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2  90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



    背景技术:

    伯努利吸盘的工作原理是高压空气进入吸盘芯后经吸盘芯特殊结构的出口喷射出来形成气旋,此时工件上表面的气体流速大于其下表面的气体流速,利用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原理,工件的上下两侧会产生压力差,从而在工件的底部能形成向上的托举力。因为气旋是从吸盘中心喷发的高压空气形成的,所以物体与吸盘的底面会形成一个气面的悬空距离,这样就达到了非接触的效果又吸起了物体。现有的伯努利吸盘的出气方式是两个零件拧紧,中间会留有细小的间隔,使气体从间隔中射出,从而形成吸力,这样会存在以下问题:

    1、因为两个零件是用螺牙固定的所以一圈的间隔会成在这公差,这个公差会直接导致吸盘的吸力出现一边大一边小的情况发生;

    2、因为一般出气的间隔只有0.2㎜-0.5㎜的大小,在吸附产品如硅片的过程中会有灰堵住,这样会直接影响吸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吸力不均匀,出气间隔太小容易堵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包括吸盘主体,所述吸盘主体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有吸盘芯,所述吸盘主体的底部绕着吸盘芯设有弧形面,所述吸盘芯内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吸盘芯底部的中央位置设有气塞,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气塞形成圆形出气通道,所述吸盘芯的侧壁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对称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一端与圆形出气通道连通,另一端通向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吸盘主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内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

    优选的,所述吸盘主体的下端分为外盘和内盘,所述内盘的外边缘套设有所述外盘,所述内盘与外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外盘与内盘通过均匀分布的连接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盘与内盘的底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数量可以为6个、10个或者12个。

    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直径为0.1㎝。

    优选的,所述吸盘主体的上端均匀设有锁紧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进气管道内设有圆形出气通道,并连通均匀分布的出气孔,这些出气孔是固定指定的气路,这样使压缩空气出气时更为均匀,形成的伯努利吸力面更加平整,由于吸力均匀,吸附物体时垂直度更好,同时,由于出气孔的直径设计成0.1㎝,不易在内堆积灰尘,避免了灰尘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的底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的底面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吸盘主体1、外盘101、内盘102、固定螺栓2、吸盘芯3、弧形面4、进气通道5、气塞6、圆形出气通道7、出气孔8、接头9、连接杆10、弧形缓冲垫11、锁紧螺孔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包括吸盘主体1,吸盘主体1内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通过固定螺栓2固定安装有吸盘芯3,吸盘主体1的底部绕着吸盘芯3设有弧形面4,吸盘芯3内设有进气通道5,吸盘芯3底部的中央位置设有气塞6,进气通道5通过气塞6形成圆形出气通道7,吸盘芯3的侧壁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对称设有多个出气孔8,出气孔8的数量可以为6个、10个或者12个,出气孔8的一端与圆形出气通道7连通,另一端通向弧形面4。

    吸盘主体1的上端螺纹连接有接头9,便于拆卸,接头9内设有进气孔,进气孔连通进气通道5。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压缩空气通过接头9导入进气通道5后能通过气流均匀地从出气孔8和圆形出气通道7射出,并与弧形面4接触形成气旋,这样就在工件上形成稳定的压强差。

    参阅图3,吸盘主体1的下端分为外盘101和内盘102,内盘102的外边缘套设有外盘101,内盘102与外盘10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外盘101与内盘102通过均匀分布的连接杆10连接。

    外盘101与内盘102的底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缓冲垫11。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外盘101能够增加工件的吸附面积,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弧形缓冲垫11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及耐磨性,工件不易发生转动、位移的情况,使得吸附效果更好

    出气孔8的直径为0.1㎝,不易堆积灰尘。

    吸盘主体1的上端均匀设有锁紧螺孔12。

    具体实施过程:将接头9旋入进气通道5,当吸盘主体1移动至工件上方时,压缩空气通过接头1内的进气孔导入进气通道5,并通过圆形出气通道7和出气孔8快速射出,射出的气流接触弧形面4迅速扩散,此时工件上表面的气流速度大于其下表面的气流速度,从而工件的两侧会产生压强差,工件的下方会产生托举力,完成吸附动作,当工件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再停止压缩空气的导入,工件便会从吸盘主体1的下方掉落,完成运输动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管道内设有圆形出气通道,并连通均匀分布的出气孔,这些出气孔是固定指定的气路,这样使压缩空气出气时更为均匀,形成的伯努利吸力面更加平整,由于吸力均匀,吸附物体时垂直度更好,同时,由于出气孔的直径设计成0.1㎝,不易在内堆积灰尘,避免了灰尘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主体(1),所述吸盘主体(1)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通过固定螺栓(2)固定安装有吸盘芯(3),所述吸盘主体(1)的底部绕着吸盘芯(3)设有弧形面(4),所述吸盘芯(3)内设有进气通道(5),所述吸盘芯(3)底部的中央位置设有气塞(6),所述进气通道(5)通过气塞(6)形成圆形出气通道(7),所述吸盘芯(3)的侧壁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对称设有多个出气孔(8),所述出气孔(8)的一端与圆形出气通道(7)连通,另一端通向弧形面(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主体(1)的上端螺纹连接有接头(9),所述接头(9)内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主体(1)的下端分为外盘(101)和内盘(102),所述内盘(102)的外边缘套设有所述外盘(101),所述内盘(102)与外盘(10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外盘(101)与内盘(102)通过均匀分布的连接杆(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盘(101)与内盘(102)的底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缓冲垫(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8)的数量可以为6个、10个或者1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8)的直径为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主体(1)的上端均匀设有锁紧螺孔(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气路的伯努利吸盘,包括吸盘主体,所述吸盘主体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有吸盘芯,所述吸盘主体的底部绕着吸盘芯设有弧形面,所述吸盘芯内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吸盘芯底部的中央位置设有气塞,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气塞形成圆形出气通道,所述吸盘芯的侧壁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对称设有多个出气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管道内设有圆形出气通道,并连通均匀分布的出气孔,这些出气孔是固定指定的气路,这样使压缩空气出气时更为均匀,形成的伯努利吸力面更加平整,由于吸力均匀,吸附物体时垂直度更好,同时,由于出气孔的直径设计成1㎜,不易在内堆积灰尘,避免了灰尘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华俊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迈瑞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8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