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内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结构建筑发展日新月异,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都相继应用了钢结构体系,而这类结构中最常见的构件则是h型构件,因为h型构件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且最大限度的节省了用钢量,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腹板高度较高,在与翼缘板焊接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因焊接而导致的变形,其中旁弯变形则是最常见的一种变形,但这种变形在后期的校正过程中相当繁琐且不易控制。因此,对于h型构件的制作过程中,防旁弯变形及有必要研制出一种新的加工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由防旁弯装置将腹板顶紧,保证腹板与翼缘板焊接过程中不存在旁弯变形,提高焊接质量,同时压紧装置可以将腹板夹紧固定,再通过压紧装置在滑轨内的移动带动待焊构件沿着组装胎架移动,保证待焊构件匀速经过焊接位置,实现焊接的连续性操作,既可以提高焊接速率,也可以保证焊接质量;本实用新型焊接时,防旁弯装置将焊接点处的腹板压紧,避免焊接过程中腹板的变形弯曲,并且在翼缘板与腹板的焊接位置处对称设置两根焊头,压紧装置工作带动待焊构件运动,两根焊头对腹板与翼缘板的接触点的两侧进行同步焊接,此过程可以实现待焊构件的半自动化焊接操作,可提高h型构件的加工效率,保证h型构件的焊接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胎架、防旁弯装置、压紧装置、滑轨和待焊构件,防旁弯装置位于组装胎架的中部,防旁弯装置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数量相等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沿着组装胎架的方向分布设置,压紧装置位于组装胎架的上方,压紧装置卡接在滑轨上,滑轨对称设置在组装胎架的前后两侧,滑轨与组装胎架固定连接,待焊构件位于组装胎架上。
进一步,组装胎架包括组装胎架梁、组装胎架横档和传送滚轴,组装胎架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斜坡,组装胎架梁设置有两根,斜坡与两根组装胎架梁固定连接,两根组装胎架梁之间均匀设置有组装胎架横档,组装胎架横档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组装胎架梁的侧面固定连接,传送滚轴横向均匀设置在两根组装胎架梁的上方,两根组装胎架梁之间通过多根组装胎架梁实现连接固定,保证组装胎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在组装胎架梁的两端设置斜坡,既可以将两根组装胎架梁的两端进行定位固定,提高组装胎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又可以便于传送带将待焊构件传送到组装胎架上,传送滚轴的设计可以减少待焊构件与组装胎架顶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便于传动带将待焊构件传送到在组装胎架上,也便于后续压紧装置带动待焊构件沿着组装胎架移动。
进一步,传送滚轴的两端下方均设置有传送滚轴固定块,传送滚轴位于两根传送滚轴固定块上,两根传送滚轴固定块分别与两根组装胎架梁固定连接,传送滚轴固定块可以便于传送滚轴与组装胎架梁之间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防旁弯装置位于两根组装胎架梁之间的空隙内,防旁弯装置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根外框架柱、上下对称设置的两根外框架梁和抗弯顶轮组件,外框架梁位于两根外框架柱之间,两根外框架柱的相对面上均对称设置有两组抗弯顶轮组件,两组抗弯顶轮组件横向均匀分布在外框架柱上,每组抗弯顶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均匀分布的抗弯顶轮组件,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外框架梁实现两根外框架柱之间的连接固定,使得防旁弯装置的结构更加的稳固,而且