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装置其结构一般是采用发热管直接加热,将材料尽可能的靠近热源进行加热,或者将发热管和风机均设置在炉腔内的同一侧。这些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装置的热量散失大,热能利用率低;(2)发热管长期处于高温,容易烧坏;(3)炉腔内热空气分布不均匀,材料受热不均匀。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加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节能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均匀、节能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加热装置,包括传送带、炉腔、风机和发热管,风机和发热管均至少两个且均设置在炉腔内;传送带的工作段穿过炉腔,炉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料口,炉腔的右侧设置有出料口;
炉腔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风机,且风机位于传送带上下两侧;炉腔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发热管,且发热管位于风机3旁。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两个箱体,炉腔内壁上部和下部均安装有箱体;箱体内设置有风机和发热管;箱体靠近传送带的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进一步的,箱体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与传送带相平行且第一板的边缘与炉膛内壁连接,第二板与传送带相垂直;第二板的一端与炉膛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板连接;炉膛的内壁、第一板和第二板合围形成箱体;
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第一板上。
进一步的,位于炉腔上部和下部的箱体的进风口相对设置,位于炉腔上部和下部的箱体的出风口也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炉腔内设置有四个箱体,炉腔的上部和下部均具有两个箱体,每个箱体内设置有一个风机和一个发热管,风机设置在箱体内远离第二板一端,相邻两个箱体共用一块第二板,炉腔内左侧的箱体与炉腔内右侧的箱体镜像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发热管在与传送带垂直方向上呈蛇形排布。
进一步的,进料与出料口均设置有可滑动的挡片,挡片用于调节进料口或出料口的开口大小。
进一步的,传送带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传送带的传送面为网格状。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发热管和传送带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上设置有温控器和速度控制旋钮,温控器用于控制发热管的电源通断;速度控制旋钮用于调节传送带的传输速度。
进一步的,风机为高温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在炉腔内传送带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风机和发热管,相比于现有的加热装置仅在传送带一侧设置发热管,在传送带的上下两侧同时加热可以使材料受热更加均匀,加热速度更快。本加热装置利用风机产生的气流携带发热管的热量,可以提高发热管的散热速度,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风机产生的气流携带发热管的热量,通过出风口流出炉腔,而炉腔内的冷空气被风机抽进箱体内进行加热,通过这样的气流循环方式使得炉腔内热量分布均匀,进而使得材料被均匀加热。风机还能把经过材料的降温后的空气抽进箱体再次加热,降温后的空气还携带有余热,能降低发热管的负荷,达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节能加热炉结构示意图。
其中,传送带1、炉腔2、风机3、发热管4、进料口5、出料口6、箱体7、进风口8、出风口9、第一板10、第二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加热装置,包括传送带1、炉腔2、风机3和发热管4,风机3和发热管4均至少两个且均设置在炉腔2内;传送带1的工作段穿过炉腔2,炉腔2的左侧设置有进料口5,炉腔的右侧设置有出料口6;
炉腔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风机3,且风机3位于传送带1上下两侧;炉腔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发热管4,且发热管4位于风机3旁。
当该加热装置工作时,将需要加热的材料放置在传送带1上,传送带1将材料自进料口5运送进入炉腔2,并随着传送带1经过出料口6送出,在此过程中材料在炉腔2内被加热。风机3和发热管4均设置在炉腔2内,风机3设置在发热管4旁,通过风机3使炉膛内的空气流动,将发热管4产生的热量随气流带动,使炉腔2内热量分布均匀;发热管4和风机3均位于炉腔内传送带上下两侧,在传送带的上下两侧同时加热可以使材料受热更加均匀,同时能提高加热速率。
本实用新型这种节能加热装置,在炉腔内传送带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风机3和发热管4,相比于现有的加热装置仅在传送带一侧设置发热管,在传送带的上下两侧同时加热可以使材料受热更加均匀,加热速度更快。本加热装置利用风机3产生的气流携带发热管4的热量,可以提高发热管的散热速度,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两个箱体7,炉腔2内壁上部和下部均安装有箱体7;箱体内设置有风机3和发热管4;箱体7靠近传送带的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8和出风口9。
每个箱体内都设置有风机3和发热管4,箱体7设置有进风口8和出风口9,通过进风口8和出风口9与炉腔2内的空气实现热气循环。风机3产生的气流携带发热管4的热量,通过出风口8流出炉腔2,而炉腔2内的冷空气被风机3抽进箱体7内进行加热,通过这样的气流循环方式使得炉腔2内热量分布均匀,进而使得材料被均匀加热。风机3还能把经过材料的降温后的空气抽进箱体7再次加热,降温后的空气还携带有余热,能降低发热管的负荷,达到节能效果。
进一步的,箱体包括第一板10和第二板11,第一板10与传送带相平行且第一板10的边缘与炉膛内壁连接,第二板11与传送带相垂直;第二板11的一端与炉膛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板10连接;炉膛的内壁、第一板10和第二板11合围形成箱体;
进风口8和出风口9均设置在第一板10上。
箱体是由炉腔内壁、第一板10和第二板11合围形成的,结构简单,而且利用炉腔内壁可以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
