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钢铸坯用吊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15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钳,特别是专门用于模具钢铸坯的精加工阶段专用吊钳。



    背景技术:

    模具钢,是用来制造冷冲模、热锻模、压铸模等模具的钢种。

    模具钢铸坯在铸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粗加工、表面热处理等工序,在这些工序中,经常需要对模具钢铸坯进行夹紧、吊装,以及翻身、翻面。模具钢铸坯等坯料的吊装夹具,现在种类繁多,一般可以采用吊索、或者吊钳进行吊装搬运;针对铸造坯料,一般可采用类似机械手的吊钳来吊装,但该类机械手式吊钳,一般仅考虑了稳定夹紧、吊装的功能,铸坯需要翻身翻面,还需要专门的翻料架来实施,翻料完成后才能继续吊运,费时费力。

    针对铸坯的吊运、翻身需求,出现了诸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723620a的一种起重机吊运铸锭的翻锭夹钳,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401870a的一种起重机电渣钢锭吊运多功能夹钳,等相关技术。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723620a的夹钳,将常规的夹持用夹头设置为旋转夹头,且通过配重块来使旋转夹头恢复初始状态,同时通过设置定位体、随动连杆,及自动锁爪器等部件,来提高夹持的可靠性、稳定性;但其结构相对复杂,且更适合圆形铸坯的夹持,翻转,对于方形的模具钢铸坯不是太适用;同时,由于设有配重块,导致夹头始终只能处于一个初始固定位置,可以方便夹持水平状态的圆棒钢锭,无法夹持竖直状态的圆棒钢锭,使用范围受限。而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401870a的夹钳,更多的是强调在夹头的扶持部位设置滚子轴承、角接触轴承等,使旋转夹头可实现任意角度的回转,满足夹持钢锭翻转或站立时夹头旋转要求;但由于轴承的加入,又没有设置限位装置,导致夹头对准钢锭的具体角度,需要在夹持时工人通过钩子等扶持,才能确保夹持可靠。

    针对现有的吊钳、夹钳存在的缺陷,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其结构,提高吊钳的可用性,及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钢铸坯用吊钳,以期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夹钳体组件,2个夹钳体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2个夹钳体组件的上方设有吊钳杆组件;

    所述吊钳杆组件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吊耳、横梁、摆臂;

    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侧面呈“l”形,且侧面形状一致;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顶部末端设有吊装部;

    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l”形转角处、底部末端均开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l”形转角处的转轴孔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横梁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底部末端的转轴孔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夹钳体组件相铰接;

    所述横梁的两端开设有转轴孔,通过2个第二转轴与所述摆臂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开设有转轴孔,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夹钳体组件相铰接;

    两侧分别都设有一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的旋转轴心连线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所述夹钳体组件,包括钳座,所述钳座的上部设有2个夹钳转轴孔,用来穿设所述第三转轴、第四转轴;在所述钳座的下部设有轴座,所述轴座为圆柱筒,其内安装有可旋转的夹钳,所述夹钳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前端为夹钳部;

    所述转轴的末端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穿过所述轴座的末端,并伸出所述钳座,所述螺纹伸出所述钳座的部位上拧有2个圆螺母;

    在所述转轴上套设有2个轴承;所述2个轴承之间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轴套的外表面上绕轴心等间距开设有4个第一磁铁槽,其内嵌装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呈扇形,其外表面与所述转轴外表面齐平;所述轴座的内壁上与所述轴套相对位置,绕轴心等间距开设有4个第二磁铁槽,其内嵌装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呈扇形,其内表面与所述轴座内孔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顶部末端设有吊装部为,在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顶部末端开设有吊装孔,通过一销轴安装有吊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钳座的底部设有一底板,通过加强筋固定在所述钳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钳部为,在所述转轴的前端设有夹钳安装板,所述夹钳安装板上设有螺孔,通过螺钉在所述夹钳安装板上固定夹钳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铁、第二磁铁截面均呈扇面形,其磁极沿弧形方向分为n、s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4个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方向一致,4个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轴座与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夹钳部一侧,还填充有防尘环。

    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常规状态下,由于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引,使所述夹钳块形成的夹持弧面始终处于竖直状态或者水平状态;免去了突出在尾部的配重块,避免了因碰撞而导致配重块损坏的问题;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初始角度位置旋转。

    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使用时,先通过掰动所述夹钳安装板,对夹钳块的角度进行调整,使所述夹钳块的夹持弧面位于合适位置;然后利用吊车或者行车的挂钩悬挂链条,连接到吊耳内,将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吊起,并移到待吊装模具钢铸坯处,随着吊钳的放下,2侧的夹钳块打开,直至能够抱住模具钢铸坯的两侧;再操作吊车起吊,夹钳块相对向内运动,直至抵在模具钢铸坯的两侧,随着吊钩的上升,夹钳块的夹紧力越来越大,直至带动模具钢铸坯吊起,起到吊运的功能。

