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2  150


    本实用新型属于梯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需要安全性较高的场合,电梯往往需要加装梯控系统,电梯管理系统能自动识别ic卡中的权限,防止无卡人员非法使用电梯,现有技术中,梯控系统只能对所持ic卡进行识别,而一些冒用ic卡的行为时有发生,冒名人员可以持卡进出,使得需要安全性较高的场合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解决梯控系统只能对所持ic卡进行识别,而一些冒用ic卡的行为时有发生,冒名人员可以持卡进出,使得需要安全性较高的场合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包括:

    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一称重传感器位于电梯外部;

    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位于电梯底部,第二称重传感器用于对电梯整体重量进行称重;

    第三称重传感器,第三称重传感器位于电梯内部,所述电梯内部具有物品放置架,第三称重传感器用于对物品放置架进行称重;

    重量获取模块,重量获取模块分别与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和第三称重传感器电连接;

    ic卡识别模块;

    电梯控制系统,用于比对用户当前体重信息与ic卡内体重信息并控制电梯的电梯控制系统分别与ic卡识别模块和重量获取模块电连接。

    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用户信息存储模块、比对模块、电梯控制模块,用于比对用户当前体重信息与ic卡内体重信息的比对模块分别与用户信息存储模块、电梯控制模块和重量获取模块电连接。

    所述电梯控制模块为duoao-dt-ckic电梯智能管理系统。

    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内还具有用户总重验证模块,所述用户总重验证模块与重量获取模块电连接。

    所述电梯内部分为物品放置区域和用户站立区域,所述物品放置区域为物品放置架,用户站立区域为物品放置架区域外的区域。

    所述电梯外部还设有指纹识别器,所述指纹识别器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电梯外部还设有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内还具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监控中心的声光报警装置电连接。

    所述电梯外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安全区域内的ic卡用户更重模块,所述ic卡用户更重模块包括第四称重传感器和更新重量模块,称重传感器与用户信息存储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梯外部刷ic卡的地面设置一个第一称重传感器,对用户体重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体重与ic内用户体重信息进行比对验证,若用户体重超出过多,则拒绝持ic的用户进入,对持卡人增加了验证门槛,进一步加强了梯控系统的安全性,并且采用对持卡人称重的方式,不增加持卡人的验证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一实施例的电梯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中标记为:1、物品放置架;2、用户站立区域;3、第三称重传感器;4、第二称重传感器;5、用户称重板;6、第一称重传感器;7、ic卡识别槽。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术语为:

    重量获取模块120,重量获取模块120用于获取第一称重传感器6、第二称重传感器4和第三称重传感器3的称重信息。

    比对模块140,比对模块140用于比对重量获取模块120获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6与用户所持ic内的体重信息,其比对模块140内设置有误差区间值,以防止用户短时内微小的体重变化。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重验证梯控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说明。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包括:

    第一称重传感器6,第一称重传感器6位于电梯外部;

    第二称重传感器4,第二称重传感器4位于电梯底部,第二称重传感器4用于对电梯整体重量进行称重;

    第三称重传感器3,第三称重传感器3位于电梯内部,所述电梯内部具有物品放置架1,第三称重传感器3用于对物品放置架1进行称重;

    重量获取模块120,重量获取模块120分别与第一称重传感器6、第二称重传感器4和第三称重传感器3电连接;

    ic卡识别模块160;

    电梯控制系统,用于比对用户当前体重信息与ic卡内体重信息并控制电梯的电梯控制系统分别与ic卡识别模块160和重量获取模块120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位于电梯外部的第一称重传感器6用于称量用户体重,并通过重量获取模块120传输给电梯控制系统,ic卡识别模块160同时识别用户手持的ic的信息并读取ic对应的预先存储的用户体重信息,电梯控制系统将实时称量的用户体重信息与ic对应的预先存储的用户体重信息相比较,若实时称重的用户体重信息在ic对应的预先存储的用户体重信息的范围内,则电梯控制系统在认证ic卡的卡片信息后允许用户通行或提示用户进入电梯;

    第二称重传感器4用于测量电梯整体重量,在现有电梯中相当于超载测量,第二称重传感器4用于对上电梯的总用户进行测量,保证电梯内的所有用户均通过ic卡及体重的验证,电梯内总重应等于所有经验证过的用户的总体重。

    考虑到用户上电梯时会携带物品,因此用户在进行ic卡验证及体重验证时需要卸下所携带的物品进行验证,用户在进入电梯内时需要将其携带的物品放置到物品放置架1上,因此用户的总体重应该为第二称重传感器4所测总重减去第三称重传感器3称重的物品重量。

