口和排水孔,所述冰块传送组件推出的冰块能够从所述出冰口排出;

    所述排水孔用于将所述储冰桶中所述冰块融化的水排出到所述接水桶中。

    进一步的,所述储冰桶的前侧面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出结构,所述第一凸出结构上设置有向所述储冰桶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陷结构;

    所述储冰桶的前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外凹陷的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凹陷结构上设置有向所述储冰桶内侧凸出的第二凸出结构,且所述第一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对应;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的上部与所述储冰桶的前侧面的外壁圆弧过渡,所述第一凸出结构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的上部与所述储冰桶的前侧面的内壁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圆弧过渡;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转盘槽,用于容纳所述转盘。

    进一步的,所述冰块分配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可拆卸地安装有面板;

    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储冰桶的所述出冰口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接水桶连通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出冰口通过出冰管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所述冰块传送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出的拨冰结构,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在所述转盘转动时将与所述拨冰结构接触的冰块拨开,使用时,冰块上的棱角与所述转盘的端面接触,当转盘转动时,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将所述冰块的棱角拨开,防止棱角持续摩擦所述转盘的端面,从而提高所述转盘的稳定性,避免所述转盘破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块分配器,包括上述的冰块传送组件,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块分配器也具备冰块传送组件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的转盘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的转盘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的转盘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的转盘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的转盘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块传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块传分配器的储冰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块传分配器的面板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块传分配器的储冰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冰块传送组件;110-转盘;111-拨冰挡条;112-拨片;113-轴套结构;114-轴孔;115-加强筋;121-搅拌杆;122-搅拌翅;200-储冰桶;201-第一凸出结构;202-第二凸出结构;203-第一凹陷结构;204-第二凹陷结构;210-转盘槽;220-出冰口;230-第一通孔;240-第二通孔;250-排水孔;310-壳体;320-面板;321-第一开口;322-第二开口;323-置物架;400-接水桶;510-电动马达;520-减速器;610-出冰管道;620-接冰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100,所述冰块传送组件100包括转盘110,所述转盘110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出的拨冰结构,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在所述转盘110转动时将与所述拨冰结构接触的冰块拨开。

    使用时,所述冰块传送组件100安装在储冰桶200内部,所述储冰桶200内部放置冰块,冰块上的棱角与述转盘110的端面接触,当转盘110转动时,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将所述冰块的棱角拨开,防止棱角持续摩擦所述转盘110的端面,从而提高所述转盘110的稳定性,避免所述转盘110破裂。

    具体地,所述转盘110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拨片112,随着转盘110的转动,拨片112可以将冰块传送至出冰口220处,使用者可以使用容器接取冰块。

    所述转盘110采用pp(polypropylene,简称pp)材质的塑料注塑加工而成。

    如图2所示,所述拨冰结构包括拨冰挡条111,所述拨冰挡条111沿所述转盘110的径向延伸。所述拨冰挡条111是沿所述转盘110的径向设置的直线挡条,其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长度尺寸大于其宽度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拨冰挡条111在转盘110的端面上的投影形状也可以不是直线,可以是曲线,分布在所述转盘110的端面上,同样能够起到拨开冰块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拨冰挡条111的数量为多个,均匀地排布在所述转盘110的端面上,且均沿所述转盘110的径向延伸。多个拨冰挡条111能够更加及时地把与所述转盘110抵接的冰块的棱角拨开,更加有效的防止冰块划伤转盘110的表面,均匀排布的好处是,在转盘110转动时,能够使所述转盘110受力均匀。

    如图3所示,所述转盘110的中心设置有轴套结构113,所述轴套结构113的中心设置有轴孔114,所述轴孔114的中心与所述转盘110的中心对齐;

    具体地,所述转盘110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所述转盘110的中心位置对齐的轴套结构113,所述轴套结构113的中心设置有所述轴孔114,所述轴孔114用于所述搅拌杆121连接。在所述转盘110转动时,所述轴套结构113能够使得所述转盘110的转动更加平稳,对所述转盘110起到支撑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轴套结构113可以为金属材质,在所述转盘110在注塑成型时,直接镶嵌在所述转盘110上,以实所述轴套结构113和所述转盘110的固定连接。

