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每层楼的层门处均安装有门锁或光幕或人体感应器,门锁、光幕用于检测层门是否关门,人体感应器是检测层门关闭时是否有人。由于传统电梯故障困人后拨打救援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来救援,专业人员来后到机房断电、松闸、盘车看平层线,然后去相应楼层打开层门、轿门后放人,因此存下以下缺点:
由于每个层门处的门锁或光幕和人体感应器与其他层门处的是相互独立的,并没将它们采集的信号作为统一规划,整个松闸盘车过程无法有效监控该电梯所有层门、轿门是否有人打开伸入,有剪切风险。监测系统费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监测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每个层门处的门锁或光幕和人体感应器与其他层门处的是相互独立的而导致无法有效监控该电梯所有层门、轿门是否有人打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监测系统,包括: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轿门是否关闭到位;轿门光幕,其用于监测轿门间是否有人或异物,轿门光幕安装在电梯轿门旁;轿顶光幕,其用于监测轿厢上方的层门是否关闭,轿顶光幕安装在轿厢顶部;轿顶人体感应器,其用于监测轿厢上方的层门处是否有人,轿顶人体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部;轿底光幕,其用于监测轿厢下方的层门是否关闭,轿底光幕安装在轿厢底部;轿底人体感应器,其用于监测轿厢下方的层门处是否有人,轿底人体感应器安装在轿厢底部;报警装置,其用于在有层门没有关闭时发出报警信号;救援开关,其一端连接至5v电源,救援开关安装在轿厢内;轿厢提拉装置,其用于通过与电梯升降绳作用带动轿厢升降;动力源通断开关,其安装在电梯升降驱动设备的供电电路上;以及救援控制板,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轿门光幕、轿顶光幕、轿顶人体感应器、轿底光幕、轿底人体感应器、报警装置、轿厢提拉装置、动力源通断开关以及救援开关均连接至救援控制板,救援控制板连接至轿门驱动设备和层门驱动设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在现有电梯的基础上增加少许硬件设备,实行方便、简单,成本低
2)整个救援过程有效监控层门轿门关闭状态,门若开有人或物申入,轿顶、轿底光幕和人体感应器立即动作立即停止救援运行,专用救援开关无效,抱闸立即闭合,提高安全性;
3)高楼层门多,通过轿顶光幕和轿顶人体感应器即可实现检测轿厢上方的层门是否关闭是否有人,当有层门没关闭时轿厢上方若有异物或人,当层关闭时轿厢上方没有异物或人,轿顶光幕通过此来判断是否有层门没关闭而有无异物或人,通过轿底光幕和轿底人体感应器即可判断轿厢下方的层门是否有未关闭而是否有异物或人,两个光幕和两个人体感应器即可检测所有层门的关闭情况是否有异物或人,减少了救援时需要看层门关闭情况的时间,提高了救援效率;
4)不用每层门加监测设备,只在轿顶、轿底加光幕和人体感应器,节省了器件成本和施工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轿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轿门光幕1、轿顶光幕2、轿顶人体感应器3、轿底光幕4、轿底人体感应器5、轿门6、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7、安装壳71、底座711、固定柱712、旋转帽713、弹片72、导电件73、挤压杆74、杆体741、螺帽742、旋转盘743、限位件7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监测系统,包括: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轿门是否关闭到位;轿门光幕1,其用于监测轿门6是否关闭,轿门光幕1安装在电梯轿门6旁;轿顶光幕2,其用于监测轿厢上方的层门是否关闭、是否有人或异物,轿顶光幕2安装在轿厢顶部;轿顶人体感应器3,其用于监测轿厢上方的层门处是否有人,轿顶人体感应器3安装在轿厢顶部;轿底光幕4,其用于监测轿厢下方的层门是否关闭、是否有人或异物,轿底光幕4安装在轿厢底部;轿底人体感应器5,其用于监测轿厢下方的层门处是否有人,轿底人体感应器5安装在轿厢底部;报警装置,其用于在有层门没有关闭时发出报警信号;救援开关,其一端连接至5v电源,救援开关安装在轿厢内;轿厢提拉装置,其用于通过与电梯升降绳作用带动轿厢升降;动力源通断开关,其安装在电梯升降驱动设备的供电电路上;以及救援控制板,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7、轿门光幕1、轿顶光幕2、轿顶人体感应器3、轿底光幕4、轿底人体感应器5、报警装置(可以为警铃)、轿厢提拉装置、动力源通断开关以及救援开关均连接至救援控制板,救援控制板连接至轿门6驱动设备和层门驱动设备。
