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作战背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作战背心。
背景技术:
作战服是军人在作战、训练、劳动和执行军事勤务等特殊环境下穿着的制式服装,也有的国家称为武装服、作业服、野战服、特种军服、待装和军人的“工作服”等。其主要特点是轻便耐用,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适应战场活动和平时训练的需要。按类别分,有基本作训服和特种作训服;按保护色分,有单色普通作训服和多色组合迷彩作训服。作训服通常是官兵通用,多采用合成纤维与棉花混纺织物制作,也有用纯棉织物和经过特殊处理的纯化纤织物制作的。基本作训服主要指各国部队,主要是陆军备兵种共同穿着的作战训练服,它有别于各类特种军服。作训服根据其颜色不同,通常分为素色和迷彩两大类。
作战背心由防水抗腐蚀和耐磨面料制成根据特警作战得需要和人体工效学原理设计了可放置多种弹夹佩挂对讲机等各种装备的多功能袋主要适用于军警,特警,及作战部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作战背心。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作战背心,包括通过第一拉链连接的左门襟与右门襟、后片和小肩;左门襟、右门襟和后片与小肩一体成型;领口设有可拆卸护颈装置;左门襟和右门襟均包括第一侧腰片;后片包括第二侧腰片;第一侧腰片的内侧和第二侧腰片的内侧均通过第一粘合带粘贴束腰带;第一侧腰片与第二侧腰片通过第二粘合带连接;左门襟的内侧、右门襟的内侧或背部的后片的内侧设有防护层固定网带;所述左门襟的表面、右门襟的表面、后片的表面或小肩的表面缝制多条molle条织带;所述左门襟的表面、右门襟的表面、后片的表面或小肩的表面设有可拆卸反光标识。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一拉链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尼龙搭扣。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第一侧腰片和第二侧腰片分别设有多列相对应的母扣和子扣。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护颈装置通过领口周向的第三粘合带粘贴在所述多功能作战背心的领口。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护颈装置为u型前开口;所述护颈装置支撑项部的高度>护颈装置支撑固有颈部的高度。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小肩的内侧设有海绵护垫;海绵护垫通过第四粘扣带粘贴在小肩的内侧。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防护层固定网带内设置防护层,且防护层固定网带的一侧与所述左门襟、右门襟和后片通过缝纫连接,防护层固定网带的另一侧与所述左门襟、右门襟和后片通过第二拉链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束腰带包括可拆卸的松紧带和可自粘的护托;护托的一侧和所述多功能作战背心缝纫连接;松紧带通过第一粘合带粘附在护托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反光标识通过第五粘扣带粘贴在所述左门襟、右门襟、后片或小肩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多功能作战背心的接缝处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线双线缝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作战背心、反光背心和多功能腰带完美融合,采用coradura-500d材质面料织成,网眼设计,透气质轻,舒适耐磨。
2、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穿着者的体型调节背心的小肩与肩部的贴合程度、侧腰片与腰部的贴合程度,首次按需调节好肩部和腰部大小后,日常可通过拉链进行穿脱,无需再对肩部和腰部进行调节。
3、本实用新型的腰部周身采用molle条织带设计,方便挂载作战装具,可与作战背心组合成个性化携具,使作战系统组件个体与整体间相互协调。
4、本实用新型设有可拆卸反光标识,可提高辨识度和夜间执行任务的警示度,反光标识通过魔术贴粘贴到反光背心上,拆卸方便,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相同尺寸反光标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内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内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护托的展开示意图。
