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观光电梯,属于公共生活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运输设备,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技术中的电梯多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源,以带动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中。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电梯的内部设备供电均是通过外部电机进行供电,因此电梯轿厢申通常连接有大量的电线,因此随着电梯输送高度的不断增加,使用电线的长度及数量也不断提高,致使电梯轿厢的自重增加,使得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耗费大量的电量,导致现有技术中电梯的使用能耗增加。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观光电梯,由于其内部的灯光亮度不可调,使得使用过程中轿厢内部的灯只能全部开启或全部关闭,如此设置,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电能,而且影响观光电梯的使用效果。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节能观光电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观光电梯,以在保证电梯轿厢内部的用电设备正常使用的同时,根据轿厢内的实际环境适时调节轿厢内的灯光亮度和温度,同时,降低轿厢的自重,以达到节约电能、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观光电梯,包括轿厢及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的用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位于轿厢底部的轿厢底板下方的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用电装置电性连接,以为用电装置供电,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压电模组和与所述压电模组电性连接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弱电存储模组和强电存储模组,所述弱电存储模组与所述压电模组电性连接;所述强电存储模组分别与所述弱电存储模组和用电装置电性连接,以向用电装置提供电能,所述节能观光电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内的中控单元,所述中控单元分别与所述用电装置和弱电存储模组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控单元包括感光模块、感温模块和中控模块,所述感光模块和感温模块分别与所述中控模块电性连接,以用于检测轿厢内的亮度和温度,并通过中控模块直接/间接控制用电装置部分或全部开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弱电存储模组包括弱电存储模块和弱电转换模块,所述弱电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弱电存储模块和强电存储模组电性连接,用于将弱电存储模块中的弱电转换成强电,并存入强电存储模组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弱电存储模组还包括信号控制单元,所述信号控制单元与所述中控模块电性相连,以接收中控模块发出的控制信息,并以无源的形式控制用电装置部分或全部开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为可充电电源,且所述备用电源分别与所述用电装置、弱电存储模组以及中控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强电存储模组之间设有自动切换模块;所述自动切换模块包括电量检测单元和切换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壳体、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滑动板以及弹性触点,所述压电模组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与所述轿厢底板之间,且所述压电模组与所述滑动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触点位于所述压电模组和轿厢底板之间,且所述弹性触点通过卡持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持板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周边的固定部,所述主体用于固定所述弹性触点,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主体卡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设有与所述弹性触点对应设置的收容孔,所述固定部旋转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主体相连的第一端及与所述滑动板相抵接的第二端,所述滑动板全部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时,所述第二端抵持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板之间,所述第一端带动所述主体沿远离轿厢底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弹性触点脱离所述收容孔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观光电梯通过设置具有压电模组的发电装置,将轿厢运行过程中厢内人/物的压力转换为电能,在保证轿厢内部用电装置正常使用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通过发电机直接为用电装置供电时使用的电线的数量,有效降低了轿厢的自重;同时,通过设置中控单元可实时对轿厢的内部环境进行监控,并可根据轿厢内的实际环境控制用电装置部分或全部开启,进一步降低了节能观光电梯的使用能耗,达到了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观光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节能观光电梯100。节能观光电梯100包括轿厢1、设置在轿厢1顶部的用电装置2、设置在轿厢1底部的发电装置3以及中控单元4,发电装置3与用电装置2电性连接,以为用电装置2提供运行所需的电能,中控单元4分别与用电装置2和发电装置3电性连接,以直接/间接控制用电装置2部分或全部开启。