工作原理:当电梯困人后,救援人员接到救援电话后,到电梯机房后不需断电,只需打下控制柜上的救援开关(此操作就断开了动力输出端,电机封芯、锁紧装置动作、关门信号输出),就可以看到层门、轿门6的关闭状态,如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门没关闭,就会有声光警铃报警,此时只需关闭好轿门6,层门不需检查。锁紧装置用于限制轿厢不能相对电梯井越层移动,或允许轿厢能相对电梯井单层内移动。
此时可以按专用救援开关(门若开有人申入,有轿顶、轿底光幕4和人体感应器立即反应,立即抱闸停止救援运行,警铃响)、轿厢提拉装置(为:滚压提拉式或夹绳提拉式)提拉轿厢到平层位置,(锁紧装置插入锁紧孔、关门信号断开、开门信号输出,开门机开门)。此时可以去电梯控制柜救援板指示楼层查看打开层门轿门6放人情况。
当轿厢提拉装置为滚压提拉式时,轿厢提拉装置包括:安装座,其安装在电梯井内壁上;第一压紧轮,其安装在安装座上,第一压紧轮能相对安装座旋转;滑座,其能滑动地安装在安装座上,滑座相对安装座滑动的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压紧轮,其安装在滑座上,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用于配合夹紧钢丝绳;第一驱动装置,其与滑座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压紧轮在远离或靠近钢丝绳的方向上运动;以及旋转驱动装置,其安装在安装座上,旋转驱动装置与第一压紧轮相连,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压紧轮旋转。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至少有三对,每一第一压紧轮均对应连接有一旋转驱动装置,所有第二压紧轮均安装一滑座上。
当轿厢提拉装置为夹绳提拉式时,轿厢提拉装置包括:座体,其安装在电梯井内壁上;移动座,其安装在座体上,移动座能够相对座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一夹紧装置,其安装在移动座上,第一夹紧装置用于夹紧钢丝绳;拉绳,其一端与移动座固定;卷扬机,其安装在第一夹紧装置和移动座上方,卷扬机卷积拉绳另一端,卷扬机相对座体固定安装;拉回装置,其安装在第一夹紧装置和移动座下方,拉回装置的输出端用与移动座连接,拉回装置用于降低移动座的位置;以及第二夹紧装置,其安装在卷扬机上方,第二夹紧装置安装在座体上,第二夹紧装置用于第一夹紧装置下降时夹紧钢丝绳。
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均包括:第一压紧块,其固定安装在座体上;第二压紧块,其能滑动地安装在座体上,第二压紧块相对座体滑动的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用于配合夹紧钢丝绳;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与滑座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压紧轮在远离或靠近钢丝绳的方向上运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7进行了具体结构设计,其他结构不变。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7检测轿门6是否关闭到位的检测,设计如下: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7包括:安装壳71、弹片72、导电件73以及挤压杆74,安装壳71相对轿门6中一扇门固定,安装壳71内安装有相互间隔的弹片72和导电件73,弹片72和导电件73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弹片72一端安装在安装壳71上,弹片72另一端向导电件73延伸,且与挤压杆74一端作用,挤压杆74能相对所在门扇在与门扇运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运动,挤压杆74另一端穿出安装壳71且用于与轿门6中另一扇门作用,挤压杆74用于当两扇门闭合时挤压弹片72与导电件73电接触,弹片72为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7的输出端,导电件73连接至5v电源。门扇悬吊在轿厢上的滑块上的,安装壳71固定在滑块上,滑块能相对轿厢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为了方便更换弹片72,安装壳71包括;底座711、固定柱712以及旋转帽713,底座711固定在门扇上,底座711凹陷形成凹槽,凹槽内壁上安装有导电件73,凹槽由旋转帽713封闭,旋转帽713与底座711螺纹连接,凹槽壁开设有插槽,插槽供弹片72一端从旋转帽713所在方向插入,插槽内壁上安装有插入至弹片72内的固定柱712,旋转帽713限制弹片72从插槽和固定柱712上脱离。