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尤指一种可将地面重物吊升且移入房屋任一楼层室内的起重机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各种可上下搬运物品的高楼吊架、起重机结构,系以各种形式的夹持组件,将悬臂夹持定位在顶楼的女儿墙上,使悬臂凸出女儿墙外,并于悬臂前端设置可升降滑动的钢缆索,钢缆索一端设置吊钩,另一端连结在起重旋转动力装置。如此可将地面上的重物挂设在钢缆索的吊钩上,再启动地面上的起重旋转动力装置拉动钢缆索,而将重物拉升至顶楼位置,再将悬臂转至顶楼面,使重物吊离地面且放置在顶楼面上力以卸下。随着时代进步,各种改良形式的高楼吊架、起重机结构即不断创新推出,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114486「高楼吊架的底座结构改良」,主要包括一脚架、一杠杆等元件,该脚架概呈倒l形状,该杠杆的靠顶部枢接在脚架的顶面外侧处,使脚架及杠杆组成的底座跨置于楼顶墙璧上,又杠杆的顶端设有套筒能供吊臂接合,当使用时,吊臂挂置货物,顶杆底部设有的卡掣块,将因杠杆作用而能夹固于墙壁上,使吊货动作能顺利进行。
又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494158「机械传动吊杆」,包括一立柱、一悬臂、一滑座与一驱动装置,该立柱用以垂直架设在一建筑物楼顶,该悬臂横向设置且一端固接于该立柱、另一端则向楼顶周围的矮墙外侧延伸,该滑座装设于该悬臂上,该驱动装置连接该滑座,并可带动该滑座在该悬臂上来回滑动。以及一用以吊挂重物的滑轮系装设在该滑座上,如此,工作人员可凭借控制该驱动装置而令滑轮与滑座一同沿悬臂朝靠近或远离矮墙方向移动,达到操作简便效果。
上述高楼吊架、起重机结构,虽可将重物由地面吊至各顶楼面,而能达到省力搬运重物目的。惟若对于非顶楼面的各层楼面进行装修作业时,即因现场状况可能没有矮墙可供夹持架设而无法使用。或者,因为非顶楼面的各层窗户二旁都为墙壁,即使可将上述形式的高楼吊架、起重机架设在窗户的矮墙上,仍因既有外墙会对于悬臂旋转造成阻挡,而无法将吊起重物的悬臂旋转入该楼层的楼面中,故现今常见的高楼吊架、起重机结构,仅适于将地面上的重物吊至建筑物顶楼楼面,无法将地面上的重物吊升及移入房屋的各楼层室内,如此造成施工取料不便,而确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夹持定位装置,包括一基座及结合在该基座上相对隔开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基座包括沿一横向中空延伸的一容置空间及由该基座表面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切槽,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该第一部分包括能够朝该第二部分方向往返移位的一定位件,该夹持空间用于容纳一房屋的一横梁,所述定位件朝向该横梁侧面移位且抵紧该横梁侧面时,该基座夹持定位在该横梁;
一悬臂,与基座的容置空间套接,该悬臂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贯穿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一中空通道,该悬臂包括连通该中空通道的一通槽,该通槽二侧形成二翼板,该通槽对齐上述基座的切槽,该悬臂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位于上述基座外侧,且该悬臂的第一端经由该房屋外墙的一开口伸出该房屋外;
一滑轮组,固设在该悬臂的第一端,该滑轮组包括一轮框,该轮框枢设隔开的一第一滑轮及一第二滑轮,该轮框安装于该悬臂的第一端,滑轮组进一步包括一钢缆索,钢缆索的一端连接在地面上的一旋转动力装置,且另一端绕设上述滑轮组的第一滑轮及穿过该第一滑轮与该第二滑轮之间而悬空向下,并于该钢缆索的另一端末设置一吊钩;
一滑车,可移位的安装于该悬臂的中空通道,该滑车包括一车框,该车框包括复数轮子,该复数轮子能够滑行于该悬臂的二翼板,该车框包括一拖板,该拖板二端分别设置一卡钩及一孔,该拖板对齐该悬臂的通槽,该卡钩及该孔随该拖板伸出该悬臂的通槽外侧,且该卡钩面向上述滑轮组且对齐悬空向下的该钢缆索表面;
一支撑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地套接在一起的一第一支撑管及一第二支撑管,该第一支撑管包括隔开的一底端及一顶端,该顶端螺设可旋转升降的一旋转套,该第二支撑管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套设于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且抵靠于该旋转套上,该第二支撑管表面包括一固定框,该固定框与悬臂的第二端结合;
当该第一支撑管的底端抵于该房屋的一地板上,且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二端抵于该房屋的一天花板下方,该悬臂伸出该房屋外墙的一开口外侧,该钢缆索的吊钩吊挂地面上的一重物,当地面上的旋转动力装置启动卷升该钢缆索吊升该重物至该房屋外墙的开口外侧时,即停止该旋转动力装置,及推动滑车朝向钢缆索移动使滑车的卡钩接触该钢缆索及勾住该钢缆索,再以一钩杆一端勾住该拖板的孔及拉动该滑车返回,因而钢缆索吊升的重物可随着该滑车穿过该房屋外墙的开口移入该房屋。
所述的起重机,其中,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内径,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表面设置一螺纹部,因而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可伸缩地套接,转动所述旋转套能够推动第二支撑管相对第一支撑管伸缩地位移。
