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模具型腔成型需要运用电火花放电,利用连续移动细金属丝作为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蚀除金属、切割成型,对于一些表面要求较高的型腔模具还需要在成型后,对表面进行相应的处理,无法在同一机床上实现,需要增加另外的工序,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模具型腔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
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包括移动平台、第一气缸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载具,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顶端与载具长度方向的侧边相连接,所述移动平台上不同于第一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火花机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支撑板与工作台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直线模组,且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与工作台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直线模组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顶端设置有电极。
优选的,所述移动平台通过第一直线模组与工作台相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模组沿工作台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设置。
优选的,所述载具呈长方形,所述载具上设置有六边形状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周边设置有防护罩,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贯穿防护罩,且所述第一气缸位于移动平台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工作台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气缸带动载具向火花机所在的方向移动,实现对载具上的模具加工定型。
2.第一直线模组在模具加工定型后能直接将载具上的模具移动至电极下方,对模具表面进行加工处理,无需增加另外工序,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第一直线模组;3.移动平台;4.载具;5.凹槽;6.第一气缸;7.防护罩;8.第一支撑板;9.第一连接板;10.火花机;11.第二支撑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二直线模组;14.第二气缸;15.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包括移动平台3、第一气缸6以及第二连接板12;所述移动平台3上设置有载具4,所述载具4用于放置待加工的模具,所述第一气缸6活塞杆顶端与载具4长度方向的侧边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6活塞杆伸出带动载具4向火花机10的方向移动,便于火花机10对载具4上的待加工模具进行加工,所述移动平台3上不同于第一气缸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8,所述第一支撑板8通过第一连接板9与火花机10相连接,火花机10对待加工模具进行加工,所述第二连接板12通过第二支撑板11与工作台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直线模组13,且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与工作台1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上设置有第二气缸14,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带动第二气缸14移动,便于第二气缸14下方的电极15对加工后的模具进行表面的纹理处理,所述第二气缸14活塞杆顶端设置有电极15。
所述移动平台3通过第一直线模组2与工作台1相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模组2沿工作台1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设置。
所述载具4呈长方形,所述载具4上设置有六边形状的凹槽5,所述凹槽5与待加工模具形状相配合。
所述第一气缸6周边设置有防护罩7,防止在电火花机10对模具进行加工时损害到第一气缸6,对第一气缸6进行保护,所述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贯穿防护罩7,且所述第一气缸6位于移动平台3上。
所述第一支撑板8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工作台1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
所述第一连接板9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第二连接板12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垂直。
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将待加工模具放置在载具4上,通过凹槽5对待加工模具进行定位,第一气缸6活塞杆伸出将载具4推至火花机10下方对载具4上的待加工模具进行加工定型,在加工定型完成后,第一直线模组2带动移动平台3向电极15所在方向移动,电极15在第二气缸14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对加工后的模具进行表面纹理的处理,第二滑动模组13带动第二气缸14移动,便于模具的表面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包括移动平台(3)、第一气缸(6)以及第二连接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3)上设置有载具(4),所述第一气缸(6)活塞杆顶端与载具(4)长度方向的侧边相连接,所述移动平台(3)上不同于第一气缸(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8),所述第一支撑板(8)通过第一连接板(9)与火花机(10)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通过第二支撑板(11)与工作台(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直线模组(13),且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与工作台(1)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上设置有第二气缸(14),所述第二气缸(14)活塞杆顶端设置有电极(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3)通过第一直线模组(2)与工作台(1)相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模组(2)沿工作台(1)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4)呈长方形,所述载具(4)上设置有六边形状的凹槽(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6)周边设置有防护罩(7),所述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贯穿防护罩(7),且所述第一气缸(6)位于移动平台(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8)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工作台(1)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型腔放电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9)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第二连接板(12)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垂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