    所述轴套结构113的外侧壁和所述转盘110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15,所述加强筋115连接所述轴套结构113和所述转盘110,使转盘110受力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转盘110转动时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所述轴套结构113的强度。

    所述冰块传送组件100包括搅拌杆121,所述搅拌杆121的一端与所述转盘110连接。

    具体地,所述搅拌杆121的一端与所述轴孔11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孔114为六边形孔,所述搅拌杆121的一端为与所述轴孔114对应的六边形的轴,两者配合在一起,以使所述搅拌杆121能够和所述转盘110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轴孔114也可以为其他的多边形状,所述搅拌杆121的一端是与其对应的结构,能够满足所述搅拌杆121与所述转盘110同步转动。

    所述搅拌杆12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所述搅拌杆121上设置有搅拌翅122,所述搅拌翅122用于搅拌冰块,转盘110转动时同时也带时搅拌杆121和搅拌翅122转动,搅动储冰桶200里的冰块,辅助转盘110顺利出冰。

    优选地,所述搅拌翅122为u型结构件,所述u型结构件的开口朝向所述搅拌杆121。

    具体地,现有的制冰机冰块分配器,其搅拌件形状为叉形,体积大,回转半径大,在搅拌时机器震动大,运转不平稳,更有甚者在储冰桶200里冰块较满时,搅拌时冰块甚至打到制冰机的底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改进了搅拌杆121的形状,将搅拌杆121改为双u形对称分布,减小其回转半径,这样搅拌杆121受力均匀,运行震动小,确保运行安全。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拨冰挡条111从所述转盘110的中心延伸至所述转盘110的边沿。

    具体地,所述拨冰挡条111可以为直线型,从所述转盘110的中心延伸至所述转盘110的边沿,当所述转盘110转动时,所述拨冰挡条111随着所述转盘110一起转动,以使所述拨冰挡条111旋转后所覆盖的面积与所述转盘110的端面的面积相同,从而能够将所述转盘110端面上任意位置的冰块拨开。

    所述拨冰挡条111在转盘110的端面上的投影形状也可以为曲线,例如弧形、s形等,满足从所述转盘110的中心连通到所述转盘110的边沿即可。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强筋115延伸至所述转盘110的边沿。

    具体地,所述加强筋115由所述轴套结构113沿所述转盘110的径向朝向外侧延伸,至所述转盘110的边沿,所述加强筋115不仅能够用于提高所述转盘110转动时的稳定性和所述轴套结构113的强度的作用,还能够起到与所述拨冰挡条111同样的作用,即所述拨冰挡条111和所述加强筋115共同形成所述拨冰结构。

    优选地,沿所述轴套结构113朝向所述转盘110的边沿方向,所述加强筋115背向所述转盘110的一面与所述转盘110之间距离逐渐减小,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靠近所述轴套结构113的部位,所述加强筋115的背向所述转盘110的一面与所述转盘110之间距离相对较大,用于提高所述轴套结构113的强度;在远离所述轴套结构113的部位,所述加强筋115的背向所述转盘110的一面与所述转盘110之间距离相对较小,可以起到所述拨冰挡条111的作用。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强筋115沿所述转盘110的径向朝向外侧延伸,所述拨冰挡条111自所述转盘110的边沿向所述转盘110的中心延伸,且沿所述转盘110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加强筋115的长度与所述拨冰挡条111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所述转盘110的半径。

    具体地,所述加强筋11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拨冰挡条111的延伸方向不相同,即所述加强筋115和所述拨冰挡条111交错设置,这时,所述所述加强筋115的长度与所述拨冰挡条111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所述转盘110的半径。当所述转盘110转动时,所述加强筋115与所述拨冰挡条111一起,能够保证所有与所述转盘110接触的冰块均能够被所述加强筋115和所述拨冰挡条111拨开。

