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杯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保护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保温杯由内外双层不锈钢制造而成,利用焊接技术把内胆和外壳结合在一起,再用真空技术把内胆与外壳的夹层中的空气给抽出来以达到真空保温的效果。
在我们现在生活中各类杯子多种多样,不锈钢保温杯一般都是通过不锈钢皮通过开料压卷成管锯段制作而成,在现有技术的加工过程中,在卷管完成之后需要对缝隙进行焊接,现在一般是通过手工焊接,效率太低,无法满足现在工业化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加工高效,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相对设置的杯体筒和杯底筒,杯体筒和杯底筒转动连接于机架上,杯体筒内设有杯体和与杯体相适配的内撑杆,杯底筒内设有依次排布的杯底和推杆;所述机架上设有基座,基座位于杯体筒和杯底筒下方,基座上设有带动杯体筒和杯底筒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激光焊接机构,激光焊接机构朝向杯体筒和杯底筒之间;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氦气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杯体筒和杯底筒均水平设置,且杯体筒和杯底筒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杯体筒上设有与杯体相适配的第一夹持机构,同理杯底筒上设有与杯底相适配的第二夹持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撑杆空套于杯体筒内,杯体套接在内撑杆上,同理推杆空套于杯底筒内,且推杆顶部与杯底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杯体筒穿过第一支撑部,且杯体筒与第一支撑部转动连接,同理杯底筒穿过第二支撑部,且杯底筒与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部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一电机、螺杆和固定座,螺杆穿过第二支撑部,且螺杆与第二支撑部螺纹连接,第二支撑部底部与基座相抵,固定座位于螺杆两端,螺杆与杯底筒平行设置,第一电机与螺杆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设有万向伸缩杆,第二电机位于基座上,且第二电机与第一转动部相连,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同步同向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棘轮、第一配合轮和第一传送带,第一棘轮套接并固定设置于杯体筒外,第一配合轮位于第一棘轮下方,第一传送带配合连接于第一棘轮和第一配合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棘轮、第二配合轮和第二传送带,第二棘轮套接并固定设置于杯底筒外,第二配合轮位于第二棘轮下方,第二传送带配合连接于第二棘轮和第二配合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激光焊接机构固定连接于机架顶部,激光焊接机构的焊接头位于杯体筒和杯底筒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氦气罐位于机架的角落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杯体筒和杯底筒对杯体和杯底进行输送,并通过转动杯体筒和杯底带动杯体和杯底的转动,使得激光焊接机构可有效的对杯体和杯底进行焊接,同时氦气罐对机架内注入氦气,使得激光焊接机构在焊接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焊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座与杯体筒和杯底筒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支撑部与基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杯体筒与第一夹持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杯底筒与第二夹持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机架1,杯体筒2,内撑杆2-1,杯体2-2,杯底筒3,推杆3-1,杯底3-2,基座4,第一支撑部4-1,第二支撑部4-2,螺杆4-3,第一电机4-4,固定座4-5,转动机构5,第二电机5-1,第一转动部5-2,第二转动部5-3,万向伸缩杆5-4,第一棘轮5-5,第一配合轮5-6,第一传送带5-7,第二棘轮5-8,第二配合轮5-9,第二传送带5-10,激光焊接机构6,氦气罐7,第一夹持机构8,第一驱动件8-1,第一驱动杆8-2,第一夹持件8-3,第二夹持机构9,第二驱动件9-1,第二驱动杆9-2,第二夹持件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相对设置的杯体筒2和杯底筒3,杯体筒2和杯底筒3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杯体筒2内设有杯体2-2和与杯体2-2相适配的内撑杆2-1,杯底筒3内设有依次排布的杯底3-2和推杆3-1;机架1上设有基座4,基座4位于杯体筒2和杯底筒3下方,基座4上设有带动杯体筒2和杯底筒3转动的转动机构5;机架1上还设有激光焊接机构6,激光焊接机构6朝向杯体筒2和杯底筒3之间;机架1上还设有氦气罐7。
