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收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取线的收线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挤出机,将线缆上包裹上一层塑胶层后,经过冷却装置冷却后,再通过收线架进行收卷。
现有技术中,收线架包括竖板、第一挡板、滚筒以及第二挡板组成;竖板竖直安装在地面上,第一挡板转动安装在竖板的竖直侧上,滚筒固定安装在第一挡板背向竖板的一侧,第二挡板可拆式安装在滚筒背向第一挡板的一侧;线缆收卷时,缠绕在滚筒上并处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将线缆从滚筒上取下时,需要将第二挡板从滚筒上拆下,之后,再手动的将线缆从滚筒背向第一挡板的一侧滑下;但是线缆在缠绕的过程中,再滚筒上缠绕的较紧,不便于从滚筒上滑下,进而不便于将线缆从滚筒上取下,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其具有便于将线缆从滚筒上取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包括:竖板、第一挡板、滚筒以及第二挡板;竖板竖直安装在地面上,第一挡板转动安装在竖板的竖直侧上,滚筒固定安装在第一挡板背向竖板的一侧,第二挡板可拆式安装在滚筒背向第一挡板的一侧,滚筒包括至少三个间隔设置的、同圆心的、内径侧相对的圆弧板;圆弧板滑动装配于第一挡板背向竖板的一侧,圆弧板沿自身的径向滑动;所有圆弧板之间设有驱动所有圆弧板相对或相背运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滚筒上缠绕的线取下时,首先,将第二挡板从滚筒上拆下;其次,驱动装置工作,驱动装置驱动所有的圆弧板相对运动,进而使得线缆从紧密缠绕的状态转变为松弛的状态,即线缆的上端搭在圆弧板上,线缆的下端与圆弧板靠近地面的一端之间形成间隙;最终,将线缆从圆弧板背向第一挡板的一侧滑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将线缆从滚筒上取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圆环、固定杆以及转动杆;圆环置于所有圆弧板之间并与滚筒同轴;固定杆垂直设于圆弧板的内凹侧;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杆远离圆弧板的一端,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圆环上;驱动机构设于第一挡板背向竖板的一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圆环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运动并实时对圆环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圆环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运动,进而带动转动杆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转动,转动杆的转动通过固定杆带动所有的圆弧板相对或相背转动,进而使得线缆从紧密缠绕的状态转变为松弛的状态或者使得圆弧板恢复至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滑槽、滑块、丝杆以及把手;安装板的一端设于第一挡板背向竖板的一侧上,安装板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朝向第二挡板延伸;滑槽沿垂直于第一挡板的方向开设于安装板背向地面的一侧;滑块设于圆环外壁上,滑块位于相邻两转动杆之间,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丝杆置于滑槽内,丝杆靠近第一挡板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滑槽内壁上,丝杆远离第一挡板的一端穿出安装板连接有把手,丝杆与滑块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工作时,预先将第二挡板从滚筒上拆下,之后,将手伸入所有圆弧板之间的空间内正向或反向转动把手,把手的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丝杆的正向或反向转动,丝杆的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滑块沿滑槽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滑动,进而带动圆环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运动,从而带动所有圆弧板相对运动以收拢或相背运动以扩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挡板上沿与圆弧板径向平行的方向开设有滑动槽,圆弧板朝向第一挡板的一侧设有滑动装配于滑动槽内的滑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圆弧板与第一挡板之间的滑动连接建立基础;所有圆弧板相对或相背滑动时,滑动块沿滑动槽相对或相背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杆远离圆弧板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耳;转动杆与固定杆的铰接端设有插接于两第一凸耳之间的第二凸耳,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通过第一转轴进行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固定杆与转动杆之间的铰接建立基础;第一转轴依次穿过第一凸耳、第二凸耳与第一凸耳相插接的部分、再到第一凸耳,进而实现固定杆与转动杆之间的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转动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凸耳;圆环的外壁上设有插接于两第三凸耳之间的第四凸耳,第三凸耳和第四凸耳通过第二转轴进行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转动杆与圆环之间的铰接建立基础;第二转轴依次穿过第三凸耳、第四凸耳与第三凸耳相插接的部分、再到第三凸耳,进而实现转动杆与圆环之间的铰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圆弧板背向第一挡板的一侧设有与滚筒轴线平行的螺纹杆,第二挡板朝向第一挡板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螺纹适配的螺纹孔;螺纹杆完全旋入螺纹孔后,第二挡板抵接于所有圆弧板背向第一挡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二挡板与圆弧板之间的可拆式安装;安装时,将螺纹孔对准螺纹杆,之后转动第二挡板,直至螺纹杆全部旋入螺纹孔,第二挡板抵接在所有圆弧板背向第