    另外,所述加强筋11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拨冰挡条111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时,所述所述加强筋115的长度与所述拨冰挡条111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转盘110的半径。当所述转盘110转动时,所述加强筋115与所述拨冰挡条111共同作用,同样能够保证所有与所述转盘110接触的冰块均能够被所述加强筋115和所述拨冰挡条111拨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块传送组件100,所述冰块传送组件100包括转盘110,所述转盘110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出的拨冰结构,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在所述转盘110转动时将与所述拨冰结构接触的冰块拨开,使用时,冰块上的棱角与述转盘110的端面接触,当转盘110转动时,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将所述冰块的棱角拨开,防止棱角持续摩擦所述转盘110的端面,从而提高所述转盘110的稳定性,避免所述转盘110破裂。

    如图7-图9所示,一种冰块分配器,包括所述的冰块传送组件100、储冰桶200、接水桶400、驱动机构和壳体310。所述冰块传送组件100设置在所述储冰桶200内,所述接水桶400设置在所述储冰桶200下面,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储冰桶200的外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储冰桶200的外壁后与所述转盘11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盘110转动,所述冰块传送组件100、储冰桶200、接水桶400和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310内部。

    具体地,所述冰块分配器包括储冰桶200和接水桶400,接水桶400设置在所述储冰桶200的下方,所述冰块传送组件100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储冰桶200内,所述搅拌杆121远离所述转盘110的一端的水位位置高于近所述转盘110的一端的水平位置。

    所述储冰桶200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250,所述接水桶400位于所述排水孔250的下面,所述排水孔250用于将所述储冰桶200中部分冰块融化的水排出到所述接水桶400中。

    如图8、图10所示,所述储冰桶200的前侧面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出结构201,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1上设置有向所述储冰桶200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陷结构203;所述储冰桶200的前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外凹陷的第二凹陷结构204,所述第二凹陷结构204上设置有向所述储冰桶200内侧凸出的第二凸出结构202,且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1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204对应,所述第一凹陷结构203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2对应。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1的上部与所述储冰桶200的前侧面的外壁圆弧过渡,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1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203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凹陷结构204的上部与所述储冰桶200的前侧面的内壁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凹陷结构204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2圆弧过渡。因采用圆弧光滑过渡,所述储冰桶200可以采用吸塑工艺加工而成,从而减少加工尺寸误差,提高精度,并最终节省成本。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1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2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转盘槽210,用于容纳所述转盘110。

    在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2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230,所述第一通孔230用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穿过后与所述转盘110连接;与所述第一通孔230相对的所述储冰桶200的后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40,所述第二通孔240用于与所述搅拌杆121的另一端连接,能够支撑所述搅拌杆121。

    所述第一通孔230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第二通孔240的水平位置,所述第一通孔230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通孔240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一通孔230与所述第二通孔240中心线与所述转盘槽所述在平面垂直。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马达510和减速器520,电动马达510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5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520的输出端与所述转盘110背向所述搅拌杆121的端面的轴孔114连接。所述电动马达510和所述减速器520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机构也可以为手动转轮,所述手动转轮与所述转盘110连接,当需要冰块时,使用者可以采用手转动所述手动转轮,从而带动所述转盘110转动。

    所述储冰桶200可以由内胆和包裹在外部的不锈钢扳金经由发泡工艺加工而成。内胆具有保温功能,采用吸塑工艺加工而成,以前这种内胆只能用滚塑加工,加工尺寸误差大,精度低,切加工效率低下。通过改进设计,使之可以用吸塑加工出来,提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

    所述储冰桶200上设置有出冰口220,所述冰块传送组件100推出的冰块能够从所述出冰口220排出。

    具体地,所述出冰口220设置所述转盘槽210的上部,并且处在所述转盘110的拨片112的运动路径上,当所述转盘110转动时,利用所述拨片112把冰块传送到所述出冰口220。

