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滑道。
背景技术:
采矿工作面常常配套有多种采矿机械设备,由于机械设备较多,致使电源电缆及高压管路较多,在采面推进过程中,管线回撤挪移非常不方便,常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挪动,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滑道,针对传统采矿作业采用人工挪移电缆出现的费时费力等情况而研发,结构简单合理,安装结合在采矿的皮带架上,具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用性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滑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滚轴,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架,所述挡架包括两个竖直的挡柱,所述滚轴位于挡架的两个挡柱之间,所述支架的外侧具有悬提槽和竖向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挡柱为中空的管结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圆柱销,所述挡柱的下端转动插设在所述圆柱销上。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销上套设有轴承,所述挡柱通过轴承与所述圆柱销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挡架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两个所述挡柱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同向弯折形成两个插接部,所述限位杆的两个插接部分别与两个挡柱的上端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挡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架对称分布在所述滚轴轴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悬提架、竖向架和横向架,所述竖向架的上端与所述悬提架连接,所述竖向架的下端与所述横向架连接,所述悬提架、所述竖向架和所述横向架均为槽形钢制成的结构件,所述滚轴和所述挡架均设置在所述横向架背向其槽口的一侧,所述悬提架的槽口形成所述悬提槽,所述竖向架的槽口形成所述竖向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悬提架、竖向架和所述横向架通过焊接顺次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滚轴和所述挡柱上均套设有柔性防滑套。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防滑套为橡胶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滑道的支架通过悬提槽和竖向定位槽安装设置在输送煤矿的皮带架上,在挪移电缆时,将电缆放置在两个挡柱之间的滚轴上,通过牵引设备对电缆进行牵引,电缆在滚轴上滑动,挡架可防止电缆在移动过程中从滚轴的圆周表面脱离,采用牵引设备牵引并使电缆在滚轴上移动,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采面安全回采作出了贡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为: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滑道的挡柱与支架转动配合,可以减小电缆挪移时的阻力;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滑道的挡架还包括限位杆,可以防止电缆挪移时局部跳动脱离挡架;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滑道的挡架为两个,分布在滚轴轴向的两侧,使电缆在穿越滚轮时始终在滚轴上,不会偏移脱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的电缆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电缆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的电缆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的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101-悬提架,102-竖向架,103-横向架;
2-滚轴。
3-挡架,301-挡柱,302-限位杆,3021-插接部。
4-悬提槽。
5-竖向定位槽。
6-圆柱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滑道,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转动设置有滚轴2,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架3,所述挡架3包括两个竖直的挡柱301,所述滚轴2位于挡架3的两个挡柱301之间,所述支架1的外侧具有悬提槽4和竖向定位槽5。
本实施例的电缆滑道在具体应用时,支架1通过悬提槽4和竖向定位槽5安装设置在输送煤矿的皮带架上,需要对电缆进行挪移时,将电缆放置在两个挡柱301形成的挡架3内,电缆的一端可通过伸缩油缸或电缆牵引设备进行牵引,电缆在滚轴2上滑动实现挪移,挡架3可防止电缆在移动过程中从滚轴2的圆周表面脱离,采用牵引设备牵引并使电缆在滚轴2上移动,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采面安全回采作出了贡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包括顺次连接的悬提架101、竖向架102和横向架103,所述竖向架102的上端与所述悬提架101连接,所述竖向架102的下端与所述横向架103连接,所述悬提架101、所述竖向架102和所述横向架103均为槽形钢制成的结构件,所述滚轴2和所述挡架3均设置在所述横向架103背向其槽口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柱301固定设置在所述横向架103背向其槽口一侧,所述悬提架101的槽口形成所述悬提槽4,所述竖向架102的槽口形成所述竖向定位槽5。
基于上述结构,支架1通过悬提槽4挂设在皮带架的横梁上,支架1通过竖向定位槽5卡抵在所述皮带架的立柱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提架101、竖向架102和所述横向架103通过焊接顺次连接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取下述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柱301与所述支架1转动配合,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挡柱301为中空的管结构,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圆柱销6,所述挡柱301的下端转动插设在所述圆柱销6上。
基于上述结构,挡柱301与支架1转动配合,当电缆在与挡柱301接触时,可以有效地减小摩擦阻力,使牵引更加顺畅。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销6上套设有轴承,所述挡柱301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圆柱销转动配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取下述结构: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挡架3还包括限位杆302,所述限位杆302与两个所述挡柱30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所述限位杆302的两端同向弯折形成两个插接部3021,所述限位杆302的两个插接部3021分别与两个挡柱301的上端插接配合。
当限位杆302插设在挡柱301的上端时,限位杆302可以防止电缆在挪移时局部出现跳动脱离挡架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取下述结构:
如图5所示,所述挡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架3对称分布在所述滚轴2轴向的两侧,可以充分保证电缆在滚轴2上移动时不会脱离滚轴2。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6所示,所述滚轴2和所述挡柱301上均套设有柔性防滑套7,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滑套7为橡胶材料制成的结构件,柔性防滑套7既可以对电缆起到保护作用,又能防止打滑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转动设置有滚轴(2),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架(3),所述挡架(3)包括两个竖直的挡柱(301),所述滚轴(2)位于挡架(3)的两个挡柱(301)之间,所述支架(1)的外侧具有悬提槽(4)和竖向定位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柱(301)为中空的管结构,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圆柱销(6),所述挡柱(301)的下端转动插设在所述圆柱销(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销(6)上套设有轴承,所述挡柱(301)通过轴承与所述圆柱销(6)转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架(3)还包括限位杆(302),所述限位杆(302)与两个所述挡柱(30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02)的两端同向弯折形成两个插接部(3021),所述限位杆(302)的两个插接部(3021)分别与两个挡柱(301)的上端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架(3)对称分布在所述滚轴(2)轴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顺次连接的悬提架(101)、竖向架(102)和横向架(103),所述竖向架(102)的上端与所述悬提架(101)连接,所述竖向架(102)的下端与所述横向架(103)连接,所述悬提架(101)、所述竖向架(102)和所述横向架(103)均为槽形钢制成的结构件,所述滚轴(2)和所述挡架(3)均设置在所述横向架(103)背向其槽口的一侧,所述悬提架(101)的槽口形成所述悬提槽(4),所述竖向架(102)的槽口形成所述竖向定位槽(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提架(101)、竖向架(102)和所述横向架(103)通过焊接顺次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2)和所述挡柱(301)上均套设有柔性防滑套(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滑套(7)为橡胶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