一挡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滑动块和滑动槽均呈t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限制滑动块沿滑动槽滑动时所产生的晃动,进而提高滑动块沿滑动槽滑动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将滚筒设定为至少三个间隔设置的、同圆心的圆弧板,圆弧板滑动连接在第一挡板上;同时,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所有圆弧板相对或相背运动;进而在缠绕线缆时,驱动所有圆弧板相背运动到极限值,使得线缆能够尽可能多的紧密缠绕在圆弧板形成的滚筒上;将线缆从圆弧板形成的滚筒上取下时,将第二挡板从第一挡板上拆下后,驱动装置驱动所有圆弧板相对运动,进而使得线缆由紧密缠绕的状态转变为松弛的状态,再将线缆由圆弧板背向第一挡板的一侧滑下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板;2、第一挡板;3、滚筒;4、第二挡板;5、圆弧板;611、圆环;612、固定杆;613、转动杆;621、安装板;622、滑槽;623、滑块;624、丝杆;625、把手;71、滑动槽;72、滑动块;81、第一凸耳;82、第二凸耳;83、第一转轴;91、第三凸耳;92、第四凸耳;93、第二转轴;10、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包括:竖板1、第一挡板2、滚筒3以及第二挡板4。竖板1竖直安装在地面上;第一挡板2转动安装在竖板1的竖直侧上,滚筒3轴线水平,滚筒3固定安装在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第二挡板4可拆式安装滚筒3背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优选地,第一挡板2以及第二挡板4均呈圆形。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取线的收线架。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将线从滚筒3上取下,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圆弧板5以及驱动装置。优选地,圆弧板5设置为三个;三个圆弧板5均匀间隔安装在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三个圆弧板5的内径侧相对,三个圆弧板5所在的圆心相同;圆弧板5滑动连接在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圆弧板5沿自身的径向滑动;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驱动装置处于所有圆弧板5之间,驱动装置的作用为:驱动三个圆弧板5相对或相背运动。
结合图1和图3所示,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圆环611、固定杆612以及转动杆613。
圆环611位于所有的圆弧板5之间,圆环611远离第二挡板4,圆环611的轴线与滚筒3的轴线重合;固定杆612垂直安装在圆弧板5的内径侧,相邻两固定杆612之间构成120度的圆心角;转动杆613的一端铰接安装在固定杆612远离圆弧板5的一端,转动杆613的另一端铰接安装在圆环611的外径侧;转动杆613与固定杆612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所有圆弧板5相背运动至最大限度,构成直径最大的滚筒3;转动杆613与滚筒3的轴线平行时,所有的圆弧板5相对运动至最大限度,构成直径最小的滚筒3;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驱动机构始终处于所有的圆弧板5之间,驱动机构的作用为:驱动圆环611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2运动并实时对圆环611进行固定。
结合图1和图3所示,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621、滑槽622、滑块623、丝杆624以及把手625。
安装板621呈矩形体状,安装板621水平,安装板6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安装板621的另一端朝向第二挡板4延伸并靠近第二挡板4,安装板621处于相连两转动杆613之间,安装板621始终处于所有的圆弧板5之间;滑槽622沿与滚筒3轴线平行的方向开设在安装板621背向地面的一侧;滑块623安装在圆环611朝向地面的外壁上,滑块623滑动连接在滑槽622内;丝杆624置于滑槽622内,丝杆624与滚筒3的轴线平行,丝杆624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滑槽622靠近第一挡板2的竖直壁上,丝杆624的另一端穿过安装板621背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与把手625连接,把手625远离丝杆624的一端与圆弧板5远离第一挡板2的一端相平齐,丝杆624与滑块623螺纹连接。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实现圆弧板5与第一挡板2之间的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滑动槽71以及滑动块72。滑动槽71沿与滚筒3径向平行的方向开设在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滑动块72安装在圆弧板5朝向第一挡板2一侧的中点处,滑动块72滑动连接在滑动槽71内。
为了对滑动块72沿滑动槽71的滑动进行限制,优选地,滑动块72和滑动槽71均设置为t形。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实现第二挡板4与圆弧板5之间的可拆式安装,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螺纹杆10以及螺纹孔。
螺纹杆10的轴线与滚筒3的轴线平行,螺纹杆10安装在远离地面的圆弧板5上背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螺纹孔开设在第二挡板4朝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螺纹杆10完全旋入螺纹孔后,第二挡板4抵接在所有圆弧板5背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第二挡板4的圆心和第一挡板2的圆心均处于滚筒3的轴线上。
