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148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桩基施工是指对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由桩和桩承台组成。桩基的施工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打桩方法的选定,除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外,还要考虑桩的类型、断面、长度、场地环境及设计要求。

    水利桩基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而且水利工程中桩基的需求量比较大,现有的方法是小的桩基通过人工搬运方式解决,大的长的桩基都通过吊车进行搬运。传统的桩基施工搬运装置在吊装搬运的过程不能很好对水利桩基进行有效的固定,通常采用捆绑的形式,固定效果较差,且不能对不同长短的水利桩基进行有效的固定,易使得水利桩基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卡接在u形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通过第一固定杆与支撑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正面卡接有第二转动装置,所述第二转动装置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转动装置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的底端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二电机的外壁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杆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固定杆正面的一端均与顶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正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壁与放置槽的内壁搭接,所述滑动装置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杆与螺纹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在底板上表面开设的滑槽内,所述螺纹装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装置,所述第三转动装置卡接在固定板的右侧面,所述第三转动装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滑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的底端和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u形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孔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壁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背面与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的下表面与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顶板的正面,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壁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牵引装置的背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装置包括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连接杆的底端和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帽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右端与第三转动装置的左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收线盘,所述收线盘的背面与第二转轴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线盘的外壁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远离收线盘的一端与挂钩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动装置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与螺纹柱的右端和活动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固定板的右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是通过活动杆、第三轴承、第三转轴、螺纹柱、螺纹帽、连接杆、滑杆、滑套、滑槽、滑块和挡板的共同作用,桩基位于放置槽内,转动活动杆,使得第三转轴带着螺纹柱转动,从而使得螺纹帽带着连接杆向右运动,从而使得滑套带着挡板向右运动,使得挡板与桩基接触挤压,从而实现了对于水利桩基的有效固定,避免了桩基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损坏的情况,且适用于不同长短的水利桩基的固定,实用性较强。

    二是通过第二电机、收线盘、钢丝绳和挂钩的共同作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着第二转轴转动,使得第二转轴带着收线盘正向转动,从而使得钢丝绳展开,挂钩向下运动至合适的位置,使得桩基挂靠在挂钩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着第二转轴转动,使得第二转轴带着收线盘反向转动,从而使得钢丝绳收缩,挂钩向上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再通过以上操作使得桩基位于放置槽内,从而实现了对于桩基的吊装,避免了人工搬运的情况,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使得螺纹帽的左右运动更加平稳,且避免了螺纹帽随着螺纹柱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了螺纹帽的左右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置槽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u形板、3第一电机、4第一转动装置、41第一转轴、42第一轴承、5支撑杆、6顶板、7第一固定杆、8第二电机、9第二转动装置、91第二转轴、92第二轴承、10牵引装置、101收线盘、102钢丝绳、11挂钩、12放置槽、13连接孔、14滑动装置、141滑杆、142滑套、15挡板、16连接杆、17螺纹装置、171螺纹帽、172螺纹柱、18滑块、19滑槽、20第三转动装置、201第三转轴、202第三轴承、21固定板、22活动杆、23滑轮、24把手、25第二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2,u形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示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装置4,第一转动装置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第一转动装置4卡接在u形板2的上表面,支撑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6,顶板6通过第一固定杆7与支撑杆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顶板6的正面卡接有第二转动装置9,第二转动装置9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8,第二转动装置9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装置10,牵引装置10的底端设置有挂钩11,第二电机8的外壁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杆2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固定杆25正面的一端均与顶板6的背面固定连接,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的正面开设有连接孔13,连接孔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动装置14,滑动装置1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5,挡板15的外壁与放置槽12的内壁搭接,滑动装置14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杆16与螺纹装置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螺纹装置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在底板1上表面开设的滑槽19内,螺纹装置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装置20,第三转动装置20卡接在固定板21的右侧面,第三转动装置2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2,固定板21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滑轮23,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24。

    通过活动杆22、第三轴承202、第三转轴201、螺纹柱172、螺纹帽171、连接杆16、滑杆141、滑套142、滑槽19、滑块18和挡板15的共同作用,桩基位于放置槽12内,转动活动杆22,使得第三转轴201带着螺纹柱172转动,从而使得螺纹帽171带着连接杆16向右运动,从而使得滑套142带着挡板15向右运动,使得挡板15与桩基接触挤压,从而实现了对于水利桩基的有效固定,避免了桩基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损坏的情况,且适用于不同长短的水利桩基的固定,实用性较强。

    通过第二电机8、收线盘101、钢丝绳102和挂钩11的共同作用,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带着第二转轴91转动,使得第二转轴91带着收线盘101正向转动,从而使得钢丝绳102展开,挂钩11向下运动至合适的位置,使得桩基挂靠在挂钩11上,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带着第二转轴91转动,使得第二转轴91带着收线盘101反向转动,从而使得钢丝绳102收缩,挂钩11向上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再通过以上操作使得桩基位于放置槽12内,从而实现了对于桩基的吊装,避免了人工搬运的情况,通过设置滑槽19和滑块18,使得螺纹帽171的左右运动更加平稳,且避免了螺纹帽171随着螺纹柱17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了螺纹帽171的左右运动。

    第一转动装置4包括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5的底端和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1的外壁套接有第一轴承42,第一轴承42卡接u形板2的上表面;因此,第一转轴41和第一轴承42的设置,使得支撑杆5带着顶板6的转动更加平稳,从而使得桩基的转动更加平稳。

