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电弧炉炉门氧枪需要敞开炉门才能够将氧枪伸入炉内作业,然而电弧炉在冶炼过程中,为了减少炉外冷空气的进入,减少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的电弧炉采用取消炉门氧枪、关闭炉门操作、采用全炉壁氧枪冶炼技术。但是,现有炉壁氧枪都是固定在炉壁上,将其角度和伸进炉内的长度调整好后,在整个炉役过程中就不能调整了。由于钢水面在冶炼过程中是缓慢升高的,而炉壁氧枪是固定位置,安装位置一般按照后期钢水面的距离设计。从而,造成了冶炼前期氧枪口距离钢水面较远,只有采用副氧和燃气的燃烧火焰的高温来保护氧气射流在较长距离保持较大动能,以提高氧气对钢水的搅拌。不仅造成燃气的浪费和氧气的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也给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安全隐患。在停止供氧时,为了避免被钢渣堵塞,由于不能将炉壁氧枪移出炉外,各路介质也需要保持最小流量,这样就造成了各种能源介质气体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

    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柱、升降套管、横移柱、横移套管、集束氧枪调节板、第一球体、集束氧枪、电弧炉弧形安装板和第二球体,所述升降柱垂直安装在底座上,升降柱上套装有升降套管,两个所述升降套管之间设置有横移柱,所述升降套管与升降柱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锁紧;

    所述横移柱套装有多个横移套管,横移套管下端面通过连杆与集束氧枪调节板连接,第一球体嵌装在集束氧枪调节板上,第一球体实现相对于集束氧枪调节板的任意转动;

    所述电弧炉弧形安装板安装在电弧炉炉壁上,电弧炉炉壁上开有集束氧枪过孔,第二球体嵌装在电弧炉弧形安装板上,第二球体实现相对于电弧炉弧形安装板的任意转动,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球面上均开有安装通孔,集束氧枪依次穿过第一球体、第二球体和集束氧枪过孔置于电弧炉内;

    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球面上设置有锁紧螺纹孔,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与集束氧枪侧壁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锁紧。

    进一步,所述升降柱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螺纹孔,升降套管通过锁紧螺栓与升降柱配合安装进行限位。

    进一步,所述电弧炉弧形安装板两端设置有安装端面,安装端面上开有螺纹孔,电弧炉弧形安装板通过螺栓安装在电弧炉炉壁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球体与第二球体过球心均开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径与集束氧枪外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升降柱通过加强筋与底座相连。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套管在升降柱上实现上下移动,通过横移套管在横移柱上的左右移动,从而带动集束氧枪一端移动,由于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上均开有安装通孔且均采用嵌装的方式进行安装,实现了集束氧枪可以多角度的改变,集束氧枪同时可在安装通孔内轴向移动,实现了集束氧枪的伸缩,解决了集束氧枪冶炼前期氧枪口距离钢水面较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新颖,能够同时实现多角度的变化,提高了工人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弧炉弧形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集束氧枪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升降柱,11-限位螺纹孔,12-加强筋,2-升降套管,3-横移柱,4-横移套管,5-集束氧枪调节板,6-第一球体,7-集束氧枪,8-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1-安装端面,9-第二球体,10-电弧炉,101-集束氧枪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柱1、升降套管2、横移柱3、横移套管4、集束氧枪调节板5、第一球体6、集束氧枪7、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和第二球体9,两个升降柱1垂直安装在底座上,优选地,升降柱1通过加强筋12安装在底座上,防止升降柱1发生弯曲;升降柱1上套装有升降套管2,两个升降套管2之间设置有横移柱3,进一步优化,升降套管2上设置有锁紧螺纹孔,升降套管2与升降柱1可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锁紧;

    横移柱3套装有多个横移套管4,横移套管4下端面通过连杆与集束氧枪调节板5连接,第一球体6嵌装在集束氧枪调节板5上,优选地,第一球体6嵌装在集束氧枪调节板5的中心位置,第一球体6实现相对于集束氧枪调节板5的任意转动;

    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安装在电弧炉10炉壁上,电弧炉10炉壁上开有集束氧枪过孔101,第二球体9嵌装在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的中心位置,第二球体9实现相对于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的任意转动,进一步优化,第一球体6和第二球体9球面上过球心均开有安装通孔61,集束氧枪7依次穿过第一球体6、第二球体9和集束氧枪过孔101置于电弧炉10内;