外框架柱的上下两侧均设置外框架梁,可以保证防旁弯装置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不易变形弯曲,而且通过两组抗弯顶轮组件可以保证防旁弯装置与腹板之间的接触点,保证防旁弯装置对腹板的限位矫正效果,并且通过外框架柱和外框架梁可以将防旁弯装置与地面之间的进一步的安装固定,从而有效保证防旁弯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抗弯顶轮组件包括液压顶推杆、夹板、抗弯顶轮和顶轮销轴,液压顶推杆与外框架柱固定连接,夹板与液压顶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抗弯顶轮位于夹板上,抗弯顶轮通过顶轮销轴与夹板固定连接,通过液压顶推杆的伸缩实现对抗弯顶轮前后位置的调整,使得抗弯顶轮组件可以根据腹板的实际厚度进行调整,保证抗弯顶轮组件上的抗弯顶轮始终与腹板的侧面抵触压紧,使得焊接过程中腹板不会出现变形弯曲,从而提高待焊构件焊接后的质量,夹板实现抗弯顶轮与液压顶推杆之间的安装固定,便于抗弯顶轮的实际安装固定,抗弯顶轮通过顶轮销轴实现与夹板的安装固定,有效保证抗弯顶轮与夹板之间的安装牢固性能,安装方式简单,也便于实际的拆装维护。
进一步,压紧装置设置有四个,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架、横撑和压紧组件,压紧架设置有两组,两组压紧架前后对称设置在两根滑轨上,横撑位于两根压紧架之间,压紧组件位于横撑的下方,压紧架可以实现压紧装置与滑轨之间的卡接限位,而横撑实现两根压紧架之间的连接,保证两根压紧架左右的同步移动,同时横撑还便于压紧组件的安装固定,使得压紧组件正好位于组装胎架的正上方。
进一步,压紧架包括压紧装置竖杆、压紧装置横杆和滑槽,压紧装置竖杆设置有两根,两根压紧装置竖杆之间均匀设置有压紧装置横杆,滑槽安装在两根压紧装置竖杆的底部,滑槽的底部设置有电驱动轮,电驱动轮通过滚轮固定轴与滑槽固定连接,滑轨的顶部设置有槽钢,滑槽通过电驱动轮滑动卡接在槽钢内,滑槽通过电驱动轮滑动卡接在滑轨顶面上的槽钢内,通过槽钢对电驱动轮进一步的限位卡接,使得电驱动轮只能够沿着滑轨作左右的滑移,压紧装置横杆实现两根压紧装置竖杆之间的安装固定,保证压紧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而滑槽通过电驱动轮实现与槽钢的滑动卡接,当需要压紧装置移动时,启动对应压紧装置下方的电驱动轮,就可以使得压紧装置沿着滑轨左右移动。
进一步,压紧组件包括压紧盘轨道和压紧盘组,压紧盘轨道设置有两根,两根压紧盘轨道前后对称设置在横撑的底面上,两根压紧盘轨道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两组压紧盘组,通过压紧盘轨道可以便于压紧盘组的安装限位,并且压紧盘组还可以沿着压紧盘轨道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前后两根压紧盘轨道的设计,可以与压紧盘组相配合同时对腹板的两侧进行夹紧限位,使得腹板被牢牢夹紧限位在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压紧盘组之间,每个压紧盘轨道内至少两组压紧盘组的设计可以保证压紧组件与腹板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压紧点,增加压紧组件对腹板的夹紧力度,提高压紧组件对腹板的夹紧效果。
进一步,压紧盘组包括第一压紧杆、调节套筒、第二压紧杆和压紧盘,第一压紧杆的一端卡接在压紧盘轨道内,且第一压紧杆通过调节螺母与压紧盘轨道限位固定,调节套筒与第一压紧杆的另一端螺纹套接,第二压紧杆的一端与调节套筒固定连接,压紧盘位于第二压紧杆的另一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方便简单,可以根据腹板的实际高度调整压紧盘的上下高度,当需要对压紧盘的上下高度进行调整时,拧松调节螺母,第一压紧杆沿着压紧盘轨道滑动,第一压紧杆通过调节套筒、第二压紧杆带动压紧盘的上下移动,直至压紧盘高度调整好后,拧紧压紧螺母将第一压紧杆压紧限位在压紧盘轨道的某一高度,而通过调节调节套筒与第一压紧杆之间螺纹套接的长度,可以对压紧盘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压紧盘可以根据腹板的实际厚度进行调整,保证压紧盘始终与腹板的侧面紧密顶紧。
采用如上述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压紧装置的调整:
