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耙式干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耙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干燥机是蒸发掉物料中的水分,使物料保持干燥,传统的物料进入干燥机干燥,导热油从一段下方进入,从另一端上方排出,前端的干燥效率高,到后端导热油温度下降,造成导热效率下降,造成干燥不彻底。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398553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真空耙式干燥机,包括干燥罐,干燥罐内贯穿有转轴,转轴位于干燥罐外侧部分连接驱动电机,且转轴上位于干燥罐内连接搅拌耙,所述干燥罐内通过中间隔板分隔为两个干燥腔,所述干燥罐位于干燥腔外侧设置导热腔,导热腔上、下侧设置导热油出口和导热油进口,干燥腔上还设置加液口,所述干燥罐位于中间隔板上、下分别设置进料接管和出料口,进料接管和出料口均与干燥腔连通,进料接管上连接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一侧设置连接真空发生器的抽真空管,所述真空耙式干燥机双干燥腔同时干燥操作干燥效率高。但是现有的真空耙式干燥机还存在着在干燥的时候干燥作用面积小,干燥效果差,效率慢,真空罩密封效果差,使用寿命短,拆卸不方便,不易清洗,以及在干燥的过程中传动不平稳,不顺畅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真空耙式干燥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耙式干燥机,以解决现有的真空耙式干燥机还存在着在干燥的时候干燥作用面积小,干燥效果差,效率慢,真空罩密封效果差,使用寿命短,拆卸不方便,不易清洗,以及在干燥的过程中传动不平稳,不顺畅的问题。一种真空耙式干燥机,包括机架体,支架,传动机构,干燥筒体,人孔,真空罩机构,热媒口,旋转接头和出料口接球阀,所述支架焊接在机架体的上部;所述传动机构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的一端,并通过导线与市电连接;所述干燥筒体焊接在支架上方;所述真空罩机构焊接在干燥筒体的顶部;所述热媒口采用2个,分别开设在干燥筒体上侧和下侧;所述旋转接头与热轴旋转连接;所述出料口接球阀设置在干燥筒体的底部;所述旋转接头具体采用qg50-25型。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电机,传动带,减速机,十字联轴器,轴承座,填料密封件,耙齿和热轴,所述传动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左侧中间的位置,通过传动带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左侧顶部,并通过十字联轴器与热轴连接;所述轴承座采用2个,分别设置在干燥筒体的两侧;所述填料密封件套接在热轴上,与干燥筒体密封连接;所述耙齿焊接在热轴的四周,其内腔互通;所述热轴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所述减速机具体采用zq-750型;所述传动电机采用22kw-6级。
所述干燥筒体包括外管壳,内管壳和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开设在外管壳和内管壳之间,并与热媒口连通,采用夹层加热方式,传热面积大,热效率高。
所述真空罩机构包括壳体,放空口,真空表,跌倒螺栓,抱箍,滤袋,真空罩和环形密封条,所述壳体设置为分体式,下端焊接在干燥筒体的上部,上端与下端通过跌倒螺栓固定;所述放空口设置为l状,焊接在壳体的上端;所述真空表螺纹安装在壳体的上端;所述真空罩设置在滤袋的内部,并通过抱箍固定在壳体内;所述环形密封条设置在壳体上端和下端的连接处。
所述真空表采用表盘为φ60的m20×1.5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干燥筒体的设置,采用夹层加热方式,在对湿料进行干燥时,蒸汽通过热媒口进入加热腔内,热蒸汽对内管壳形成包裹式的干燥,作用面积大,干燥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罩机构的设置,真空罩设置在滤袋的内部,并通过抱箍固定在壳体内,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方便了滤袋的更换,通过环形密封条进行密封,密封性能佳,使用寿命长。
3.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接头,热轴和耙齿的设置,旋转接头能将热媒体传输至热轴和耙齿内,在对物料进行搅拌时进行加热,在干燥过程中,耙齿不断转动,被干燥物料搅拌均匀,避免了物料的过热,水分也容易逸出,可得到低湿度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体,2-支架,3-传动机构,31-传动电机,32-传动带,33-减速机,34-十字联轴器,35-轴承座,36-填料密封件,37-耙齿,38-热轴,4-干燥筒体,41-外管壳,42-内管壳,43-加热腔,5-人孔,6-真空罩机构,61-壳体,62-放空口,63-真空表,64-跌倒螺栓,65-抱箍,66-滤袋,67-真空罩,68-环形密封条,7-热媒口,8-旋转接头,9-出料口接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耙式干燥机,包括机架体1,支架2,传动机构3,干燥筒体4,人孔5,真空罩机构6,热媒口7,旋转接头8和出料口接球阀9,所述支架2焊接在机架体1的上部;所述传动机构3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1的一端,并通过导线与市电连接;所述干燥筒体4焊接在支架2上方;所述真空罩机构6焊接在干燥筒体4的顶部;所述热媒口7采用2个,分别开设在干燥筒体4上侧和下侧;所述旋转接头8与热轴38旋转连接;所述出料口接球阀9设置在干燥筒体4的底部;所述旋转接头8具体采用qg50-25型。
