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机齿轮箱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的现代化高速发展,齿轮箱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农机齿轮箱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滚齿装置,虽然现有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的生产工艺正在日渐成熟,但仍有部分不足待改进。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参考案件为:cn201821100715.4)的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均为裸露状态安装在支撑板上,虽然不影响其正常的运行功能,但外界粉尘容易在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的表面积存,这些粉尘的存在不利于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的后期运行,缩短了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具有不影响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后期运行的同时还延长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使用寿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上方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前侧壁设置有箱门,所述箱体的内部一侧靠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且箱体的内部一侧靠上方设置有从动轮,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架,两侧所述支架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方一侧设置有竖板,且顶板的下方另一侧设置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下方设置有上夹持结构,所述上夹持结构的下方设置有下夹持结构,所述下夹持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下方设置有底座;
所述上夹持结构包括矫正角、卡杆、缓冲板、卡槽、夹板和缓冲块,其中,所述夹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卡槽,若干个所述卡槽的内部一侧均设置有缓冲块,若干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另一侧均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靠近缓冲块的一侧设置有矫正角,所述卡杆远离缓冲块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底部通过胶水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下夹持结构的结构与上夹持结构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箱门的左端通过合页与箱体转动连接,且箱门的右端通过锁具与箱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门的右外侧壁设置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靠近矫正角的一侧结构形状大小与矫正角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工作台的下方设有箱体,箱体的前侧壁设有箱门,且箱体的内部设有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这种结构既不影响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的正常工作,又避免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暴露于外界环境中,有效防止外界粉尘在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的表面积存,不影响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后期运行的同时还延长从动轮、传动带、主动轮和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上夹板结构和下夹板结构均包括矫正角、卡杆、缓冲板、卡槽、夹板和缓冲块,其中卡杆和卡槽实现缓冲板与夹板之间的连接,矫正角与缓冲块实现缓冲卡杆与卡槽之间冲击力的作用,缓冲板起到减小夹板与工件之间接触冲击力的作用,多种结构相互配合,可减少对上下夹板的维护工作,延长上下夹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a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脚;2、箱体;3、工作台;4、竖板;5、支架;6、顶板;7、顶座;8、第一气缸;9、上夹持结构;91、矫正角;92、卡杆;93、缓冲板;94、卡槽;95、夹板;96、缓冲块;10、下夹持结构;11、第二气缸;12、箱门;13、底座;14、从动轮;15、传动带;16、主动轮;17、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包括支撑脚1,为了提高支撑脚1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脚1的底部通过胶水连接有防滑垫,支撑脚1的上方设置有箱体2,箱体2的前侧壁设置有箱门12,为了箱门12能够实现开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箱门12的左端通过合页与箱体2转动连接,且箱门12的右端通过锁具与箱体2固定连接,为了方便拉动箱门1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箱门12的右外侧壁设置有拉手,箱体2的内部一侧靠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7,且箱体2的内部一侧靠上方设置有从动轮14,驱动电机17的上方设置有主动轮16,从动轮14与主动轮16之间通过传动带15连接,箱体2的上方设置有工作台3,工作台3的上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架5,两侧支架5的上方设置有顶板6,顶板6的下方一侧设置有竖板4,且顶板6的下方另一侧设置有顶座7,顶座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的下方设置有上夹持结构9,上夹持结构9的下方设置有下夹持结构10,为了下夹持结构10具有和上夹持结构9相同的功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夹持结构10的结构与上夹持结构9的结构相同,下夹持结构10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13;
上夹持结构9包括矫正角91、卡杆92、缓冲板93、卡槽94、夹板95和缓冲块96,其中,夹板9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卡槽94,若干个卡槽94的内部一侧均设置有缓冲块96,若干个卡槽94的内部另一侧均设置有卡杆92,卡杆92靠近缓冲块96的一侧设置有矫正角91,为了缓冲块96与矫正角91能够贴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块96靠近矫正角91的一侧结构形状大小与矫正角91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卡杆92远离缓冲块96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9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先将竖板4、支架5、顶板6、顶座7、第一气缸8、上夹板95、下夹板95、第二气缸11和底座13装配在工作台3的对应位置,然后将从动轮14、传动带15、主动轮16和驱动电机17装配在箱体2内部的对应位置,装配完成后待使用,使用过程中将工件放在上夹板95和下夹板95的中间位置,然后启动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带动上夹板95压紧工件,然后启动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和第一气缸8相互配合,带动工件移动到合适高度,再通过从动轮14、传动带15、主动轮16和驱动电机17的旋转操作,方便竖板4上的滚齿刀(图中未标识)对工件进行削齿操作,在夹持操作中,因上下夹板95上均设有缓冲板93,可以减小上下夹板95与工件之间接触的冲击力,进而减少对上下夹板95的维护工作,从而延长上下夹板95的使用寿命,因缓冲板93与上下夹板95通过卡杆92与卡槽94的方式连接,因可以方便拆装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包括支撑脚(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的上方设置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前侧壁设置有箱门(12),所述箱体(2)的内部一侧靠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7),且箱体(2)的内部一侧靠上方设置有从动轮(14),所述驱动电机(17)的上方设置有主动轮(16),所述从动轮(14)与主动轮(16)之间通过传动带(15)连接,所述箱体(2)的上方设置有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的上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架(5),两侧所述支架(5)的上方设置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下方一侧设置有竖板(4),且顶板(6)的下方另一侧设置有顶座(7),所述顶座(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8)的下方设置有上夹持结构(9),所述上夹持结构(9)的下方设置有下夹持结构(10),所述下夹持结构(10)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13);
所述上夹持结构(9)包括矫正角(91)、卡杆(92)、缓冲板(93)、卡槽(94)、夹板(95)和缓冲块(96),其中,所述夹板(9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卡槽(94),若干个所述卡槽(94)的内部一侧均设置有缓冲块(96),若干个所述卡槽(94)的内部另一侧均设置有卡杆(92),所述卡杆(92)靠近缓冲块(96)的一侧设置有矫正角(91),所述卡杆(92)远离缓冲块(96)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9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的底部通过胶水连接有防滑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结构(10)的结构与上夹持结构(9)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12)的左端通过合页与箱体(2)转动连接,且箱门(12)的右端通过锁具与箱体(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12)的右外侧壁设置有拉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96)靠近矫正角(91)的一侧结构形状大小与矫正角(91)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