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涉及于穿着衣物的技术领域,尤指衣物上设有双层结构,并且于衣下摆设置一可吸收汗水的吸收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穿着于人体的衣物包括有吸收物件,诸如有尿片、卫生衣服,用以吸收身体分泌液,比如公告第280765号“提供持续动态合身性的吸收物件”发明专利案(下称:参考前案),参考前案主要是在吸收物件(如衣服、尿片)在适当位置封闭性地夹设一吸收芯,尤其吸收芯设计固定在穿着者的活动少的区域,以利于整个穿着期间合身地固定吸收物件,即使穿着吸收物件在持续自由运动下,仍然合身舒适。
参考前案,吸收芯设置于第一、二外覆盖层之间而呈封闭状,或是吸收芯可以在前、后面分别固定于面片、背片,形成一单独吸收组合,与第一外覆盖层连接。但是,参考前案的吸收芯设置在单一处区域,较适用于尿片、失禁短裤、妇女卫生衣裤等用途,难以适用在诸如运动方面使用的衣物,由于运动员在竞赛场上高度活动奔跑,身体的汗液不局限于某一区域,是遍及于身躯大面积,运动员如雨般的挥撒汗水,因此在球员之间跑动碰撞在地时,使得汗水、油脂沾粘在地板导致地板湿滑。参考前案的吸收芯设置为单独吸收组合,虽然防外漏性佳,但是仅限于某一区域的设计,难以适用在运动衣上,因此还需再作研究提升运动衣物的吸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着衣物的可吸收结构,其主要在穿着衣物包括有两层,在其间形成多条供人体汗水引流的引流道,衣物的下摆环设有一与多引流道相通的吸收芯,由吸收芯吸收汗水等人体分泌液,使运动员在运动当中的汗水,能够被完全吸附而不外漏流渗导致地面湿滑,并且让使用者穿着干爽。
而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穿着衣物的可吸收结构,衣物包括一外层衣、一内层衣、一吸收芯,其中:
该外层衣,包括一领口、两袖口、一供人体穿伸的穿套口、一形成于该穿套口周侧的衣下摆,该衣下摆卷设形成一中空状的容道;
该内层衣为不吸水不吸汗的布料层,该内层衣的外侧面贴合固定于该外层衣的内侧面,该内层衣的内侧面多处凹设多条引流道并设有吸收芯,该引流道与该衣下摆的该容道连通;
该吸收芯为可吸水的芯条,环设于该衣下摆的该容道内,该吸收芯与该引流道相通,使该引流道引流的汗液送达至该容道,汗液被该吸收芯吸附,可免汗液外漏于该衣物之外。其中,该衣物的该内层衣长度未到达该衣下摆,该衣下摆末端沿周向间隔地凹设多个凹口,各凹口对应该引流道,该凹口让该吸收芯外露,形成该引流道对应相通该吸收芯。
其中,该衣下摆设有一结合扣组合,包括一公粘扣、一母粘扣,在该衣下摆内面的上、下位置,沿周向分别固定该公粘扣、该母粘扣,使该吸收芯置于该公、母粘扣之间,由该公、母粘扣互相粘扣而形成管状的该容道。
其中,该内层衣的该引流道自该领口、该袖口开始间隔地沿内层衣内环侧面呈纵向分布。
其中,该内层衣的该引流道自该领口、该袖口开始间隔地沿内层衣内环侧面呈x状分布。
其中,该衣物的该内层衣长度未达到该衣下摆,该衣下摆该的末端,往内卷翻形成该容道,该衣下摆末端重叠贴靠在该内层衣内面并接合固定,该衣下摆末端同时盖合该引流道的末段,该容道设置一开放口,使该吸收芯经该开放口穿置于该容道内,该衣下摆内面置放该吸收芯,使该引流道与该吸收芯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衣物为两层式,包括一外层衣、一贴合于外层衣内面的内层衣,内层衣为不吸水材质,并设置多条引流道,让身体因为运动、活动产生的汗液,沿引流道汇集引导到吸收芯,由吸收芯完全吸附,而引流道分布于内层衣多多位置,不限于单一、局部区域,吸汗效果较为全面。
2)本实用新型除了以引流道引导汗液进入衣下摆的吸收芯吸收之外,衣物的内层衣为不吸水,内层衣外侧面还贴合一外层衣,阻隔汗液轻易自内层衣流渗至外层衣,因此穿着本实用新型衣物的运动员,即便在因竞赛而碰撞接触地面,也不会因汗液流渗衣物之外而滴流至地板上,造成汗液、油脂沾粘至地板产生湿滑,因此大幅减少人员用拖把拖干地板的次数。
3)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收芯与引流道的吸附与引流的作用,搭配外层衣、内层衣双层阻隔汗液流渗,使得汗液能够被完全吸附、不易外露,使使用者穿着干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显示引流道5-5断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衣下摆、吸收芯位置的立体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衣下摆、吸收芯位置的立体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衣物
20外层衣
21领口
22袖口
23穿套口
24衣下摆
241容道
242开放口
25凹口
26结合扣组合
261母粘扣
262公粘扣
30内层衣
31引流道
40吸收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穿着衣物的可吸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衣物10在较佳实施例中显示为背心,衣物10包括一外层衣20、一内层衣30、一吸收芯40。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该外层衣20不限任何布料材质,包括一领口21、两袖口22、一穿套口23、一衣下摆24,衣下摆24为环设于穿套口23周侧特定长度的环形结构,衣下摆24末端沿着周向间隔地凹设多个凹口25,且衣下摆24设有一结合扣组合26,其为粘扣带形式,包括一公粘扣262、一母粘扣261,具体是在衣下摆24内面的上、下位置,沿周向分别固定该公粘扣262、该母粘扣261。
