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面条的自动杀菌缓苏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9-21  85


    本实用新型所属面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面条的自动杀菌缓苏机。



    背景技术:

    生产面条时,为保证面条的安全和口感,通常会先对生产的面条进行加热处理,而后降加热后的面条放置在特定条件下,达到面条松软的目的,实现面条的缓苏过程。目前,在生产面条时,加热多使用传统的灯光加热,在加热后人工将其分离,进行缓苏处理。传统的加热方式以及杀菌和缓苏装置的分离导致面条的安全和口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且效率低下。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02750617u)公开了一种具备杀菌功能的挂面缓苏装置,包括冷却室,冷却室内设有臭氧发生机。该装置主要利用臭氧的穿透力强、氧化性高等特点对面条进行灭菌,提高面条的白度。但该装置中臭氧的可控制性相对较弱,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杀菌,未实现面条杀菌和缓苏的连续作业。

    中国发明专利(公告号:cn102550950b)公开了一种干蒸挂面及生产方法和生产装置,本发明中,生产装置包括加热机构、检测机构、加湿器及控制机构,对加工好的挂面采用高温干蒸处理,其旨在提高挂面的保质期,采用的加热机构和加湿器虽能够对挂面起到杀菌和缓苏的效果,但装置中并未考虑对挂面实现一体式生产,无法较好实现面条的规模化生产和保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面条的自动杀菌缓苏机,使得生产过程中,同时实现面条的杀菌和缓苏效果,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面条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包括机壳,机壳沿高度方向分为上室和下室,上室内布置有加热输送带,下室内布置有缓苏输送带,加热输送带与缓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上室内布置有对加热输送带上面条加热的加热组件,加热输送带的出料端与缓苏输送带的进料端连接。

    优选地,为减少设备的占用空间,同时实现面条的缓苏效果,下室内沿机壳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缓苏输送带,相邻缓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

    机壳主要由侧板围合而成,侧板围合空间内设有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中隔板之间形成上室,中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形成下室。

    加热组件包括沿加热输送带输送方向布置的加热件,加热件通过加热固定件安装在机壳上。

    优选地,加热组件布置在加热输送带的上侧和/或下侧。

    优选地,加热件为石英加热管。

    优选地,加热输送带和缓苏输送带均为网式输送带。

    上室和下室内分别设有沿面条传输方向布置的加湿管。

    还包括通风机构,通风机构包括沿加热输送带输送方向布置的多个加热通风机组件,加热通风机组件包括加热通风机和位于加热通风机下方的空气导流槽,所述的加热通风机设在机壳外壁,所述的空气导流槽位于加热组件上方,并与加热通风机连接。

    加热通风机沿加热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布置,优选地,相邻加热通风机在加热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交替设置。

    还包括邻近杀菌缓苏机的面条输送机,面条输送机的出料端与加热输送带的进料端连接,面条输送机机架的顶部沿输送带输送方向布置有多个输送通风机,保证面条输送机内的良好空气流动。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面条加工过程中,将面条的加热杀菌以及杀菌后的缓苏过程整合为一体,实现面条的加热杀菌以及缓苏的自动连续完成,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面条的生产效率,降低在此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2)采用输送网来运输面条,将加热件组件布置在输送带上、下两侧,能够有效提高面条的加热效率,更好的实现对面条的杀菌效果。

    (3)在下室内布置多个缓苏输送带,能够在实现面条缓苏的前提下,减少设备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杀菌缓苏机和面条输送机的主视图;

    图2为杀菌缓苏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沿c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沿d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沿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沿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e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f区域的放大图;

    图9为图1中g区域的放大图;

    图10为图1中h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结合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用于面条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包括机壳201,机壳201沿高度方向分为上室和下室,上室内布置有加热输送带207,为保证缓苏的时间,且减少生产设备的占用空间,下室内沿机壳201的高度方向布置有输送方向相反的上缓苏输送带218和下缓苏输送带228,加热输送带207与上缓苏输送带218的输送方向相反,上室内沿加热输送带207的输送方向布置有加热组件,用于对加热输送带207上的面条进行加热,加热输送带207的出料端与上缓苏输送带218的进料端上下对应,加热输送带207上的面条在出料端落到相邻的缓苏输送带上,加热输送带207连接有加热传动机构,缓苏输送带连接有缓苏传动机构。

    机壳主要由侧板围合而成,侧板围合空间内设有上隔板202、中隔板203和下隔板204,上隔板202和中隔板203之间形成上室,中隔板203和下隔板204之间形成下室。

    加热组件包括沿加热输送带207输送方向布置的加热件302,加热件302通过加热固定件301安装在机壳201上,加热件302的长度方向与加热输送带207的输送方向一致,加热件302的宽度方向与加热输送带207的宽度方向平齐。

    优选地,加热组件布置在加热输送带207的上、下两侧。

    优选地,加热件207为石英加热管。

    优选地,为便于输送带上面条的加热与缓苏,加热输送带207和缓苏输送带均为网式输送带。

    上室和下室内分别设有长度方向沿面条传输方向的加湿管8和加湿管9,加湿管8设在中隔板203的上部,加湿管9设在下隔板204的上部,用于对上室和下室的湿度进行控制。

    还包括通风机构,通风机构包括沿加热输送带207输送方向布置的多个加热通风机组件,加热通风机组件包括加热通风机701和位于加热通风机701下方的空气导流槽702,加热通风机701设在机壳201外壁,空气导流槽702位于加热组件上方,且与加热通风机701连接,便于将加热通风机701输送出来的风通过空气导流槽702进行扩散,加大上室内的空气流动。