进一步的,位于炉腔上部和下部的箱体的进风口8相对设置,位于炉腔上部和下部的箱体的出风口9也相对设置;
炉腔内上部和下部的箱体的进风口8相对设置,炉腔内上部和下部的箱体的出风口9也相对设置,可以使炉腔2内上下两层热空气温度更加接近,使得加热的材料上下两侧受热更加均匀,同时,炉腔内的气流方向一致,防止扰流,更有利于热量的利用。
进一步的,炉腔内设置有四个箱体7,炉腔的上部和下部均具有两个箱体7,每个箱体7内设置有一个风机3和一个发热管4,风机3设置在箱体7内远离第二板11一端,相邻两个箱体7共用一块第二板11,炉腔内左侧的箱体与炉腔内右侧的箱体镜像对称设置。
在炉腔2内设置4个箱体7,每个箱体7内设置有一个风机3和一个发热管4,风机3设置在箱体7内远离第二板11一端,即靠近进料口5或出料口6处,风机3可以把进料口5和出料口6处的空气再抽进箱体7内加热循环,减少炉腔2内的热空气通过进料口5和出料口6对外扩散;同时能有效减少发热管4的加热频率,达到节能效果。
进一步的,发热管4在与传送带垂直方向上呈蛇形排布。
将发热管4设置成蛇形,可以增加发热管4的长度和热交换的面积,提高发热管4的热功率,同时也提高发热管4的散热能力。使发热管在垂直传送带方向上蛇形设置,能增大发热管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的,进料口5与出料口6均设置有可滑动的挡片,挡片用于调节进料口5或出料口6的开口大小。
在炉腔的进料口5和出料口6出均设置可滑动挡片,挡片与炉腔左右两侧的壁板滑动连接,挡片可以上下滑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要加热的材料的大小通过上下调节挡片来调整进料口5和出料口6的大小,使该装置可以适用不同尺寸的材料的加热。同时也减少炉腔2内热空气的对外扩散,节省能源。
进一步的,传送带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传送带1的传送面为网格状。
如果用橡胶传送带在高温下可能会导致传送带熔化,用不锈钢材料的传送带,可以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大大提高热传递的速率,加快对传送带上的材料的加热;也可以防止在高温下传送带融化,使得该装置能适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传送带的传送面设置为网格状,有利于热空气通过传送带对材料下层进行加热,使得材料受热均匀。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发热管4和传送带1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上设置有温控器和速度控制旋钮,温控器用于控制发热管4的电源通断;速度控制旋钮用于调节传送带1的传输速度。
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上设置有温控器,在箱体7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发热管4的温度。当使用该加热装置时,现在温控器上设置温度,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箱体7内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温控器切断发热管的电源。温控器上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从而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使该装置能满足不同加热温度的需求。控制器上设置有速度调节旋钮,当使用该加热装置时,可以通过旋转速度调节旋钮调节传送带1的传输速度,使该装置能满足不同加热时间的需求。
进一步的,风机3为高温离心风机。
采用高温离心风机可以确保电机在高温下正常运行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炉腔、风机和发热管,所述风机和发热管均至少两个且均设置在炉腔内;所述传送带的工作段穿过所述炉腔,所述炉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炉腔的右侧设置有出料口;
所述炉腔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风机,且所述风机位于传送带上下两侧;所述炉腔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发热管,且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风机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箱体,所述炉腔内壁上部和下部均安装有所述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所述风机和所述发热管;所述箱体靠近传送带的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传送带相平行且第一板的边缘与炉膛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板与传送带相垂直;所述第二板的一端与炉膛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板连接;所述炉膛的内壁、第一板和第二板合围形成所述箱体;
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第一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炉腔上部和下部的箱体的进风口相对设置,位于所述炉腔上部和下部的箱体的出风口也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内设置有四个所述箱体,所述炉腔的上部和下部均具有两个所述箱体,每个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一个风机和一个发热管,所述风机设置在箱体内远离第二板一端,相邻两个所述箱体共用一块所述第二板,所述炉腔内左侧的箱体与炉腔内右侧的箱体镜像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在与传送带垂直方向上呈蛇形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均设置有可滑动的挡片,所述挡片用于调节所述进料口或出料口的开口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面为网格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发热管和传送带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温控器和速度控制旋钮,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发热管的电源通断;所述速度控制旋钮用于调节传送带的传输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高温离心风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