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防冲击护板、防冲击夹套及防冲击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144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安全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护板、防冲击夹套及防冲击服。



    背景技术:

    在矿产行业,由于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特定的工作场景下,需要装备防冲击设备,现有技术中对于防冲击设备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穿着不灵活,不易穿脱,穿着后不能够实现两臂的自由运动、以及人体的跪、跳、蹲、跑、转体等活动,在工作过程中极不方便;二是为了提高防冲击性能和稳定性,往往会采用金属材质,导致风险增加;三是不能够满足灵活性和防护性能的综合要求,导致相对笨重,实用性差。

    基于结构的稳定性和性能的抗冲击性能的综合考虑,需对防冲击服进行新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护板、防冲击夹套及防冲击服,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灵活性和抗冲击性的综合要求,同时穿着舒服,具有可拆分的性能,实用性更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包括多块护板块,多块所述护板块呈单列或多列矩阵排列设置;在相邻两所述护板块之间连接部,且相邻的所述护板块能够绕所述连接部翻折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防冲击护板,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两个活动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护板块连接;或所述连接部为与相邻两所述护板块一体成型设置的柔性段,所述柔性段的厚度较所述护板块的厚度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防冲击护板,优选地,所述护板块上设置有加强筋或/和加强槽,且在所述护板块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防冲击护板,优选地,所述护板块为平板;或所述护板块为弧形板,各所述护板块的圆心角朝向相同。

    一种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包括:前夹套,其与人体前胸部对应设置;后夹套,其与人体后背部和侧部对应设置;以及如上述的防冲击护板,在所述前夹套和所述后夹套内均充填设置有所述装配式防冲击护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防冲击夹套,优选地,所述前夹套和所述后夹套内均设置有四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每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包括4~7块护板块;在所述后夹套的两侧还设置有侧夹套,侧夹套内设置有两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每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包括2-~3块护板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防冲击夹套,优选地,与所述臂膀对应的护板块的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平滑过渡设置在多个护板块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防冲击夹套,优选地,所述前夹套和所述后夹套均包括外衬层和内衬层,所述护板块的两侧均依次设置有内衬层和外衬层,且在靠近人体的所述内衬层和外衬层之间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为海绵或颗粒状塑料球粒。

    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服,包括:如上述的装配式防冲击夹套;以及衣服本体,在所述衣服本体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放置部,所述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匹配设置在所述放置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防冲击服,优选地,所述衣服本体包括:本体前部;本体后部,所述本体前部和本体后部的顶端一体连接,在本体后部的两侧设置有本体侧部;以及位于本体侧部上的束紧带;着装时,所述本体后部和本体侧部向前包裹搭设在所述本体前部上,并通过所述束紧带束紧;其中,所述本体前部、所述本体后部和本体侧部均为双层结构,在所述本体前部、本体后部和本体侧部上均设置有容纳装配式防冲击夹套的容纳袋,所述容纳袋的袋口设置有拉链、绑带、纽扣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防冲击护板、防冲击夹套和防冲击服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可拆分的结构关系,对于装配式防冲击护板的布置和固定形式,能够保障在穿戴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进行一些动作时导致护板块偏移人体需防护部位;多片护板块的连体设置,能够使得装配式防冲击护板更具抗冲击的效果,且对于其相对位置更具稳定性,能够简化其他部件的设置并保障性能。

    本申请的防冲击夹套在结构上的设置,不仅能够满足抗冲击性能,而且能够兼具实用性,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耐磨性,同时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更好的使防冲击夹套保持一体结构,并实现力的分散,使得人体更大的作用面积承载冲击力,降低对局部位置的高强度冲击。

    本申请的织物多采用纯棉材质,护板块采用具有抗冲击和高韧性的塑料板,避免出现裂纹或变形;防护服上的拉链、纽扣和束紧带等均采用非金属材质,进一步的提高在特殊工作环境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防冲击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防冲击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防冲击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防冲击夹套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板块与柔性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防冲击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防冲击服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00为装配式防冲击护板、110为护板块、101为柔性段、102为加强筋、103为加强槽、104为通孔、105为缺口;

    200为装配式防冲击夹套、210为前夹套、220为后夹套、230为侧夹套、240为缝制线;

    300为衣服本体、310为本体前部、320为本体后部、330为本体侧部、340为拉链、350为纽扣、360为束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11,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包括多块护板块110,多块护板块110呈单列或多列矩阵排列设置;在相邻两护板块110之间连接部,且相邻的护板块110能够绕连接部翻折动作。其结构设计,能够根据人体区段在动作过程中不同的动作幅度,进行区域划分,从而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护板块的整体性,在承载作用力时避免局部受力过大,保障力的有效分散。

    对于连接部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部可以为铰接件,铰接件的两个活动端分别与相邻两护板块连接,如活页类结构、或连接环;本实施例作为更有的选择,连接部采用与相邻两护板块一体成型设置的柔性段101,柔性段101的厚度较护板块的厚度小,即在制作过程中就一体成型设置,相邻两护板块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保障翻折的空间,同时柔性段具有连接作用,使得其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施例中的护板块上设置有加强筋102和加强槽103,且在护板块11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04。其护板块110可以为平板;护板块110也可以为弧形板,各护板块的圆心角朝向相同,一方面可以避免护板块与人体大面积的平贴贴合,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的便于人体运动,不受连接部的影响,更具灵活性。

