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9-17  51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是一种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换热器一般分为干式蒸发器或者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比干式蒸发器高,但是由于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并非在换热管中,而是在壳体内,制冷剂冷凝时散热液化的过程,会导致制冷剂中的润滑油液化,沉积在换热器壳体的底部,使用时间一长,油沉积在换热器底部无法被整个空调机组中制冷剂气/液化的循环过程带走,导致“回油”不彻底问题,将严重影响换热器的工作。以往的解决措施是在满液式蒸发器下端,油沉积的部位加装特定的吸油装置,或者不加装吸油装置,使用特定的时间之后,整体上更换蒸发器,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对于干式蒸发器来说,虽然不存在油脂沉淀的问题,但是由于制冷剂在换热管道内流动,存在换热效率低,当出现需要快速换热的情形时,干式蒸发器便无法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实现高换热效率的同时,解决回油不彻底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包括一长筒状的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管腔作为冷却水流动路径;

    所述壳体内腔作为换热腔室,该换热腔室的轴向上的一端通出有制冷剂第一接管,其轴向上的另一端通出有制冷剂第二接管,使换热腔室内除换热管外的空间作为制冷剂换热空间,该制冷剂换热空间内还设有一折流板组件,该折流板组件在制冷剂换热空间内分隔出从换热腔室一端至另一端的折弯回转流通的制冷剂流动路径;

    所述折流板组件上各相邻板面的间距不相等,且间距是从换热腔室一端至另一端逐步递减。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长筒状的壳体以其轴向竖立设置,所述折流板组件的各相邻板面的间距从上至下逐步递减。

    2.上述方案中,所述换热管可以是竖立排布的直管,也可以是连续s型弯折的曲管或其他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换热管形式;

    3.上述方案中,所述制冷剂第一接管和制冷剂第二接管可以设置在换热腔室上的同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不同侧。

    4.上述方案中,所述折流板相邻板面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步递减,优选的,换热腔室内最上端的折流板与换热腔室的顶壁间距在所有间距中最大,换热腔内最下端的折流板与换热腔室的底面间距在所有间距中最小。

    5.上述方案中,所述折流板组件可以参考公布号为cn106369886a,申请号为201610978731.2附图中展示的折流板。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结合换热腔中折流板的设置,确保制冷剂中带有的油能够沉积在换热腔的底部且在制冷剂的流动路径上,方便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将沉积油带走。

    另外,现有技术的折流板间距相同,制冷剂在换热腔室内流动过程中,在不同的接管进入时会出现气态到液态的转变,或者液态到气态的转变;在相同的压力下,往往在刚进入换热腔时,流速过快,导致与换热管间的接触时间短,换热时间不充分,影响换热的质量;而在换热腔中流程过半后,流速放缓,无法具备足够的流速带走沉积在底部的油,本实用新型通过相邻折流板的间距由大到小的布置,能够确保制冷剂在气相和液相转变的过程中,在相同的压力下,制冷剂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流速,充分保障了换热的时间,提高换热质量,并且确保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具备足够的流速将沉积油带走。

    再者,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两用。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时候,制冷剂从第二接管进入,沿着折流板的路径,冲刷换热管,液态制冷剂吸热气化,继续上升,到了最后的行程中,得到过热气体,从制冷剂第一接管流出,回到压缩机,其中制冷剂的液体供应根据换热器出口的过热度进行调节。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时候,制冷剂气体从第一接管进入,沿着折流板的路径,沿程冷凝,散热液化,到了最后的行程中,得到过冷液体,从制冷剂第二接管流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核心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进水口;2.出水口;3.制冷剂第一接管;4.制冷剂第二接管;5.折流板组件;6.换热腔室;7.第一水室;8.换热管;9.第二水室;10.挡板;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包括一竖立设置的长筒状的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8,换热管8的管腔作为冷却水流动路径;

    该壳体内腔作为换热腔室6,换热腔室6上部通出有制冷剂第一接管3,换热腔室6的下部通出有制冷剂第二接管4,换热腔室6内除换热管8外的空间作为制冷剂换热空间,该制冷剂换热空间内沿水平方向还设有一折流板组件5,该折流板组件5在制冷剂换热空间内分隔出上下方向的折弯回转流通的制冷剂流动路径。