首先根据待焊接腹板的实际高度调整每个压紧装置上的压紧盘组的上下高度,拧松调节螺母,使得第一压紧杆沿着压紧盘轨道上下滑动,保证前后两根相对的压紧盘的高度始终一致,高度调整好后,再拧紧调节螺母,将压紧盘组限位压紧在压紧盘轨道内;
2)下翼缘板与腹板的焊接;
(1)首先将下翼缘板和腹板之间进行点焊临时固定,接着传动带将下翼缘板和腹板组成的待焊构件从左侧传送到组装胎架上,直至待焊构件移动到防旁弯装置处;
(2)接着液压顶推杆启动,带动抗弯顶轮往腹板方向移动,直至抗弯顶轮与腹板的侧面贴合压紧,然后在位于防旁弯装置处的下翼缘板与腹板的相连处的两侧对称设置埋弧焊头;
(2)再对防旁弯装置左侧的两个压紧装置中的压紧组件进行调节,转动调节套筒,直至压紧盘将腹板夹紧固定;
(3)然后左侧两个压紧装置中的电驱动轮同时启动,电驱动轮带动左侧的压紧装置沿着滑轨往右侧移动,而压紧装置移动的同时带动夹紧的待焊构件同步向右移动,同时两个埋弧焊头开始工作,待焊构件往右移动的过程中,防旁弯装置处的两个埋弧焊头对经过该处的下翼缘板和腹板连接处的两侧进行同步焊接作业,直至待焊构件完全经过埋弧焊头,完成焊接作业;
(4)在上述步骤(3)中,当左侧的两个压紧装置带动待焊构件往右侧移动过程中,左侧中靠右的压紧装置快移动到防旁弯装置时,调节该压紧装置,使得该压紧装置上的压紧盘与腹板之间松开,再停止该压紧装置底部的电驱动轮,通过左侧中靠左的压紧装置继续推动待焊构件往右移动;
当待焊构件的右端移动到右侧中靠右的压紧装置处时,调节该压紧装置,使得该压紧装置上的压紧盘与腹板夹紧固定,启动该压紧装置底部的电驱动轮,再将左侧中靠左的压紧装置上的压紧盘松开,停止该压紧装置底部的电驱动轮,只通过右侧中靠右的压紧装置带动待焊构件机继续往右移动;
当待焊构件的左端快移动到防旁弯装置处时,调节右侧中靠左的压紧装置,使得该压紧装置上的压紧盘与腹板夹紧固定,接着通过右侧的两个压紧装置同步带动待焊构件往右继续移动,直至整个待焊构件完全经过埋弧焊头,完成焊接作业,右侧的两个压紧装置带动焊接好的构件继续右移直至将焊接好的构件传送出组装胎架;
3)上翼缘板与腹板的焊接:
(1)下翼缘板与腹板焊接完成后,先将组装胎架上的四个压紧装置进行复位,接着将下翼缘板与腹板焊接组合的t型构件翻身,将腹板与上翼缘板之间进行点焊临时固定,再通过传送带将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组成的待焊构件从左侧传送到组装胎架上,直至待焊构件移动到防旁弯装置处;
(2)接着根据步骤2)中步骤(2)、步骤(3)和步骤(4)进行下翼缘板和腹板的焊接,最终形成整体的h型钢构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整个待焊构件的焊接过程中,采用焊头位置不变,而待焊构件移动的方式进行焊接作业,待焊构件通过压紧装置的移动带动其同步移动,实现待焊构件的自动化焊接过程,且焊头的焊接点处始终受到防旁弯装置的压紧限位,从而保证焊接点处腹板焊接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弯曲,提高焊接质量,保证焊接效率,而且同时在待焊构件的两侧设置埋弧焊头,待焊构件经过焊头时,可以同时对待焊构件的两侧进行同步焊接处理,有效提高焊接速率,防旁弯装置左侧的压紧装置将待焊构件往焊点处传送,待焊构件完全经过焊点时,则完成整个焊接作业,而焊接好的构件经过防旁弯装置右侧的压紧装置继续往右侧传送,直至将焊接好的构件传送出组装胎架,整个过程实现半自动化操作,保证待焊构件焊接过程的连续性作业,从而有效提高焊接速率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压紧装置的适用范围广,可以根据腹板的实际高度调整压紧盘的上下高度,保证后续压紧盘可以完全贴附压紧在腹板的侧面上,保证压紧盘与腹板的接触面积,当需要对压紧盘的上下高度进行调整时,拧松调节螺母,第一压紧杆沿着压紧盘轨道滑动,第一压紧杆再通过调节套筒、第二压紧杆带动压紧盘的同步移动,直至压紧盘高度调整好,拧紧压紧螺母将第一压紧杆压紧限位在压紧盘轨道的某一高度,而通过调节调节套筒与第一压紧杆之间螺纹套接的长度,可以对压紧盘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压紧盘可以根据腹板的实际厚度进行调整,保证压紧盘始终与腹板的侧面紧密顶紧。