为了实现固定杆612与转动杆613之间的铰接安装,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凸耳81、第二凸耳82以及第一转轴83。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两个第一凸耳81间隔安装在固定杆612远离圆弧板5的端部;第二凸耳82安装在转动杆613远离圆环611的一端,第二凸耳82插接在两第一凸耳81之间;第一转轴83的两端固定在两第一凸耳81的相对侧上,第一转轴83穿过第二凸耳82位于两第一凸耳81之间的部分,第二凸耳82上开设有供第一转轴83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凸耳81、第二凸耳82、第一转轴83以及第一通孔均呈圆形。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实现转动杆613与圆环611之间的铰接安装,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三凸耳91、第四凸耳92以及第二转轴93。
两个第三凸耳91间隔安装在转动杆613远离固定杆612的端部;第四凸耳92安装在圆环611外壁上,第四凸耳92插接在两第三凸耳91之间;第二转轴93的两端固定在两第三凸耳91上,第二转轴93穿过第四凸耳92位于两第三凸耳91之间的部分,第四凸耳92上开设有供第二转轴93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三凸耳91、第四凸耳92、第二转轴93以及第二通孔均呈圆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将线缆从滚筒3上取下之前,正常使用滚筒3缠线,所有的圆弧板5形成直径最大的滚筒3,转动杆613与固定杆612处于同一直线。
在线缆缠绕在滚筒3上之后,需要将线缆从滚筒3上取下时:
第一步:将第二挡板4从滚筒3上拆下;
此过程中,转动第二挡板4,直至螺纹杆10完全旋出螺纹孔;
第二步:驱动装置工作,驱动所有的圆弧板5相对运动,进而使得线缆从紧密缠绕在滚筒3上的状态转变为松弛搭接在滚筒3上的状态;
此过程中,正向或反向转动把手625,把手625的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丝杆624的正向或反向转动,丝杆624的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滑块623沿滑槽622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2滑动,进而带动圆环611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2运动,圆环611的运动带动转动杆613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2转动,转动杆613的转动带动所有的圆弧板5相对运动以收缩,使得此时圆弧板5形成的滚筒3相比线缆缠绕时圆弧板5形成的滚筒3直径变小;圆弧板5相对运动时,滑动块72沿滑动槽71相对滑动;
第三步:将线缆沿圆弧板5背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滑落,即可将线缆从滚筒3上取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包括:竖板(1)、第一挡板(2)、滚筒(3)以及第二挡板(4);竖板(1)竖直安装在地面上,第一挡板(2)转动安装在竖板(1)的竖直侧上,滚筒(3)固定安装在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第二挡板(4)可拆式安装在滚筒(3)背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滚筒(3)包括至少三个间隔设置的、同圆心的、内径侧相对的圆弧板(5);圆弧板(5)滑动装配于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圆弧板(5)沿自身的径向滑动;所有圆弧板(5)之间设有驱动所有圆弧板(5)相对或相背运动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圆环(611)、固定杆(612)以及转动杆(613);圆环(611)置于所有圆弧板(5)之间并与滚筒(3)同轴;固定杆(612)垂直设于圆弧板(5)的内凹侧;转动杆(613)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杆(612)远离圆弧板(5)的一端,转动杆(613)的另一端铰接于圆环(611)上;驱动机构设于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圆环(611)朝向或背向第一挡板(2)运动并实时对圆环(611)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621)、滑槽(622)、滑块(623)、丝杆(624)以及把手(625);安装板(621)的一端设于第一挡板(2)背向竖板(1)的一侧上,安装板(621)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朝向第二挡板(4)延伸;滑槽(622)沿垂直于第一挡板(2)的方向开设于安装板(621)背向地面的一侧;滑块(623)设于圆环(611)外壁上,滑块(623)位于相邻两转动杆(613)之间,滑块(623)滑动连接于滑槽(622)内;丝杆(624)置于滑槽(622)内,丝杆(624)靠近第一挡板(2)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滑槽(622)内壁上,丝杆(624)远离第一挡板(2)的一端穿出安装板(621)连接有把手(625),丝杆(624)与滑块(62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挡板(2)上沿与圆弧板(5)径向平行的方向开设有滑动槽(71),圆弧板(5)朝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设有滑动装配于滑动槽(71)内的滑动块(7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杆(612)远离圆弧板(5)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耳(81);转动杆(613)与固定杆(612)的铰接端设有插接于两第一凸耳(81)之间的第二凸耳(82),第一凸耳(81)和第二凸耳(82)通过第一转轴(83)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其特征在于,转动杆(613)远离固定杆(612)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凸耳(91);圆环(611)的外壁上设有插接于两第三凸耳(91)之间的第四凸耳(92),第三凸耳(91)和第四凸耳(92)通过第二转轴(93)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其特征在于,一圆弧板(5)背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设有与滚筒(3)轴线平行的螺纹杆(10),第二挡板(4)朝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10)螺纹适配的螺纹孔;螺纹杆(10)完全旋入螺纹孔后,第二挡板(4)抵接于所有圆弧板(5)背向第一挡板(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取线的收线架,其特征在于,滑动块(72)和滑动槽(71)均呈t形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