轿厢1整体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用电装置2设置在轿厢1的内侧顶部,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用电装置2包括多组照明灯21和至少一个换气扇22,进一步的,每组照明灯21均采用单独的控制电路控制开启,优选的,照明灯为led灯,以进一步减小节能观光电梯100运行过程中的能耗。
轿厢1还包括位于节能观光电梯100运行方向底部的轿厢底板11,发电装置3设置在轿厢底板11的下方,发电装置3与用电装置2电性连接,以为用电装置2提供运行所需的电量。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电装置3包括壳体31、收容在壳体31内的滑动板32、与滑动板32可拆卸连接的压电模组33以及设置在压电模组33和轿厢底板11之间的弹性触点34。
壳体31与轿厢底板11固定连接,且壳体31在垂直于节能观光电梯100运行的方向上设有开口(未标号),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壳体31与轿厢1为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31还可与轿厢1分体设置。
滑动板32包括滑动部321和挡板322,以使得滑动板32整体呈抽屉状设置。进一步的,滑动部321的外壁上设有滑槽(未图示),壳体31的内部设有与滑槽对应设置的滑轨(未图示),滑动部321通过开口插入壳体31的内部,挡板322卡接在开口处,以封闭壳体31,防止节能观光电梯100在运行过程中有液体或杂质进入壳体31内,影响发电装置3的正常使用。
压电模组33与滑动板32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压电模组33的安装和更换。具体来讲,压电模组33收容在滑动部32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电模组33包括若干呈矩阵排列的压电元件331,且位于同一列中的压电元件331串联设置,每列压电元件331均连接有至少一个整流器332,且相邻设置的两列压电元件331并联设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整流器332还可与压电元件331一一对应设置,即在本实用新型中,压电元件331与整流器332的具体设置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于此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仅以压电模组33为若干压电元件331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电模组33还可为层叠和/或并排设置的若干压电薄膜,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减小发电装置3的重量,需要注意的是,当压电模组33为压电薄膜时,相邻设置的压电薄膜之间设有绝缘层,且绝缘层为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绝缘层,以保证作用在轿厢底板11上的压力可同时传递至多个压电薄膜上,保证发电装置3的发电效率。
弹性触点34设置在轿厢底板11和压电元件331之间,以向压电元件331传递压力,方便压电元件331将作用在轿厢底板11上的压力转化为电能。具体来讲,弹性触点34通过卡持板341连接在壳体31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卡持板341包括主体342和设置在主体342周边的固定部343,主体342用于固定弹性触点34,固定部343用于将主体342卡接在壳体31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体342设有与弹性触点34对应设置的收容孔,固定部343旋转固定在壳体31的内壁上,进一步的,固定部343包括与主体342边缘相连的第一端(未图示)及抵接在滑动板32边缘的第二端(未图示)。在滑动板32全部收容在壳体31内时,第二端抵持在壳体31和滑动板32之间,以带动第一端和主体342沿远离轿厢底板11的方向(即向下)移动并限定主体342的固定位置,此时弹性触点34脱离收容孔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且此时弹性触点34的一端与轿厢底板11接触、另一端抵接在压电元件331上,当轿厢底板11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弹性触点34被压缩并使得压电元件331感应到压力从而以产生电能。
当滑动板32自壳体31内抽离时,第二端脱离壳体31和滑动板32并处于自由状态,此时第一端沿靠近轿厢底板11的方向(即向上)移动并限定主体342的固定位置,弹性触点34收容在收容孔内并处于压缩状态,如此设置,一方面可方便滑动板32与壳体31的安装/拆卸,另一方面提升了滑动板32与壳体31安装/拆卸时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电装置3还包括分别与用电装置2和压电模组33电性连接的储能装置35,储能装置35收容在壳体31内,且位于滑动部321的下方。具体来讲,储能装置35包括弱电存储模组351和强电存储模组352。弱电存储模组351与压电模组33电性连接;强电存储模组352分别与用电装置2和弱电存储模组351电性连接。
弱电存储模组351包括弱电存储模块353和弱电转换模块354。弱电存储模块与压电模组33电性连接,以收集压电模组33在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弱电并进行存储;弱电转换模块分别与弱电存储模块和强电存储模组352电性连接,以将弱电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弱电转换为强电,并传递至强电存储模组352中进行存储,以供用电装置2的正常运行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弱电存储模组351还包括信号控制单元355,信号控制单元355与中控模块4电性相连,以接收中控模块4发出的控制信息,并以无源的形式控制用电装置2部分或全部开启。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弱电存储模组351还可以以有源的方式与用电装置2电性连接,以控制用电装置2的启停,即在本实用新型中,弱电存储模组351与用电装置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于此不予限制。
进一步的,储能装置35还包括备用电源356,在本实用新型中备用电源356为可充电电源,且备用电源356分别与用电装置2和弱电存储模组351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备用电源356与强电存储模组352之间设有自动切换模块(未图示),自动切换模块包括电量检测单元和切换开关,如此设置,当电量检测单元检测到强电存储模组352中的电量不足时,将控制切换开关切换用电装置2的供电电路,以通过备用电源356向用电装置2供电,且在该过程中,弱电存储模组351将持续为强电存储模组352充电。
而当电量检测单元检测到强电存储模组352中的电量充足时,则控制切换开关将用电装置2的供电电路切换为由强电存储模组352供电,以通过强电存储模组352向用电装置2供电,且在该过程中,弱电存储模组351将为备用电源353充电。如此设置,可有效防止因强电存储模组352中的电量不足造成的用电装置2的异常使用,保证节能观光电梯100的安全性及可持续使用性。
