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倒顺开关。
背景技术:
倒顺开关也叫顺逆开关,它的作用是连通、断开电源或负载,可以使电机正转或反转。倒顺开关目前主要应用在设备需正、反两方向旋转的场格,如:电动车、吊车、电梯、升降机等。倒顺开关有三个位置,中间一个是分开位置,顺时针拨动电机正转,逆时针拨动电机反转简而言之就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现有的倒顺开关包括顶盖、第一接触层、换挡机构层、第二接触层以及把手,把手穿过顶盖、换挡机构层以及各个接触层中部绝缘板的定位孔,左右旋转使接触层内的触片与触点相互连通。现有的第一接触层、换挡机构层、第二接触层分别设在三个基座上,通过螺栓穿过各个基座上的固定孔叠加组合而成,因此,提高了倒顺开关整体的制造成本。
现有的接触层均设有双层触片,其中第一接触层的双层触片是分别将4片a触片由螺母对称固定在绝缘板的两面,且4片a触片互相不碰触,绝缘板中部设有定位孔,第一接触层设有四个触点;第二接触层是由2片b触片分别固定在绝缘板的两面,第二接触层设有两个触点。现有的第二接触层设有2片b触片,从而提高了倒顺开关整体的制造成本,且不便于工人安装,导致生产效率低。现有的第二接触层是与语音播报装置通过外接电线与触点相接,通过b触片对触点夹持后进行导通,从而提高了把手转动时所需的扭矩,不利于使用者操控。现有的倒顺开关在转动把手切换电机的正、反转时,第二接触层上的接触片也会跟随着转动,且始终与触点相接通,从而在长时间的转换操作下,接触片与触点容易磨损,导致接电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拆装方便以及操作便捷的倒顺开关。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倒顺开关,包括顶盖、第一接触层、换挡机构层以及把手,还包括底座以及第二接触层,所述第一接触层设于底座上,所述底座上位于第一接触层下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底座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且用于插设外接电线的接线端口,所述第二接触层包括设于安装槽内的接触片以及用于控制接触片与外接电线接通或断开的驱动块,所述接触片包括穿过安装槽延伸至底座外侧的接线端以及与外接电线活动配合的连接端,所述驱动块与把手适配相连。
上述结构中,假设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电动三轮车上,电机以及电源线与第一接触层上的触点相连,并假如将电动三轮车上的语音播报装置的外接电线一根插设于接线端口,一根与接线端相连。顺时针转动把手,第一接触层上的四个触点两两接通,电机实现正转,连接端与接线端子呈断开状态,电动三轮车朝前行驶;将把手复位后,逆时针转动把手,第一接触层上的四个触点交换连通,电机实现反转,电动三轮车朝后行驶,把手带动驱动块逆时针转动,使得连接端与外接电线接通,实现语音播报。通过设置安装槽能够便于接触片的固定与安装,通过设置接线端口能够便于安装外接电线,从而提高了第二接触层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一接触层与第二接触层设置在底座上能够减少零部件的制造,使其能够便于生产且减少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驱动块使得接触片与外接电线接通时,能够减小把手转动时的扭矩,从而能够便于使用者使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端相对接线端向上突起,且位于接线端口内的顶部,所述驱动块的外圆周壁上设有用于将连接端下压至与外接电线相抵的压块。
上述结构中,通过逆时针转动把手,带动驱动块逆时针转动,压块将连接端下压至与外接电线相抵,从而使得接线端与外接电线接通,实现倒车时语音的播报。通过压块将连接端压在外接电线上能够提高外接电线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通过驱动块上的压块控制连接端与外接电线的接通或断开,使得本实用新型只有在逆时针转动把手,电动车倒车的情况下,接触片与外接电线接通;在电动车前进时,接触片与外接电线呈断开状态,从而相比现有的倒顺开关,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接触片与外接电线之间接触的次数,延长了接触片与外接电线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与连接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接线端口相连通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活动座。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活动座能够便于将外部接线固定及安装于活动座上,提高了外部接线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便于使用者安装,从而提高了接触片与外接电线接通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槽顶部的开口处设有阶梯槽,所述活动座包括与阶梯槽相适配的支撑块、竖直设置于支撑块底部的连接板以及水平设在连接板底部的固定板,所述连接端上开设有与连接板相适配的插口。
上述结构中,通过将外接电线与固定板相连固定,从而能够便于外接电线的安装,且能够提高外接电线的稳定性,防止其产生位移或晃动。通过设置插口使得连接端与连接板相配合,切换电机正转或反转时,使得连接端沿连接板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能够对连接端进行限位,提高了接触片与外接电线接通的可靠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支撑块能够使其与阶梯槽配合固定活动座,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外侧设有与连接端端面相对的挡板。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挡板能够在驱动块带动压块将连接端下压时,对其进行限位,防止了连接端过度前移而使得接线端产生位移,从而提高了连接端与接线端子内端接通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接触层还包括插设在接线端口内且与外接电线相连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一端套设于固定板上。
