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9-11  21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



    背景技术:

    篷布,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其被广泛应用在物流运输行业、露天仓库的遮盖以及野外搭帐篷领域内。在篷布生产过程终端,需要将篷布进行折叠,以便篷布的的运输和销售,目前,篷布的折叠仍以人工折叠为主,因篷布面积大,导致人工折叠篷布操作较为麻烦且人工劳动强度大,进一步地,人工进行折叠篷布耗费时间较长,导致篷布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本折叠机通过机械自动化方式代替人工进行篷布折叠,不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大大提高了篷布折叠效率,继而利于提高篷布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包括横向折叠机构、纵向折叠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横向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输送带、第一折叠翻转轴、第二折叠翻转轴、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和第一光电检测开关,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相应的设置有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若干所述第一输送带沿着第一主动轴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套置在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上,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第一折叠翻转轴的轴线与第一主动轴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位于第一主动轴与第一从动轴之间的中部位置处,在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上设置有若干沿着第一折叠翻转轴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的第一l形折叠杆,且第一l形折叠杆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送带之间的间隙的正下方,通过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折叠翻转轴的转动实现第一l形折叠杆的翻转,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且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将第一主动轴和第一折叠翻转轴之间的距离三等分,在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沿着第二折叠翻转轴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的第二l形折叠杆,且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上的第二l形折叠杆呈左右对称状态分布;在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和第二折叠翻转轴一侧均设置一折叠辅助压紧机构,与第一折叠翻转轴相配合的折叠辅助压紧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的左侧,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相对应的两组折叠辅助压紧机构位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之间,每一组所述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包括两个压紧组件,每一个所述压紧组件均包括[形架、上压板和下l形压板,在所述[形架上部设置一第一上压紧电动推杆,在所述[形架下部设置一第二下压紧电动推杆,所述上压板设置在所述[形架内部上侧且上压板与第一上压紧电动推杆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下l形压板设置在所述[形架内部下侧且下l形压板与第二下压紧电动推杆的活动端相连接,第一输送带的上传送面与上压板和下l形压板之间的空隙相对应,与第一折叠翻转轴相对应的两个压紧组件分别通过一第一水平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形架与相应的第一水平电动推杆的活动轴相连接,位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一端的两组压紧组件内的两个[形架通过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一第二水平电动推杆的活动轴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第一光电检测开关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轴的正上方;

    所述纵向折叠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输送带、横向移动机构、竖直升降机构、夹紧翻转折叠机构和第二光电检测开关,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左侧,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相应的设置有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若干所述第二输送带沿着第二主动轴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套置在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上,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向移动支架、移动块和传动丝杠,所述横向移动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所述传动丝杠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支架上,且在传动丝杠两侧均设置一水平导向杆,所述移动块套置在所述传动丝杠和水平导向杆上,通过传动丝杠的转动可实现移动块的往复移动,所述竖直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竖直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动推杆和支撑板,所述升降电动推杆竖