所述的起重机,其中,该夹持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侧包括一方框,一定位件朝向该第二部分螺设于该方框,该定位件包括隔开于二端的一夹盘及一拨杆,当该定位件朝向该横梁侧面移位且抵紧该横梁侧面时,能够以该夹盘面抵于该横梁侧面。
所述的起重机,其中,该夹持定位装置的第二部分包括位于外表面的一侧翼板,该侧翼板上设置与该定位件呈垂直且能够上下移位的一抵定件,该抵定件末端设置一抵板,该抵定件能够朝该悬臂表面移动至该抵板抵靠在该悬臂表面。
所述的起重机,其中,该第二支撑管表面设置可调整高度位置的一定位束件,该定位束件包括一缺口及设置于该缺口的一松紧件,一固定件固设定位在该定位束件,该固定件一端与该固定框结合定位,凭借该定位束件调整高度位置,使固定框能够对齐上述悬臂的第二端。
一种起重机,其中,包括:
一个夹持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基座以及固设于该基座上的用来夹住物体的一个夹部,所述基座包括贯穿的一个切槽;
一个悬臂,与夹持定位装置的基座套接,该悬臂包括一个第一端以及一个第二端;
一个滑轮组,固设在该悬臂的第一端,滑轮组包括可被拉动的一个钢缆索,该钢缆索的一端允许用来悬吊一个重物;
可伸缩的一个支撑定位装置,与该悬臂的第二端结合,支撑定位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支撑管以及可相对第一支撑管位移的一个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抵靠于一地板上,所述第二支撑管抵靠于一天花板上,支撑定位装置及夹持定位装置支撑该悬臂的第一端悬空;
一个滑车,能够沿着该悬臂滑动地结合在该悬臂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滑车包括能够勾住钢缆索的一个卡钩,在卡钩勾住钢缆索的情况下滑车往靠近第二端位移时,所述重物往靠近第二端的方向位移。
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支撑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旋转套,所述的第一支撑管包括抵靠于地板的一个底端以及一个顶端,第一支撑管包括形成外周面且延伸至顶端的一个螺纹部,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内径大于第一支撑管的顶端的外径,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套设在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内,所述旋转套螺设在螺纹部上并且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抵靠于旋转套上,转动旋转套能够推动第二支撑管相对第一支撑管伸缩位移。
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悬臂包括沿着其轴向延伸的一个中空通道以及从下表面延伸至中空通道的一个通槽,所述滑车可滑动地容置在中空通道内,滑车包括通过通槽而伸出悬臂外侧的一个拖板,所述卡钩设置在拖板上,所述拖板包括能够被勾住而拉动的一个孔。
一种起重机,其中,包括:
一个夹持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基座以及固设于该基座上用来夹住物体的一个夹部,所述基座包括贯穿的一个切槽;
一个悬臂,与夹持定位装置的基座套接,该悬臂包括一个第一端以及一个第二端;
一停挡组,设置于该悬臂且邻近于该悬臂的第一端,该停挡组包括以一端为旋转中心的一钩板及弹性抵靠在该钩板的一压板,该钩板上包括一嵌槽;
一返回转轮,枢设于该悬臂且邻近该悬臂的第二端;
一个滑轮组,固设在该悬臂的第一端,该滑轮组包括一个第一滑轮以及能够被拉动的一个钢缆索,钢缆索通过第一滑轮与返回转轮并且一端允许用来悬吊一个重物,钢缆索的另一端连接至地面上的一旋转动力装置;
一个支撑定位装置,支撑在一天花板与一地板之间,所述悬臂的第二端与支撑定位装置结合;
一个滑车,可沿着该悬臂滑动地结合在该悬臂的第一与第二端之间,该滑车包括一转轮及一挡杆,所述钢缆索先绕过第一滑轮与返回转轮之后再绕过转轮,当滑车的挡杆被钩板勾住时,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卷收钢缆索滑车保持不动,当钩板释放挡杆,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卷收钢缆索,滑车往靠近悬臂的第二端位移。
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停挡组包括定位在该悬臂侧面的一侧板,该侧板包括一枢接部及一挡块,该钩板包括含有一孔的一拉钩部,该压板一端形成一凸部,一第一枢接件穿设该压板的凸部及穿设一扭力弹簧且枢设于该侧板的枢接部,一第二枢接件穿设该钩板一端且枢设于该侧板,该压板弹性抵靠于钩板下侧,该钩板上缘受到该挡块挡止。
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支撑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地套接在一起的一第一支撑管及一第二支撑管,该第一支撑管包括隔开的一底端及一顶端,该顶端螺设可旋转升降的一旋转套,该第二支撑管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套设于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且抵靠于该旋转套上,该第二支撑管表面包括一固定框,该固定框与悬臂的第二端结合。