    进一步的,第一称重传感器6上设置有用户称重板,用户称重板可以给用户设定一个站立范围,以使用户可以顺利进行体重验证。

    本实施例中,在用户入电梯时,在电梯内全程对用户称重验证,进一步增强了梯控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用户信息存储模块130、比对模块140、电梯控制模块150,用于比对用户当前体重信息与ic卡内体重信息的比对模块140分别与用户信息存储模块130、电梯控制模块150和重量获取模块120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电梯控制系统内具有存储用户信息的用户信息存储模块130,用于比对用户体重和ic卡对应的预先存储的用户的体重信息,电梯控制模块150为现有技术中用于识别用户ic卡信息并将用户运送至对应楼层的控制系统,该电梯控制模块150为现有技术,在重量获取模块120将用户称重信息发送给比对模块140后,比对模块分别调取用户信息存储模块130内用户信息对用户进行校验,在校验成功后,比对模块140给电梯控制模块150发送确认信息,电梯控制模块150控制电梯运行。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电梯控制模块150为duoao-dt-ckic电梯智能管理系统。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现有技术中的duoao-dt-ckic电梯智能管理系统,其电梯智能管理系统为现有技术中的成熟技术,可以节省用户开发关系系统所带来的额外研发费用,节省用户成本。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内还具有用户总重验证模块,所述用户总重验证模块与重量获取模块120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电梯在使用时,电梯内一般会存在多个经电梯外电梯控制模块150验证的用户,为避免经体重验证的用户携带非法人员混入电梯内,因此设置用户总重验证模块对电梯内用户的总重进行校验,经验证的用户的体重之和即为电梯内用户的总重,对电梯内总体用户进行校验可再进一步增强梯控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电梯内部分为物品放置区域和用户站立区域,所述物品放置区域为物品放置架1,所述用户站立区域为物品放置架区域外的区域。

    上述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情况,因此在电梯内设置物品放置区域,用户站立区域内必须只存在用户,用户的物品必须放置到物品放置区域,在第二称重传感器4和第三称重传感器3的配合下才能准确获得用户的总重。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电梯外部还设有指纹识别器,所述指纹识别器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在需要更强安全性的场合下,可以在验证过程中再次增加指纹识别器,对进出入人员做进一步验证,在指纹识别验证确认后,允许用户做进一步验证。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电梯外部还设有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增设人脸识别模块,对用户脸部做进一步验证,可以更进一步的增加安全场所的安全性,可以在人脸识别验证确认后,允许用户做进一步验证。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内还具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监控中心的声光报警装置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电梯控制系统内增加报警模块,报警模块在监测到非法用户进行验证时,及时给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息,提示安防人员快速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安全场所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电梯外还包括ic卡用户更重模块,所述ic卡用户更重模块包括第四称重传感器和更新重量模块,称重传感器与用户信息存储模块130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体重在生活中可能不断变化,因此在用户从安检进入安全区域的安全区域内设置ic卡用户更重模块,用户可随时使用ic卡用户更重模块对ic卡内相对应的体重进行更新,以在第二天进行体重验证时能安然通过。

    进一步的,ic卡识别模块160外设有ic卡识别槽7,ic卡识别槽7可以给用户提示刷卡或插卡位置。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称重传感器(6),第一称重传感器(6)位于电梯外部;

    第二称重传感器(4),第二称重传感器(4)位于电梯底部,第二称重传感器(4)用于对电梯整体重量进行称重;

    第三称重传感器(3),第三称重传感器(3)位于电梯内部,所述电梯内部具有物品放置架(1),第三称重传感器(3)用于对物品放置架(1)进行称重;

    重量获取模块(120),重量获取模块(120)分别与第一称重传感器(6)、第二称重传感器(4)和第三称重传感器(3)电连接;

    ic卡识别模块(160);

    电梯控制系统,用于比对用户当前体重信息与ic卡内体重信息并控制电梯的电梯控制系统分别与ic卡识别模块(160)和重量获取模块(120)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用户信息存储模块(130)、比对模块(140)、电梯控制模块(150),用于比对用户当前体重信息与ic卡内体重信息的比对模块(140)分别与用户信息存储模块(130)、电梯控制模块(150)和重量获取模块(120)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模块(150)为duoao-dt-ckic电梯智能管理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内还具有用户总重验证模块,所述用户总重验证模块与重量获取模块(120)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内部分为物品放置区域和用户站立区域(2),所述物品放置区域为物品放置架(1),用户站立区域(2)为物品放置架区域外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外部还设有指纹识别器,所述指纹识别器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外部还设有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内还具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监控中心的声光报警装置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外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安全区域内的ic卡用户更重模块,所述ic卡用户更重模块包括第四称重传感器和更新重量模块,称重传感器与用户信息存储模块(130)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属于梯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重验证梯控系统,包括: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一称重传感器位于电梯外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位于电梯低部,第二称重传感器用于对电梯整体重量进行称重;第三称重传感器,第三称重传感器位于电梯内部,通过在电梯外部刷ic卡的地面设置一个第一称重传感器,对用户体重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体重与ic内用户体重信息进行比对验证,若用户体重超出过多,则拒绝持ic的用户进入,对持卡人增加了验证门槛,进一步加强了梯控系统的安全性,并且采用对持卡人称重的方式,不增加持卡人的验证步骤。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庆栋
    技术研发日:2019.05.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0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