    加热通风机701沿加热输送带207的输送方向布置,优选地,相邻加热通风机在加热输送带207的宽度方向交替设置。

    还包括邻近杀菌缓苏机2的面条输送机1,面条输送机机架101的顶部呈斜坡状,面条输送机的输送带与加热输送带207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面条输送机机架101的顶部沿输送带输送方向布置有多个输送通风机6,优选地,输送通风机6为带网的壁式通风机。

    本实施例中,第一缓苏输送带218由第一缓苏传动机构410带动,第二缓苏输送带228由第二缓苏传动机构420带动。

    为便于本装置的具体实施,在此将现有的传动机构结合本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缓苏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缓苏驱动电机411、第一缓苏主轮412和设在加热输送带207出面端一侧机架上的第一缓苏张紧轮413,第一缓苏驱动电机411设在杀菌缓苏机进面端机架201的底部,第一缓苏主轮412位于中隔板203下方。

    第一缓苏驱动电机411和第一缓苏主轮412之间布置有第一缓苏规整轮414,便于对第一缓苏输送带218进行规整,第一缓苏驱动电机411、第一缓苏主轮412和第一缓苏规整轮414通过第一驱动带415连接,形成闭合的回路,第一缓苏输送带218依次绕过第一缓苏主轮412和第一缓苏张紧轮413,形成闭合的回路。

    第二缓苏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缓苏驱动电机421、第二缓苏主轮422、过桥轴423、第二缓苏从轮424、设在第一缓苏驱动电机411上方机架上的第三缓苏从轮425,第二缓苏驱动电机421设在缓苏输送带进面端机架201的底部,第二缓苏从轮424设在杀菌缓苏机进面端机架201的底部,过桥轴423由第二驱动电机421带动。

    第二驱动电机421与第二缓苏主轮422之间机架上布置有第二缓苏规整轮426,过桥轮423、第二缓苏主轮422以及第二缓苏规整轮426通过第二驱动带427连接,形成闭合回路;第二缓苏输送228带依次绕过第二缓苏主轮422、第二缓苏从轮424和第三缓苏从轮425,形成闭合的回路。

    加热传动机构包括过桥轮423、加热主轮501,进面从轮502以及设在加热输送带207下方机架上的第一加热从轮503和第二加热从轮504,加热主轮501设在加热输送带207出面端机架201上,进面从轮502设在面条输送机1进面端的机架101上,两加热从轮之间设有加热张紧轮505,用于调整加热输送带207的松紧程度。

    加热输送带207依次绕过加热主轮501、第二加热从轮504、加热松紧轮505、第一加热从轮503以及进面从轮502,形成闭合的回路;加热主轮501、过桥轮423之间设有加热规整轮506,加热主轮501、过桥轮423以及加热规整轮506通过加热驱动带507连接,形成闭合的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步:依据实际工况设定加热驱动电机、缓苏驱动电机相关参数,设定石英加热管温度,启动加热驱动电机、缓苏驱动电机、输送通风机、加热通风机以及石英加热管;

    第二步:面条由面条由输送机1的进面端进入;

    第三步:面条在加热输送带207出面端落至第一缓苏输送带218上,经过一段时间的传输,面条由第一输送带218落至第二缓苏输送带228上;

    第四步:在此过程中,依据实际生产需要,使用加湿管8和9;

    第五步:最终,面条由第二缓苏输送带228出面端排出杀菌缓苏机2,完成面条的杀菌缓苏过程。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过程进一步描述解释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其保护范围不受此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一切等效修饰和改变,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面条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沿高度方向分为上室和下室,上室内布置有加热输送带,下室内布置有缓苏输送带,加热输送带与缓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上室内布置有对加热输送带上面条加热的加热组件,加热输送带的出料端与缓苏输送带的进料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主要由侧板围合而成,侧板围合空间内设有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中隔板之间形成上室,中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形成下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面条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沿加热输送带输送方向布置的加热件,加热件通过加热固定件安装在机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面条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组件布置在加热输送带的上侧和/或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输送带和缓苏输送带均为网式输送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室和下室内分别设有沿面条传输方向布置的加湿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机构,所述的通风机构包括沿加热输送带输送方向布置的多个加热通风机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通风机组件包括加热通风机和位于加热通风机下方的空气导流槽,所述的加热通风机设在机壳外壁,所述的空气导流槽位于加热组件上方,并与加热通风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通风机沿加热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布置,相邻的加热通风机在加热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交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邻近杀菌缓苏机的面条输送机,面条输送机的出料端与加热输送带的进料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面条的自动杀菌缓苏机,包括机壳,机壳沿高度方向分为上室和下室,上室内布置有加热输送带,下室内布置有缓苏输送带,加热输送带与缓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上室内布置有对加热输送带上面条加热的加热组件,加热输送带上的面条在出面料落在缓苏输送带上;上室和下室内沿面条传输方向分别布置有加湿管;还包括通风机构,所述的通风机构包括沿加热输送带输送方向布置的多个加热通风机组件;还包括邻近杀菌缓苏机的面条输送机,面条输送机的出料端与加热输送带的进料端连接。本装置能够实现面条的杀菌和缓苏一体式生产,节省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任永灿;孙开杭;魏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东方面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5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