本实用新型中防旁弯装置也能适用于对不同厚度腹板的矫正限位,防止焊接过程中腹板弯曲变形,通过液压顶推杆的伸缩实现对抗弯顶轮前后位置的调整,使得抗弯顶轮组件可以根据腹板的实际厚度进行调整,保证抗弯顶轮组件上的抗弯顶轮始终与腹板的侧面抵触压紧,使得焊接过程中腹板不会出现变形弯曲,从而提高待焊构件焊接后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由防旁弯装置将腹板顶紧,保证腹板与翼缘板焊接过程中不存在旁弯变形,提高焊接质量,同时压紧装置可以将腹板夹紧固定,再通过压紧装置在滑轨内的移动带动待焊构件沿着组装胎架移动,保证待焊构件匀速经过焊接位置,实现焊接的连续性操作,既可以提高焊接速率,也可以保证焊接质量;本实用新型焊接时,防旁弯装置将焊接点处的腹板压紧,避免焊接过程中腹板的变形弯曲,并且在翼缘板与腹板的焊接位置处对称设置两根焊头,压紧装置工作带动待焊构件运动,两根焊头对腹板与翼缘板的接触点的两侧进行同步焊接,此过程可以实现待焊构件的半自动化焊接操作,可提高h型构件的加工效率,保证h型构件的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传送滚轴与组装胎架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旁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装置与滑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盘组件与压紧盘轨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盘组件与压紧盘轨道的平面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驱动轮与滑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组装胎架;2-防旁弯装置;3-压紧装置;4-滑轨;5-待焊构件;6-组装胎架梁;7-组装胎架横档;8-传送滚轴;9-斜坡;10-传送滚轴固定块;11-外框架柱;12-液压顶推杆;13-抗弯顶轮组件;14-夹板;15-抗弯顶轮;16-顶轮销轴;17-压紧架;18-横撑;19-压紧组件;20-压紧装置竖杆;21-压紧装置横杆;22-滑槽;23-电驱动轮;24-压紧盘轨道;25-压紧盘组;26-第一压紧杆;27-调节套筒;28-第二压紧杆;29-压紧盘;30-调节螺母;31-外框架梁;32-滚轮固定轴;33-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包括组装胎架1、防旁弯装置2、压紧装置3、滑轨4和待焊构件5,防旁弯装置2位于组装胎架1的中部,防旁弯装置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数量相等的压紧装置3,压紧装置3沿着组装胎架1的方向分布设置,压紧装置3位于组装胎架1的上方,压紧装置3卡接在滑轨4上,滑轨4对称设置在组装胎架1的前后两侧,滑轨4与组装胎架1固定连接,待焊构件5位于组装胎架1上。
组装胎架1包括组装胎架梁6、组装胎架横档7和传送滚轴8,组装胎架梁6的两端均设置有斜坡9,组装胎架梁6设置有两根,斜坡9与两根组装胎架梁6固定连接,两根组装胎架梁6之间均匀设置有组装胎架横档7,组装胎架横档7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组装胎架梁6的侧面固定连接,传送滚轴8横向均匀设置在两根组装胎架梁6的上方,两根组装胎架梁6之间通过多根组装胎架横档7实现连接固定,保证组装胎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在组装胎架梁6的两端设置斜坡9,既可以将两根组装胎架梁6的两端进行定位固定,提高组装胎架1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又可以便于传送带将待焊构件5传送到组装胎架1上,传送滚轴8的设计可以减少待焊构件5与组装胎架1顶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便于传动带将待焊构件5传送到在组装胎架1上,也便于后续压紧装置3带动待焊构件5沿着组装胎架1移动。
传送滚轴8的两端下方均设置有传送滚轴固定块10,传送滚轴8位于两根传送滚轴固定块10上,两根传送滚轴固定块10分别与两根组装胎架梁6固定连接,传送滚轴固定块10可以便于传送滚轴8与组装胎架梁6之间的安装固定。
