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对于机械制造的工艺水平以及加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满足加工精度和质量,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聚焦激光束(光刀)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及微加工等处理的一门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无需工具,光束经聚焦镜聚焦后,能量高度集中,作为光刀对材料进行减材制造(例如切割、打孔等)与增材制造(例如激光熔覆、激光3d打印等)等。与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相比,激光加工技术在很多方面更占优势:功率大,能够适用于各种新型材料,加工速度快;激光加工头与待工件之间无接触,故无刀具磨损,无切削力产生;激光束易于导向控制,能够更好地与数控系统配合,实现自动化加工操作;激光加工不受工件动态或静态的限制,可以加工被密封的工件;激光加工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主管影响,从而保证工作的准确无误。
离焦量(即激光光束聚焦点与待加工件的相对位置)是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关键因素。离焦量的细微变化就会使工件表面激光作用能量产生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工件表面熔池的熔深和熔宽产生巨大差异。每一次进行激光加工工作之前,都需要对激光加工头所出射激光束的光路系统进行对焦工作,从而使激光束能够刚聚焦到待工件表面或得到预期的离焦量。因此,激光加工过程中的激光对焦工作对于工件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现有的对焦方法大多为人工对焦,人工对焦精度低,且受人工主观因素影响大,同时部分对焦方式在频繁进行对焦工作的情况下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以下是常见的三种对焦方法:
第一种人工对焦方法是通过激光加工装备中的红外指示激光进行对焦,即在加工之前,用作为辅助光源的红外指示激光照射待工件表面,再由现场工作人员观察红外激光光斑大小,进行定性的判断,从而进行手动调节,松紧螺丝,多次观察以保证精度,然后进行激光加工。该方法有效,可行,但依赖工人的主观意识,人工工作量大,对焦效率低,且在每一次更换待工件时都需要重新对焦,而频繁观察红外光斑容易对工作人员的肉眼造成伤害。如申请号为201721556732.4的一种用于辅助激光加工的装置及激光加工装置,利用定距器发射激光束至对焦平面上,观察两束激光束在对焦平面上重合情况来确定激光加工装置的对焦情况。
第二种人工对焦方法需要先在待加工表面试熔,通过对熔池形貌判断找到合适的焦距测量位置后,使用钢直尺手工测量出当前离焦量,多次试熔找到理想的离焦量,然后开始加工。同样,当更换待工件时,焦距需要重新定位。该方案有效,可行,但该对焦方式耗费人工,效率低下,对焦精度受人工测量方法、测量器材精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且对待工件表面伤害较大。
第三种人工对焦方法便是利用调焦尺进行调焦,调焦尺为配套对应激光加工设备的快速调焦装置,先将激光加工头移至材料上面合适地方,再将准备好的调焦尺放置在激光加工头下方,松开螺丝使激光加工头碰到调焦尺,然后拧紧螺丝,取出调焦尺。该方法相对于上述两种对焦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少,相对精度较高,对焦速度较快,但受调焦尺精度影响极大,人工工作量仍然较大,且一套调焦尺只适用于其对应的一种激光加工设备,通用性能低。
随着激光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激光对焦技术已不能很好的满足激光加工工艺高精度、高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对焦、对焦精度高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用于观察工件的辅助观察机构、激光加工头、套设于激光加工头上并发射激光束来显示激光加工头与对焦平面之间距离的辅助视距机构、设置于辅助观察机构上与辅助视距机构配合用来显示对焦情况的感光系统,所述机架对应激光加工头处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套筒,所述机架内还设置有用于套筒位置高度的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对应设置在套筒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对焦时,位置调节机构将套筒调低,将工件放置于套筒内,位置调节机构对套筒及套筒上的工件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套筒上工件顶面与机架顶面平齐,再将辅助视距机构套设在激光加工头上,使得辅助视距机构发出的激光束能准确发射至感光系统上,感光系统接收激光束并对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进行反应,由此显示激光加工头的对焦情况。当对焦完成,激光加工头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毕后,操作人员利用辅助观察机构对工件的表面进行观察,若符合要求则进行下一加工流程,在继续加工时只需改变激光加工头的z轴高度及更换套筒内的工件,不必再进行对焦调整;若不符合要求则继续调整辅助视距机构发出的激光束,使得激光束打到感光系统上并观察感光系统发出的信号判断对焦情况。