    当需要对模具钢铸坯由直立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时,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先夹住模具钢铸坯的上部,使模具钢铸坯微微离开地面,然后操作行车平移,使模具钢铸坯的底部为支点,模具钢铸坯发生偏转,由于模具钢铸坯重量较大,能够克服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吸力,此时夹钳安装板随着开始旋转;同时,操作行车缓缓将吊钩降下,使模具钢铸坯的顶端开始下落,通过调节行车的位置及吊钩的高度,即可将模具钢铸坯由直立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完成翻转后,所述夹钳块的夹持弧面由竖直状态变为水平状态。

    当需要将模具钢铸坯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时,仅需要行车做上述的反向操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对现有的吊钳结构进行改进,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无薄弱的突出部,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2)夹钳部具有更多的初始角度,更加满足现场使用需求;

    (3)夹钳块可根据吊装物的形状进行更换,更好的满足不同尺寸、外形的模具钢铸坯吊装需求,提高了吊装的安全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钳体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钳体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钳体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钳体组件的截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钳体组件的正面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的正视图1;

    图9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的正视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夹钳体组件10,2个夹钳体组件10相对设置;在所述2个夹钳体组件10的上方设有吊钳杆组件。

    所述吊钳杆组件包括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吊耳23、横梁24、摆臂25;所述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的侧面呈“l”形,且侧面形状一致;受立体安装限制,所述第一转杆21比所述第二转杆22窄,且所述第一转杆21完全嵌套在所述第二转杆22内;有些设计时,所述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也可以一样宽,然后侧板之间相互嵌套。

    所述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的顶部末端开设有吊装孔,优选的通过一销轴安装有吊耳23,来方便链条安装。

    所述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的“l”形转角处、底部末端均开设有转轴孔;“l”形转角处的转轴孔通过第一转轴31与所述横梁24的中部相铰接,底部末端的转轴孔通过第三转轴33与所述夹钳体组件10相铰接。

    所述横梁24的两端开设有转轴孔,通过2个第二转轴32与所述摆臂25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摆臂25的另一端开设有转轴孔,通过第四转轴34与所述夹钳体组件10相铰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的两侧分别都设有一组所述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第三转轴33、第四转轴34;所述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第三转轴33、第四转轴34的旋转轴心连线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使所述夹钳体组件10与所述横梁24相平行,在吊钳作业过程中,所述夹钳体组件10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运动。

    如图3-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夹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钳座101,钳座的上部设有2个夹钳转轴孔102,用来穿设第三转轴33、第四转轴34;所述钳座101的底部设有一底板103,通过加强筋104固定在钳座101上,起到稳定整个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的作用;在钳座101的下部设有轴座105,所述轴座105为圆柱筒,其内安装有可旋转的夹钳,所述夹钳设有一转轴106,所述转轴106的前端为夹钳安装板107,通过螺钉在所述夹钳安装板107上固定夹钳块108;所述夹钳块108可根据待夹持铸坯的形成进行选配更换。所述转轴106的末端设有螺纹,通过圆螺母109拧紧,从而把夹钳固定在轴座105内,优选的,所述圆螺母109设有2个,通过螺纹并紧实现防松。

    在所述转轴106上套设有2个轴承110;所述2个轴承110之间设有轴套111。本实用新型的重要改进在于,所述轴套111通过平键固定在所述转轴106上,所述轴套111的外表面上绕轴心等间距开设有4个第一磁铁槽112,其内嵌装有第一磁铁113,所述第一磁铁113呈扇形,其外表面与所述转轴106外表面齐平;所述轴座105的内壁上,与所述轴套111相对位置,绕轴心等间距开设有4个第二磁铁槽114,其内嵌装有第二磁铁115,所述第二磁铁115呈扇形,其内表面与所述轴座105内孔齐平。如图6所示,为磁铁对应示意图,所述第一磁铁113、第二磁铁115截面均呈扇面形,其磁极沿弧形方向分为n、s极,所述第一磁铁113、与所述第二磁铁115的磁极方向相反,4个所述第一磁铁113的磁极方向一致,4个所述第二磁铁115的磁极方向一致。

    常规状态下,由于所述第一磁铁113与所述第二磁铁115相互吸引,使所述夹钳安装板107始终与正交轴相平行,即所述夹钳块108形成的夹持弧面始终处于竖直状态或者水平状态;其相对于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723620a,免去了突出在尾部的配重块,避免了因碰撞而导致配重块损坏的问题;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初始角度位置旋转。

