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属于连裤袜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连裤袜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不仅仅满足于连裤袜的外观美,更多的是它的实用性,连裤袜本身也因为需求不同而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类型,然而现有的连裤袜还存在着穿着时袜体被勾破容易走纱,导致袜体脱散的问题。如公开日为2016年12月21日,公开号为cn205813591u的中国专利中公布了一种抗菌保健连裤袜,该实用新型中的连裤袜不具有防脱散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抗拉扯、不易脱散的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包括裤袜主体;所述裤袜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裤袜主体自上而下包括腰部和袜部;所述腰部上设有用于增强弹性的加厚层;所述腰部和袜部上均设有用于增加裤袜主体强度的数条加强筋条;所述裤袜主体由高弹不脱散面料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中裤袜主体为一体式结构,穿着更为舒适美观,加强筋条的设计使得裤袜能够抵抗更强的拉扯力,防止穿着时裤袜因拉扯而损坏。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筋条的数目为3条。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裤袜主体的正面设置有1条加强筋条;所述裤袜主体的背面设置有2条加强筋条。这样设计加强筋条对裤袜主体的加固作用更好。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高弹不脱散面料由沿纬向方向周期排列的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相邻两个周期中的纬向纱线交替排列;一个周期中的所述纬向纱线包括第一纬向纱线、第二纬向纱线、第三纬向纱线和第四纬向纱线,该第一纬向纱线、第二纬向纱线、第三纬向纱线和第四纬向纱线在同一周期中沿经向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纬向纱线、第二纬向纱线、第三纬向纱线和第四纬向纱线上均设置有编织线圈。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纬向纱线上的编织线圈包括一号线圈、二号线圈和三号线圈;所述第二纬向纱线上的编织线圈包括四号线圈、五号线圈和六号线圈;所述第三纬向纱线上的编织线圈包括七号线圈、八号线圈和九号线圈;所述第四纬向纱线上的编织线圈包括十号线圈、十一号线圈和十二号线圈。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四号线圈套接在一号线圈上;所述五号线圈套接在二号线圈上;所述六号线圈套接在三号线圈上;所述七号线圈套接在四号线圈上;所述八号线圈和九号线圈均套接在六号线圈上;所述十号线圈套接在七号线圈上;所述十一号线圈套接在八号线圈上;所述十二号线圈套接在九号线圈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纬向纱线、第二纬向纱线、第三纬向纱线和第四纬向纱线均为高弹锦纶纱线。高弹锦纶纱线具有弹性好、抗顶破、耐用、均匀不花色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舒适美观、结实耐用,袜体上设置抗拉扯的加强筋条;裤袜主体采用高弹不脱散面料编织而成,能够避免该连裤袜在穿着时被勾破走纱而导致脱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弹不脱散面料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中:裤袜主体1、腰部2、袜部3、高弹不脱散面料4、加强筋条5、第一纬向纱线41、第二纬向纱线42、第三纬向纱线43、第四纬向纱线44、一号线圈411、二号线圈412、三号线圈413、四号线圈421、五号线圈422、六号线圈423、七号线圈431、八号线圈432、九号线圈433、十号线圈441、十一号线圈442、十二号线圈4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的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包括裤袜主体1;裤袜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裤袜主体1自上而下包括腰部2和袜部3;腰部2上设有用于增强弹性的加厚层21;腰部2和袜部3上均设有用于增加裤袜主体1强度的数条加强筋条5;加强筋条5的数目为3条;裤袜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1条加强筋条5;裤袜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2条加强筋条5。本实施例中裤袜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穿着更为舒适美观,加强筋条5对裤袜主体1具有稳固结构的作用,使得裤袜主体1能够抵抗更强的拉扯力,防止穿着时裤袜主体1因拉扯而损坏。