利用辅助视距机构发射激光束到感光系统上,观察感光系统所显示出来的情况判断激光加工头的对焦情况,避免了利用人眼观察造成操作人员受到伤害,也避免了利用测量尺测量所产生的误差,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对焦操作,提高了对焦的精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驱动手柄、横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齿轮轴、主动直齿轮、从动直齿轮、螺纹轴筒、螺纹轴以及底座,所述横轴通过轴承与机架配合连接,所述驱动手柄设置在横轴一端并与横轴相联动,所述齿轮轴及螺纹轴通过轴承与底座配合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套设于横轴上,所述从动锥齿轮套设于齿轮轴的一端并与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所述主动直齿轮同轴套设于齿轮轴上并设置在从动锥齿轮下方,所述从动直齿轮套设于螺纹轴上并与主动直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所述套筒设置于螺纹轴筒上,所述螺纹轴筒套设于螺纹轴上并与螺纹轴通过螺纹相互配合传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套筒上的工件进行位置调节时,转动驱动手柄,使得手柄带动横轴进行周向转动,从而带动套设于横轴上的主动锥齿轮进行转动,从动锥齿轮套设在齿轮轴上,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进行啮合传动,将转矩传递至套设在齿轮轴上并设置于从动锥齿轮下方的主动直齿轮上,主动直齿轮与套设在螺纹轴上的从动直齿轮进行啮合传动,转矩传递至螺纹轴上,螺纹轴与螺纹轴筒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并将转矩传递至螺纹轴筒上,螺纹轴筒受转矩驱动,螺纹轴筒沿螺纹轴中心轴线方向做上升或下降运动,从而带动螺纹轴筒上的套筒及工件进行位置调节。通过各级齿轮、螺纹轴与螺纹轴筒之间转矩的传动,使得对套筒及工件位置高度的调节更为精确,提高了激光加工工艺的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横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齿轮轴的中心轴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齿轮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螺纹轴的中心轴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轴的中心轴线与齿轮轴的中心轴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垂直设置,齿轮轴的中心轴线与螺纹轴的中心轴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平行设置,使得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各级齿轮、螺纹轴与螺纹轴筒之间的传统更加顺畅,在转动驱动手柄时能更加精确地调节工件的位置高度,从而提高了激光加工工艺的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螺纹轴筒对应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对称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螺纹轴筒配合的导向轴,所述连接孔通过直线轴承与导向轴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轴筒底面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台,凸台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与底座上的导向轴通过直线轴承配合连接,使得螺纹轴筒在受到转矩带动沿螺纹轴的中线轴线方向做上升或下降运动时更为平稳,避免螺纹轴筒在做位置调节时发生歪斜导致工件的加工表面歪斜,而造成工件加工失败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孔与导向轴之间采用直线轴承进行配合连接,同时导向轴采用阶梯光轴,使得螺纹轴筒在沿螺纹轴的中心轴线做上升或下降运动时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上,保证螺纹轴筒在移动时的稳定。导向轴采用阶梯光轴,使得螺纹轴筒在位置调节时始终在一定范围内,不会过高脱出导向轴或过低与从动直齿轮抵接导致转矩传动失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对应套筒处还设置有用于锁定工件的锁定单元,所述锁定单元与套筒配合,所述锁定单元包括通过紧固件与机架配合连接的锁定盖板及锁定压板,所述锁定盖板与锁定压板相互配合,所述锁定盖板上设置有与套筒匹配的贯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单元与套筒相互配合,锁定单元的锁定改版机锁定压板通过紧固件与机架配合连接,锁定盖板上设置有与套筒匹配的贯通槽,当工件放置于套筒上,将锁定盖板同轴放置在机架对应套筒的位置处并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再通过锁定压板对锁定盖板进行锁定压紧,使得锁定盖板不会发生偏移。工件受到位置调节机构的调节,工件的上顶面与锁定盖板的底面相互贴紧,锁定盖板对工件起限位作用,避免工件受位置调节机构调节凸出过高导致激光加工头与凸出过高的工件发生碰撞,同时避免激光加工头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工件发生偏移。