    滑动装置14包括滑杆141,滑杆14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孔13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滑杆141的外壁套接有滑套142,滑套142的背面与挡板15的正面固定连接,滑套142的下表面与连接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因此,滑杆141与滑套142的设置,保障了挡板15的左右运动的更加平稳。

    第二转动装置9包括第二轴承92,第二轴承92卡接顶板6的正面,第二轴承92的内壁套接有第二转轴91,第二转轴9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和牵引装置10的背面固定连接;因此,第二转轴91和第二轴承92的设置,实现了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与收线盘101之间的传动,且使得收线盘101的转动更加平稳,从而使得钢丝绳102带着挂钩11的升降更加平稳,从而使得桩基的升降更加平稳。

    螺纹装置17包括螺纹帽171,螺纹帽17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连接杆16的底端和滑块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螺纹帽17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72,螺纹柱172的右端与第三转动装置20的左端固定连接;因此,螺纹帽171和螺纹柱172的设置,从而实现了挡板15的左右运动,从而实现了挡板15与桩基的挤压与分离,方便对于不同长度桩基的有效固定。

    牵引装置10包括收线盘101,收线盘101的背面与第二转轴91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收线盘101的外壁缠绕有钢丝绳102,钢丝绳102远离收线盘101的一端与挂钩11的顶端固定连接;因此,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带着第二转轴91转动,使得第二转轴91带着收线盘101正向或反向转动,从而使得钢丝绳102展开或收缩,使得挂钩11带着桩基升降,从而实现了对于桩基的吊装,避免了人工搬运的情况。

    第三转动装置20包括第三转轴201,第三转轴201的两端分别与螺纹柱172的右端和活动杆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三转轴201的外壁套接有第三轴承202,第三轴承202卡接在固定板21的右侧面;因此,第三转轴201和第三轴承202的设置,使得螺纹柱172的转动更加平稳,从而使得螺纹帽171的左右运动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使用时,第一电机3工作,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带着第一转轴41转动,使得支撑杆5带着顶板6转动,使得挂钩11转动至合适的位置,第一电机3停止工作,第二电机8工作,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带着第二转轴91转动,使得第二转轴91带着收线盘101正向转动,从而使得钢丝绳102展开,挂钩11向下运动至合适的位置,使得桩基挂靠在挂钩11上,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带着第二转轴91转动,使得第二转轴91带着收线盘101反向转动,从而使得钢丝绳102收缩,挂钩11向上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再通过以上操作使得桩基位于放置槽12内,转动活动杆22,使得第三转轴201带着螺纹柱172转动,从而使得螺纹帽171带着连接杆16向右运动,从而使得滑套142带着挡板15向右运动,使得挡板15与桩基接触挤压,从而对桩基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把手24推动底板1,搬运桩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2),所述u形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示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装置(4),所述第一转动装置(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第一转动装置(4)卡接在u形板(2)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6),所述顶板(6)通过第一固定杆(7)与支撑杆(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6)的正面卡接有第二转动装置(9),所述第二转动装置(9)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转动装置(9)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装置(10),所述牵引装置(10)的底端设置有挂钩(11),所述第二电机(8)的外壁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杆(2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固定杆(25)正面的一端均与顶板(6)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的正面开设有连接孔(13),所述连接孔(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动装置(14),所述滑动装置(1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外壁与放置槽(12)的内壁搭接,所述滑动装置(14)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杆(16)与螺纹装置(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装置(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在底板(1)上表面开设的滑槽(19)内,所述螺纹装置(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装置(20),所述第三转动装置(20)卡接在固定板(21)的右侧面,所述第三转动装置(2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2),所述固定板(21)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滑轮(2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4)包括第一转轴(41),所述第一转轴(4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5)的底端和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1)的外壁套接有第一轴承(42),所述第一轴承(42)卡接u形板(2)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14)包括滑杆(141),所述滑杆(14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孔(13)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41)的外壁套接有滑套(142),所述滑套(142)的背面与挡板(15)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套(142)的下表面与连接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装置(9)包括第二轴承(92),所述第二轴承(92)卡接顶板(6)的正面,所述第二轴承(92)的内壁套接有第二转轴(91),所述第二转轴(9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和牵引装置(10)的背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装置(17)包括螺纹帽(171),所述螺纹帽(17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连接杆(16)的底端和滑块(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帽(17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72),所述螺纹柱(172)的右端与第三转动装置(20)的左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10)包括收线盘(101),所述收线盘(101)的背面与第二转轴(91)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线盘(101)的外壁缠绕有钢丝绳(102),所述钢丝绳(102)远离收线盘(101)的一端与挂钩(11)的顶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装置(20)包括第三转轴(201),所述第三转轴(201)的两端分别与螺纹柱(172)的右端和活动杆(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01)的外壁套接有第三轴承(202),所述第三轴承(202)卡接在固定板(21)的右侧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卡接在U形板的上表面,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通过第一固定杆与支撑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该桩基施工用搬运装置,通过活动杆、第三轴承、第三转轴、螺纹柱、螺纹帽、连接杆、滑杆、滑套、滑槽、滑块和挡板的共同作用,从而实现了对于水利桩基的有效固定,避免了桩基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损坏的情况,且适用于不同长短的水利桩基的固定,实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青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5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