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电动推杆的活动端上部,在所述支撑板下部设置有两个竖直导向杆,两个竖直导向杆下端套置在移动块上相应设置的竖直套筒内,所述夹紧翻转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夹紧翻转折叠机构位于第二支架左侧后端,所述夹紧翻转折叠机构包括翻转电机、夹紧组件和推离组件,所述翻转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在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一转动轴,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一l形固定板,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上夹紧板、下夹紧板、上夹紧电动推杆和下夹紧电动推杆,所述上夹紧电动推杆和下夹紧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l形固定板上部,两个所述上夹紧板前后间隔设置在与所述上夹紧电动推杆的活动端上设置的l形连接板上,且上夹紧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两个所述下夹紧板通过一∩形连接架与所述下夹紧电动推杆的活动端相连接,且下夹紧板位于上夹紧板正下方,两个所述下夹紧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两侧间隙下方,所述推离组件包括推离电动推杆和推离板,所述推离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l形固定板上,所述推离板设置在所述推离电动推杆的活动端上,且推离板位于两个所述上夹紧板之间,在所述推离板上设置一∩形槽,所述∩形槽卡置在相应的所述第二输送带外侧,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第二光电检测开关与推离板前后相对应;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三支架和第三输送皮带,所述第三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后侧,所述第三输送皮带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

    优选地,该折叠机还包括一翻转折叠辅助压紧机构,所述翻转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包括辅助压紧电动推杆、压紧轴和压紧支撑板,所述压紧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后端,且压紧支撑板与第二输送带上平面平行,所述辅助压紧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位于压紧支撑板后方,所述压紧轴设置在所述辅助压紧电动推杆上的活动端上设置的一连接块上,且压紧轴位于压紧支撑板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在所述压紧轴上套置一可自由转动的转动套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一用于支撑转动轴转动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套置在转动轴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压板的下侧壁上及下l形压板的竖板的上侧壁上均设置一橡胶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输送带发生偏移的第一限位环,在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输送带发生偏移的第二限位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和后期维修;通过第一折叠翻转轴带动第一l形折叠杆的翻转及通过第二折叠翻转轴带动第二l形折叠杆的翻转,从而在第一输送带上实现了篷布的横向方向上的折叠要求,在第一输送带上折叠篷布过程中,通过折叠辅助压紧机构的压紧作用,可在篷布折叠过程中,将篷布折痕处区域的篷布拉紧,继而利于实现篷布的整齐折叠,继而利于提高折叠质量;在第二输送带上,当下夹紧板和上夹紧板将完成横向折叠后的篷布夹紧后,通过翻转驱动电机带动上夹紧板和下夹紧板的旋转,从而可实现篷布在两个上夹紧板外侧(或两个下夹紧板外侧)缠绕,继而实现篷布的纵向折叠,篷布折叠完成后,通过横向移动机构将篷布移动到第三输送带上,然后通过推离电动推杆推动推离板将篷布从上夹紧板和下夹紧板上推离,继而使得篷布掉落在第三输送带,通过第三输送带将篷布运送到下一工序中,继而完成篷布的折叠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l形折叠杆和第二l形折叠杆与第一输送带相对分布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夹紧组件和推离组件在第二输送带上部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折叠辅助压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夹紧组件和推离组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夹紧组件和推离组件组合的结构侧视图;

    图7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9为图1中c处放大图;

    图中:11第一支架、111第一主动轴、112第一从动轴、12第一输送带、13第一折叠翻转轴、131第一l形折叠杆、14第二折叠翻转轴、141第二l形折叠杆、15折叠辅助压紧机构、151[形架、152上压板、153下l形压板、1531竖板、154第一上压紧电动推杆、155第二下压紧电动推杆、156第一水平电动推杆、157连接板、158第二水平电动推杆、16第一光电检测开关、21第二支架、211第二主动轴、212第二从动轴、231横向移动支架、232移动块、233传动丝杠、234水平导向杆、241升降电动推杆、242支撑板、243竖直导向杆、244竖直套筒、251上夹紧板、2511l形连接板、252下夹紧板、2521∩形连接架、253上夹紧电动推杆、254下夹紧电动推杆、255l形固定板、256推离电动推杆、257推离板、2571∩形槽、258翻转电机、2581转动轴、2582支撑环、31第三支架、32输送带、41辅助压紧电动推杆、411连接块、42压紧轴、421转动套管、43压紧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如图1所示),包括横向折叠机构、纵向折叠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横向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架11、第一输送带12、第一折叠翻转轴13、第二折叠翻转轴14、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和第一光电检测开关16,在所述第一支架11的左右两端分别相应的设置有第一主动