杯体筒2延伸至机架1外,机架1上设有与杯体筒2相适配的轴承,使得杯体筒2与机架1转动连接,同理杯底筒3延伸至机架1外,机架1上也设有与杯底筒3相适配的轴承,使得杯底筒3与机架1转动连接。
杯体筒2与杯底筒3均为中空结构,杯体2-2在内撑杆2-1的作用下在杯体筒2内进行移动,内撑杆2-1连有驱动器,内撑杆2-1上设有内撑头,内撑头位于杯体2-2内,内撑头用于对杯体2-2进行夹紧,杯体筒2与杯底筒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杯体筒2和杯底筒3均水平设置,且杯体筒2和杯底筒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杯体筒2上设有与杯体2-2相适配的第一夹持机构8,同理杯底筒3上设有与杯底3-2相适配的第二夹持机构9,第一夹持机构8包括3个第一驱动件8-1、第一驱动杆8-2和第一夹持件8-3,3个第一驱动件8-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3个第一驱动件8-1始终保持同步工作,从而使得第一驱动杆8-2和第一夹持件8-3同步工作,确保杯体2-2的中心线与杯体筒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同理第二夹持机构9包括3个第二驱动件9-1、第二驱动杆9-2和第二夹持件9-3,3个第二驱动件9-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3个第二驱动件9-1始终保持同步工作,从而使得第二驱动杆9-2和第二夹持件9-3同步工作,确保杯底3-2的中心线与杯底筒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杯体2-2与杯底3-2之间具有更好的连接性。
内撑杆2-1空套于杯体筒2内,杯体2-2套接在内撑杆2-1上,同理推杆3-1空套于杯底筒3内,且推杆3-1顶部与杯底3-2相抵。
基座4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杯体筒2穿过第一支撑部4-1,且杯体筒2与第一支撑部4-1转动连接,同理杯底筒3穿过第二支撑部4-2,且杯底筒3与第二支撑部4-2转动连接,第一支撑部4-1上设有与杯体筒2相适配的轴承,第二支撑部4-2上设有与杯底筒3相适配的轴承。
第二支撑部4-2与基座4之间设有第一电机4-4、螺杆4-3和固定座4-5,螺杆4-3穿过第二支撑部4-2,且螺杆4-3与第二支撑部4-2螺纹连接,第二支撑部4-2底部与基座4相抵,固定座4-5位于螺杆4-3两端,螺杆4-3与杯底筒3平行设置,第一电机4-4与螺杆4-3相连接。
在第一电机4-4的作用下,带动螺杆4-3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部4-2的移动,从而调节杯体2-2与杯底3-2之间的距离,当杯体2-2与杯底3-2相接触后,在激光焊接机构6的作用下对杯体2-2与杯底3-2进行焊接。
转动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第一转动部5-2和第二转动部5-3,第一转动部5-2和第二转动部5-3之间设有万向伸缩杆5-4,第二电机5-1位于基座4上,且第二电机5-1与第一转动部5-2相连,第一转动部5-2和第二转动部5-3同步同向转动。
第一转动部5-2包括第一棘轮5-5、第一配合轮5-6和第一传送带5-7,第一棘轮5-5套接并固定设置于杯体筒2外,第一配合轮5-6位于第一棘轮5-5下方,第一传送带5-7配合连接于第一棘轮5-5和第一配合轮5-6上。
第二电机5-1与第一配合轮5-6之间设有转动轴,第二电机5-1带动第一配合轮5-6转动,第一棘轮5-5与杯体筒2之间通过焊接或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一传送带5-7的作用下,第一配合轮5-6的转动带动第一棘轮5-5的转动,从而带动杯体筒2的转动。
第二转动部5-3包括第二棘轮5-8、第二配合轮5-9和第二传送带5-10,第二棘轮5-8套接并固定设置于杯底筒3外,第二配合轮5-9位于第二棘轮5-8下方,第二传送带5-10配合连接于第二棘轮5-8和第二配合轮5-9上。
第二配合轮5-9与第二支撑部4-2之间设有支撑轴,用于支撑第二配合轮5-9的位置,支撑轴与第二电机5-1的转动轴之间通过万向伸缩杆5-4相连,第二棘轮5-8与杯底筒3之间通过焊接或螺钉固定连接,从而在万向伸缩杆5-4的作用下,第一配合轮5-6与第二配合轮5-9同步同速转动连接,在第二传送带5-10的作用下,第二配合轮5-9的转动带动第二棘轮5-8的转动,从而带动杯底筒3的转动。