中控单元4设置在轿厢1内,且分别与用电装置2和弱电存储模组351电性连接。进一步的,中控单元4包括感光模块41、感温模块42和中控模块43,感光模块41和感温模块42分别与中控模块43电性连接,以用于检测轿厢1内的亮度和温度,并通过中控模块43直接/间接控制用电装置2部分或全部开启。
具体来讲,感光模块41通过中控模块43与多组照明灯21电性连接,且感光模块41可将轿厢1内的亮度实时传递至中控模块43中进行识别,中控模块43中内置有照明阈值,当中控模块43识别到轿厢1内的亮度低于照明阈值时,则中控模块43直接或通过信号控制单元355间接控制多组照明灯21依次开启,照明灯21在开启过程中,感光模块41对轿厢1内的亮度进行实时采集,当轿厢1内部的亮度达到照明阈值时,中控模块43停止开启照明灯21。
当中控模块43识别到轿厢1内的亮度高于照明阈值时,则中控模块43直接或通过信号控制单元355间接控制多组照明灯21依次关闭,照明灯21在关闭过程中,感光模块41对轿厢1内的亮度进行实时采集,当轿厢1内部的亮度达到照明阈值时,中控模块43停止关闭照明灯21,以在保证轿厢1内的亮度的同时,降低节能观光电梯100的能耗。
感温模块42通过中控模块43与换气扇22电性连接,且感温模块42可将轿厢1内的温度实时传递至中控模块43中进行识别,中控模块43中内置有温控阈值,当中控模块43识别到轿厢1内的温度高于温控阈值时,则中控模块43直接或通过信号控制单元355间接控制换气扇22开启,换气扇22在工作过程中,感温模块42对轿厢1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当轿厢1内部的温度达到温控阈值时,中控模块43直接/间接控制换气扇22停止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节能观光电梯100通过设置具有压电模组33的发电装置3,将轿厢1运行过程中厢内人/物的压力转换为电能,在保证轿厢1内部用电装置2正常使用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通过发电机直接为用电装置供电时使用的电线的数量,有效降低了轿厢的自重;同时,通过设置中控单元4可实时对轿厢1的内部环境进行监控,并可根据轿厢1内的实际环境控制用电装置2部分或全部开启,有效降低了节能观光电梯100的使用能耗,进一步降低了观光电梯运行时的能耗和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节能观光电梯,包括轿厢及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位于轿厢底部的轿厢底板下方的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用电装置电性连接,以为用电装置供电,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压电模组和与所述压电模组电性连接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弱电存储模组和强电存储模组,所述弱电存储模组与所述压电模组电性连接;所述强电存储模组分别与所述弱电存储模组和用电装置电性连接,以向用电装置提供电能,所述节能观光电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内的中控单元,所述中控单元分别与所述用电装置和弱电存储模组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观光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包括感光模块、感温模块和中控模块,所述感光模块和感温模块分别与所述中控模块电性连接,以用于检测轿厢内的亮度和温度,并通过中控模块直接/间接控制用电装置部分或全部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观光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存储模组包括弱电存储模块和弱电转换模块,所述弱电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弱电存储模块和强电存储模组电性连接,用于将弱电存储模块中的弱电转换成强电,并存入强电存储模组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观光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存储模组还包括信号控制单元,所述信号控制单元与所述中控模块电性相连,以接收中控模块发出的控制信息,并以无源的形式控制用电装置部分或全部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观光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为可充电电源,且所述备用电源分别与所述用电装置、弱电存储模组以及中控单元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观光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强电存储模组之间设有自动切换模块;所述自动切换模块包括电量检测单元和切换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观光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壳体、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滑动板以及弹性触点,所述压电模组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与所述轿厢底板之间,且所述压电模组与所述滑动板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观光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点位于所述压电模组和轿厢底板之间,且所述弹性触点通过卡持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观光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板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周边的固定部,所述主体用于固定所述弹性触点,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主体卡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能观光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有与所述弹性触点对应设置的收容孔,所述固定部旋转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主体相连的第一端及与所述滑动板相抵接的第二端,所述滑动板全部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时,所述第二端抵持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板之间,所述第一端带动所述主体沿远离轿厢底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弹性触点脱离所述收容孔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