在需要更换工件时,位置调节机构调节套筒及工件下降,使工件的上顶面与锁定盖板的底面分离,将锁定盖板拆卸,再通过位置调节机构将工件调节至便于取出的高度,取出原先在套筒内的工件,放入新的工件,通过位置调节机构将工件调节至合适位置,再重新盖上锁定盖板,使得工件的上顶面与锁定盖板的底面相贴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贯通槽的直径小于工件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盖板上的贯通槽直径小于工件的直径,避免套筒上的工件受位置调节机构调节凸出过高导致激光加工头与凸出过高的工件发生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盖板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锁定压板对应锁定盖板一侧设置有与凸块配合的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盖板上设置有凸块,锁定压板上设置有压块,压块与凸块相配合,使得锁定压板对锁定盖板的锁定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辅助视距机构包括可发射双色激光束的定距器、连接激光加工头与定距器的连接卡箍,所述定距器设置于感光系统的上方,所述感光系统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感光元件、红显示灯及绿显示灯,所述感光元件与红显示灯及绿显示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距器内设置有用于产生红基准激光束的第一发射光路和用于产生蓝色对焦光束的第二发射光路,定距器通过连接卡箍固定于激光加工头上,使得定距器设置于感光系统上方,红基准激光束能直接照射在感光系统的感光元件上后,蓝色对焦激光束在经过至少一次折射后也照射在感光系统的感光元件上,红基准激光束照射在感光元件上的点与蓝色对焦激光束照射在感光元件上的点相互重合时,感光系统的绿显示灯亮起则显示对焦完成,激光加工头可开始对套筒内的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利用辅助观察机构对工件表面加工情况进行观察,若符合要求则进行下一加工流程,若不符合要求则继续进行对焦调整。定距器的激光束打至感光系统的感光元件上,通过红显示灯或绿显示灯的指示可知激光加工头的对焦情况,便于操作人员对对焦过程的观察及调整,提高了对焦精度,也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观察激光束导致眼部疲劳或受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辅助观察机构包括观察器、用于固定观察器的观察架、滑动道及一侧为开口的收纳盖,所述滑动道对称设置于锁定单元两侧,所述观察器设置于观察架上,所述观察架设置于滑动道上并与滑动道滑动配合,所述收纳盖罩设于滑动道远离锁定单元的一端并通过紧固件设置于机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观察机构的滑动道设置于套筒的两侧,收纳盖罩设于滑动道远离套筒的一端,观察器通过观察架滑动设置于滑动道上,当需要对工件表面的加工情况进行观察时,将原先收纳在收纳盖下的观察器滑动拉出至套筒的工件上方,通过观察器对工件表面进行观察;观察完毕后,将观察器重新推入收纳盖下方,方便收纳,也可避免观察器上积累灰尘杂质。观察器可以为放大镜、摄像装置、照相装置、显微放大镜或其他便于观察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优选观察器为放大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一侧还设置有收纳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架一侧设置有收纳仓,可用于收纳物品或维修工具。在不使用辅助视距机构时,可将辅助视距机构取下收纳至收纳仓内,在用的时候也方便快捷。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六;
图中标号含义:工件-1,激光加工头-2,机架-3,套筒-31,收纳仓-32,位置调节机构-4,驱动手柄-401,横轴-402,主动锥齿轮-403,从动锥齿轮-404,齿轮轴-405,主动直齿轮-406,从动直齿轮-407,螺纹轴筒-408,凸台-4081,连接孔-4082,螺纹轴-409,底座-410,导向轴-411,锁定单元-412,锁定盖板-4121,贯通槽-41211,凸块-41212,锁定压板-4122,压块-41221,辅助观察机构-5,观察器-51,观察架-52,滑动道-53,收纳盖-54,辅助视距机构-6,定距器-61,第一激光出射口-611,第二激光出射口-612,调节旋钮-613,反射镜-614,蝴蝶螺母-615,连接卡箍-62,感光系统-7,壳体-71,感光元件-72,红显示灯-73,绿显示灯-7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包括机架3、设置于机架3上用于观察工件1的辅助观察机构5、激光加工头2、套设于激光加工头2上并发射激光束来显示激光加工头2与对焦平面之间距离的辅助视距机构6、设置于辅助观察机构5上与辅助视距机构6配合用来显示对焦情况的感光系统7,所述机架3对应激光加工头2处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1的套筒31,所述机架3内还设置有用于套筒31位置高度的位置调节机构4,所述位置调节机构4对应设置在套筒31下方。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位置调节机构4包括驱动手柄401、横轴402、主动锥齿轮403、从动锥齿轮404、齿轮轴405、主动直齿轮406、从动直齿轮407、螺纹轴409筒408、螺纹轴409以及底座410,所述横轴402通过轴承与机架3配合连接,所述驱动手柄401设置在横轴402一端并与横轴402相联动,所述齿轮轴405及螺纹轴409通过轴承与底座410配合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403套设于横轴402上,所述从动锥齿轮404套设于齿轮轴405的一端并与主动锥齿轮403相互啮合传动,所述主动直齿轮406同轴套设于齿轮轴405上并设置在从动锥齿轮404下方,所述从动直齿轮407套设于螺纹轴409上并与主动直齿轮406相互啮合传动,所述套筒31设置于螺纹轴409筒408上,所述螺纹轴409筒408套设于螺纹轴409上并与螺纹轴409通过螺纹相互配合传动。