    一种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包括前夹套210、后夹套220和如上述的装配式防冲击护板100,前夹套210与人体前胸部对应设置;后夹套220与人体后背部和侧部对应设置;在前夹套210和后夹套内220均充填设置有装配式防冲击护板100。

    前夹套210和后夹套220内均设置有四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100,每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包括4~7块护板块;在后夹套的两侧还设置有侧夹套230,侧夹套230内设置有两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100,每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包括2-~3块护板块。

    与臂膀对应的护板块的上设置有缺口105,缺口105平滑过渡设置在多个护板块上,从而使得前夹套和后夹套类似于马甲的形式对应在人体的前后侧,侧夹套位于缺口的下部,从而使得前夹套和后夹套的缺口位置形成臂膀活动的空间。

    前夹套210、后夹套220和侧夹套230均包括外衬层和内衬层,护板块的两侧均依次设置有内衬层和外衬层,且在靠近人体的内衬层和外衬层之间设置有填料层;填料层为海绵或颗粒状塑料球粒。一方面避免护板块直接贴合在人体上,造成透气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舒适性,减少人体在进行动作时对人体造成频繁的摩擦。为了避免相邻两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之间的错位,在前夹套和后夹套上通过多道缝制线进行区域划分,从而便于装配和定位。

    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服,包括如上述的装配式防冲击夹套200和衣服本体300,在衣服本体300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放置部,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匹配设置在放置部内。

    衣服本体包括本体前部310、本体后部320、本体侧部和位于本体侧部上的束紧带360,本体前部310和本体后部320的顶端一体连接,在本体后部320的两侧设置有本体侧部330;着装时,本体后部320和本体侧部330向前包裹搭设在本体前部310上,并通过束紧带360束紧;其中,本体前部、本体后部和本体侧部均为双层结构,在本体前部、本体后部和本体侧部上均设置有容纳装配式防冲击夹套的容纳袋,容纳袋的袋口设置有拉链340、绑带、纽扣350的至少一种,还可以在衣服本体上设置反光带。

    上述的拉链、纽扣、绑带均位于衣服本体的内侧,避免外侧裸露,最终通过束紧带束紧,能够更好的实现与人体的贴合,且避免使用金属结构件或者其他材质的部件,使得整个衣服本体的材质更趋于统一。

    本申请的衣服本体为套头式结构,本体前部和本体后部的侧部相互分离,其能够更便于与人体的贴合,避免松松垮垮的现象,更便于作业人员动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护板块,多块所述护板块呈单列或多列矩阵排列设置;在相邻两所述护板块之间连接部,且相邻的所述护板块能够绕所述连接部翻折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两个活动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护板块连接;或

    所述连接部为与相邻两所述护板块一体成型设置的柔性段,所述柔性段的厚度较所述护板块的厚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块上设置有加强筋或/和加强槽,且在所述护板块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块为平板;或所述护板块为弧形板,各所述护板块的圆心角朝向相同。

    5.一种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夹套,其与人体前胸部对应设置;

    后夹套,其与人体后背部和侧部对应设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在所述前夹套和所述后夹套内均充填设置有所述装配式防冲击护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套和所述后夹套内均设置有四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每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包括4~7块护板块;

    在所述后夹套的两侧还设置有侧夹套,侧夹套内设置有两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每道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包括2-~3块护板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其特征在于,与臂膀对应的护板块的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平滑过渡设置在多个护板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套、所述后夹套和所述侧夹套均包括外衬层和内衬层,所述护板块的两侧均依次设置有内衬层和外衬层,且在靠近人体的所述内衬层和外衬层之间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为海绵或颗粒状塑料球粒。

    9.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装配式防冲击夹套;以及

    衣服本体,在所述衣服本体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放置部,所述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匹配设置在所述放置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防冲击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服本体包括:

    本体前部;

    本体后部,所述本体前部和本体后部的顶端一体连接,在本体后部的两侧设置有本体侧部;以及

    位于本体侧部上的束紧带;着装时,所述本体后部和本体侧部向前包裹搭设在所述本体前部上,并通过所述束紧带束紧;

    其中,所述本体前部、所述本体后部和本体侧部均为双层结构,在所述本体前部、本体后部和本体侧部上均设置有容纳装配式防冲击夹套的容纳袋,所述容纳袋的袋口设置有拉链、绑带、纽扣的至少一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安全防护设备技术领域。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护板,包括多块护板块,多块所述护板块呈单列或多列矩阵排列设置;在相邻两所述护板块之间连接部,且相邻的所述护板块能够绕所述连接部翻折动作。一种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包括:前夹套,其与人体前胸部对应设置;后夹套,其与人体后背部和侧部对应设置;以及如上述的防冲击护板,在所述前夹套和所述后夹套内均充填设置有所述装配式防冲击护板。一种装配式防冲击服,包括如上述的装配式防冲击夹套和衣服本体。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灵活性和抗冲击性的综合要求,同时穿着舒服,具有可拆分的性能,实用性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徐秀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秀勤
    技术研发日:2019.05.2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5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