    当角度不合适时,掰动所述夹钳安装板107,即可快速对夹钳块108的角度进行调整,使所述夹钳块108的夹持弧面位于合适位置,然后吊车或者行车的挂钩,悬挂链条,连接到所述吊耳23内,将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吊起,并移到待吊装模具钢铸坯处,随着吊钳的放下,2侧的夹钳块108打开,直至能够抱住模具钢铸坯的两侧;再操作吊车起吊,夹钳块108相对向内运动,直至抵在模具钢铸坯的两侧,随着吊钩的上升,夹钳块108的夹紧力越来越大,直至带动模具钢铸坯吊起,起到吊运的功能。

    当需要对模具钢铸坯由直立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时,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先夹住模具钢铸坯的上部,使模具钢铸坯微微离开地面,然后操作行车平移,使模具钢铸坯的底部为支点,模具钢铸坯发生偏转,由于模具钢铸坯重量较大,能够克服所述第一磁铁113与所述第二磁铁115的磁吸力,此时夹钳安装板107随着开始旋转;同时,操作行车缓缓将吊钩降下,使模具钢铸坯的顶端开始下落,通过调节行车的位置及吊钩的高度,即可将模具钢铸坯由直立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完成翻转后,所述夹钳块108的夹持弧面由竖直状态变为水平状态。

    当需要将模具钢铸坯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时,仅需要行车做上述的反向操作即可。

    如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钢铸坯用吊钳的正视图,其中随着吊耳被吊动,夹钳体组件处于不同的位置,获得不同的夹持开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轴座105与所述转轴106靠近所述夹钳安装板107一侧,还填充有防尘环116,所述防尘环116由石英棉制成,起到防止外部的灰尘、铁屑、铁粉进入到所述轴座105内,堵塞在轴承110内,或粘附在第一磁铁113、第二磁铁115的表面,影响所述转轴106的旋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夹钳体组件,2个夹钳体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2个夹钳体组件的上方设有吊钳杆组件;

    所述吊钳杆组件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吊耳、横梁、摆臂;

    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侧面呈“l”形,且侧面形状一致;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顶部末端设有吊装部;

    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l”形转角处、底部末端均开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l”形转角处的转轴孔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横梁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底部末端的转轴孔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夹钳体组件相铰接;

    所述横梁的两端开设有转轴孔,通过2个第二转轴与所述摆臂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开设有转轴孔,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夹钳体组件相铰接;

    两侧分别都设有一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的旋转轴心连线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所述夹钳体组件,包括钳座,所述钳座的上部设有2个夹钳转轴孔,用来穿设所述第三转轴、第四转轴;在所述钳座的下部设有轴座,所述轴座为圆柱筒,其内安装有可旋转的夹钳,所述夹钳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前端为夹钳部;

    所述转轴的末端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穿过所述轴座的末端,并伸出所述钳座,所述螺纹伸出所述钳座的部位上拧有2个圆螺母;

    在所述转轴上套设有2个轴承;所述2个轴承之间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轴套的外表面上绕轴心等间距开设有4个第一磁铁槽,其内嵌装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呈扇形,其外表面与所述转轴外表面齐平;所述轴座的内壁上与所述轴套相对位置,绕轴心等间距开设有4个第二磁铁槽,其内嵌装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呈扇形,其内表面与所述轴座内孔齐平。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顶部末端设有吊装部为,在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顶部末端开设有吊装孔,通过一销轴安装有吊耳。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座的底部设有一底板,通过加强筋固定在所述钳座上。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部为,在所述转轴的前端设有夹钳安装板,所述夹钳安装板上设有螺孔,通过螺钉在所述夹钳安装板上固定夹钳块。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第二磁铁截面均呈扇面形,其磁极沿弧形方向分为n、s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4个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方向一致,4个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一致。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钢铸坯用吊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座与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夹钳部一侧,还填充有防尘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钢铸坯用吊钳,采用平行四边形吊钳体,其夹钳体组件,包括钳座,在所述钳座的下部设有轴座,其内安装有可旋转的夹钳,所述夹钳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前端为夹钳部;所述转轴的末端设有螺纹;在所述转轴上套设有2个轴承;所述2个轴承之间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轴套的外表面上绕轴心等间距开设有4个第一磁铁槽,其内嵌装有第一磁铁;所述轴座的内壁上与所述轴套相对位置,绕轴心等间距开设有4个第二磁铁槽,其内嵌装有第二磁铁。本实用新型通过轴套内的磁铁与轴座内的磁铁相互磁吸配合,使夹钳部在初始状态下能够保持固定的位置,方便吊装。

    技术研发人员:苏旭廷;偶正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宏晟机械热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6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