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折机。
背景技术:
粉折是安徽肥西地区的特产,是过年必备的传统美食,已经流传很久。每年冬天或春节时,户户都摊粉折。100斤米配上16斤黄豆,或者100斤米配上17斤绿豆,磨成浆,摊成片,再切成条。选材是做好粉折最基础的工作,米要以本地产的农垦米、杂交米为宜,而黄豆以饱满的本地产小黄豆为主。在南郢小区,还有人用小黑豆做原料,摊出来的粉折黑乎乎的,虽然看着不好看,但吃起来特别有味道。
传统的粉折加工,磨浆阶段是机械生产,其余基本还处于手工生产阶段。例如“烧锅”、“抹油”、“摊片”、“起片”、“折叠”和“切丝”都是手工操作。上述的这些工序,至少3人操作,最高效率下每小时摊40-50斤浆,效率低下,而且需要的人工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粉折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手工生产而导致的人工多、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粉折机,其包括;
机架;
钢带,所述钢带呈闭环状,所述钢带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
储浆盒,所述储浆盒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储浆盒位于闭环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钢带的上游端,所述储浆盒设有朝向所述钢带的缺口,所述储浆盒用于将浆通过所述缺口附着于所述钢带;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固定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加热器设置于闭环的内侧,所述加热器用于对附着有浆的所述钢带加热,以使浆变成连续的浆饼;
铲刀,所述铲刀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铲刀位于柄环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钢带的下游端,所述铲刀用于将浆饼铲离所述钢带;
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位于所述铲刀的下侧,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传送所述铲刀铲离的浆饼;
滚刀,所述滚刀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游端的上侧,所述滚刀用于将浆饼切断形成方形的粉饼;
切刀,所述切刀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尾端下侧,所述切刀用于将粉饼切割成条状的粉条;
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游端设置于所述切刀的下侧,所述第二传送带用于传送粉条;
烘干箱,所述烘干箱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下游端,所述烘干箱用于将粉条烘干形成粉折。
进一步地,所述粉折机还包括刷油辊,所述刷油辊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刷油辊位于闭环的外侧,且所述刷油辊位于所述储浆盒的下侧,所述刷油辊与所述钢带接触,所述刷油辊用于向所述钢带表面涂油。
进一步地,所述粉折机还包括排风扇,所述排风扇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排风扇位于载有浆饼的所述钢带的上侧,所述排风扇用于抽离钢带产生的油烟。
进一步地,所述粉折机还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风扇用于使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浆饼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粉折机还包括钢丝刷辊,所述钢丝刷辊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钢丝刷辊位于闭环外侧,所述钢丝刷辊与所述钢带接触,所述钢丝刷辊用于清理所述钢带表面的残渣。
进一步地,所述粉折机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说第二风扇位于所述钢带的下侧,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冷却所述钢带。