该内层衣30为不吸水不吸汗的布料层,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内层衣30外侧面贴合固定于该外层衣20的内侧面上,内层衣30延伸长度未到达衣下摆24,内层衣30远离于该外层衣20的内侧面多处凹设多条道引流道31,引流道31连通至衣下摆24,引流道31位置正对应凹口25,引流道31分布范围及形式为自领口21、袖口22开始间隔地沿内层衣30内侧面呈纵向分布。
该吸收芯40为吸水力强的芯条,用以环设于衣下摆24中,吸收芯40可以与引流道31相通;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及图6所示,首先,吸收芯40沿着穿套口23的周向在衣下摆24内侧面放置,其次,在衣下摆24内侧面母粘扣261与公粘扣262之间,再往内翻折母粘扣261及与其固定在一起的衣下摆24,使母粘扣261对准公粘扣262粘扣固定,使衣下摆24形成一管形的容道241,容道241用来容置吸收芯40,由于衣下摆24形成凹口25,因此凹口25随衣下摆24往内翻折时,好使凹口25空间正对着引流道31,让引流道31与吸收芯40相通,即引流道31中的液体流到最末端会接触吸收芯40,由吸收芯40来吸收液体。
请参阅图1、图6所示,因此,当使用者穿着衣物10时,无论是脖子、肩膀、身躯的汗水,都可以流入汇集于内层衣30各方向的引流道31,引流道31的凹槽形态使汗水自引流道31上方往下流动,直到汗水在凹口25处接触吸收芯40,并让吸收芯40吸附汗水,由于吸收芯40完全吸附,可避免汗水外溢出衣物10,再加上衣下摆24形成容道241来封闭吸收芯40,使吸收汗水的吸收芯40就能彻底地防止汗水外溢出衣物10,即使运动员因跑动、竞争不慎碰撞倒地接触地板,由于使汗水流动的引流道31是在内层衣30,内层衣30在外侧面还有一外层衣20,由外层衣20在衣物10外面封闭住引流道31,因此不会产生汗液外甩露出于衣物10之外,导致汗水油脂沾粘至地板产生的湿滑现象。
衣下摆24配合粘扣组合26形成容道241来放置吸收芯40,粘扣组26的可粘扣、可拆解作用,可以拆解公、母粘扣262、261,使衣下摆24末端离开内层衣30,使容道241形成开放空间,便能将吸收芯40自衣下摆24中单独取出,以便清洗或是更换。
另外,如图7至图10所示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则说明容道241的另一实施例,其衣下摆24呈完整面,未形成如图3的凹口25,将衣下摆24末端往内翻卷,衣下摆24末端重叠贴靠并接合于内层衣30内侧面(比如是胶合或是车缝固定或是高周波接合),让引流道31末段部分可以与吸收芯40相通,衣下摆24因此形成管状的容道241,并且在容道241设置一开放口242,开放口242有一适当的间距空间,使吸收芯40由此开放口242穿置于该容道241内,如此一来,便能在衣下摆24内形成中空管状的容道241,容道241可使吸收芯40穿置其中。优选地,该衣下摆24末端往内翻卷时,衣下摆末端同时盖合该引流道的末段。
同理,若要更换吸收芯40,便自开放口242的空间,拉住吸收芯40的一端,便能将吸收芯40整体由容道241抽拉而出即可清洗或更换。
另外,如图9所示,引流道31可以呈连续x形分布,让身体纵、横向的汗水都可以汇集于引流道31,将汗水自引流道31引流至吸收芯40,由吸收芯40吸附使汗水不外露。
本实用新型在外层衣20与内层衣30外侧面还可以配合衣服设计加外层或内层,与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结构不相干涉。
以上说明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一种穿着衣物的可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层衣、一内层衣、一吸收芯,其中:
该外层衣,包括一领口、两袖口、一供人体穿伸的穿套口、一形成于该穿套口周侧的衣下摆,该衣下摆卷设形成一中空状的容道;
该内层衣为不吸水的布料层,该内层衣的外侧面贴合固定于该外层衣的内侧面,该内层衣的内侧面多处凹设多条引流道,该引流道与该衣下摆的该容道连通;
该吸收芯为可吸水的芯条,环设于该衣下摆的该容道内,该吸收芯与该引流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着衣物的可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衣物的该内层衣长度未到达该衣下摆,该衣下摆末端沿周向间隔地凹设多个凹口,各凹口对应该引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着衣物的可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衣下摆设有一结合扣组合,包括一公粘扣、一母粘扣,在该衣下摆内侧面的上、下位置,沿周向分别固定该母粘扣、该公粘扣,使该吸收芯置于该母、公粘扣之间,由该母、公粘扣互相粘扣而形成管状的该容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着衣物的可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层衣的该引流道自该领口、该袖口开始间隔地沿内层衣内环侧面呈纵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着衣物的可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层衣的该引流道自该领口、该袖口开始间隔地沿内层衣内环侧面呈x状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着衣物的可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衣物的该内层衣长度未达到该衣下摆,该衣下摆的末端往内卷翻形成该容道,该衣下摆末端重叠贴靠在该内层衣内侧面并接合固定,该衣下摆末端亦盖合该引流道的末段,该容道设置一开放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