轴111和第一从动轴112,若干所述第一输送带12沿着第一主动轴111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套置在所述第一主动轴111和第一从动轴112上(即若干第一输送带12呈间隔分布,相邻的第一输送带12之间存在有间隙),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电机驱动驱动第一主动轴111可实现第一输送带12的转动,为便于实现第一输送带12的稳定运行,在此,在所述第一主动轴111和第一从动轴11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输送带12发生偏移的第一限位环101,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1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上,且第一折叠翻转轴13的轴线与第一主动轴111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13位于第一主动轴111与第一从动轴112之间的中部位置处,在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上13设置有若干沿着第一折叠翻转轴13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的第一l形折叠杆131,且第一l形折叠杆13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送带12之间的间隙的正下方,通过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折叠翻转轴13的转动实现第一l形折叠杆131的翻转,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折叠翻转轴13带动第一l形折叠杆131向第一主动轴111方向翻转180°,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14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且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14将第一主动轴111和第一折叠翻转轴13之间的距离三等分,在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14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沿着第二折叠翻转轴14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的第二l形折叠杆141,且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14上的第二l形折叠杆141呈左右对称状态分布,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二折叠翻转轴14的转动实现第二l形折叠杆141的翻转,两个第二l形折叠杆141呈相互靠近运动状态翻转,且第二l形折叠杆141翻转的角度为180°;在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13和第二折叠翻转轴14一侧均设置一折叠辅助压紧机构,与第一折叠翻转轴13相配合的折叠辅助压紧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13的左侧,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14相对应的两组折叠辅助压紧机构位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14之间,每一组所述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包括两个压紧组件,每一个所述压紧组件均包括[形架151、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在所述[形架151上部设置一第一上压紧电动推杆154,在所述[形架151下部设置一第二下压紧电动推杆155,所述上压板152设置在所述[形架151内部上侧且上压板152与第一上压紧电动推杆154的活动端相连接,通过第一上压紧电动推杆154可实现上压板152的上下活动,所述下l形压板153设置在所述[形架151内部下侧且下l形压板153与第二下压紧电动推杆155的活动端相连接,通过第二下压紧电动推杆154可实现下压板153的上下活动,第一输送带12的上传送面与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之间的空隙相对应,与第一折叠翻转轴13相对应的两个压紧组件分别通过一第一水平电动推杆156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上,且[形架151与相应的第一水平电动推杆156的活动轴相连接,通过第一水平电动推杆156可实现位于其上的压紧组件的往复运动,位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14一端的两组压紧组件内的两个[形架151通过一连接板15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57与一第二水平电动推杆158的活动轴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电动推杆158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上,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开关16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上,且第一光电检测开关16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轴111的正上方,具体的第一光电检测开关16通过一支撑架161与第一支架11相连接,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光电检测开关16实现篷布在第一输送带12上的位置检测;在利用第一l形折叠杆131和第二l形折叠杆141对篷布进行折叠时,利用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内的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实现对对折处的拉紧,以便提高折叠质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便于提高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的竖板1531与篷布的摩擦力,在此,在所述上压板152的下侧壁上及下l形压板153的竖板1531的上侧壁上均设置一橡胶板。