防旁弯装置2位于两根组装胎架梁6之间的空隙内,防旁弯装置2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根外框架柱11、上下对称设置的两根外框架梁31和抗弯顶轮组件13,外框架梁31位于两根外框架柱11之间,两根外框架柱11的相对面上均对称设置有两组抗弯顶轮组件13,两组抗弯顶轮组件13横向均匀分布在外框架柱11上,每组抗弯顶轮组件13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均匀分布的抗弯顶轮组件13,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外框架梁31实现两根外框架柱11之间的连接固定,使得防旁弯装置2的结构更加的稳固,而且外框架柱1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外框架梁31,可以保证防旁弯装置2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不易变形弯曲,而且通过两组抗弯顶轮组件13可以保证防旁弯装置2与腹板之间的接触点,保证防旁弯装置2对腹板的限位矫正效果,并且通过外框架柱11和外框架梁31可以将防旁弯装置2与地面之间的进一步的安装固定,从而有效保证防旁弯装置2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抗弯顶轮组件13包括液压顶推杆12、夹板14、抗弯顶轮15和顶轮销轴16,液压顶推杆12与外框架柱11固定连接,夹板14与液压顶推杆12的端部固定连接,抗弯顶轮15位于夹板14上,抗弯顶轮15通过顶轮销轴16与夹板14固定连接,通过液压顶推杆12的伸缩实现对抗弯顶轮15前后位置的调整,使得抗弯顶轮组件13可以根据腹板的实际厚度进行调整,保证抗弯顶轮组件13上的抗弯顶轮15始终与腹板的侧面抵触压紧,使得焊接过程中腹板不会出现变形弯曲,从而提高待焊构件焊接后的质量,夹板14实现抗弯顶轮15与液压顶推杆12之间的安装固定,便于抗弯顶轮15的安装固定,抗弯顶轮15通过顶轮销轴16实现与夹板14的安装固定,有效保证抗弯顶轮15与夹板14之间的安装牢固性能,安装方式简单,也便于实际的拆装维护。
压紧装置3设置有四个,压紧装置3包括压紧架17、横撑18和压紧组件19,压紧架17设置有两组,两组压紧架17前后对称设置在两根滑轨4上,横撑18位于两根压紧架17之间,压紧组件19位于横撑18的下方,压紧架17可以实现压紧装置3与滑轨4之间的卡接限位,而横撑18实现两根压紧架17之间的连接,保证两根压紧架17左右的同步移动,同时横撑18还便于压紧组件19的安装固定,使得压紧组件19正好位于组装胎架1的正上方。
压紧架17包括压紧装置竖杆20、压紧装置横杆21和滑槽22,压紧装置竖杆20设置有两根,两根压紧装置竖杆20之间均匀设置有压紧装置横杆21,滑槽22安装在两根压紧装置竖杆20的底部,滑槽22的底部设置有电驱动轮23,电驱动轮23通过滚轮固定轴32与滑槽22固定连接,滑轨4的顶部设置有槽钢33,滑槽22通过电驱动轮23滑动卡接在槽钢33内,滑槽22通过电驱动轮23滑动卡接在滑轨4顶面上的槽钢33内,通过槽钢33对电驱动轮23进一步的限位卡接,使得电驱动轮23只能够沿着滑轨4作左右的滑移,压紧装置横杆21实现两根压紧装置竖杆20之间的安装固定,保证压紧架17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而滑槽22通过电驱动轮23实现与槽钢33的滑动卡接,当需要压紧装置3移动时,启动对应压紧装置3下方的电驱动轮23,就可以使得压紧装置3沿着滑轨4左右移动。
压紧组件19包括压紧盘轨道24和压紧盘组25,压紧盘轨道24设置有两根,两根压紧盘轨道24前后对称设置在横撑18的底面上,两根压紧盘轨道24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两组压紧盘组25,通过压紧盘轨道24可以便于压紧盘组25的安装限位,并且压紧盘组25还可以沿着压紧盘轨道24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前后两根压紧盘轨道24的设计,可以与压紧盘组25相配合同时对腹板的两侧进行夹紧限位,使得腹板被牢牢夹紧限位在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压紧盘组25之间,每个压紧盘轨道24内至少两组压紧盘组25的设计可以保证压紧组件19与腹板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压紧点,增加压紧组件19对腹板的夹紧力度,提高压紧组件19对腹板的夹紧效果。
压紧盘组25包括第一压紧杆26、调节套筒27、第二压紧杆28和压紧盘29,第一压紧杆26的一端卡接在压紧盘轨道24内,且第一压紧杆26通过调节螺母30与压紧盘轨道24限位固定,调节套筒27与第一压紧杆26的另一端螺纹套接,第二压紧杆28的一端与调节套筒27固定连接,压紧盘29位于第二压紧杆28的另一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方便简单,可以根据腹板的实际高度调整压紧盘29的上下高度,当需要对压紧盘29的上下高度进行调整时,拧松调节螺母30,第一压紧杆26沿着压紧盘轨道24滑动,第一压紧杆26通过调节套筒27、第二压紧杆28带动压紧盘29的上下移动,直至压紧盘29高度调整好后,拧紧压紧螺母将第一压紧杆26压紧限位在压紧盘轨道24的某一高度,而通过调节调节套筒27与第一压紧杆26之间螺纹套接的长度,可以对压紧盘29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压紧盘29可以根据腹板的实际厚度进行调整,保证压紧盘29始终与腹板的侧面紧密顶紧。