图中:11、左门襟;12、右门襟;13、后片;14、小肩;21、第一侧腰片;22、第二侧腰片;23、束腰带;231、松紧带;232、护托;3、护颈装置;41、防护层固定网带;42、防护层;5、molle条织带;6、反光标识;7、尼龙搭扣;8、提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一种多功能作战背心,由coradura-500d材质的面料织成,cordura面料的耐用性分别为尼龙面料的2倍,涤纶面料的3倍和棉制帆布的10倍,网眼设计,透气质轻,舒适耐磨。
多功能作战背心包括通过第一拉链连接的左门襟11与右门襟12、后片13和小肩14。第一拉链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尼龙搭扣7。首次按穿戴者所需调节好肩部和腰部大小后,日常可通过第一拉链进行穿脱,无需再对肩部和腰部进行调节。拉链顶部和末端设有尼龙搭扣7,可对拉头和下止进行固定,既保持多功能作战背心的整体美观,又可防止拉链意外脱开。
左门襟11、右门襟12和后片13与小肩14一体成型。领口设有可拆卸护颈装置3。护颈装置3为u型前开口。人体颈部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前为固有颈部,后为项区,护颈装置3支撑项部的高度>护颈装置3支撑固有颈部的高度,便于多功能作战背心的穿戴。护颈装置3通过领口周向的第三粘合带粘贴在多功能作战背心的领口。护颈装置3可以有效缓解背心领口与颈部的摩擦,柔软舒适且便于换洗。换洗时将护颈装置从背心领口拆下,洗净晒干后再通过第三粘合带固定到背心领口。护颈装置3可以大大提高多功能作战背心对穿戴者颈部的防护能力,可有效起到防割、防刺和防砍的作用。
小肩14处设有可折叠的护臂。护臂与小肩14连接处缝有松紧带,松紧带绕肩部的周向设置,松紧带的末端在肩部位置处。需要护臂时,快速拉动松紧绳,护臂展开,迅速进入防御状态,有效抵挡来自外界的砍伤、割伤、刺伤及钝伤等;不使用护臂时,可以将其折叠放置回小肩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内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内侧示意图,图5为图3中护托的展开示意图。结合图3、图4和图5,左门襟11和右门襟12均包括第一侧腰片21。后片13包括第二侧腰片22。第一侧腰片21的内侧和第二侧腰片22的内侧均通过第一粘合带粘贴束腰带23。束腰带23包括可拆卸的松紧带231和可自粘的护托232。护托232的一侧和多功能作战背心缝纫连接。松紧带231的一面为魔术贴。护托232的内侧为第一粘合带。松紧带231通过第一粘合带粘附在护托232上。松紧带231的作用为调节第一侧腰片21和/或第二侧腰片22对腰部的松紧和固定。具体的,可将松紧带231粘附在护托232上。如穿戴者不需要松紧带231调节松紧,可以将松紧带231取下,护托232自粘,避免护托232的刺毛与腰部之间的摩擦。束腰带23通过第一粘合带调节松紧和固定,背心穿上后先将束腰带23调节固定好,再将第一拉链拉上。通过束腰带23松紧的调节一方面可以增加作战背心与身体的贴合度,减少摩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腹压,减轻腰椎承重,大大提高穿着人员的精气神。
第一侧腰片21与第二侧腰片22通过第二粘合带连接,采用第二粘合带便于调节背心与穿戴者腰部的贴合度,可根据穿戴者体型自由调节。第一侧腰片21和第二侧腰片22分别设有多列相对应的母扣和子扣。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腰片21上设置两列母扣,第二侧腰片22对应设置两列子扣,调节腰部大小时可通过扣合母扣和子扣,保持背心前后整齐一致。
左门襟11的内侧、右门襟12的内侧或背部的后片13的内侧设有防护层固定网带41。本实施例中,左门襟11的内侧、右门襟12的内侧和背部的后片13的内侧均设有防护层固定网带41。防护层固定网带41内设置防护层42(图3和图4中虚线围出来的区域为防护层42设置区域),且防护层固定网带41的一侧与左门襟11、右门襟12和后片13通过缝纫连接,防护层固定网带41的另一侧与左门襟11、右门襟12和后片13通过第二拉链连接。穿戴者可按需配置或更换不同功效的防护层,配置防护层可大大提高多功能作战背心对重要器官的防护能力。例如遇磨损或用尖刀、利刃、尖锐物切、割、刺,刮、蹭、划时可保护穿着者不受割伤、刺伤,划伤、蹭伤、砍伤;在受到外物撞击或摔倒时,可以减震缓冲,降低冲击对穿着者造成的伤害;装置不同防弹等级的防弹层或防弹插板,使得多功能作战背心具备相应的防弹等级的防弹能力,防弹层或防弹插板防弹等级执行《ga141-2010警用防弹衣》和《ga68-2008警用防刺服》标准。
左门襟11的内侧、右门襟12的内侧和后片13的内侧均设有可拆卸的防护夹层。防护夹层与左门襟11、右门襟12和后片13的连接方式为通过第七粘扣带连接。防护夹层内填充惰性气体,具有优越的防弹、防刺、防割、防撞击和隔热性能。