    所述纵向折叠机构包括第二支架21、第二输送带22、横向移动机构、竖直升降机构、夹紧翻转折叠机构和第二光电检测开关26,所述第二支架2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1左侧,在所述第二支架21的左右两端分别相应的设置有第二主动轴211和第二从动轴212,若干所述第二输送带22沿着第二主动轴211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套置在所述第二主动轴211和第二从动轴212上(即若干第二输送带22呈间隔分布,相邻的第二输送带22之间存在有间隙),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电机驱动驱动第二主动轴211可实现第二输送带22的转动,为便于实现第二输送带22的稳定运行,在此,在所述第二主动轴211和第二从动轴212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输送带22发生偏移的第二限位环102。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向移动支架231、移动块232和传动丝杠233,所述横向移动支架23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1左侧,所述传动丝杠233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支架231上,且在传动丝杠233两侧均设置一水平导向杆234,所述移动块232套置在所述传动丝杠233和水平导向杆234上,通过传动丝杠233的转动可实现移动块232的往复移动,所述竖直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块232上,所述竖直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动推杆241和支撑板242,所述升降电动推杆241竖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块232上,所述支撑板242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电动推杆241的活动端上部,在所述支撑板242下部设置有两个竖直导向杆243,两个竖直导向杆243下端套置在移动块232上相应设置的竖直套筒244内,通过升降电动推杆241的升降可实现支撑板242的上下升降,所述夹紧翻转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42上,且夹紧翻转折叠机构位于第二支架21左侧后端,所述夹紧翻转折叠机构包括翻转电机258、夹紧组件和推离组件,所述翻转电机258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42上,在所述翻转电机258的输出轴上设置一转动轴2581,在所述转动轴2581上设置一l形固定板255,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上夹紧板251、下夹紧板252、上夹紧电动推杆253和下夹紧电动推杆254,所述上夹紧电动推杆253和下夹紧电动推杆254设置在所述l形固定板255上部,两个所述上夹紧板251前后间隔设置在与所述上夹紧电动推杆253的活动端上设置的l形连接板2511上,且上夹紧板251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2上方,两个所述下夹紧板252通过一∩形连接架2521与所述下夹紧电动推杆254的活动端相连接,且下夹紧板252位于上夹紧板251正下方,两个所述下夹紧板252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2两侧间隙下方,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二输送带22将篷布输送到上夹紧板251和下夹紧板252之间后,通过上夹紧电动推杆253将上夹紧板251下推,通过下夹紧电动推杆254将下夹紧板252上拉,继而实现上夹紧板251和下夹紧板252对篷布的夹紧;所述推离组件包括推离电动推杆256和推离板257,所述推离电动推杆256设置在所述l形固定板256上,所述推离板257设置在所述推离电动推杆256的活动端上,且推离板257位于两个所述上夹紧板251之间,在所述推离板257上设置一∩形槽2571,所述∩形槽2571卡置在相应的所述第二输送带22外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翻转电机258可实现夹紧组件和推离组件的圆周翻转,在翻转过程中,为防止上夹紧电动推杆253、下夹紧电动推杆254和推离电动推杆256的电源线影响翻转,在此,可使用旋转电刷实现上夹紧电动推杆253、下夹紧电动推杆254和推离电动推杆256的电源线与固定电源的连接,为便于提高转动轴2581的转动稳定性,在此,在所述支撑板242上设置一用于支撑转动轴2581转动的支撑环2582,所述支撑环2582套置在转动轴2581上,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开关26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1上,且第二光电检测开关26与推离板257前后相对应,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第二光电检测开关26检测篷布在第二输送带22上的位置。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三支架31和第三输送皮带32,所述第三支架3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31后侧,所述第三输送皮带32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31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三输送皮带32用于将折叠好的篷布输送到下一流程中。

    在利用翻转电机258进行篷布翻转过程中,为便于篷布在翻转折叠过程中保持拉紧状态,以便提高折叠质量,在此,在该折叠机内还设置一翻转折叠辅助压紧机构,所述翻转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包括辅助压紧电动推杆41、压紧轴42和压紧支撑板43,所述压紧支撑板4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1后端,且压紧支撑板43与第二输送带22上平面平行,所述辅助压紧电动推杆4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1上且位于压紧支撑板43后方,所述压紧轴42设置在所述辅助压紧电动推杆41上的活动端上设置的一连接块411上,且压紧轴42位于压紧支撑板43的正上方,为便于连接块411稳定运行,在此,在连接块411上设置有两个位于压紧电动推杆41两侧的导向杆,且导向杆的下端套置在第二支架21上设置的导向筒内,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压紧轴42将篷布压置在压紧支撑板43上,为便于篷布在压紧轴42与压紧支撑板43之间顺利滑动,在此,在压紧轴42上设置一可自由转动的转动套管421。

