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光雨披。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雨披各式各样,其形状、材质、色彩各异。每逢雨天人们骑车出行经常要用到雨披,但现有的雨披存在亮度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光雨披,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披存在亮度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反光雨披,包括衣身、反光条、布套和重物条,所述衣身穿戴在人体上,所述反光条与所述衣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的外侧,所述布套与所述衣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朝向地面的一端,所述重物条塞入所述布套内。
其中,所述重物条与所述布套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布套位于所述衣身的内侧。
其中,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擦头,所述擦头与所述衣身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反光条抵触,且位于所述反光条的外侧。
其中,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拉链,所述拉链缝合在所述衣身上,并与所述反光条并列设置,且与所述擦头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反光条包括第一条和第二条,所述第一条与所述布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的外侧,所述第二条与所述第一条之间具有夹角。
其中,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钢丝,所述钢丝嵌入反光条。
其中,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与所述反光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反光条的外侧。
其中,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反光条固定连接,所述挡片与所述衣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衣身远离地面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光雨披,通过由衣身、反光条、布套和重物条构成,所述衣身穿戴在人体上,所述反光条与所述衣身固定连接,所述反光条将光线反射,起到警示的效果,所述布套将所述重物条固定在所述衣身的下方,在所述重物条的重力的作用下,所述衣身舒展开,避免在使用时因所述衣身水平方向的褶皱遮挡所述反光条,从而获得维持雨披反光亮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雨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布套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反光条处的剖视图。
图中:100-反光雨披、10-衣身、20-反光条、21-第一条、22-第二条、30-布套、40-重物条、50-擦头、60-拉链、70-钢丝、80-薄膜、90-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光雨披,包括衣身10、反光条20、布套30和重物条40,所述衣身10穿戴在人体上,所述反光条20与所述衣身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10的外侧,所述布套30与所述衣身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10朝向地面的一端,所述重物条40塞入所述布套3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衣身10选用经过石蜡乳化浆浸泡后的棉布制成,具有防水的效果,所述反光条20选用玻璃微珠反光材料,所述重物条40选用橡胶,在雨天时,将所述衣身10穿戴在身上,由于所述衣身10在收纳时,处于折叠状态,造成所述衣身10起褶皱,或者所述衣身10在阳光的照耀下引起卷曲,以及在穿戴时因人体活动造成所述衣身10起褶皱的问题,在穿戴时,所述重物条40的重力,施加给套合在外侧的所述布套30,所述布套30与所述衣身1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衣身10的上端由人体肩部支撑,因此所述衣身10的中部以及固定在所述衣身10中部位置的所述反光条20被拉伸,消除了褶皱,从而获得维持雨披反光亮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重物条40与所述布套3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布套30的大小与所述衣身10下端的横截面的大小一致,所述重物条40的形状与所述布套30的形状一致,所述重物条40缝合在所述布套30上,避免出现所述重物条40在所述布套30内滑动造成所述重物条40的重量分布不均,对所述衣身10和反光条20各个角度拉伸程度不一致,引起衣身10起褶皱造成遮挡所述反光条20反射光线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布套30位于所述衣身10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能够避免所述布套30和所述重物条40被雨水打湿后重量增加,造成人体不适,又能避免出现雨水在所述布套30处堆积,造成所述反光条20的老化加快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雨披100还包括擦头50,所述擦头50与所述衣身10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反光条20抵触,且位于所述反光条20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擦头50为毛刷,定期滑动所述擦头50,获得清洁所述反光条20表面异物,维持雨披反光亮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雨披100还包括拉链60,所述拉链60缝合在所述衣身10上,并与所述反光条20并列设置,且与所述擦头5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通过拉动所述拉链60,减小所述衣身10穿戴的难度,在每次拉动所述拉链60时,带动所述擦头50相对于所述反光条20滑动,起到每次穿戴时都顺便将所述反光条20表面的污秽异物擦拭干净,避免异物造成对反射光线的遮挡,获得维持雨披反光亮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条20包括第一条21和第二条22,所述第一条21与所述布套3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10的外侧,所述第二条22与所述第一条21之间具有夹角。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21的轴线与所述衣身10的重力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条22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条21与所述第二条22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当所述反光条20沿着一个方向起褶皱时,所述反光条20整体依旧有暴露在褶皱外侧的部分,获得提高雨披在起褶皱时的亮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雨披100还包括钢丝70,所述钢丝70嵌入反光条20。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条20为了不影响穿戴,所以所述反光条20长度方向保持柔韧性,所述钢丝70可以限制所述反光条20宽度方向折叠,进而减少所述反光条20被折叠的次数,减缓所述反光条20的老化,获得维持雨披反光亮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雨披100还包括薄膜80,所述薄膜80与所述反光条2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反光条20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薄膜80可以在不影响所述反光条20的反射率的基础上,对所述反光条20进行隔离保护,避免所述反光条20腐蚀,获得维持雨披反光亮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雨披100还包括挡片90,所述挡片90与所述反光条20固定连接,所述挡片90与所述衣身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10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衣身10远离地面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挡片90环绕在所述衣身10上,对从上向下落的雨水起到一个遮挡的效果,避免大量雨水浇在所述反光条20上造成所述反光条20老化加快,获得维持雨披反光亮度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1.一种反光雨披,其特征在于,
包括衣身、反光条、布套和重物条,所述衣身穿戴在人体上,所述反光条与所述衣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的外侧,所述布套与所述衣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朝向地面的一端,所述重物条塞入所述布套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条与所述布套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套位于所述衣身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擦头,所述擦头与所述衣身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反光条抵触,且位于所述反光条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光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拉链,所述拉链缝合在所述衣身上,并与所述反光条并列设置,且与所述擦头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条包括第一条和第二条,所述第一条与所述布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的外侧,所述第二条与所述第一条之间具有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光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钢丝,所述钢丝嵌入反光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与所述反光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反光条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雨披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反光条固定连接,所述挡片与所述衣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衣身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衣身远离地面的一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