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放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2  87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线缆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放线设备。



    背景技术:

    线束线缆是目前很多生产及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产品,相应线束产品在使用前均需对其进行放线操作,比如在电缆敷设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电缆盘整体运至工地后进行铺放、剪断操作,最后进行电缆敷设及后续工作,再比如各电气设备电路用线束,在使用前也需要对其线盘进行放线操作。公开号为cn20720948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线束放线装置,由底座、放线盘、放线架、电机、机体组成,该专利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柱与滚轴的位置已满足多种规格的电线放线要求,而且不会出现电线打结和缠线的现象。

    现有的放线设备存在如下缺陷:

    1.用于调节线盘内径和厚度的张紧调节机构不可靠,同步效率差,张紧不能准确到位;

    2.组成放线轮的两线盘间采用螺母配合螺钉的单向锁紧机构进行固定,操作较为繁琐,换线不方便;

    3.取放支架设计合理性较差,造成线盘取放效率低,且现有支架占用体积大,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放线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同步张紧可靠性差、换线不方便及线盘取放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包括支架及放线轮,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穿设所述放线轮的支撑圆管;所述放线轮由能够相互拆卸分离的张紧盘和锁紧盘组合而成;所述张紧盘包括轮盘a及其中心位置的空心管,该空心管的一端固定有面齿轮;所述轮盘a的一侧设有多个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包括径向设置的传动螺杆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一螺套,所述传动螺杆上设有与所述面齿轮相配合的锥齿轮,所述第一螺套上设有与所述空心管相平行的横撑杆,该横撑杆的自由端向所述锁紧盘方向延伸;所述锁紧盘包括轮盘b及其中心位置的套管,所述空心管插入该套管中并通过锁紧机构相互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所述传动螺杆的顶端设有蝶形螺母。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横撑杆包括与所述第一螺套固定连接的第二螺套以及与该第二螺套相配合的伸缩螺杆。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螺套的两侧均设有沿轮盘a径向设置的加强杆,该两条加强杆形成与所述第二螺套相配合的径向限位滑槽a;所述轮盘b上与相应限位滑槽a相对应位置处设有限位滑槽b。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加强杆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传动螺杆的固定板。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在所述套管上的弹簧、滑动套及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固定在套管上且其内侧面为内径从外向内逐渐缩小的锥形面,该锥形面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滑动套的外径;所述滑动套的内侧端插入到所述固定套内,所述滑动套能够沿所述套管轴向移动,所述滑动套上与所述固定套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限位通孔,该限位通孔内设有钢珠;所述套管的内侧端与所述钢珠的滑动位置相对应位置处设有水平滑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限位通孔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滑动套的圆周侧,同时所述钢珠及水平滑槽的数量也均为三个。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支架包括两根与所述支撑圆管相垂直的支腿,两支腿间设有连接横梁,该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竖直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的顶端内侧设有与所述支撑圆管的端部配合的u型缺口。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竖直支撑杆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中空钢管,该中空钢管的顶端内侧设有所述u型缺口,顶端外侧设有翻边孔。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竖直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横梁间通过一铰接件相互连接,所述铰接件包括与所述竖直支撑杆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横梁可转动连接的第二竖直连接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与第二竖直连接部间通过水平连接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1.本专利通过其中一个传动螺杆带动锥齿轮,锥齿轮带动面齿轮,面齿轮带动其余锥齿轮及传动螺杆,进而带动相应空心螺套同步运动,最终使得各横撑杆同步运动,起到张紧或者收缩的作用。本专利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保证了同步张紧或收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本专利采用特殊的锁紧机构替代现有技术中螺母配合螺钉式的单向锁紧机构,具有操作简单,换线方便等优点。

