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毛刺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手持式车轮气门嘴孔去毛刺装置,属于车轮部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合金车轮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车轮气门嘴孔处进行去毛刺加工。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手动操作锉刀去毛刺,采用人工手动方式费时费力,同时去毛刺的效果较差,影响产品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手持式车轮气门嘴孔去毛刺装置,能够快捷方便的去除车轮气门嘴孔毛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去毛刺的质量。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车轮气门嘴孔去毛刺装置包括球形锉、支撑座、连接螺杆、安装座和旋转驱动件,其特征是:安装座前端设有螺杆安装孔,连接螺杆一端伸入螺杆安装孔中并能够前后调整位置,连接螺杆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支撑座;所述球形锉的杆体部上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座内,球形锉的球形打磨部伸出支撑座;所述安装座上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驱动带轮,驱动带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并带动从动带轮转动;所述从动带轮套装在球形锉的杆体部中间,从动带轮能够带动球形锉一起转动。
进一步的,安装座上通过螺纹连接至少一个锁紧螺栓,锁紧螺栓前端伸入螺杆安装孔中并将连接螺杆锁紧。
进一步的,连接螺杆上通过螺纹连接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前端接触支撑座,通过锁紧螺母锁紧连接螺杆和支撑座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的,旋转驱动件采用电机或旋转气缸。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快捷方便的去除车轮气门嘴孔毛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去毛刺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毛刺工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球形锉、2-支撑座、3-从动带轮、4-轴承、5-锁紧螺母、6–连接螺杆、7-锁紧螺栓、8-安装座、9-连接螺栓、10-旋转驱动件、11-驱动带轮、12-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球形锉1、支撑座2、连接螺杆6、安装座8和旋转驱动件10。
安装座8前端设有螺杆安装孔,连接螺杆6一端伸入螺杆安装孔中并能够前后调整位置,连接螺杆6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支撑座2。所述球形锉1的杆体部上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座2内,球形锉1的球形打磨部伸出支撑座2。
所述安装座8上通过螺纹连接至少一个锁紧螺栓7,锁紧螺栓7前端伸入螺杆安装孔中并将连接螺杆6锁紧。
所述连接螺杆6上通过螺纹连接锁紧螺母5,锁紧螺母5前端接触支撑座2,通过锁紧螺母5锁紧连接螺杆6和支撑座2之间的位置。
所述安装座8上通过连接螺栓9连接旋转驱动件10,旋转驱动件10的驱动端连接驱动带轮11,驱动带轮11通过传动皮带12连接并带动从动带轮3转动。所述从动带轮3套装在球形锉1的杆体部中间,从动带轮3能够带动球形锉1一起转动。
所述旋转驱动件10采用电机或旋转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打磨时,手持本实用新型,将球形锉的球形部对准车轮气门嘴孔,开启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通过传动皮带轮带动球形锉转动,球形锉触碰车轮气门嘴孔边缘的毛刺,这样就能够轻松快速的去除毛刺。
1.一种手持式车轮气门嘴孔去毛刺装置,包括球形锉(1)、支撑座(2)、连接螺杆(6)、安装座(8)和旋转驱动件(10),其特征是:安装座(8)前端设有螺杆安装孔,连接螺杆(6)一端伸入螺杆安装孔中并能够前后调整位置,连接螺杆(6)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支撑座(2);所述球形锉(1)的杆体部上下端通过轴承(4)转动连接在支撑座(2)内,球形锉(1)的球形打磨部伸出支撑座(2);所述安装座(8)上通过连接螺栓(9)连接旋转驱动件(10),旋转驱动件(10)的驱动端连接驱动带轮(11),驱动带轮(11)通过传动皮带(12)连接并带动从动带轮(3)转动;所述从动带轮(3)套装在球形锉(1)的杆体部中间,从动带轮(3)能够带动球形锉(1)一起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车轮气门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座(8)上通过螺纹连接至少一个锁紧螺栓(7),锁紧螺栓(7)前端伸入螺杆安装孔中并将连接螺杆(6)锁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车轮气门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螺杆(6)上通过螺纹连接锁紧螺母(5),锁紧螺母(5)前端接触支撑座(2),通过锁紧螺母(5)锁紧连接螺杆(6)和支撑座(2)之间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车轮气门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驱动件(10)采用电机或旋转气缸。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