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2  167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卷管器又称绕线器,顾名思义就是把管或者线绕在一个轴上,简单实用,被广泛应用于在各种生产领域,卷管器是非常便利的远距离能源传输装置,工人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能源物质或者工具,而避免了工具满地乱放、到处找的现象,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但是卷管器在卷绕过程中的状态不易控制,可能出现倾倒等情况,而且要实现卷管器与墙壁或者其他部件的固定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支架组件的技术方案,通过上下共同固定的方式将使卷管器竖直固定在支架组件中,并且通过支架组件能够实现卷管器与墙壁或其他部件的连接,同时支架组件具有高度调节的功能,能够与多款型号的卷管器相匹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调节板和限位组件,调节板的底部与下支架固定连接,上支架安装在调节板上,限位组件包括上压块和下支撑件,上压块连接在上支架的侧面上,下支撑件固定连接在下支架的侧面上;通过设置的支架组件能够使卷管器竖直固定在支架组件中,安装时先将卷管器放置在下支撑件上,并从下支撑件的底部用连接件穿过下卡孔,使卷管器的底部与下支撑件固定,然后将上压块插入调节板上,并根据卷管器的高度调整上压块与调节板的重叠距离,并将上压块与调节板固定,最后从顶部将上压块固定在上支架的侧面,从而实现了上下对卷管器的固定,由于上压块与调节板之间的重叠距离可调,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卷管器,再通过将上支架和下支架与墙面或其他部件连接,能够实现卷管器与其他部位的固定。

    进一步,上支架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高度不小于调节板的高度,调节板的顶部伸入安装槽中;通过在上支架上设置安装槽,使得上支架与调节板之间的相互重叠位置可调。

    进一步,调节板的左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内安装孔,上支架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外安装孔,内安装孔和外安装孔的分布相同,上支架和调节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内安装孔和外安装孔均是预设在调节板和上支架上的,作用是在上支架和调节板的安装固定时,通过前后设置的内安装孔和外安装孔分别对齐,能够确保调节板与上支架的安装平衡,保证了上支架的顶部水平。

    进一步,上支架的顶部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块,上压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尺寸与固定块的尺寸相匹配,上压块上设置有上卡孔;安装上支架时需根据卷管器的高度调节上支架和调节板之间的重叠距离,调整的原则是上支架上的固定块的底部与卷管器的顶部相接触,然后将连接件穿过上卡孔,实现了卷管器顶部与支架组件的固定。

    进一步,下支撑件与下支架相互垂直设置,下支撑件的上表面呈水平状,下支撑件上设置有下卡孔;在下支撑件上设置下卡孔的目的是便于卷管器与下支撑件的安装固定,实现卷管器与支架组件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支架组件能够使卷管器竖直固定在支架组件中,安装时先将卷管器放置在下支撑件上,并从下支撑件的底部用连接件穿过下卡孔,使卷管器的底部与下支撑件固定,然后将上压块插入调节板上,并根据卷管器的高度调整上压块与调节板的重叠距离,并将上压块与调节板固定,最后从顶部将上压块固定在上支架的侧面,从而实现了上下对卷管器的固定,由于上压块与调节板之间的重叠距离可调,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卷管器,再通过将上支架和下支架与墙面或其他部件连接,能够实现卷管器与其他部位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的技术方案,通过上下共同固定的方式将使卷管器竖直固定在支架组件中,并且通过支架组件能够实现卷管器与墙壁或其他部件的连接,同时支架组件具有高度调节的功能,能够与多款型号的卷管器相匹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侧缓冲箱与分流箱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气管与出气管固定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爆炸图。