    上述换热管8可以是竖立排布的直管,也可以是连续s型弯折的曲管,如申请号:201820632861.5中公开的换热管形式,或其他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换热管形式,如申请号:201720539764.7中所公开的u型管;但不局限于直管、s管或者u型管形式,任意能够代替本实用新型换热管功能的换热管形状都应当被包括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述折流板组件5上各相邻板面的间距不相等,且间距是从上至下逐步递减。

    进行热交换时,冷却水从进水方向进入换热管内,通过出水方向流出;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制冷剂从制冷剂第二接管4进入,沿着折流板规划的路径,冲刷换热管8,液态制冷剂吸热气化,继续上升,到了最后的行程中,得到过热气体,从制冷剂第一接管3流出,回到压缩机。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时候,制冷剂气体从制冷剂第一接管3进入,沿着折流板规划的路径,沿程冷凝,散热液化,到了最后的行程中,得到过冷液体,从制冷剂第二接管4流出;

    参见附图2所示,优选的,在壳体上端可以设置第一隔板11进行横向隔离,壳体下端通过设置第二隔板12进行横向的隔离,由此,可以将整个壳体空间分隔出三个,从上至下依次是第一水室7、换热腔室6及第二水室9,换热管8为直管且在换热腔室6中竖直并列的设置,这些竖立直管的上端均连通第一水室7,换热管8的下端连通第二水室9,第一水室7、各换热管8、第二水室9连通构成所述冷却水流动路径。

    另外的,上述的折流板组件可以由折流平板构成,也可以由一螺旋形的折流板组件组成。

    优选的,可以在第一水室中竖直隔设一挡板10,将第一水室7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上为进水口1,另一部分上为出水口2,由此冷却水从进水口1进入第一水室7,流经换热管8到达第二水室9,再通过换热管8流到第一水室7,完成整个的流程,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冷却水的流程,进行充分的换热。

    换热腔室内的结构以及作为蒸发器、冷凝器时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不变,参考附图1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实施例二:一种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包括一长筒状的壳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长筒状的壳体以其轴向水平摆放设置,其它均同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钱能基本达到如实施例一的换热器工作效果,只是效果可能稍稍变差。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长筒状的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8),换热管(8)的管腔作为冷却水流动路径;

    所述壳体内腔作为换热腔室(6),该换热腔室(6)的轴向上的一端通出有制冷剂第一接管(3),其轴向上的另一端通出有制冷剂第二接管(4),使换热腔室(6)内除换热管(8)外的空间作为制冷剂换热空间,该制冷剂换热空间内还设有一折流板组件(5),该折流板组件(5)在制冷剂换热空间内分隔出从换热腔室(6)一端至另一端的折弯回转流通的制冷剂流动路径;

    所述折流板组件(5)上各相邻板面的间距不相等,且间距是从换热腔室(6)一端至另一端逐步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筒状的壳体以其轴向竖立设置,所述折流板组件(5)的各相邻板面的间距从上至下逐步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横向隔设有第一隔板(11),壳体内腔的下部横向隔设有第二隔板(12),以此所述壳体内腔被分隔为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水室(7)、换热腔室(6)及第二水室(9),所述换热管(8)由多根并列设置的竖立直管组成,这些竖立直管的上端均连通第一水室(7),换热管(8)的下端连通第二水室(9),所述第一水室(7)、各换热管(8)、第二水室(9)连通构成所述冷却水流动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7)隔设有一挡板(10),该挡板(10)将第一水室(7)在水平方向上分隔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上设置有进水口(1),另一部分上设置有出水口(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组件(5)为一螺旋形折流板或者多块间隔布置的折流平板。

    技术总结
    一种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长筒状的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8),换热管(8)的管腔作为冷却水流动路径;所述壳体内腔作为换热腔室(6),该换热腔室(6)的轴向上的一端通出有制冷剂第一接管(3),其轴向上的另一端通出有制冷剂第二接管(4),使换热腔室(6)内除换热管(8)外的空间作为制冷剂换热空间,该制冷剂换热空间内还设有一折流板组件(5),该折流板组件(5)在制冷剂换热空间内分隔出从换热腔室(6)一端至另一端的折弯回转流通的制冷剂流动路径;所述折流板组件(5)上各相邻板面的间距不相等,且间距是从换热腔室(6)一端至另一端逐步递减。

    技术研发人员:胡匡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方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4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