    利用本折叠机进行篷布折叠的过程为:将篷布放置在第一输送带12上,篷布在第一输送带12上运动,当第一光电检测开关16检测到篷布后,第一输送带12停止运动,第一输送带12停止运动后,位于第一折叠翻转轴13两侧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将篷布夹紧,并通过第一水平电动推杆156的拉动作用实现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对篷布拉紧,篷布被拉紧后,第一折叠翻转轴13转动,实现第一l形折叠杆131的180°翻转,继而实现篷布的第一次折叠,第一l形折叠杆131翻转到位后接着再回到初始位置,第一l形折叠杆131回到初始位置后,位于第一折叠翻转轴13两侧的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释放篷布并回到初始位置,然后,位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14两侧的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实现对篷布的夹紧,通过第二水平电动推杆158的拉动作用实现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对篷布拉紧,篷布被拉紧后,启动第二折叠翻转轴14,使得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14上相应的第二l形折叠杆141进行相向180°翻转,第二l形折叠杆141翻转到位后,继而实现篷布的两次对折,然后,第二l形折叠杆141回到初始位置,第二l形折叠杆141回到初始位置后,位于第二折叠翻转轴14两侧的上压板152和下l形压板153释放篷布并回到初始位置,然后,第一输送带12运行,将相应的篷布输送到第二输送带22上,篷布在第二输送带22上继续运动,当第二光电检测开关26检测到篷布后,第二输送带22停止运行,然后,上夹紧板251和下夹紧板252实现对篷布的夹紧,篷布被夹紧后,启动升降电动推杆241,使得下夹紧板252运动到第二输送带22上方,然后,升降电动推杆241停止运动,升降电动推杆241停止运动后,启动传动丝杠233,使得上夹紧板251和下夹紧板252运动到第三支架31和压紧支撑板43之间,然后,启动辅助压紧电动推杆41,使得转动套管421将篷布压紧,转动套管421压紧到位后,启动翻转电机258,使得上夹紧板251和下夹紧板252开始翻转,翻转电机258翻转若干周后,则完成篷布在上夹紧板251和下夹紧板252外侧的缠绕,继而完成篷布的折叠,篷布缠绕完成后,再次,启动传动丝杠233,使得篷布移动到第三输送带32上方,篷布移动到第三输送带32上方后,启动推离电动推杆256,推离板257在推离电动推杆256的作用下,将篷布从上夹紧板251和下夹紧板252推下,篷布从上夹紧板251和下夹紧板252脱离后,上夹紧板251、下夹紧板252、推离板257、翻转电机258、移动块232、升降电动推杆241和辅助压紧电动推杆41均回到工作初始位置,同时,第三输送带32将落入其上折叠好的篷布输送到下一流程,继而完成篷布的折叠流程。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上”、“下”、“左”、“右”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其特征是,包括横向折叠机构、纵向折叠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横向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输送带、第一折叠翻转轴、第二折叠翻转轴、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和第一光电检测开关,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相应的设置有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若干所述第一输送带沿着第一主动轴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套置在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上,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第一折叠翻转轴的轴线与第一主动轴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位于第一主动轴与第一从动轴之间的中部位置处,在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上设置有若干沿着第一折叠翻转轴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的第一l形折叠杆,且第一l形折叠杆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送带之间的间隙的正下方,通过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折叠翻转轴的转动实现第一l形折叠杆的翻转,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且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将第一主动轴和第一折叠翻转轴之间的距离三等分,在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沿着第二折叠翻转轴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的第二l形折叠杆,且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上的第二l形折叠杆呈左右对称状态分布;在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和第二折叠翻转轴一侧均设置一折叠辅助压紧机构,与第一折叠翻转轴相配合的折叠辅助压紧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折叠翻转轴的左侧,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相对应的两组折叠辅助压紧机构位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之间,每一组所述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包括两个压紧组件,每一个所述压紧组件均包括[形架、上压板和下l形压板,在所述[形架上部设置一第一上压紧电动推杆,在所述[形架下部设置一第二下压紧电动推杆,所述上压板设置在所述[形架内部上侧,且上压板与第一上压紧电动推杆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下l形压板设置在所述[形架内部下侧,且下l形压板与第二下压紧电动推杆的活动端相连接,第一输送带的上传送面与上压板和下l形压板之间的空隙相对应,与第一折叠翻转轴相对应的两个压紧组件分别通过一第一水平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形架与相应的第一水平电动推杆的活动轴相连接,位于两个第二折叠翻转轴一端的两组压紧组件内的两个[形架通过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一第二水平电动推杆的活动轴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第一光电检测开关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轴的正上方;