进一步地,所述粉折机还包括浆桶,所述浆桶用于储浆并将浆添加到所述储浆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折机,通过储浆盒将浆附着在钢带上,经过加热器使钢带上的浆形成浆饼,浆饼随着钢带移动至铲刀处,在铲刀的作用下浆饼与钢带分离,分离后的浆饼落入到铲刀下方的第一传送带上,浆饼随第一传送带移动,在滚刀的作用下被切割成方形的粉饼,粉饼在切刀的作用下被切割形成粉条,粉条落入到第二传送带,并被第二传送带传送到烘干箱,粉条在烘干箱的作用下形成粉折,实现粉折的自动化生产。由于采用机械式的自动化生产,减少了人工需求,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粉折机,只需要一人就可以轻松生产,劳动强度小,一小时可摊70斤浆,效率高。此外,生产的粉折与传统方法生产的粉折,味道是一样的,而且利用本实施例的粉折机生产的粉折,薄厚更加均匀,口感会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提供的一种粉折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带,2-储浆盒,3-刷油辊,4-加热器,5-排风扇,6-铲刀,7-第一传送带,8-第一风扇,9-滚刀,10-切刀,11-第二传送带,12-烘干箱,13-支承辊,14-动力辊,15-压紧轴,16-钢丝刷辊,17-第二风扇,18-浆桶,19-第一温度感应器,20-第一电磁开关阀门,21-第二温度感应器,22-第二电磁开关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粉折机,其包括机架、钢带1、储浆盒2、刷油辊3、加热器4、排风扇5、铲刀6、第一传送带7、第一风扇8、滚刀9、切刀10、第二传送带11、烘干箱12以及电机、开关和传动系统等。其中传动系统为常用的链传动或带传动,其与电机、开关的连接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机架为其他的部件提供安装位置,以保障设备的运转。
钢带1主要由薄不锈钢板围成的闭环结构,状如腰形或椭圆形,钢带1可旋转地设置于机架。以腰形的钢带1为例,如图1所示,在机架上设置有六个支承辊13、两个动力辊14和两个压紧轴15,六个支承辊13和两个动力辊14使钢带1形成腰形,压紧轴15与动力辊14之间夹紧钢带1,以便动力辊14转动时使钢带1移动。具体的,在腰形的左右端的内侧分别设有两个支承辊13,在腰形的中部的内侧各设有两个支承辊13,在腰形的左右端的内侧各设有一个动力辊14,其中左端的两个支承辊13分别位于左端的动力辊14的上下侧,右端的设置于左端的设置相同,压紧轴15位于腰形的外侧,且钢带1在压紧轴15与动力辊14之间被夹紧。动力辊14与电机之间通过传动系统连接例如链条、链轮连接,或者皮带、带轮连接,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储浆盒2固定于机架,储浆盒2位于闭环的外侧且位于钢带1的右端,储浆盒2设有朝向钢带1的缺口,储浆盒2用于将浆通过缺口附着于钢带1。具体的,储浆盒2的开口朝上,便于填浆,储浆盒2的缺口朝左,且缺口被钢带1挡住,存于储浆盒2的浆从缺口处与钢带1接触并附着在钢带1表面,随着钢带1的移动,浆被不断的粘离处储浆盒2。优选的,缺口的宽度与钢带1宽度相等,以便充分利用钢带1宽度。
传统方法在加工粉折时,要先在“锅上抹油”。在本实施例中,钢带1为锅,刷油辊3是实现“抹油”的部件。刷油辊3固定于机架,刷油辊3位于闭环的外侧,且刷油辊3位于储浆盒2的下侧,刷油辊3与钢带1接触,刷油辊3用于向钢带1表面涂油。具体的,刷油辊3为空心的羊毛滚筒,内部可装油,筒壁钻有小孔,外侧设有羊毛,羊毛与钢带1接触,实现为钢带1抹油,从而实现浆与钢带1的“不粘锅”。也可以设置输油管与刷油辊3连接,输油管带有时间控制的电磁阀,定时向羊毛滚筒内输送食用油。
加热器4固定于机架,且加热器4设置于闭环的内侧,加热器4用于对附着有浆的钢带1加热,以使浆变成连续的浆饼。具体的,加热器4为燃气灶头,与燃气管连接,通过燃气燃烧提供热量,使钢带1变热,将钢带1附着的浆加热形成浆饼,此时的浆饼是潮湿的,类似于凉皮,若浆饼变干,易导致从钢带1脱离。
在设有加热器4的区域,钢带1被加热,附着在钢带1上的浆以及抹在钢带1上的油会产生油烟。因此,将排风扇5固定于机架上的位于产生油烟的区域的上方,排风扇5用于抽离钢带1产生的油烟。排风扇5依靠吸气排烟,避免使用风扇直吹将浆饼吹离钢带1。
铲刀6固定于机架,铲刀6位于柄环的外侧且位于钢带1的左端,铲刀6用于将浆饼铲离钢带1。
第一传送带7位于铲刀6的下侧,第一传送带7用于传送铲刀6铲离的浆饼。
粉折机还包括第一风扇8,第一风扇8固定于机架,第一风扇8用于使位于第一传送带7上的浆饼降温,降温冷却后的浆饼的黏度降低,避免浆饼黏在滚刀9或切刀10上。
滚刀9位于第一传送带7的左端的上侧,滚刀9用于将浆饼切断形成方形的粉饼。滚刀9主要由一根转动的辊子和固定在辊子上的刀片组成。
切刀10位于第一传送带7的尾端下侧,切刀10用于将粉饼切割成条状的粉条,切刀10类似于压面条机的切条辊。
第二传送带11的上游端设置于切刀10的下侧,第二传送带11用于传送粉条。
烘干箱12位于第二传送带11的下游端,烘干箱12用于将粉条烘干形成粉折。
本实施例提供的粉折机,通过储浆盒2将浆附着在钢带1上,经过加热器4使钢带1上的浆形成浆饼,浆饼随着钢带1移动至铲刀6处,在铲刀6的作用下浆饼与钢带1分离,分离后的浆饼落入到铲刀6下方的第一传送带7上,浆饼随第一传送带7移动,在滚刀9的作用下被切割成方形的粉饼,粉饼在切刀10的作用下被切割形成粉条,粉条落入到第二传送带11,并被第二传送带11传送到烘干箱12,粉条在烘干箱12的作用下形成粉折,实现粉折的自动化生产。由于采用机械式的自动化生产,减少了人工需求,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粉折机还包括钢丝刷辊16,钢丝刷辊16固定于机架,钢丝刷辊16位于闭环外侧,且钢丝刷辊16位于刷油辊3的下侧,钢丝刷辊16与钢带1接触,钢丝刷辊16用于清理钢带1表面的残渣,如浆或食用油焦糊在钢带1表面的残留物。