采用上述结构,将外接电线与接线端子相固定,通过将接线端子套设于固定板上能够便于外接电线的安装,且能够提高外接电线的稳定性,防止其产生位移或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设有与接线端子内端端面相对的挡块。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挡块能够防止接线端子向底座内部发生位移,从而提高了接线端子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接线端口内的一端,其侧壁向内翻卷至与固定板顶面相抵。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接线端子与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且能够便于连接端与接线端子的内端相抵,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接线端口内的一端,其底壁设有朝向固定板凸起的凸点。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增加接线端子底壁与其翻卷的侧壁对固定板的夹持力,从而提高了接线端子与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接线端子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与驱动块底端相适配的阶梯孔。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驱动块的转动,且能够对其进行限位,防止驱动块晃动而影响把手的转动,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接线端以及接线端子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缺口。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接线端与接线端子的接线空间,且能够降低底座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倒顺开关,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拆装方便、操作便捷且使用寿命长。通过将第一接触层与第二接触层设置在底座上能够减少零部件的制造,使其能够便于生产且减少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驱动块使得接触片与外接电线接通时,能够减小把手转动时的扭矩,从而能够便于使用者使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操控性。通过驱动块上的压块控制连接端与外接电线的接通或断开,使得本实用新型只有在逆时针转动把手,电动车倒车的情况下,接触片与外接电线接通;在电动车前进时,接触片与外接电线呈断开状态,从而相比现有的倒顺开关,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接触片与外接电线之间接触的次数,延长了接触片与外接电线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机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接触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接触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与接线端子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接触片、活动座以及接线端子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顶盖;2-第一接触层;3-换挡机构层;4-把手;5-底座;6-第二接触层;51-安装槽;61-接触片;62-驱动块;63-接线端子;52-接线端口;611-接线端;612-连接端;621-压块;53-固定槽;7-活动座;531-阶梯槽;71-支撑块;72-连接板;73-固定板;6121-插口;721-挡板;731-挡块;631-凸点;54-阶梯孔;55-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10示的一种倒顺开关,包括顶盖1、第一接触层2、换挡机构层3以及把手4,还包括底座5以及第二接触层6,所述第一接触层2设于底座5上,所述底座5上位于第一接触层2下方开设有安装槽51,所述底座5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51相连通且用于插设外接电线的接线端口52,所述第二接触层6包括设于安装槽51内的接触片61以及用于控制接触片61与外接电线接通或断开的驱动块62,所述接触片61包括穿过安装槽51延伸至底座5外侧的接线端611以及与外接电线活动配合的连接端612,所述驱动块62与把手4适配相连。
上述结构中,假设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电动三轮车上,电机以及电源线与第一接触层2上的触点相连,并假如将电动三轮车上的语音播报装置的外接电线一根插设于接线端口52,一根与接线端611相连。顺时针转动把手4,第一接触层2上的四个触点两两接通,电机实现正转,连接端612与接线端子63呈断开状态,电动三轮车朝前行驶;将把手4复位后,逆时针转动把手4,第一接触层2上的四个触点交换连通,电机实现反转,电动三轮车朝后行驶,把手4带动驱动块62逆时针转动,使得连接端612与外接电线接通,实现语音播报。通过设置安装槽51能够便于接触片61的固定与安装,通过设置接线端口52能够便于安装外接电线,从而提高了第二接触层6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一接触层2与第二接触层6设置在底座5上能够减少零部件的制造,使其能够便于生产且减少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驱动块62使得接触片61与外接电线接通时,能够减小把手4转动时的扭矩,从而能够便于使用者使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操控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612相对接线端611向上突起,且位于接线端口52内的顶部,所述驱动块62的外圆周壁上设有用于将连接端612下压至与外接电线相抵的压块621。
上述结构中,通过逆时针转动把手4,带动驱动块62逆时针转动,压块621将连接端612下压至与外接电线相抵,从而使得接线端611与外接电线接通,实现倒车时语音的播报。通过压块621将连接端612压在外接电线上能够提高外接电线与底座5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通过驱动块62上的压块621控制连接端612与外接电线的接通或断开,使得本实用新型只有在逆时针转动把手4,电动车倒车的情况下,接触片61与外接电线接通;在电动车前进时,接触片61与外接电线呈断开状态,从而相比现有的倒顺开关,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接触片61与外接电线之间接触的次数,延长了接触片61与外接电线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上与连接端61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接线端口52相连通的固定槽53,所述固定槽53内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活动座7。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活动座7能够便于将外部接线固定及安装于活动座7上,提高了外部接线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便于使用者安装,从而提高了接触片61与外接电线接通时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53顶部的开口处设有阶梯槽531,所述活动座7包括与阶梯槽531相适配的支撑块71、竖直设置于支撑块71底部的连接板72以及水平设在连接板72底部的固定板73,所述连接端612上开设有与连接板72相适配的插口6121。