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横轴40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齿轮轴405的中心轴线可以为相互平行、相互垂直设置或呈夹角设置,所述齿轮轴40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螺纹轴409的中心轴线可以为相互平行、相互垂直设置或呈夹角设置,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横轴40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齿轮轴405的中心轴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齿轮轴40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螺纹轴409的中心轴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螺纹轴409筒408对应底座410的一侧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凸台4081,所述凸台4081上对称设置有连接孔4082,所述底座410上还设置有与螺纹轴409筒408配合的导向轴411,所述连接孔4082通过直线轴承与导向轴411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优选导向轴411采用阶梯光轴,使得螺纹轴409筒408在沿螺纹轴409的中心轴线做上升或下降运动时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上,保证螺纹轴409筒408在移动时的稳定。导向轴411采用阶梯光轴,使得螺纹轴409筒408在位置调节时始终在一定范围内,不会过高脱出导向轴411或过低与从动直齿轮407抵接导致转矩传动失效。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3上对应套筒31处还设置有用于锁定工件1的锁定单元412,所述锁定单元412与套筒31配合,所述锁定单元412包括通过紧固件与机架3配合连接的锁定盖板4121及锁定压板4122,所述锁定盖板4121与锁定压板4122相互配合,所述锁定盖板4121上设置有与套筒31匹配的贯通槽41211。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贯通槽41211的直径小于工件1的直径。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盖板4121一侧设置有凸块41212,所述锁定压板4122对应锁定盖板4121一侧设置有与凸块41212配合的压块41221。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辅助视距机构6包括可发射双色激光束的定距器61、连接激光加工头2与定距器61的连接卡箍62,所述定距器61设置于感光系统7的上方,所述感光系统7包括壳体71、设置于壳体71内的感光元件72、红显示灯73及绿显示灯74,所述感光元件72与红显示灯73及绿显示灯74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观察器51可以为放大镜、摄像装置、照相装置、显微放大镜或其他便于观察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优选观察器51为放大镜。所述辅助观察机构5包括观察器51、用于固定观察器51的观察架52、滑动道53及一侧为开口的收纳盖54,所述滑动道53对称设置于锁定单元412两侧,所述观察器51设置于观察架52上,所述观察架52设置于滑动道53上并与滑动道53滑动配合,所述收纳盖54罩设于滑动道53远离锁定单元412的一端并通过紧固件设置于机架3上。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3一侧还设置有收纳仓32。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操作流程如下:
在进行激光加工之前,对焦装置中辅助观察机构5滑动设置于收纳盖54下方,辅助示距机构收纳于收纳仓32内。
(1)将激光加工头2移动至激光加工原点,即人工对焦时所处平面位置,安装辅助示距机构,转动连接卡箍62进行调节,使定距器61的第一激光出射口611出射的红基准激光束能够准确打在感光系统7中的感光元件72上,并通过观察显示灯来判断。
(2)取出锁定盖板4121上的螺栓,移除锁定盖板4121,顺时针摇动位置调节机构4的驱动手柄401,使套筒31上升至待加工工件1能够轻松放置在套筒31中的位置处,逆时针摇动手柄,使工件1上表面略低于机架3与锁定盖板4121的接触面后,安装锁定盖板4121,并拧紧螺栓以固定,顺时针摇动驱动手柄401,使工件1上表面紧贴锁定盖板4121的底面。
(3)进行第一次人工对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用辅助红外光斑对焦方式,在对焦完成之后,调节辅助示距机构中定距器61上的调节旋钮613,转动反射镜614使第二激光出射口612出的蓝色对焦激光束完全打在感光元件72上,通过观察显示灯来判断。松紧蝴蝶螺母615以便于调节旋钮613调节角度,在转动反射镜614至一定角度后,拧紧蝴蝶螺母615以固定角度。
(4)进行第一次加工,在加工完成之后,将辅助观察机构5移至工作位置,观察工件1表面加工情况,若符合要求,则进行后续步骤,若不符合要求,则重复(2)(3)步骤至符合要求。
