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切换模式开关。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可切换模式开关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机械开关技术领域,目前已发展出了各式各样功能不一的开关装置,比如常见的按压开关、旋钮开关等。开关装置往往与电路结构搭配使用,在开关装置的两种开关状态(部分开关装置还有第三种)下,电路结构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电路通断状态、电路运行状态等。
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按压开关为例,在电子智能设备上也常常设置有按压开关装置,以供用户控制电子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比如智能灯具开关和智能家电等。在现有技术中,用户若要控制电子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比如通电或断电等,则需要触摸按压开关,使得按压开关改变结构状态。为方便用户随时对电子智能设备进行操作,一般可通过遥控设备对其发送控制信号,而若要电子智能设备随时能够接收遥控信号,则必须长期处于带电状态。然而,智能设备需要长期带电才能保持在线,用户可以随时远程控制这台智能设备,与此同时,客户也需要通过本地墙壁开关的方式即普通开关实现开关设备。
而目前的开关结构都为单一模式的开关,即开关结构只能形成一种开关模式,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了客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切换模式开关,客户可根据需要调整开关内部结构来选择开关为自恢复开关模式或者是普通开关模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切换模式开关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切换模式开关,包括开关主体和模式切换装置,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包括锁紧件和与所述锁紧件的一端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开关主体包括开关按键和开关壳体,所述开关壳体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锁紧件均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开关按键盖装于所述开关壳体且所述开关按键选择性的与所述弹性件的远离所述锁紧件的一端抵靠。
优选地,所述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弹性件活动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锁紧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远离所述锁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远离所述开关按键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限位柱的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外。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的孔壁设有限位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限位孔连通,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设有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伸入所述固定孔使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为u型结构,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u型结构的端部,所述u型结构的端部伸入所述固定孔使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远离所述u型结构的一端向所述开关按键的方向逐渐延伸。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远离所述开关按键的一端的孔壁设有用于限制所述锁紧件脱离所述开关壳体的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锁紧件的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锁紧盖,且所述锁紧盖的远离所述锁紧件的一面设置有用于通过螺丝刀旋转插入以转动的转动槽。
优选地,所述开关壳体包括支撑件,所述开关按键盖装于所述开关壳体且所述开关按键的中部与所述支撑件抵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切换模式开关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有益效果包括:
开关主体包括开关壳体和开关按键,开关壳体上设置有通孔,弹性件的一端与锁紧件的一端连接之后,将锁紧件和弹性件均设置于开关壳体的通孔内,然后将开关按键盖装于开关壳体且开关按键选择性的与弹性件的远离锁紧件的一端抵靠。锁紧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沿靠近开关按键和远离开关按键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弹性件运动,当锁紧件在外力作用下被按压带动弹性件运动从而抵靠开关按键时,开关处于自恢复开关模式,当锁紧件在外力作用下被抬起带动弹性件远离开关按键时,开关处于普通开关模式,由此实现了在自恢复开关模式和普通开关模式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开关主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自复位开关模式开启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自复位开关模式关闭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普通开关模式开启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普通开关模式关闭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图1—图6中:
可切换模式开关—10,开关主体—100,开关按键—110,开关壳体—120,通孔—121,限位块—1211,支撑件—122,模式切换装置—200,锁紧件—210,固定孔—211,限位孔—2111,锁紧盖—212,弹性件—220,固定支架—230,第一限位部—231,限位柱—2311,第二限位部—232,凸起—2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切换模式开关系统,用于控制智能设备,包括可切换模式开关10。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开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可切换模式开关10,包括开关主体100和模式切换装置200。模式切换装置200与开关主体100连接,模式切换装置200用于切换可切换模式开关10的模式,即可根据需要在自恢复开关模式和普通开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主体100包括用于容纳内部元件的开关壳体120和用于手动按压的开关按键110,开关按键110盖装于开关壳体120。
详细的,开关壳体120还包括支撑件122,开关按键110盖装于开关壳体120之后,开关按键110的中部与支撑件122抵靠,支撑件122形成一个支点,使得开关按键110被分为两部分,支撑件122的一边被按压之后,另一边便被抬起。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6,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自复位开关模式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自复位开关模式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普通开关模式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的普通开关模式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模式切换装置200包括锁紧件210和与锁紧件210的一端连接的弹性件220,将弹性件220和锁紧件210均设置于通孔121内,开关按键110盖装于开关壳体120且开关按键110选择性的与弹性件220的远离锁紧件210的一端抵靠。