    如图7、图9所示,所述冰块分配器包括壳体310,所述壳体310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接取冰块的区域,所述壳体310包括与所述安装槽可拆卸的面板320,所述面板320上设置有与所述储冰桶200的所述出冰口220连通的第一开口321,以及与所述接水桶400连通的第二开口322;

    具体地,所述面板320为内凹结构件,所述第一开口321设置在所述面板320的上端,所述第一开口321和所述出冰口220通过出冰管道610连通,所述第一开口321处设置有接冰嘴620,使用时,转动所述转盘110,利用拨片把冰块传送到所述出冰口220,冰块通过出冰管道610到达所述面板320的上端的接冰嘴620,使用人员可以有杯子接取所述冰块。

    所述第二开口322设置在所述面板320的下端,所述接水桶400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322的下端。实际使用时,多余的水或冰块可直接排到其下面的接水桶400中。

    所述第二开口322也可以通过管道与所述接水桶400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322上设置有置物架323,所述置物架323可以用于放置水杯或其他容器,用于接取所述接冰嘴620的冰块,所述置物架323为网状结构,多余的水和较小的冰块可以通过第二开口322掉落到所述接水桶400内。

    所述面板320可以采用吸塑工艺加工。

    现有的制冰机冰块分配器,其出冰区域都是采用整体注塑加工,都是与面板320注塑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加工成本高,更不方便装配和售后维修的拆装。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320采用单独的吸塑设计,可单独安装和拆卸,这样就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也更方便维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冰块传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冰块传送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出的拨冰结构,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在所述转盘转动时将与所述拨冰结构接触的冰块拨离所述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块传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冰结构包括拨冰挡条,所述拨冰挡条沿所述转盘的径向延伸;

    所述拨冰挡条的数量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块传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中心设置有轴套结构,所述轴套结构的中心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的中心与所述转盘的中心对齐;

    所述轴套结构的外侧壁和所述转盘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块传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转盘的径向朝向外侧延伸,所述拨冰挡条自所述转盘的边沿向所述转盘的中心延伸,且沿所述转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与所述拨冰挡条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所述转盘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块传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冰块传送组件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盘连接;

    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搅拌翅,所述搅拌翅用于搅拌冰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块传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翅为u型结构件,所述u型结构件的开口朝向所述搅拌杆。

    7.一种冰块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冰块传送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块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冰块分配器包括储冰桶和接水桶,所述接水桶设置在所述储冰桶的下方,所述冰块传送组件设置在所述储冰桶内;

    所述储冰桶上设置有出冰口和排水孔,所述冰块传送组件推出的冰块能够从所述出冰口排出;

    所述排水孔用于将所述储冰桶中所述冰块融化的水排出到所述接水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块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桶的前侧面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出结构,所述第一凸出结构上设置有向所述储冰桶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陷结构;

    所述储冰桶的前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外凹陷的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凹陷结构上设置有向所述储冰桶内侧凸出的第二凸出结构,且所述第一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对应;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的上部与所述储冰桶的前侧面的外壁圆弧过渡,所述第一凸出结构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的上部与所述储冰桶的前侧面的内壁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圆弧过渡;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转盘槽,用于容纳所述转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块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冰块分配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可拆卸地安装有面板;

    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储冰桶的所述出冰口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接水桶连通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出冰口通过出冰管道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块传送组件及冰块分配器,涉及制冰设备的技术领域,所述冰块传送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出的拨冰结构,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在所述转盘转动时将与所述拨冰结构接触的冰块拨开。使用时,所述冰块传送组件安装在储冰桶内部,所述储冰桶内部放置冰块,冰块上的棱角与述转盘的端面接触,当转盘转动时,所述拨冰结构能够将所述冰块的棱角拨开,防止棱角持续摩擦所述转盘的端面,从而提高所述转盘的稳定性,避免所述转盘破裂。

    技术研发人员:叶仙;陈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银都餐饮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5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