采用如上述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的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压紧装置3的调整:
首先根据待焊接腹板的实际高度调整每个压紧装置3上的压紧盘组25的上下高度,拧松调节螺母30,使得第一压紧杆26沿着压紧盘轨道24上下滑动,保证前后两根相对的压紧盘29的高度始终一致,高度调整好后,再拧紧调节螺母30,将压紧盘组25限位压紧在压紧盘轨道24内;
2)下翼缘板与腹板的焊接;
(1)首先将下翼缘板和腹板之间进行点焊临时固定,接着传动带将下翼缘板和腹板组成的待焊构件5从左侧传送到组装胎架1上,直至待焊构件5移动到防旁弯装置2处;
(2)接着液压顶推杆12启动,带动抗弯顶轮15往腹板方向移动,直至抗弯顶轮15与腹板的侧面贴合压紧,然后在位于防旁弯装置2处的下翼缘板与腹板的相连处的两侧对称设置埋弧焊头;
(2)再对防旁弯装置2左侧的两个压紧装置3中的压紧组件19进行调节,转动调节套筒27,直至压紧盘29将腹板夹紧固定;
(3)然后左侧两个压紧装置3中的电驱动轮23同时启动,电驱动轮23带动左侧的压紧装置3沿着滑轨4往右侧移动,而压紧装置3移动的同时带动夹紧的待焊构件5同步向右移动,同时两个埋弧焊头开始工作,待焊构件5往右移动的过程中,防旁弯装置2处的两个埋弧焊头对经过该处的下翼缘板和腹板连接处的两侧进行同步焊接作业,直至待焊构件5完全经过埋弧焊头,完成焊接作业;
(4)在上述步骤(3)中,当左侧的两个压紧装置3带动待焊构件5往右侧移动过程中,左侧中靠右的压紧装置3快移动到防旁弯装置2时,调节该压紧装置3,使得该压紧装置3上的压紧盘29与腹板之间松开,再停止该压紧装置3底部的电驱动轮23,通过左侧中靠左的压紧装置3继续推动待焊构件5往右移动;
当待焊构件5的右端移动到右侧中靠右的压紧装置3处时,调节该压紧装置3,使得该压紧装置3上的压紧盘29与腹板夹紧固定,启动该压紧装置3底部的电驱动轮23,再将左侧中靠左的压紧装置3上的压紧盘29松开,停止该压紧装置3底部的电驱动轮23,通过右侧中靠右的压紧装置3带动待焊构件5机继续往右移动;
当待焊构件5的左端快移动到防旁弯装置2处时,调节右侧中靠左的压紧装置3,使得该压紧装置3上的压紧盘29与腹板夹紧固定,接着通过右侧的两个压紧装置3同步带动待焊构件5往右继续移动,直至整个待焊构件5完全经过埋弧焊头,完成焊接作业,右侧的两个压紧装置3带动焊接好的构件继续右移直至将焊接好的构件传送出组装胎架1;
3)上翼缘板与腹板的焊接:
(1)下翼缘板与腹板焊接完成后,先将组装胎架1上的四个压紧装置3复位到初始位置,接着将下翼缘板与腹板焊接组合的t型构件翻身,将腹板与上翼缘板之间进行点焊临时固定,再通过传送带将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组成的待焊构件5从左侧传送到组装胎架1上,直至待焊构件5移动到防旁弯装置2处;
(2)接着根据步骤2)中的步骤(2)、步骤(3)和步骤(4)进行下翼缘板和腹板的焊接作业,最终形成整体的h型钢构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1.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胎架、防旁弯装置、压紧装置、滑轨和待焊构件,所述防旁弯装置位于所述组装胎架的中部,所述防旁弯装置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数量相等的所述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沿着所述组装胎架的方向分布设置,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组装胎架的上方,所述压紧装置卡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组装胎架的前后两侧,所述滑轨与所述组装胎架固定连接,所述待焊构件位于所述组装胎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胎架包括组装胎架梁、组装胎架横档和传送滚轴,所述组装胎架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斜坡,所述组装胎架梁设置有两根,所述斜