    图中:1-上支架;2-下支架;3-调节板;4-卷管器;5-上压块;6-下支撑件;7-内安装孔;8-外安装孔;9-螺钉;10-固定块;11-上卡孔;12-下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架组件,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调节板3和限位组件,调节板3的底部与下支架2固定连接,上支架1安装在调节板3上,限位组件包括上压块5和下支撑件6,上压块5连接在上支架1的侧面上,下支撑件6固定连接在下支架2的侧面上;通过设置的支架组件能够使卷管器4竖直固定在支架组件中,安装时先将卷管器4放置在下支撑件6上,并从下支撑件6的底部用连接件穿过下卡孔12,使卷管器4的底部与下支撑件6固定,然后将上压块5插入调节板3上,并根据卷管器4的高度调整上压块5与调节板3的重叠距离,并将上压块5与调节板3固定,最后从顶部将上压块5固定在上支架1的侧面,从而实现了上下对卷管器4的固定,由于上压块5与调节板3之间的重叠距离可调,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卷管器4,再通过将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与墙面或其他部件连接,能够实现卷管器4与其他部位的固定。

    上支架1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高度不小于调节板3的高度,调节板3的顶部伸入安装槽中;通过在上支架1上设置安装槽,使得上支架1与调节板3之间的相互重叠位置可调。

    调节板3的左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内安装孔7,上支架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外安装孔8,内安装孔7和外安装孔8的分布相同,上支架1和调节板3通过螺钉9固定连接;内安装孔7和外安装孔8均是预设在调节板3和上支架1上的,作用是在上支架1和调节板3的安装固定时,通过前后设置的内安装孔7和外安装孔8分别对齐,能够确保调节板3与上支架1的安装平衡,保证了上支架1的顶部水平。

    上支架1的顶部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块10,上压块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尺寸与固定块10的尺寸相匹配,上压块5上设置有上卡孔11;安装上支架1时需根据卷管器4的高度调节上支架1和调节板3之间的重叠距离,调整的原则是上支架1上的固定块10的底部与卷管器4的顶部相接触,然后将连接件穿过上卡孔11,实现了卷管器4顶部与支架组件的固定。

    下支撑件6与下支架2相互垂直设置,下支撑件6的上表面呈水平状,下支撑件6上设置有下卡孔12;在下支撑件6上设置下卡孔12的目的是便于卷管器4与下支撑件6的安装固定,实现卷管器4与支架组件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支架组件能够使卷管器4竖直固定在支架组件中,安装时先将卷管器4放置在下支撑件6上,并从下支撑件6的底部用连接件穿过下卡孔1212,使卷管器4的底部与下支撑件6固定,然后将上压块5插入调节板3上,并根据卷管器4的高度调整上压块5与调节板3的重叠距离,并将上压块5与调节板3固定,最后从顶部将上压块5固定在上支架1的侧面,从而实现了上下对卷管器4的固定,由于上压块5与调节板3之间的重叠距离可调,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卷管器4,再通过将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与墙面或其他部件连接,能够实现卷管器4与其他部位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的技术方案,通过上下共同固定的方式将使卷管器4竖直固定在支架组件中,并且通过支架组件能够实现卷管器4与墙壁或其他部件的连接,同时支架组件具有高度调节的功能,能够与多款型号的卷管器4相匹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调节板和限位组件,所述调节板的底部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安装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上压块和下支撑件,所述上压块连接在所述上支架的侧面上,所述下支撑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支架的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高度不小于所述调节板的高度,所述调节板的顶部伸入所述安装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的左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内安装孔,所述上支架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外安装孔,所述内安装孔和所述外安装孔的分布相同,所述上支架和所述调节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的顶部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上压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尺寸与所述固定块的尺寸相匹配,所述上压块上设置有上卡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件与所述下支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下支撑件的上表面呈水平状,所述下支撑件上设置有下卡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支架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调节板和限位组件,调节板的底部与下支架固定连接,上支架安装在调节板上,限位组件包括上压块和下支撑件,上压块连接在上支架的侧面上,下支撑件固定连接在下支架的侧面上;通过上下共同固定的方式将使卷管器竖直固定在支架组件中,并且通过支架组件能够实现卷管器与墙壁或其他部件的连接,同时支架组件具有高度调节的功能,能够与多款型号的卷管器相匹配。

    技术研发人员:姚挽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莱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0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