激光焊接机构6固定连接于机架1顶部,激光焊接机构6的焊接头位于杯体筒2和杯底筒3之间,当杯体2-2和杯底3-2接触并同步转动后,激光焊接机构6的焊接头对杯体2-2和杯底3-2的连接处进行焊接,在焊接好之后在内撑杆2-1的作用下带出杯体2-2和杯底3-2。
氦气罐7位于机架1的角落处,氦气罐7内注有氦气,且氦气罐7上设有喷气口,氦气罐7在喷气口的作用下对机架1内进行氦气注射,机架1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机架1,杯体筒2,内撑杆2-1,杯体2-2,杯底筒3,推杆3-1,杯底3-2,基座4,第一支撑部4-1,第二支撑部4-2,螺杆4-3,第一电机4-4,固定座4-5,转动机构5,第二电机5-1,第一转动部5-2,第二转动部5-3,万向伸缩杆5-4,第一棘轮5-5,第一配合轮5-6,第一传送带5-7,第二棘轮5-8,第二配合轮5-9,第二传送带5-10,激光焊接机构6,氦气罐7,第一夹持机构8,第一驱动件8-1,第一驱动杆8-2,第一夹持件8-3,第二夹持机构9,第二驱动件9-1,第二驱动杆9-2,第二夹持件9-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1.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相对设置的杯体筒(2)和杯底筒(3),杯体筒(2)和杯底筒(3)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杯体筒(2)内设有杯体(2-2)和与杯体(2-2)相适配的内撑杆(2-1),杯底筒(3)内设有依次排布的杯底(3-2)和推杆(3-1);所述机架(1)上设有基座(4),基座(4)位于杯体筒(2)和杯底筒(3)下方,基座(4)上设有带动杯体筒(2)和杯底筒(3)转动的转动机构(5);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激光焊接机构(6),激光焊接机构(6)朝向杯体筒(2)和杯底筒(3)之间;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氦气罐(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筒(2)和杯底筒(3)均水平设置,且杯体筒(2)和杯底筒(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杯体筒(2)上设有与杯体(2-2)相适配的第一夹持机构(8),同理杯底筒(3)上设有与杯底(3-2)相适配的第二夹持机构(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杆(2-1)空套于杯体筒(2)内,杯体(2-2)套接在内撑杆(2-1)上,同理推杆(3-1)空套于杯底筒(3)内,且推杆(3-1)顶部与杯底(3-2)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杯体筒(2)穿过第一支撑部(4-1),且杯体筒(2)与第一支撑部(4-1)转动连接,同理杯底筒(3)穿过第二支撑部(4-2),且杯底筒(3)与第二支撑部(4-2)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4-2)与基座(4)之间设有第一电机(4-4)、螺杆(4-3)和固定座(4-5),螺杆(4-3)穿过第二支撑部(4-2),且螺杆(4-3)与第二支撑部(4-2)螺纹连接,第二支撑部(4-2)底部与基座(4)相抵,固定座(4-5)位于螺杆(4-3)两端,螺杆(4-3)与杯底筒(3)平行设置,第一电机(4-4)与螺杆(4-3)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第一转动部(5-2)和第二转动部(5-3),第一转动部(5-2)和第二转动部(5-3)之间设有万向伸缩杆(5-4),第二电机(5-1)位于基座(4)上,且第二电机(5-1)与第一转动部(5-2)相连,第一转动部(5-2)和第二转动部(5-3)同步同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5-2)包括第一棘轮(5-5)、第一配合轮(5-6)和第一传送带(5-7),第一棘轮(5-5)套接并固定设置于杯体筒(2)外,第一配合轮(5-6)位于第一棘轮(5-5)下方,第一传送带(5-7)配合连接于第一棘轮(5-5)和第一配合轮(5-6)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5-3)包括第二棘轮(5-8)、第二配合轮(5-9)和第二传送带(5-10),第二棘轮(5-8)套接并固定设置于杯底筒(3)外,第二配合轮(5-9)位于第二棘轮(5-8)下方,第二传送带(5-10)配合连接于第二棘轮(5-8)和第二配合轮(5-9)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焊接机构(6)固定连接于机架(1)顶部,激光焊接机构(6)的焊接头位于杯体筒(2)和杯底筒(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保护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氦气罐(7)位于机架(1)的角落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