    第一球体6和第二球体9球面上设置有锁紧螺纹孔,第一球体6和第二球体9与集束氧枪7侧壁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锁紧;如此设置,升降套管2在升降柱1上实现上下的移动,横移套管4在横移柱3上实现左右移动,从而带动集束氧枪7的一端移动,由于第一球体6和第二球体9均采用嵌装的方式安装,如此可实现了集束氧枪7多角度的改变,所以集束氧枪7可在安装通孔内61轴向移动,实现了集束氧枪7的伸缩,解决了集束氧枪7冶炼前期氧枪口距离钢水面较远的问题。

    进一步优化,升降柱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螺纹孔11,升降套管2通过锁紧螺栓与升降柱1上的限位螺纹孔11配合安装从而进行限位,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因集束氧枪7重量导致升降套管2在升降柱1上发生窜动。

    优选地,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两端设置有安装端面81,安装端面81上开有螺纹孔,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通过螺栓安装在电弧炉10炉壁上,如此设置,位于电弧炉10的外壁上单独安装有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并通过螺栓的固定安装方式,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拆装。

    更进一步地,第一球体6与第二球体9过球心均开有安装通孔61,安装通孔61内径与集束氧枪7外径相同,如此设置,防止集束氧枪7与安装通孔61因安装不匹配而发生晃动,影响操作及使用。

    工作过程:

    工作状态时,首先通过调整升降套管2在升降柱1上的位置和调整横移套管4在横移柱3上的位置,来调整集束氧枪7的角度,角度调节完成后,然后通过锁紧螺栓对升降套管进行固定锁紧,轴向调节集束氧枪7在安装通孔61内的位置,从而调节集束氧枪7氧枪口距离钢水面的距离,距离调节后,最后通过夹紧螺栓对集束氧枪进行固定锁紧。

    非工作状态时,将第一球体6和第二球体9的锁紧螺纹孔上的锁紧螺栓拧松,将集束氧枪7抽出电弧炉10后,操作人员将第二球体9的安装通孔61封堵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柱(1)、升降套管(2)、横移柱(3)、横移套管(4)、集束氧枪调节板(5)、第一球体(6)、集束氧枪(7)、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和第二球体(9),所述升降柱(1)垂直安装在底座上,升降柱(1)上套装有升降套管(2),两个所述升降套管(2)之间设置有横移柱(3),所述升降套管(2)与升降柱(1)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锁紧;

    所述横移柱(3)上套装有多个横移套管(4),横移套管(4)下端面通过连杆与集束氧枪调节板(5)连接,第一球体(6)嵌装在集束氧枪调节板(5)上,第一球体(6)实现相对于集束氧枪调节板(5)的任意转动;

    所述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安装在电弧炉(10)炉壁上,电弧炉(10)炉壁上开有集束氧枪过孔(101),第二球体(9)嵌装在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上,第二球体(9)实现相对于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的任意转动,第一球体(6)和第二球体(9)球面上均开有安装通孔(61),集束氧枪(7)依次穿过第一球体(6)、第二球体(9)和集束氧枪过孔(101)置于电弧炉(10)内;

    所述第一球体(6)和第二球体(9)球面上设置有锁紧螺纹孔,第一球体(6)、第二球体(9)分别与集束氧枪(7)的侧壁通过夹紧螺栓进行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螺纹孔(11),升降套管(2)通过锁紧螺栓与升降柱(1)配合安装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两端设置有安装端面(81),安装端面(81)上开有螺纹孔,电弧炉弧形安装板(8)通过螺栓安装在电弧炉(10)炉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体(6)与第二球体(9)过球心均开有安装通孔(61),所述安装通孔(61)内径与集束氧枪(7)外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通过加强筋(12)与底座相连。

    技术总结
    一种电弧炉炉壁集束氧枪调节装置,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柱上套装有升降套管,升降套管上设置有锁紧螺纹孔,横移套管下端面通过连杆与集束氧枪调节板相连,第一球体嵌装在集束氧枪调节板中心位置,并相对于集束氧枪调节板任意转动,电弧炉弧形安装板安装在电弧炉炉壁上,电弧炉炉壁上开有集束氧枪过孔,并相对于电弧炉弧形安装板任意转动,集束氧枪依次穿过第一球体、第二球体和集束氧枪过孔置于电弧炉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套管在升降柱上移动和横移套管在横移柱移动带动集束氧枪一端移动,实现了集束氧枪角度的改变,集束氧枪可在安装通孔内轴向移动,解决了集束氧枪冶炼前期氧枪口距离钢水面较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泉;尚继民;刘海方;刘加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5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