本实施例中的裤袜主体1由高弹不脱散面料4编织而成。高弹不脱散面料4由沿纬向方向周期排列的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相邻两个周期中的纬向纱线交替排列;一个周期中的纬向纱线包括第一纬向纱线41、第二纬向纱线42、第三纬向纱线43和第四纬向纱线44,该第一纬向纱线41、第二纬向纱线42、第三纬向纱线43和第四纬向纱线44在同一周期中沿经向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纬向纱线41、第二纬向纱线42、第三纬向纱线43和第四纬向纱线44均为高弹锦纶纱线。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纬向纱线41、第二纬向纱线42、第三纬向纱线43和第四纬向纱线44上均设置有编织线圈;第一纬向纱线41上的编织线圈包括一号线圈411、二号线圈412和三号线圈413;第二纬向纱线42上的编织线圈包括四号线圈421、五号线圈422和六号线圈423;第三纬向纱线43上的编织线圈包括七号线圈431、八号线圈432和九号线圈433;第四纬向纱线44上的编织线圈包括十号线圈441、十一号线圈442和十二号线圈443。四号线圈421套接在一号线圈411上;五号线圈422套接在二号线圈412上;六号线圈423套接在三号线圈413上;七号线圈431套接在四号线圈421上;八号线圈432和九号线圈433均套接在六号线圈423上;十号线圈441套接在七号线圈431上;十一号线圈442套接在八号线圈432上;十二号线圈443套接在九号线圈433上。
本实施例中的线圈可分为四个线圈横行和三个线圈纵列;由于纬编面料走纱时,线圈由纵向依次脱离面料,所以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纵列中将八号线圈432套接在六号线圈423上;减少线圈在纵向上的联系,这样即使第二纵列的线圈断裂,由于其相邻纵列的约束作用,走纱不会蔓延至整块面料,故能够有效地防止纱线走纱导致面料脱散。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包括裤袜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裤袜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裤袜主体(1)自上而下包括腰部(2)和袜部(3);所述腰部(2)上设有用于增强弹性的加厚层(21);所述腰部(2)和袜部(3)上均设有用于增加裤袜主体(1)强度的数条加强筋条(5);所述裤袜主体(1)由高弹不脱散面料(4)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条(5)的数目为3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裤袜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1条加强筋条(5);所述裤袜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2条加强筋条(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不脱散面料(4)由沿纬向方向周期排列的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相邻两个周期中的纬向纱线交替排列;一个周期中的所述纬向纱线包括第一纬向纱线(41)、第二纬向纱线(42)、第三纬向纱线(43)和第四纬向纱线(44),该第一纬向纱线(41)、第二纬向纱线(42)、第三纬向纱线(43)和第四纬向纱线(44)在同一周期中沿经向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纬向纱线(41)、第二纬向纱线(42)、第三纬向纱线(43)和第四纬向纱线(44)上均设置有编织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向纱线(41)上的编织线圈包括一号线圈(411)、二号线圈(412)和三号线圈(413);所述第二纬向纱线(42)上的编织线圈包括四号线圈(421)、五号线圈(422)和六号线圈(423);所述第三纬向纱线(43)上的编织线圈包括七号线圈(431)、八号线圈(432)和九号线圈(433);所述第四纬向纱线(44)上的编织线圈包括十号线圈(441)、十一号线圈(442)和十二号线圈(4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线圈(421)套接在一号线圈(411)上;所述五号线圈(422)套接在二号线圈(412)上;所述六号线圈(423)套接在三号线圈(413)上;所述七号线圈(431)套接在四号线圈(421)上;所述八号线圈(432)和九号线圈(433)均套接在六号线圈(423)上;所述十号线圈(441)套接在七号线圈(431)上;所述十一号线圈(442)套接在八号线圈(432)上;所述十二号线圈(443)套接在九号线圈(43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回弹不脱散连裤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向纱线(41)、第二纬向纱线(42)、第三纬向纱线(43)和第四纬向纱线(44)均为高弹锦纶纱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