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线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卷线器。
背景技术:
卷线器的应用很广泛,卷线器的设置为了方便需要使用电线时,可直接将卷线器中的线拉出,根据实际距离来选择拉出的长度来使用,一般的卷线器内设有发条弹簧,该发条弹簧带动充电线自动收回,而且还设有定位机构对充电线的伸长量进行定位,如摆动杆或者滚珠。
若定位机构为摆动杆,需要设置一个开关装置,使用者通过操控开关装置来控制充电线的收放。在收线和放线的过程中需要对开关装置进行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低。
若定位机构为滚珠,当放线时,使用者将充电线往外拉到一定长度,然后松开,充电线即定位。当收线时,使用者将充电线再往外拉到预设的长度值后,松开,充电线便会次性自动收回去,但是,这个时候,倘若使用者收线时往外拉的长度值小于该预设的长度值,充电线则无法一次性全部收回去,需要多次往外拉才能完成收线,这样工作效率很低。
此外,目前还有一部分定位机构采用齿槽配合来实现定位的,当拉线时,可将线拉出,需要收线时,再次拉动线,线则自动往回收,使用方便,但是该结构目前的稳定性还不足够,当卷线器掉落或者发生碰撞等意外状况,内部的零部件容易发生移位,从而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拆卸维修后才能继续使用,因此还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可定长将线拉出,并且收线方便的卷线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卷线器,包括壳体、涡卷弹簧、卷线轮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外周设有若干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具有安装开口以及与安装开口相连的挡料位;所述面壳外周设有与安装部相配合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从安装开口位置处旋入挡料位;所述挡料位顶触安装块的上端面;所述面壳与底壳通过螺丝固定;所述面壳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安装轴;所述卷线轮安装在第一安装轴上;所述涡卷弹簧安装在面壳与卷线轮之间;所述卷线轮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轮盖;所述轮盖外周设有轮槽;所述底壳内部设有第二安装轴、第三安装轴、限位块和定位柱;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在第二安装轴外侧;所述定位柱设置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三安装轴两侧;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齿轮、拨片和弹片;所述齿轮安装在第二安装轴上并通过限位块定位;所述齿轮的每相邻两个齿槽分别为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所述第一齿槽的深度大于第二齿槽的深度;所述第三安装轴内具有螺孔;所述拨片安装在第三安装轴上并通过螺丝穿过拨片旋入螺孔中;所述拨片的一侧设有与轮槽配合的凸起;所述拨片底部设有安装槽以及与所述齿轮上的齿槽相配合的两个凸块;所述弹片安装在安装槽上且两端分别扣合在定位柱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部设置四个且均布分布。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轮槽设置四个且均匀分布。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分别设置三个。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定位柱到底壳内壁的距离为2~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齿轮安装在第二安装轴上并通过限位块进行定位,再将拨片安装在第三安装轴上,并通过螺丝穿过拨片旋入第三安装轴的螺孔内,螺丝不需将拨片锁紧,螺丝的头部顶压拨片防止拨片脱出,从而拨片不会脱出第三安装轴,而拨片处于齿轮上方,只要拨片不脱离位置,齿轮也不会脱离原来的位置,弹片安装在拨片下方的安装槽内,弹片两端分别扣合在定位柱上,拨片转动后通过弹片复位,由于弹片也是在拨片下方位置,因此弹片也不会脱离原来位置,将壳体内的所有零部件安装好之后,面壳通过安装块从安装部的安装开口旋入到挡料位,挡料位顶触安装块的上端面,再通过螺丝将面壳和底壳锁紧,即使长期使用后螺丝有松动,也能依靠挡料部来顶压面壳,将面壳压紧在底壳上,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面壳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壳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卷线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壳与控制组件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齿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拨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卷线器,包括壳体1、涡卷弹簧、卷线轮2和控制组件3,所述壳体1包括底壳11和面壳12;所述底壳11外周设有若干个安装部111;所述安装部111上具有安装开口111-1以及与安装开口111-1相连的挡料位111-2;安装开口111-1的上端面与底壳11上端面相平齐,挡料位111-2则通过安装部111侧壁往上延伸连接上挡板;所述面壳12外周设有与安装部111相配合的安装块121;所述安装块121从安装开口111-1位置处旋入挡料位111-2;所述挡料位111-2顶触安装块121的上端面;所述面壳12与底壳11通过螺丝固定;所述面壳12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安装轴122,第一安装轴122外侧设有固定涡卷弹簧的卡槽;所述卷线轮2安装在第一安装轴122上;所述涡卷弹簧安装在面壳12与卷线轮2之间;涡卷弹簧一端固定在卡槽上另一端固定在卷线轮2上;所述卷线轮2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轮盖21;所述轮盖21外周设有轮槽211;所述底壳11内部设有第二安装轴112、第三安装轴113、限位块114和定位柱115;所述限位块114对应设置在第二安装轴112外侧;所述定位柱115设置