    所述纵向折叠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输送带、横向移动机构、竖直升降机构、夹紧翻转折叠机构和第二光电检测开关,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左侧,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相应的设置有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若干所述第二输送带沿着第二主动轴的轴向方向等间距套置在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上,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向移动支架、移动块和传动丝杠,所述横向移动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所述传动丝杠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支架上,且在传动丝杠两侧均设置一水平导向杆,所述移动块套置在所述传动丝杠和水平导向杆上,通过传动丝杠的转动可实现移动块的往复移动,所述竖直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竖直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动推杆和支撑板,所述升降电动推杆竖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电动推杆的活动端上部,在所述支撑板下部设置有两个竖直导向杆,两个竖直导向杆下端套置在移动块上相应设置的竖直套筒内,所述夹紧翻转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夹紧翻转折叠机构位于第二支架左侧后端,所述夹紧翻转折叠机构包括翻转电机、夹紧组件和推离组件,所述翻转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在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一转动轴,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一l形固定板,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上夹紧板、下夹紧板、上夹紧电动推杆和下夹紧电动推杆,所述上夹紧电动推杆和下夹紧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l形固定板上部,两个所述上夹紧板前后间隔设置在与所述上夹紧电动推杆的活动端上设置的l形连接板上,且上夹紧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两个所述下夹紧板通过一∩形连接架与所述下夹紧电动推杆的活动端相连接,且下夹紧板位于上夹紧板正下方,两个所述下夹紧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两侧间隙下方,所述推离组件包括推离电动推杆和推离板,所述推离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l形固定板上,所述推离板设置在所述推离电动推杆的活动端上,且推离板位于两个所述上夹紧板之间,在所述推离板上设置一∩形槽,所述∩形槽卡置在相应的所述第二输送带外侧,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第二光电检测开关与推离板前后相对应;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三支架和第三输送皮带,所述第三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后侧,所述第三输送皮带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其特征是,该折叠机还包括一翻转折叠辅助压紧机构,所述翻转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包括辅助压紧电动推杆、压紧轴和压紧支撑板,所述压紧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后端,且压紧支撑板与第二输送带上平面平行,所述辅助压紧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位于压紧支撑板后方,所述压紧轴设置在所述辅助压紧电动推杆上的活动端上设置的一连接块上,且压紧轴位于压紧支撑板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其特征是,在所述压紧轴上套置一可自由转动的转动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其特征是,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一用于支撑转动轴转动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套置在转动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其特征是,在所述上压板的下侧壁上及下l形压板的竖板的上侧壁上均设置一橡胶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输送带发生偏移的第一限位环,在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输送带发生偏移的第二限位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篷布自动折叠机,包括横向折叠机构、纵向折叠机构和输送机构,横向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输送带、第一折叠翻转轴、第二折叠翻转轴、折叠辅助压紧机构和第一光电检测开关,纵向折叠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输送带、横向移动机构、竖直升降机构、夹紧翻转折叠机构和第二光电检测开关,输送机构包括第三支架和第三输送皮带,第三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后侧,第三输送皮带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本折叠机通过机械自动化方式代替人工进行篷布折叠,不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大大提高了篷布折叠效率,继而利于提高篷布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亓玉久;李公文;王农为;王一臻;李国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沂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3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