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9-18  16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机领域。



    背景技术:

    冷冻干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把样品升华出来的水蒸气进行捕捉,尤其是含有机物的样品其结晶点偏低,常规-60度左右的冷阱无法进行完全捕捉),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冷凝温度更低、捕水能力更强的捕水冷阱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能够将进入气腔内气体含有的水汽凝结成冰附着在筒壁上,有效捕捉水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上端开口且外筒筒体上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内筒上部具有一与内筒筒内相连通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端部通过端盖密封,注入管上还固定有一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外筒上端固定并形成密封,外筒内壁与内筒外壁不相接触,两者之间形成气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液氮等冷却介质从注入管充入内筒内并通过端盖密封,将处理气体从进气口通入气腔中,气体中含有的水汽即可在内筒外壁上凝结成冰,其结构简单、捕水效果优异。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外筒上端具有凸缘,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凸缘固定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垫。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外筒上部,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外筒下部。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端盖与所述注入管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进入气腔内气体含有的水汽凝结成冰附着在筒壁上,有效捕捉水汽,其结构简单、捕水效果优异,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筒1,内筒2,进气口3,排气口4,注入管5,端盖6,密封板7,气腔8,凸缘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包括外筒1和内筒2,所述外筒1上端开口且外筒1筒体上具有进气口3和排气口4,所述内筒2上部具有一与内筒2筒内相连通的注入管5,所述注入管5端部通过端盖6密封,注入管5上还固定有一密封板7,所述密封板7与所述外筒1上端固定并形成密封,外筒1内壁与内筒2外壁不相接触,两者之间形成气腔8。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1上端具有凸缘9,所述密封板7与所述凸缘9固定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3位于所述外筒1上部,所述排气口4位于所述外筒1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6与所述注入管5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进入气腔8内气体含有的水汽凝结成冰附着在筒壁上,有效排出水汽,其结构简单、捕水效果优异,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上端开口且外筒筒体上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内筒上部具有一与内筒筒内相连通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端部通过端盖密封,注入管上还固定有一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外筒上端固定并形成密封,外筒内壁与内筒外壁不相接触,两者之间形成气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端具有凸缘,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凸缘固定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外筒上部,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外筒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注入管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低温捕水冷阱结构,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机领域。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上端开口且外筒筒体上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内筒上部具有一与内筒筒内相连通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端部通过端盖密封,注入管上还固定有一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外筒上端固定并形成密封,外筒内壁与内筒外壁不相接触,两者之间形成气腔。内筒外壁能够将进入气腔内的水汽凝结成冰附着在筒壁上,有效收集水蒸气,其结构简单、捕水能力更强,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何科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博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4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