坡与两根所述组装胎架梁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组装胎架梁之间均匀设置有所述组装胎架横档,所述组装胎架横档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组装胎架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传送滚轴横向均匀设置在两根所述组装胎架梁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滚轴的两端下方均设置有传送滚轴固定块,所述传送滚轴位于两根所述传送滚轴固定块上,两根所述传送滚轴固定块分别与两根所述组装胎架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旁弯装置位于两根所述组装胎架梁之间的空隙内,所述防旁弯装置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根外框架柱、上下对称设置的两根外框架梁和抗弯顶轮组件,所述外框架梁位于两根所述外框架柱之间,两根所述外框架柱的相对面上均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抗弯顶轮组件,两组所述抗弯顶轮组件横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外框架柱上,每组所述抗弯顶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均匀分布的所述抗弯顶轮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顶轮组件包括液压顶推杆、夹板、抗弯顶轮和顶轮销轴,所述液压顶推杆与所述外框架柱固定连接,所述夹板与所述液压顶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抗弯顶轮位于所述夹板上,所述抗弯顶轮通过所述顶轮销轴与所述夹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设置有四个,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架、横撑和压紧组件,所述压紧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压紧架前后对称设置在两根所述滑轨上,所述横撑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架之间,所述压紧组件位于所述横撑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架包括压紧装置竖杆、压紧装置横杆和滑槽,所述压紧装置竖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压紧装置竖杆之间均匀设置有所述压紧装置横杆,所述滑槽安装在两根所述压紧装置竖杆的底部,所述滑槽的底部设置有电驱动轮,所述电驱动轮通过滚轮固定轴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顶部设置有槽钢,所述滑槽通过所述电驱动轮滑动卡接在所述槽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盘轨道和压紧盘组,所述压紧盘轨道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压紧盘轨道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撑的底面上,两根所述压紧盘轨道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压紧盘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h型钢构件防旁弯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盘组包括第一压紧杆、调节套筒、第二压紧杆和压紧盘,所述第一压紧杆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压紧盘轨道内,且所述第一压紧杆通过调节螺母与所述压紧盘轨道限位固定,所述调节套筒与所述第一压紧杆的另一端螺纹套接,所述第二压紧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压紧盘位于所述第二压紧杆的另一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