开关键和弹性件220的远离锁紧件210的一端选择性抵靠即客户根据需要将可切换模式开关10的模式切换至自恢复开关模式或者是普通开关模式,因为弹性件220与锁紧件210连接,所以当抬升锁紧件210时,锁紧件210带动弹性件220脱离开关按键110,开关按键110切换至普通开关模式;按压锁紧件210时,锁紧件210带动弹性件220抵靠开关按键110,开关按键110切换至自恢复开关模式。
进一步地,锁紧件210的远离弹性件220的一端设置有锁紧盖212。当锁紧件210与弹性件220设置于通孔121内时且锁紧件210在外力作用下被按压至最底部时,锁紧盖212与通孔121的远离开关按键110的一端抵靠。
锁紧盖212一方面可以防止锁紧件210过度伸入通孔121使弹性件220给开关按键110施加的弹力过大从而损坏开关按键110,一方面可以在客户需要切换至普通开关模式时方便取出锁紧件210。
可选地,锁紧件210与通孔121的内壁螺纹连接。当锁紧件210与通孔121的内壁螺纹连接之后,一方面,客户需要切换模式的时候,只需要旋转锁紧件210的锁紧盖212即可,模式切换时方便省力,另一方面,螺纹连接的锁紧力可以防止弹性件220的弹力过大将锁紧件210弹出通孔121,发生意外情况。
详细的,锁紧盖212的远离锁紧件210的一面设有用于转动锁紧盖212的转动槽,客户需要切换模式的时候,只需要用螺丝刀旋转插入锁紧盖212的转动槽即可,使模式的切换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模式切换装置200还包括固定支架230,固定支架230的一端与锁紧件210连接,固定支架230的另一端与弹性件220的远离开关按键110的一端连接,固定支架230可以防止弹性件220脱离,增加连接强度。
详细的,固定支架230包括用于限制弹性件220活动的第一限位部231和第二限位部232,弹性件220的远离开关按键11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231连接,第二限位部232与第一限位部231连接且第二限位部232的远离第一限位部231的一端与锁紧件210连接。
第一限位部231能够防止弹性件220在受力时发生弯曲,轴线发生偏移的情况,也能够对弹性件220起到一个定位的作用。
可选地,弹性件220为弹簧,第一限位部231包括限位柱2311,限位柱2311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232的远离锁紧件210的一端连接,弹簧的远离开关按键110的一端套设于限位柱2311的远离第二限位部232的一端外。
弹簧造价低,适用范围广,限位柱2311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将弹簧套设在限位柱2311外能够更好地防止弹簧受力弯曲时发生直线的偏移,提高模式切换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锁紧件210具有固定孔211,固定孔211的靠近第二限位部232的一端的孔壁设有限位孔2111,固定孔211与限位孔2111连通,第二限位部232的远离第一限位部231的一端设有凸起2322,第二限位部232伸入固定孔211使凸起2322位于限位孔2111内。
当第二限位部232伸入固定孔211使凸起2322位于限位孔2111内后,使得锁紧件210与固定支架230卡持,固定支架230与锁紧件210在无外力作用下很难分离,提高了锁紧件210与固定支架230的连接强度。
详细的,通孔121的远离开关按键110的一端的孔壁设有用于限制锁紧件210脱离开关壳体120的限位块1211。
当客户根据需要将模式切换为普通模式并旋出锁紧件210时,位于通孔121的远离开关按键110的一端的孔壁的限位块1211与位于限位孔2111的凸起2322抵靠,可以防止锁紧件210脱离通孔121,以便于再次切换模式。
可选地,第二限位部232为u型结构,凸起2322设置于u型结构的端部,u型结构的端部伸入固定孔211使凸起2322位于限位孔2111内。
若客户需要拆装锁紧件210与固定支架230,只需按压第二限位部232的u型结构的侧壁使u型结构收缩即可将第二限位部232伸入固定孔211中或者从固定孔211中取出。
详细的,凸起2322的远离u型结构的一端向开关按键110的方向逐渐延伸。
当要安装固定支架230与锁紧件210时,凸起2322的远离u型结构的一端向开关按键110的方向逐渐延伸可以减少凸起2322与固定孔211的孔壁之间的阻力,使得安装更加省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模式开关10的工作原理为:
当客户需要将模式从普通开关模式切换至自恢复开关模式时,旋转锁紧件210使锁紧件210沿远离开关按键110的一端向靠近开关按键110的一端运动,同时锁紧件210带动弹簧抵靠开关按键110,弹簧受力弯曲,并给开关按键110施加力的作用,模式被切换至自恢复开关模式;当客户需要将模式从自恢复开关模式切换至普通开关模式时,旋出锁紧件210,同时锁紧件210带动弹簧逐渐远离开关按键110,弹簧不再向开关按键110施加力的作用,模式被切换至普通开关模式,由此实现了在自恢复开关模式和普通开关模式之间的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可切换模式开关系统的可切换模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主体(100)和模式切换装置(200),所述模式切换装置(200)包括锁紧件(210)和与所述锁紧件(210)的一端连接的弹性件(220);所述开关主体(100)包括开关按键(110)和开关壳体(120),所述开关壳体(120)设置有通孔(121),所述弹性件(220)和所述锁紧件(210)均设置于所述通孔(121)内,所述开关按键(110)盖装于所述开关壳体(120)且所述开关按键(110)选择性的与所述弹性件(220)的远离所述锁紧件(210)的一端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装置(200)还包括固定支架(230),所述固定支架(230)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弹性件(220)活动的第一限位部(231)和第二限位部(232),所述弹性件(220)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31)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23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31)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部(232)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231)的一端与所述锁紧件(2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20)为弹簧,所述第一限位部(231)包括限位柱(2311),所述限位柱(2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32)的远离所述锁紧件(210)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远离所述开关按键(110)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限位柱(2311)的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232)的一端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210)具有固定孔(211),所述固定孔(211)的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232)的一端的孔壁设有限位孔(2111),所述固定孔(211)与所述限位孔(2111)连通,所述第二限位部(232)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231)的一端设有凸起(2322),所述第二限位部(232)伸入所述固定孔(211)使所述凸起(2322)位于所述限位孔(21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232)为u型结构,所述凸起(2322)设置于所述u型结构的端部,所述u型结构的端部伸入所述固定孔(211)使所述凸起(2322)位于所述限位孔(21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322)的远离所述u型结构的一端向所述开关按键(110)的方向逐渐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1)的远离所述开关按键(110)的一端的孔壁设有用于限制所述锁紧件(210)脱离所述开关壳体(120)的限位块(121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210)与所述通孔(12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锁紧件(210)的远离所述弹性件(220)的一端设置有锁紧盖(212),且所述锁紧盖(212)的远离所述锁紧件(210)的一面设置有用于通过螺丝刀旋转插入以转动的转动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壳体(120)包括支撑件(122),所述开关按键(110)盖装于所述开关壳体(120)且所述开关按键(110)的中部与所述支撑件(122)抵靠。
10.一种可切换模式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切换模式开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