由于弹片72经常受到挤压,然后自己回复原状,弹片72采用弹性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弹片72长期这样会失去弹力,从而变形损坏,无法保持在门扇没有闭合时弹片72远离导电件73,永远发出门扇关闭的错误信号,即使在门扇打开也发出关闭到位的信号,会导致误判,发生安全事故,为了保证关门到jo位装置7的功能仍然能够实现,因此需要更换弹片72。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正常工作时旋转帽713将弹片72压紧在插槽内,固定柱712避免了弹片72从非旋转帽713方向脱离,保证了在弹片72受到挤压时弹片72能够被自然弯曲。当拆卸时,旋转旋转帽713,即可使得插槽被打开,弹片72能够从固定柱712和插槽上拔出,方便的拆卸,仅仅旋转旋转帽713和拉动弹片72即可实现。安装时也非常方便,仅仅旋转旋转帽713和拉动弹片72即可实现。
挤压杆74包括:杆体741、螺帽742、旋转盘743以及限位件744,杆体741穿入至凹槽内,杆体741能相对所在安装壳71运动,杆体741穿过旋转帽713,杆体741冒出安装壳71的端部为半球体结构,避免杆体741与门扇碰撞时杆体741和门扇损坏,杆体741位于凹槽内的端部凹陷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壁与螺帽742螺纹连接,旋转盘743穿过螺帽742,旋转盘743一侧与弹片72接触,旋转盘743另一侧与限位件744螺纹连接,限位件744设置在凹槽内,限位件744能在凹槽内旋转,旋转盘743能相对螺帽742旋转,限位件744用于限制旋转盘743与螺帽742脱离,限位件744与旋转盘743连接后形成“工”字形,螺帽742能限制杆体741与旋转帽713脱离。由于在旋转旋转帽713过程中,挤压杆74需要与弹片72接触,为了避免因挤压杆74相对弹片72旋转而导致弹片72和挤压杆74损坏,从而影响到位装置7的检测精度,因此设计了旋转盘743能相对杆体741旋转,减少旋转盘743与弹片72接触时的摩擦力,同时旋转盘743与弹片72之间有或多或少的摩擦力,为了避免旋转盘743长期摩擦磨损后影响检测精度,因此设计了旋转盘743与杆体741可拆卸连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1.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门光幕,其用于监测轿门间是否有人或异物,轿门光幕安装在电梯轿门旁;
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轿门是否关闭到位;
轿顶光幕,其用于监测轿厢上方的层门是否关闭、是否有人或异物,轿顶光幕安装在轿厢顶部;
轿顶人体感应器,其用于监测轿厢上方的层门处是否有人,轿顶人体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部;
轿底光幕,其用于监测轿厢下方的层门是否关闭、是否有人或异物,轿顶光幕安装在轿厢底部;
轿底人体感应器,其用于监测轿厢下方的层门处是否有人,轿底人体感应器安装在轿厢底部;
报警装置,其用于在有层门没有关闭时发出报警信号;
救援开关,其一端连接至5v电源,救援开关安装在轿厢内;
轿厢提拉装置,其用于通过与电梯升降绳作用带动轿厢升降;
动力源通断开关,其安装在电梯升降驱动设备的供电电路上;以及
救援控制板,轿门光幕、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轿顶光幕、轿顶人体感应器、轿底光幕、轿底人体感应器、报警装置、轿厢提拉装置、动力源通断开关以及救援开关均连接至救援控制板,救援控制板连接至轿门驱动设备和层门驱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救援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壳、弹片、导电件以及挤压杆,安装壳相对轿门中一扇门固定,安装壳内安装有相互间隔的弹片和导电件,弹片和导电件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弹片一端安装在安装壳上,弹片另一端向导电件延伸,且与挤压杆一端作用,挤压杆能相对所在扇门在与门扇运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运动,挤压杆另一端穿出安装壳且用于与轿门中另一扇门作用,挤压杆用于当两扇门闭合时挤压弹片与导电件电接触,弹片为轿门关门到位检测装置的输出端,导电件连接至5v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安全救援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壳包括;底座、固定柱以及旋转帽,底座固定在扇门上,底座凹陷形成凹槽,凹槽内壁上安装有导电件,凹槽由旋转帽封闭,旋转帽与底座螺纹连接,凹槽壁开设有插槽,插槽供弹片一端从旋转帽所在方向插入,插槽内壁上安装有插入至弹片内的固定柱,旋转帽限制弹片从插槽和固定柱上脱离。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