在本实施例中,粉折机还包括第二风扇17,第二风扇17固定于机架,所说第二风扇17位于钢带1的下侧,第二风扇17用于冷却钢带1。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实施例2提供的粉折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粉折机还包括浆桶18,浆桶18用于储浆并将浆添加到储浆盒2,解决因储浆盒2储存空间不足导致的“断浆”问题。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实施例3提供的粉折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粉折机还包括第一温度感应器19,第一温度感应器19用于测量载有浆饼的钢带1的温度,并控制加热器4的工作状态,例如加热器4采用气灶灶头,第一温度感应器19与第一电磁开关阀门20电路连接,第一电磁开关阀门20与加热器4连接,通过第一温度感应器19检测钢带1温度,通过第一电磁开关阀门20控制气灶灶头的输气量,以控制火势,达到调节钢带1温度的目的。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实施例4提供的粉折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粉折机还包括第二温度感应器21和第二电磁开关阀门22,第二温度感应器21与第二风扇17通过第二电磁开关阀门22电路连接,第二温度感应器21用于测量铲掉浆饼后的钢带1的温度,通过第二电磁开关阀门22控制第二风扇17的开启或关闭,达到调节钢带1温度的目的。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1.一种粉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折机包括;
机架;
钢带,所述钢带呈闭环状,所述钢带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
储浆盒,所述储浆盒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储浆盒位于闭环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钢带的上游端,所述储浆盒设有朝向所述钢带的缺口,所述储浆盒用于将浆通过所述缺口附着于所述钢带;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固定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加热器设置于闭环的内侧,所述加热器用于对附着有浆的所述钢带加热,以使浆变成连续的浆饼;
铲刀,所述铲刀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铲刀位于柄环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钢带的下游端,所述铲刀用于将浆饼铲离所述钢带;
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位于所述铲刀的下侧,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传送所述铲刀铲离的浆饼;
滚刀,所述滚刀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游端的上侧,所述滚刀用于将浆饼切断形成方形的粉饼;
切刀,所述切刀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尾端下侧,所述切刀用于将粉饼切割成条状的粉条;
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游端设置于所述切刀的下侧,所述第二传送带用于传送粉条;
烘干箱,所述烘干箱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下游端,所述烘干箱用于将粉条烘干形成粉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折机还包括刷油辊,所述刷油辊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刷油辊位于闭环的外侧,且所述刷油辊位于所述储浆盒的下侧,所述刷油辊与所述钢带接触,所述刷油辊用于向所述钢带表面涂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折机还包括排风扇,所述排风扇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排风扇位于载有浆饼的所述钢带的上侧,所述排风扇用于抽离钢带产生的油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折机还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风扇用于使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浆饼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折机还包括钢丝刷辊,所述钢丝刷辊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钢丝刷辊位于闭环外侧,所述钢丝刷辊与所述钢带接触,所述钢丝刷辊用于清理所述钢带表面的残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折机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说第二风扇位于所述钢带的下侧,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冷却所述钢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折机还包括浆桶,所述浆桶用于储浆并将浆添加到所述储浆盒。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