上述结构中,通过将外接电线与固定板73相连固定,从而能够便于外接电线的安装,且能够提高外接电线的稳定性,防止其产生位移或晃动。通过设置插口6121使得连接端612与连接板72相配合,切换电机正转或反转时,使得连接端612沿连接板72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能够对连接端612进行限位,提高了接触片61与外接电线接通的可靠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支撑块71能够使其与阶梯槽531配合固定活动座7,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72外侧设有与连接端612端面相对的挡板721。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挡板721能够在驱动块62带动压块621将连接端612下压时,对其进行限位,防止了连接端612过度前移而使得接线端611产生位移,从而提高了连接端612与接线端子63内端接通时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层6还包括插设在接线端口52内且与外接电线相连的接线端子63,所述接线端子63一端套设于固定板73上。
采用上述结构,将外接电线与接线端子63相固定,通过将接线端子63套设于固定板73上能够便于外接电线的安装,且能够提高外接电线的稳定性,防止其产生位移或晃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73的内侧设有与接线端子63内端端面相对的挡块731。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挡块731能够防止接线端子63向底座5内部发生位移,从而提高了接线端子63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63位于接线端口52内的一端,其侧壁向内翻卷至与固定板73顶面相抵。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接线端子63与固定板73之间的连接强度,且能够便于连接端612与接线端子63的内端相抵,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63位于接线端口52内的一端,其底壁设有朝向固定板73凸起的凸点631。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增加接线端子63底壁与其翻卷的侧壁对固定板73的夹持力,从而提高了接线端子63与固定板73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接线端子63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51底部设有与驱动块62底端相适配的阶梯孔54。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驱动块62的转动,且能够对其进行限位,防止驱动块62晃动而影响把手4的转动,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的底部与接线端611以及接线端子6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缺口55。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接线端611与接线端子63的接线空间,且能够降低底座5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片6161中段呈圆弧形,且通过螺钉或铆钉固定于安装槽5151内。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驱动块6263转动,且能够便于接触片6161的安装与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倒顺开关,包括顶盖、第一接触层、换挡机构层以及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以及第二接触层,所述第一接触层设于底座上,所述底座上位于第一接触层下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底座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且用于插设外接电线的接线端口,所述第二接触层包括设于安装槽内的接触片以及用于控制接触片与外接电线接通或断开的驱动块,所述接触片包括穿过安装槽延伸至底座外侧的接线端以及与外接电线活动配合的连接端,所述驱动块与把手适配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相对接线端向上突起,且位于接线端口内的顶部,所述驱动块的外圆周壁上设有用于将连接端下压至与外接电线相抵的压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与连接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接线端口相连通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活动座,所述外接电线与活动座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倒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顶部的开口处设有阶梯槽,所述活动座包括与阶梯槽相适配的支撑块、竖直设置于支撑块底部的连接板以及水平设在连接板底部的固定板,所述连接端上开设有与连接板相适配的插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倒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外侧设有与连接端端面相对设置的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倒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层还包括插设在接线端口内且与外接电线相连导通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一端套设于固定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倒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设有与接线端子内端端面相对的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倒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接线端口内的一端,其侧壁向内翻卷至与固定板顶面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倒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接线端口内的一端,其底壁设有朝向固定板凸起的凸点。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与驱动块底端相适配的阶梯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