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传动电机31,传动带32,减速机33,十字联轴器34,轴承座35,填料密封件36,耙齿37和热轴38,所述传动电机31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1左侧中间的位置,通过传动带32与减速机33连接;所述减速机33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1左侧顶部,并通过十字联轴器34与热轴38连接;所述轴承座35采用2个,分别设置在干燥筒体4的两侧;所述填料密封件36套接在热轴38上,与干燥筒体4密封连接;所述耙齿37焊接在热轴38的四周,其内腔互通;所述热轴38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35内;所述减速机33具体采用zq-750型;所述传动电机31采用22kw-6级。
所述干燥筒体4包括外管壳41,内管壳42和加热腔43,所述加热腔43开设在外管壳41和内管壳42之间,并与热媒口7连通,采用夹层加热方式,传热面积大,热效率高。
所述真空罩机构6包括壳体61,放空口62,真空表63,跌倒螺栓64,抱箍65,滤袋66,真空罩67和环形密封条68,所述壳体61设置为分体式,下端焊接在干燥筒体4的上部,上端与下端通过跌倒螺栓64固定;所述放空口62设置为l状,焊接在壳体61的上端;所述真空表63螺纹安装在壳体61的上端;所述真空罩67设置在滤袋66的内部,并通过抱箍65固定在壳体61内;所述环形密封条68设置在壳体61上端和下端的连接处。
所述真空表63采用表盘为φ60的m20×1.5型。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在对湿料进行干燥时,传动电机31通过传动带32带动减速机33进行转动,减速机33通过热轴38带动耙齿37在干燥筒体4内进行转动,实现对湿料的翻转搅拌,湿料在翻转的过程中不断与内管壳42壁接触,使湿料表面不断更新,蒸汽通过热媒口7进入加热腔43内,热蒸汽对内管壳42形成包裹式的干燥,使得湿料的水分气化,气化的水分由真空泵通过真空罩机构6吸出,在抽真空的过程中,滤袋66防止物料被吸出,起到了较好的过滤作用,湿料表面水蒸气压力远大于干燥筒体4内蒸发空间的水蒸气压力,从而有利于物料内部水分和表面水分的排出,有利于被干燥物料的水分运动,达到干燥的目的。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真空耙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体(1),支架(2),传动机构(3),干燥筒体(4),人孔(5),真空罩机构(6),热媒口(7),旋转接头(8)和出料口接球阀(9),所述支架(2)焊接在机架体(1)的上部;所述传动机构(3)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1)的一端,并通过导线与市电连接;所述干燥筒体(4)焊接在支架(2)上方;所述真空罩机构(6)焊接在干燥筒体(4)的顶部;所述热媒口(7)采用2个,分别开设在干燥筒体(4)上侧和下侧;所述旋转接头(8)与热轴(38)旋转连接;所述出料口接球阀(9)设置在干燥筒体(4)的底部;所述旋转接头(8)具体采用qg50-25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耙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传动电机(31),传动带(32),减速机(33),十字联轴器(34),轴承座(35),填料密封件(36),耙齿(37)和热轴(38),所述传动电机(31)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1)左侧中间的位置,通过传动带(32)与减速机(33)连接;所述减速机(33)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1)左侧顶部,并通过十字联轴器(34)与热轴(38)连接;所述轴承座(35)采用2个,分别设置在干燥筒体(4)的两侧;所述填料密封件(36)套接在热轴(38)上,与干燥筒体(4)密封连接;所述耙齿(37)焊接在热轴(38)的四周,其内腔互通;所述热轴(38)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35)内;所述减速机(33)具体采用zq-750型;所述传动电机(31)采用22kw-6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耙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筒体(4)包括外管壳(41),内管壳(42)和加热腔(43),所述加热腔(43)开设在外管壳(41)和内管壳(42)之间,并与热媒口(7)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耙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罩机构(6)包括壳体(61),放空口(62),真空表(63),跌倒螺栓(64),抱箍(65),滤袋(66),真空罩(67)和环形密封条(68),所述壳体(61)设置为分体式,下端焊接在干燥筒体(4)的上部,上端与下端通过跌倒螺栓(64)固定;所述放空口(62)设置为l状,焊接在壳体(61)的上端;所述真空表(63)螺纹安装在壳体(61)的上端;所述真空罩(67)设置在滤袋(66)的内部,并通过抱箍(65)固定在壳体(61)内;所述环形密封条(68)设置在壳体(61)上端和下端的连接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