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吊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吊钩。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生产中,吊钩常常被用于吊装、转移大吨位的重物。在实际吊装、转移时,需要施工人员用手将吊钩的方向摆正,以防止重物从吊钩的开口处滑落,但是吊钩在与重物的卡合过程中会导致施工人员的手指被运动的吊钩卡住,十分危险,并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安全的起重机吊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起重机吊钩,包括吊钩,吊钩包括直线部和用于钩取重物的弧形部;还包括内开空腔的外框,外框向下开口,直线部的上部经外框的开口伸入外框的空腔内;空腔内设有能够对直线部的侧面夹紧并使直线部保持竖直的夹紧座,夹紧座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还包括能够驱使夹紧座对直线部夹紧的驱动件。
进一步,上述起重机吊钩还包括第一链条,所述直线部的顶端通过第一链条与外框固定连接,方便了弧形部对重物的吊取。
进一步,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动力缸和能够驱使夹紧座向靠近直线部方向滑动的楔形驱动框,第一动力缸呈竖直布置,第一动力缸的活塞杆与楔形驱动框固定连接;还包括能够驱使夹紧座向远离直线部方向滑动的拉簧,拉簧的一端与外框固定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夹紧座固定连接。楔形驱动框能够驱使夹紧座向靠近直线部方向滑动,拉簧能够驱使夹紧座向远离直线部方向滑动,楔形驱动框和拉簧的配合实现了对吊钩的方向摆正。
进一步,上述起重机吊钩还包括转动件,转动件包括第二链条和呈竖直布置的第二动力缸,第二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部,第二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二动力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二动力缸通过第二链条就能够使弧形部转动,从而方便了吊钩对重物的吊取。
进一步,所述夹紧座靠近直线部一侧的形状与直线部的形状匹配,保证了夹紧座对直线部的牢固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吊钩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工作时,启动驱动件,驱动件通过驱使夹紧座对直线部的侧面夹紧,使直线部保持竖直,从而防止重物从吊钩的开口处滑落,无需施工人员用手将吊钩的方向摆正,十分的省力、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吊钩实施例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吊钩实施例的外框的纵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吊钩1、直线部11、弧形部12、第一链条2、外框31、夹紧座32、第二链条33、第二动力缸34、驱动件4、第一动力缸41、楔形驱动框42、拉簧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吊钩包括吊钩1和第一链条2,吊钩1包括直线部11和用于钩取重物的弧形部12,直线部11和弧形部12一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吊钩还包括内开空腔的外框31,外框31向下开口,直线部11的上部经外框31的开口伸入外框31的空腔内,直线部11的顶端通过第一链条2与外框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空腔内设有能够对直线部11的侧面夹紧并使直线部11保持竖直的夹紧座32,夹紧座32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吊钩还包括能够驱使夹紧座32对直线部11夹紧的驱动件4。驱动件4包括第一动力缸41和楔形驱动框42。楔形驱动框42的顶部两侧的内侧壁向上倾斜,当楔形驱动框42竖直向下移动时,楔形驱动框42的顶部两侧的内侧壁会与夹紧座32的顶部接触,并驱使夹紧座32向靠近直线部11方向滑动。第一动力缸4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动力缸41呈竖直布置,第一动力缸41的活塞杆与楔形驱动框4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吊钩还包括能够驱使夹紧座32向远离直线部11方向滑动的拉簧5,拉簧5的一端与外框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拉簧5的另一端与夹紧座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楔形驱动框42能够驱使夹紧座32向靠近直线部11方向滑动,拉簧5能够驱使夹紧座32向远离直线部11方向滑动,楔形驱动框42和拉簧5的配合实现了对吊钩1的方向摆正。夹紧座32靠近直线部11一侧的形状与直线部11的形状匹配,保证了夹紧座32对直线部11的牢固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吊钩还包括转动件,转动件包括第二链条33和呈竖直布置的第二动力缸34,第二链条3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弧形部12,第二链条33的另一端与第二动力缸34的活塞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动力缸34通过第二链条33就能够使弧形部12转动,从而方便了吊钩1对重物的吊取。
工作时,首先控制第二动力缸34的活塞杆回程,第二动力缸34的活塞杆带动第二链条33竖直向上移动,从而使弧形部12的开口处向下转动,方便将重物挂入弧形部12的开口处。随后启动第一动力缸41的活塞杆出程,第一动力缸41的活塞杆带动楔形驱动框42竖直向下移动,楔形驱动框42会驱使夹紧座32对直线部11的侧面夹紧,使直线部11立即保持竖直,完成吊钩1方向的摆正,从而防止重物从吊钩1的开口处滑落,十分的省力、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本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均以附图中表示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一种起重机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钩,吊钩包括直线部和用于钩取重物的弧形部;还包括内开空腔的外框,外框向下开口,直线部的上部经外框的开口伸入外框的空腔内;空腔内设有能够对直线部的侧面夹紧并使直线部保持竖直的夹紧座,夹紧座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还包括能够驱使夹紧座对直线部夹紧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吊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链条,所述直线部的顶端通过第一链条与外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动力缸和能够驱使夹紧座向靠近直线部方向滑动的楔形驱动框,第一动力缸呈竖直布置,第一动力缸的活塞杆与楔形驱动框固定连接;还包括能够驱使夹紧座向远离直线部方向滑动的拉簧,拉簧的一端与外框固定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夹紧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吊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件,转动件包括第二链条和呈竖直布置的第二动力缸,第二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部,第二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二动力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座靠近直线部一侧的形状与直线部的形状匹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