    3.本专利采用所述u型缺口与支撑圆管相配合,取放方便,且可以灵活调节支撑圆管上的放线轮数量,操作快捷简单。同时,竖直支撑杆可收纳折叠,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所述放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所述张紧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所述张紧盘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盘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圆管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带有三个放线轮的放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现有技术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包括支架1及放线轮,所述支架1上设有用于穿设所述放线轮的支撑圆管4(该支撑圆管4采用镀锌钢管);所述放线轮由能够相互拆卸分离的张紧盘2和锁紧盘3组合而成;所述张紧盘2包括轮盘a201及其中心位置的空心管213,该空心管213的一端(远离锁紧盘3的一端)固定有面齿轮209,该面齿轮209能够以所述空心管213的中心轴线为轴进行自由转动;所述轮盘a的一侧(远离锁紧盘3的一侧)设有多个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包括径向设置的传动螺杆204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一螺套205,所述传动螺杆204上设有与所述面齿轮209相配合的锥齿轮208(该锥齿轮208固定在传动螺杆204上,随传动螺杆204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一螺套205上设有与所述空心管213相平行的横撑杆,该横撑杆的自由端向所述锁紧盘3方向延伸;所述锁紧盘3包括轮盘b301及其中心位置的套管303,所述空心管213插入该套管303中并通过锁紧机构相互固定。使用本产品时,通过转动其中一个传动螺杆204来带动锥齿轮208转动,锥齿轮208带动面齿轮209,面齿轮209带动其余锥齿轮208及相应传动螺杆204转动,进而带动相应第一螺套205沿相应传动螺杆204同步运动,最终使得各横撑杆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从而对穿设在横撑杆上的线盘起到张紧或者收缩的作用,即本专利通过齿轮传动调节机构,保证了横撑杆同步张紧或收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中,所述面齿轮209套设在所述空心管213的外周侧,并通过一限位螺母210与空心管213配合以防止面齿轮209脱出。

    如图3所示,所述张紧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且径向均匀分布,当然,张紧机构的数量并不限于三个。

    优选的,为了便于转动传动螺杆204,至少一个所述传动螺杆的顶端设有蝶形螺母211。

    为了提高产品的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宽度规格的线盘,所述横撑杆的长度可调,如图2所示,其包括与所述第一螺套205固定连接的第二螺套206以及与该第二螺套206相配合的伸缩螺杆207。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二螺套206的两侧均设有沿轮盘a201径向设置的加强杆202,该两条加强杆202形成与所述第二螺套206相配合的径向限位滑槽a212;如图4所示,所述轮盘b301上与相应限位滑槽a212相对应位置处设有限位滑槽b302。通过加强杆来形成所述限位滑槽a212及限位滑槽b302,一方面加强了轮盘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限制横撑杆只能沿着限位滑槽滑动,避免了横撑杆张紧或收缩运动时的不稳定性。另外,除了形成限位滑槽的加强杆外,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加强杆,以便于增强轮盘的强度和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加强杆为金属杆。

    为了便于固定所述传动螺杆204,所述加强杆上设有两个带有转孔的固定板203,该固定板203可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在相应加强杆上。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从外向内(从锁紧盘到张紧盘的方向上)依次设在所述套管303上(靠近所述张紧盘2的一侧)的弹簧304、滑动套305及固定套306;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其一端与所述加强杆接触,另一端抵住所述滑动套305;所述固定套306可采取焊接等形式固定在套管303上,且其内侧面为内径从外向内逐渐缩小的锥形面,该锥形面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滑动套305的外径(防止滑动套305滑出);所述滑动套305的内侧端插入到所述固定套306内,所述滑动套305能够沿所述套管303做轴向移动,所述滑动套305上与所述固定套306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限位通孔307,该限位通孔307内设有钢珠308;所述套管303的内侧端与所述钢珠308的滑动位置相对应位置处设有水平滑槽309。组装张紧盘2和锁紧盘3时,拉动所述滑动套305沿套管303向远离固定套的方向移动,然后将张紧盘的空心管213插入套管303内至所需位置,随机松开所述滑动套305,滑动套305在弹簧304的作用下向固定套方向移动,钢珠308随滑动套305沿所述水平滑槽309滑动,直至钢珠308受到固定套306的内侧锥形面的挤压而顶住张紧盘的空心管213的外侧,最终使得张紧盘与锁紧盘间相互锁紧。拆卸分离张紧盘2和锁紧盘3时,拉动所述滑动套305沿套管303向远离固定套的方向移动,滑动套305同时带动钢珠308移动,直至钢珠308在固定套306内的活动空间变大,钢珠308不再挤压所述张紧盘的空心管213,此时拔出此空心管213,完成张紧盘2和锁紧盘的分离,进而实现换线等目的。本专利采用上述锁紧机构替代现有技术中螺母配合螺钉式的单向锁紧机构,具有操作简单,换线方便等优点。

    优选的,所述限位通孔307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滑动套305的圆周侧,同时所述钢珠308及水平滑槽309的数量也相应设置为三个。

    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两根与所述支撑圆管4相垂直的支腿101,两支腿101间设有连接横梁102(支腿101与连接横梁102间采用焊接连接),该连接横梁102的两端分别设有竖直支撑杆103,所述竖直支撑杆103的顶端内侧设有与所述支撑圆管4的端部配合的u型缺口1301。采用该u型缺口与支撑圆管4相配合的方式,能够实现支撑圆管4在支架上的自由取放,进而可以灵活调节支撑圆管上的放线轮数量(可以如图1所示放置一个放线轮,也可以如图9所示放置三个放线轮,当然放线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并不局限于一个或三个),操作快捷简单。