(5)将辅助观察机构5移回收纳盖54下,逆时针摇动驱动手柄401,使工件1上表面脱离锁定盖板4121的底面,移除锁定盖板4121,顺时针摇动驱动手柄401至能够轻松更换待加工工件1,逆时针摇动驱动手柄401,使工件1上表面略低于机架3与锁定盖板4121的接触面后,安装锁定盖板4121,并拧紧螺栓以固定,顺时针摇动驱动手柄401,使工件1上表面紧贴锁定盖板4121的底面。
(6)调节激光加工头2至指定水平位置,调节z轴位置直至感光系统7中绿显示灯74亮起,即可对工件1进行加工。之后循环⑤⑥步骤。
在循环⑤⑥步骤的工作过程中,可定期暂停循环,利用辅助观察机构5观察工件1表面情况,防止加工过程中因意外因素导致预设离焦量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加工精度。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工件-1,激光加工头-2,机架-3,套筒-31,收纳仓-32,位置调节机构-4,驱动手柄-401,横轴-402,主动锥齿轮-403,从动锥齿轮-404,齿轮轴-405,主动直齿轮-406,从动直齿轮-407,螺纹轴筒-408,凸台-4081,连接孔-4082,螺纹轴-409,底座-410,导向轴-411,锁定单元-412,锁定盖板-4121,贯通槽-41211,凸块-41212,锁定压板-4122,压块-41221,辅助观察机构-5,观察器-51,观察架-52,滑动道-53,收纳盖-54,辅助视距机构-6,定距器-61,第一激光出射口-611,第二激光出射口-612,调节旋钮-613,反射镜-614,蝴蝶螺母-615,连接卡箍-62,感光系统-7,壳体-71,感光元件-72,红显示灯-73,绿显示灯-74,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施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施例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用于观察工件的辅助观察机构、激光加工头、套设于激光加工头上并发射激光束来显示激光加工头与对焦平面之间距离的辅助视距机构、设置于辅助观察机构上与辅助视距机构配合用来显示对焦情况的感光系统,所述机架对应激光加工头处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套筒,所述机架内还设置有用于套筒位置高度的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对应设置在套筒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驱动手柄、横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齿轮轴、主动直齿轮、从动直齿轮、螺纹轴筒、螺纹轴以及底座,所述横轴通过轴承与机架配合连接,所述驱动手柄设置在横轴一端并与横轴相联动,所述齿轮轴及螺纹轴通过轴承与底座配合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套设于横轴上,所述从动锥齿轮套设于齿轮轴的一端并与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所述主动直齿轮同轴套设于齿轮轴上并设置在从动锥齿轮下方,所述从动直齿轮套设于螺纹轴上并与主动直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所述套筒设置于螺纹轴筒上,所述螺纹轴筒套设于螺纹轴上并与螺纹轴通过螺纹相互配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齿轮轴的中心轴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齿轮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螺纹轴的中心轴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轴筒对应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对称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螺纹轴筒配合的导向轴,所述连接孔通过直线轴承与导向轴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对应套筒处还设置有用于锁定工件的锁定单元,所述锁定单元与套筒配合,所述锁定单元包括通过紧固件与机架配合连接的锁定盖板及锁定压板,所述锁定盖板与锁定压板相互配合,所述锁定盖板上设置有与套筒匹配的贯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槽的直径小于工件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盖板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锁定压板对应锁定盖板一侧设置有与凸块配合的压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视距机构包括可发射双色激光束的定距器、连接激光加工头与定距器的连接卡箍,所述定距器设置于感光系统的上方,所述感光系统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感光元件、红显示灯及绿显示灯,所述感光元件与红显示灯及绿显示灯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观察机构包括观察器、用于固定观察器的观察架、滑动道及一侧为开口的收纳盖,所述滑动道对称设置于锁定单元两侧,所述观察器设置于观察架上,所述观察架设置于滑动道上并与滑动道滑动配合,所述收纳盖罩设于滑动道远离锁定单元的一端并通过紧固件设置于机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加工中聚焦光束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一侧还设置有收纳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