左门襟11的表面、右门襟12的表面、后片13的表面或小肩14的表面缝制多条molle条织带5。molle条织带5的材质为高强阻燃型尼龙材料。molle条织带5在背心的表面呈均匀鼓起状态,方便挂载作战装具,作战装具有作战枪纲/枪绳、作战枪套,单警催泪器套、强光手电套、弹夹套、单警伸缩警棍套、金属手铐套、水壶套、作战附件包等。并且在遇到molle条织带5自然缩水时不会因拉力造成背心表面褶皱。后片13的表面还设有紧急提拉带8,方便移动伤员。
左门襟11的表面、右门襟12的表面、后片13的表面或小肩14的表面设有可拆卸反光标识6。反光标识6通过第五粘扣带粘贴在左门襟11、右门襟12、后片13或小肩14上。反光标识6可提高辨识度和夜间执行任务的警示度,反光标识6通过第五粘扣带粘贴到多功能作战背心上,拆卸方便,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相同尺寸的反光标识6。
小肩14采用可调节肩带设计,可根据穿戴者体型自由调节,肩带背面采用第六粘扣带设计,调节好后可通过第六粘扣带固定肩带。小肩14的内侧设有海绵护垫。海绵护垫通过第四粘扣带粘贴在小肩14的内侧。海绵护垫具有高弹性,可根据体型自由调节,有效缓解肩部压力。
多功能作战背心的接缝处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线双线缝制。缝制要求按照标准《警服反光背心》(ga446-2003)中的相关规定。
本实施例中的粘扣带(图中未示出)为市售的魔术贴。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1.一种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第一拉链连接的左门襟(11)与右门襟(12)、后片(13)和小肩(14);左门襟(11)、右门襟(12)和后片(13)与小肩(14)一体成型;领口设有可拆卸护颈装置(3);左门襟(11)和右门襟(12)均包括第一侧腰片(21);后片(13)包括第二侧腰片(22);第一侧腰片(21)的内侧和第二侧腰片(22)的内侧均通过第一粘合带粘贴束腰带(23);第一侧腰片(21)与第二侧腰片(22)通过第二粘合带连接;左门襟(11)的内侧、右门襟(12)的内侧或背部的后片(13)的内侧设有防护层固定网带(41);所述左门襟(11)的表面、右门襟(12)的表面、后片(13)的表面或小肩(14)的表面缝制多条molle条织带(5);所述左门襟(11)的表面、右门襟(12)的表面、后片(13)的表面或小肩(14)的表面设有可拆卸反光标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链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尼龙搭扣(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第一侧腰片(21)和第二侧腰片(22)分别设有多列相对应的母扣和子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颈装置(3)通过领口周向的第三粘合带粘贴在所述多功能作战背心的领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颈装置(3)为u型前开口;所述护颈装置(3)支撑项部的高度>护颈装置(3)支撑固有颈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肩(14)的内侧设有海绵护垫;海绵护垫通过第四粘扣带粘贴在小肩(14)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固定网带(41)内设置防护层(42),且防护层固定网带(41)的一侧与所述左门襟(11)、右门襟(12)和后片(13)通过缝纫连接,防护层固定网带(41)的另一侧与所述左门襟(11)、右门襟(12)和后片(13)通过第二拉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束腰带(23)包括可拆卸的松紧带(231)和可自粘的护托(232);护托(232)的一侧和所述多功能作战背心缝纫连接;松紧带(231)通过第一粘合带粘附在护托(23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标识(6)通过第五粘扣带粘贴在所述左门襟(11)、右门襟(12)、后片(13)或小肩(1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作战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作战背心的接缝处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线双线缝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