    优选的,所述支腿101的底部可以设置滚轮,以便于设备的转运。

    如图7所示,为便于生产及使用,所述竖直支撑杆103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中空钢管,该中空钢管的开口顶端内侧设有所述u型缺1031口,顶端外侧还设有用于卡固所述支撑圆管4的翻边孔1032(向内侧翻边)。

    如图6及图8所示,所述竖直支撑杆103与所述连接横梁102间通过一铰接件104相互连接,所述铰接件104包括与所述竖直支撑杆固定连接(可通过铆钉连接)的第一竖直连接部1041、与所述连接横梁102可转动连接的第二竖直连接部1042,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1041与第二竖直连接部1042间通过水平连接部1043相连。所述铰接件104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连接横梁102的端部两侧(两根竖直支撑杆103的底部两侧)。在使用所述支架时,转动竖直支撑杆103至如图所示位置(竖直支撑杆103与连接横梁102相互垂直的极限位置),在不使用该支架时,可将竖直支撑杆103折叠至连接横梁位置处,可有效减小支架的整体体积,便于运输。

    使用本实施例产品时,将盘线置于张紧盘2和锁紧盘3中间,组合完毕后穿入支架的支撑圆管4内,完成组装。当盘线内孔较大时,旋转所述蝶形螺母211,通过齿轮传动达到横撑杆的同步张紧,进而实现对盘线的张紧;换线时,通过拉动锁紧盘上的滑动套,压缩弹簧,在张紧盘上的空心管可以自由运动时,实现张紧盘和锁紧盘的分离,进而实现换线的目的。

    本产品可以放置一到三盘线盘。盘线放空后,通过取下支架上的支撑圆管,打开张紧盘和锁紧盘,继续放置盘线,从而达到通过放线和换线操作连续使用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包括支架及放线轮,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穿设所述放线轮的支撑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轮由能够相互拆卸分离的张紧盘和锁紧盘组合而成;所述张紧盘包括轮盘a及其中心位置的空心管,该空心管的一端固定有面齿轮;所述轮盘a的一侧设有多个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包括径向设置的传动螺杆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一螺套,所述传动螺杆上设有与所述面齿轮相配合的锥齿轮,所述第一螺套上设有与所述空心管相平行的横撑杆,该横撑杆的自由端向所述锁紧盘方向延伸;所述锁紧盘包括轮盘b及其中心位置的套管,所述空心管插入该套管中并通过锁紧机构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螺杆的顶端设有蝶形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杆包括与所述第一螺套固定连接的第二螺套以及与该第二螺套相配合的伸缩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套的两侧均设有沿轮盘a径向设置的加强杆,该两条加强杆形成与所述第二螺套相配合的径向限位滑槽a;所述轮盘b上与相应限位滑槽a相对应位置处设有限位滑槽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传动螺杆的固定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在所述套管上的弹簧、滑动套及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固定在套管上且其内侧面为内径从外向内逐渐缩小的锥形面,该锥形面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滑动套的外径;所述滑动套的内侧端插入到所述固定套内,所述滑动套能够沿所述套管轴向移动,所述滑动套上与所述固定套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限位通孔,该限位通孔内设有钢珠;所述套管的内侧端与所述钢珠的滑动位置相对应位置处设有水平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通孔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滑动套的圆周侧,同时所述钢珠及水平滑槽的数量也均为三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两根与所述支撑圆管相垂直的支腿,两支腿间设有连接横梁,该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竖直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的顶端内侧设有与所述支撑圆管的端部配合的u型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撑杆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中空钢管,该中空钢管的顶端内侧设有所述u型缺口,顶端外侧设有翻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横梁间通过一铰接件相互连接,所述铰接件包括与所述竖直支撑杆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横梁可转动连接的第二竖直连接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与第二竖直连接部间通过水平连接部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放线设备,包括支架及放线轮,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穿设所述放线轮的支撑圆管;所述放线轮由张紧盘和锁紧盘组合而成;所述张紧盘包括轮盘A及其中心位置的空心管,该空心管的一端固定有面齿轮;所述轮盘A的一侧设有多个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包括径向设置的传动螺杆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一螺套,所述传动螺杆上设有与所述面齿轮相配合的锥齿轮,所述第一螺套上设有与所述空心管相平行的横撑杆,该横撑杆的自由端向所述锁紧盘方向延伸;所述锁紧盘包括轮盘B及其中心位置的套管,所述空心管插入该套管中并通过锁紧机构相互固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同步张紧可靠性差、换线不方便及线盘取放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会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会风
    技术研发日:2019.08.1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1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