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三安装轴113两侧;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齿轮31、拨片32和弹片33;所述齿轮31安装在第二安装轴112上并通过限位块114定位;所述齿轮31的每相邻两个齿槽分别为第一齿槽311和第二齿槽312;所述第一齿槽311的深度大于第二齿槽312的深度;所述第三安装轴113内具有螺孔113-1;所述拨片32安装在第三安装轴113上并通过螺丝穿过拨片32旋入螺孔113-1中;所述拨片32的一侧设有与轮槽211配合的凸起321;所述拨片32底部设有安装槽322以及与所述齿轮31上的齿槽相配合的两个凸块323;所述弹片33安装在安装槽322上且两端分别扣合在定位柱115上;面壳12上具有电源线槽,电源线从电源线槽中接入壳体1内部为电线提供电源;面壳12与底壳11之间成型有出线口101;先把齿轮31安装在第二定位柱115上并通过限位块114进行定位,再将拨片32安装在第三安装轴113上,并通过螺丝穿过拨片32旋入第三安装轴113的螺孔113-1内,螺丝不需将拨片32锁紧,螺丝的头部顶压拨片32防止拨片32脱出,从而拨片32不会脱出第三安装轴113,而拨片32处于齿轮31上方,只要拨片32不脱离位置,齿轮31也不会脱离原来的位置,弹片33安装在拨片32下方的安装槽322内,弹片33两端分别扣合在定位柱115上,拨片32转动后通过弹片33复位,由于弹片33也是在拨片32下方位置,因此弹片33也不会脱离原来位置,再将涡卷弹簧以及卷线轮2对应安装在面壳12底部,电线盘卷在卷线轮2上,面壳12通过安装块121从安装部111的安装开口111-1旋入到挡料位111-2,挡料位111-2顶触安装块121的上端面,再通过螺丝将面壳12和底壳11锁紧,电线从出线口101位置脱出,即使长期使用后螺丝有松动,也能依靠挡料部来顶压面壳12,将面壳12压紧在底壳11上,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两个凸块323分别设置在拨片32两侧,一个凸块323用于:当往外拉线时,拨片32偏离原来的位置,当偏离角度达到一定值时,该凸块323与齿轮31的齿槽啮合,使得拨片32达到最大偏离角度后停止。另一个凸块323用于:当使用者放手时,拨片32复位的时候用于定位轮盖21。
所述安装部111设置四个且均布分布;面壳12上对应设置四个安装块121,每个安装部111相隔90°,经过试验,通过四个安装块121与安装部111进行配合,稳定性好而且结构不会过于复杂。
本设计中,所述轮槽211设置四个且均匀分布,每个轮槽211相隔90°。
本设计中,所述第一齿槽311与第二齿槽312分别设置三个;每个齿槽的角度为60°。
所述定位柱115到底壳11内壁的距离为2~3mm;拨片32运动时,弹片33的一端会压紧定位柱115,另一端则会往定位柱115外侧翘起,脱离定位柱115,因此定位柱115与底壳11内壁的距离设置得比较近,本设计中设计为2.5mm,使得弹片33的一端往外翘时顶触在底壳11的内壁上,从而可以对弹片33进行限制,从而提高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使用者要放线时,拉动电线的一端,通过带动卷线盘转动使得轮盖21旋转,同时拨片32的凸起321脱离轮槽211并且拨片32绕着第三安装轴113转动偏离原来的位置。然后,使用者松开手,涡卷弹簧带动卷线轮2复位,从而带动被拉长的电线回收,然而,此时弹片33带动拨片32复位,拨片32上的凸块323与齿轮31的第二齿槽312啮合,拨片32被固定,同时拨片32上的凸起321摆过一定的角度并且停在轮盖21的轮槽211内,使得轮盖21停止转动,最终使得涡卷弹簧停止转动,起到定位的功能。当使用者要收线时,再次拉动电线的一端,带动轮盖21旋转,同时拨片32的凸起321脱离轮槽211并且拨片32偏离原来的位置。然后,使用者松开手,涡卷弹簧带动卷线轮2复位,同时,弹片33带动拨片32复位,拨片32上的凸块323与齿轮31的第一齿槽311啮合,拨片32被固定,同时由于第一齿槽311的深度大于第二齿槽312,当拨片32固定时,拨片32上的凸起321摆过的角度大于放线的时候凸起321摆过的角度,并且凸起321停在轮盖21的轮槽211外,无法阻止轮盖21转动,最终涡卷弹簧的作用下,将全部被拉长的线收回。在收线的时候,使用者往外拉随意多长的距离,松开手,卷线轮2便可将所有的线收回去,实现一次性收线的功能,使用者可以轻松地对电线进行收放,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好。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卷线器,包括壳体、涡卷弹簧、卷线轮和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外周设有若干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具有安装开口以及与安装开口相连的挡料位;所述面壳外周设有与安装部相配合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从安装开口位置处旋入挡料位;所述挡料位顶触安装块的上端面;所述面壳与底壳通过螺丝固定;所述面壳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安装轴;所述卷线轮安装在第一安装轴上;所述涡卷弹簧安装在面壳与卷线轮之间;所述卷线轮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轮盖;所述轮盖外周设有轮槽;所述底壳内部设有第二安装轴、第三安装轴、限位块和定位柱;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在第二安装轴外侧;所述定位柱设置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三安装轴两侧;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齿轮、拨片和弹片;所述齿轮安装在第二安装轴上并通过限位块定位;所述齿轮的每相邻两个齿槽分别为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所述第一齿槽的深度大于第二齿槽的深度;所述第三安装轴内具有螺孔;所述拨片安装在第三安装轴上并通过螺丝穿过拨片旋入螺孔中;所述拨片的一侧设有与轮槽配合的凸起;所述拨片底部设有安装槽以及与所述齿轮上的齿槽相配合的两个凸块;所述弹片安装在安装槽上且两端分别扣合在定位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四个且均布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槽设置四个且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分别设置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到底壳内壁的距离为2~3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