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 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而无人机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的金属外壳进行切割,但现有的无人机金属外壳切割技术通常是将金属外壳放置在操作平台上,然后操作人员推动切割机械对无人机金属外壳进行切割,该种方式的切割效率较低,不能对多组无人机金属外壳进行连续切割,而且操作人员推动切割机械的切割方式在增加了劳动成本的同时,还容易造成工伤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人工切割的切割效率较低和容易造成工伤事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包括操作平台、切割机构,所述操作平台的顶部一侧固定有推动壳体,且推动壳体的顶部内表壁上滑嵌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延伸至推动壳体的内腔并与推动壳体内腔的活塞片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固定有倒“u”形的连接架,且连接架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切割机构在水平方向上位移的驱动机构,所述操作平台的顶部设置有切割盘,且切割盘上绕其中心处等角度开设有多个切割槽和设置有多个对无人机金属壳体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切割盘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有传动轴,所述操作平台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传动轴转动的转动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推动壳体的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气泵,且气泵与推动壳体的中空腔之间通过导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壳体,所述驱动壳体的前后表壁之间且靠近调节杆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驱动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推杆,且推杆与转盘的前表壁的之间通过连杆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通槽,且切割机构的手柄贯穿通槽后延伸至驱动壳体的内腔并与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壳体的前表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驱动壳体的前表壁后与转盘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盘和连杆的设置,可使得推杆带动切割机构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来回移动,可对切割盘上的无人机金属外壳进行切割,通过皮带和第二电机的设置,可使得传动轴带动切割盘进行转动,使得切割盘进行角度的调节,实现了对多个无人机金属壳体的连续切割,相比传统的切割方式,更加快捷,自动化程度更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气泵和导管的设置,可使得活塞片带动调节杆和连接架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实现了对切割机构高度的调节,避免了操作人员与切割机构的直接接触,可有效的防止操作人员因为误操作而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操作平台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动壳体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壳体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切割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操作平台;2、推动壳体;3、导管;4、气泵;5、调节杆;6、连接架;7、第一电机;8、驱动壳体;9、切割机构;10、传动轴;11、切割盘;12、皮带;13、第二电机;14、活塞片;15、推杆;16、转盘;17、连杆;18、切割槽;19、固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包括操作平台1、切割机构9,操作平台1的顶部一侧固定有推动壳体2,且推动壳体2的顶部内表壁上滑嵌有调节杆5,调节杆5延伸至推动壳体2的内腔并与推动壳体2内腔的活塞片14固定连接,调节杆5的顶部固定有倒“u”形的连接架6,调节杆5用于带动连接架6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且连接架6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切割机构9在水平方向上位移的驱动机构,操作平台1的顶部设置有切割盘11,且切割盘11上绕其中心处等角度开设有多个切割槽18和设置有多个对无人机金属壳体固定的固定机构19,切割槽18上用于放置需要被切割的无人机金属外壳,切割盘11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有传动轴10,传动轴10可带动切割盘11发生在转动,操作平台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传动轴10转动的转动机构。
具体的,如图1所示,推动壳体2的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气泵4,且气泵4与推动壳体2的中空腔之间通过导管3连通,气泵4可通过导管3给予中空腔内部的活塞片14一个吸引力或排斥力。
具体的,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壳体8,驱动壳体8的前后表壁之间且靠近调节杆5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转盘16,驱动壳体8的内腔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推杆15,且推杆15与转盘16的前表壁的之间通过连杆17活动连接,转盘16可通过连杆17使得推杆15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来回移动。
具体的,如图4所示,驱动壳体8的底部开设有通槽,且切割机构9的手柄贯穿通槽后延伸至驱动壳体8的内腔并与推杆15的端部固定连接,推杆15可带动切割机构9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来回移动。
具体的,如图2所示,驱动壳体8的前表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且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驱动壳体8的前表壁后与转盘16传动连接,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可带动转盘16发生转动。
具体的,如图2所示,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0之间通过皮带12传动连接,第二电机13为伺服电机,第二电机13可根据切割槽18的个数而进行角度的调节。
工作原理:在对无人机金属外壳切割的过程中,将金属外壳放置在切割盘11上,通过固定机构19对金属外壳进行夹紧固定,打开气泵4和第一电机7,气泵4给予活塞片14一个吸力,使得活塞片14通过调节杆5、连接架6和驱动壳体8推动切割机构9向切割盘11的方向运动,而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在转动的过程中,转盘16发生转动,转盘16在转动的过程中,可通过连杆17使得推杆15带动切割机构9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来回移动,实现了对金属外壳的切割,在需要对其他的金属外壳进行切割时,打开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通过皮带12和传动轴10使得切割盘11进行角度的调节,可实现连续的对多个金属外壳进行切割,相比传统的切割方式,切割效率更高,而且避免了切割机构9与操作人员的接触,可有效的对操作人员进行保护,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包括操作平台(1)、切割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1)的顶部一侧固定有推动壳体(2),且推动壳体(2)的顶部内表壁上滑嵌有调节杆(5),所述调节杆(5)延伸至推动壳体(2)的内腔并与推动壳体(2)内腔的活塞片(1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5)的顶部固定有倒“u”形的连接架(6),且连接架(6)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切割机构(9)在水平方向上位移的驱动机构,所述操作平台(1)的顶部设置有切割盘(11),且切割盘(11)上绕其中心处等角度开设有多个切割槽(18)和设置有多个对无人机金属壳体固定的固定机构(19),所述切割盘(11)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有传动轴(10),所述操作平台(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传动轴(10)转动的转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壳体(2)的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气泵(4),且气泵(4)与推动壳体(2)的中空腔之间通过导管(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壳体(8),所述驱动壳体(8)的前后表壁之间且靠近调节杆(5)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转盘(16),所述驱动壳体(8)的内腔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推杆(15),且推杆(15)与转盘(16)的前表壁的之间通过连杆(17)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壳体(8)的底部开设有通槽,且切割机构(9)的手柄贯穿通槽后延伸至驱动壳体(8)的内腔并与推杆(15)的端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壳体(8)的前表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且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驱动壳体(8)的前表壁后与转盘(16)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金属壳体生产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0)之间通过皮带(12)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