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工具,尤其涉及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楼承板是在压型楼承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是一种建筑材料,是在车间加工场定型的,可预制长度。传统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式是使用叉车将堆叠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进行吊装,此种方式,费时费力,安全性不高,影响工期,且易造成钢筋桁架楼承板变形,在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过程中,其吊装速度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进度,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包括吊耳、横梁、连接件、梯形板、吊钩、连接孔、螺栓、加劲板、吊装孔,所述的横梁位于吊耳底部,所述的横梁与吊耳焊接相连,所述的连接件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连接件均匀分布于横梁底部,所述的连接件与横梁焊接相连,所述的梯形板位于连接件下端,所述的梯形板与连接件活动相连,所述的吊钩位于梯形板前后两端,所述的吊钩与梯形板焊接相连,所述的连接孔位于连接件内部下端前后两侧以及梯形板内部上端前后两侧,所述的连接孔为通孔,所述的螺栓贯穿连接孔,所述的螺栓与连接孔活动相连,所述的加劲板位于吊耳前后两端以及连接件左右两侧,所述的加劲板与吊耳、横梁以及连接件焊接相连,所述吊装孔位于吊耳内部,所述的吊装孔为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使用时,先将连接件处的连接孔与梯形板处的连接孔相对应,再将螺栓穿过连接孔,再将相对应的螺母与螺栓相连接,以此让连接件与梯形板连接稳固,使用时,通过吊钩勾住钢丝绳绑扎好的堆垛钢筋桁架楼承板,再将吊车的挂钩挂入吊耳的吊装孔内,以此实现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运装车,同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使用人员可将梯形板安装至横梁底部外侧左右两端的连接件或横梁内侧左右两端的连接件,以此实现了该装置的可调功能,此外,所述的梯形板前后两端的吊钩之间的间距大于钢筋桁架楼承板宽度的5-10公分,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钢筋桁架楼承板变形,该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加工成本低,可快速吊装钢筋桁架楼承板,大大提高了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效率,保证了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加劲板是为了提高了吊耳以及连接件与横梁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的右视图;
图3是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的3d图。
吊耳1、横梁2、连接件3、梯形板4、吊钩5、连接孔6、螺栓7、加劲板8、吊装孔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包括吊耳1、横梁2、连接件3、梯形板4、吊钩5、连接孔6、螺栓7、加劲板8、吊装孔9,所述的横梁2位于吊耳1底部,所述的横梁2与吊耳1焊接相连,所述的连接件3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连接件3均匀分布于横梁1底部,所述的连接件3与横梁1焊接相连,所述的梯形板4位于连接件3下端,所述的梯形板4与连接件3活动相连,所述的吊钩5位于梯形板4前后两端,所述的吊钩5与梯形板4焊接相连,所述的连接孔6位于连接件3内部下端前后两侧以及梯形板4内部上端前后两侧,所述的连接孔6为通孔,所述的螺栓7贯穿连接孔6,所述的螺栓7与连接孔6活动相连,所述的加劲板8位于吊耳1前后两端以及连接件3左右两侧,所述的加劲板8与吊耳1、横梁2以及连接件3焊接相连,所述吊装孔9位于吊耳1内部,所述的吊装孔9为通孔。
该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使用时,先将连接件3处的连接孔6与梯形板4处的连接孔6相对应,再将螺栓7穿过连接孔6,再将相对应的螺母与螺栓7相连接,以此让连接件3与梯形板4连接稳固,使用时,通过吊钩5勾住钢丝绳绑扎好的堆垛钢筋桁架楼承板,再将吊车的挂钩挂入吊耳1的吊装孔9内,以此实现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运装车,同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使用人员可将梯形板4安装至横梁2底部外侧左右两端的连接件3或横梁内侧左右两端的连接件3,以此实现了该装置的可调功能,此外,所述的梯形板4前后两端的吊钩5之间的间距大于钢筋桁架楼承板宽度的5-10公分,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钢筋桁架楼承板变形,同时,加劲板8是为了提高了吊耳以及连接件与横梁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可调节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耳、横梁、连接件、梯形板、吊钩、连接孔、螺栓、加劲板、吊装孔,所述的横梁位于吊耳底部,所述的横梁与吊耳焊接相连,所述的连接件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连接件均匀分布于横梁底部,所述的连接件与横梁焊接相连,所述的梯形板位于连接件下端,所述的梯形板与连接件活动相连,所述的吊钩位于梯形板前后两端,所述的吊钩与梯形板焊接相连,所述的连接孔位于连接件内部下端前后两侧以及梯形板内部上端前后两侧,所述的连接孔为通孔,所述的螺栓贯穿连接孔,所述的螺栓与连接孔活动相连,所述的加劲板位于吊耳前后两端以及连接件左右两侧,所述的加劲板与吊耳、横梁以及连接件焊接相连,所述吊装孔位于吊耳内部,所述的吊装孔为通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