所述的起重机,其中,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内径,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表面设置一螺纹部,因而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可伸缩地套接,转动所述旋转套能够推动第二支撑管相对第一支撑管伸缩地位移。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可凭借夹持定位装置将基座夹持定位在房屋的横梁上,并以支撑定位装置定位该悬臂末端,使起重机的悬臂能稳定的装设在房屋顶楼以下的各楼层室内,及凭借悬臂中所设置的滑车的卡钩面向悬臂第一端的滑轮组上所绕设的钢缆索,或者在悬臂前缘设置一停挡组,使地面上的旋转动力装置启动卷升钢缆索吊升重物至房屋的墙壁开口外时,可利用滑车的移位操作,而将吊升的重物移入该楼层室内,达到方便吊升及移动重物进入房屋楼层室内的实用功效。
在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说明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将可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定位装置、悬臂、滑轮组及滑车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及第二支撑管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定位装置结合悬臂而与支撑定位装置待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型式的起重机设置于屋内横梁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夹持定位装置夹持于屋内横梁部位的放大视图。
图6为图4的6-6剖线剖视图。
图7为图4以圆圈圈围悬臂、滑车及滑轮组部位放大视图。
图8为图4以圆圈圈围支撑定位装置的第一及第二支撑管接合部位放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将一重物吊至房屋某楼层的墙壁开口外侧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将吊起的重物,凭借滑车的卡钩将钢缆索拉入房屋某楼层室内的实施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形式滑车与悬臂侧设置一停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其不同形式滑车与悬臂侧设置一停挡组及设置于屋内横梁且绕设钢缆索吊升重物的外观图。
图13为图12以圆圈圈围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的滑车与悬臂侧设置一停挡组的钩板勾住挡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其滑车与悬臂侧设置一停挡组且拉开钩板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其滑车与悬臂侧设置一停挡组且吊升重物后移入室内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起重机;12起重机;20夹持定位装置;22基座;23夹部;24第一部分;26第二部分;28夹持空间;30方框;32定位件;34夹盘;36拨杆;38容置空间;40切槽;42侧翼板;44抵定件;45抵板;46悬臂;48第一端;50第二端;52中空通道;54通槽;56翼板;58螺孔;60滑轮组;62轮框;64第一滑轮;66第二滑轮;68滑车;69滑车;70车框;72轮子;74拖板;76卡钩;78孔;80支撑定位装置;81第一支撑管;82底端;84顶端;86螺纹部;88缺槽;90旋转套;91内螺纹;92推转杆;94第二支撑管;96第一端;98第二端;111钩杆;113定位束件;115固定框;117孔;119松紧件;131钢缆索;133吊钩;135重物;137固定件;139螺丝;151天花板;153横梁;155地板;157房屋外墙;159开口;171返回转轮;173轮座;175转轮;177挡杆;179停挡组;191侧板;193穿孔;195枢接部;197穿孔;199挡块;311压板;313凸部;315第一枢接件;317扭力弹簧;319钩板;331嵌槽;333穿孔;335拉钩部;337孔;339第二枢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所有图式系仅便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元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相关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敎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也属业界技能。
配合参看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型式的起重机10(如图3所示)包括一夹持定位装置20、沿一横向穿设在该夹持定位装置20的一悬臂46、位于该悬臂46前缘的一滑轮组60,以及可移位的安装在该悬臂46中之一滑车68(如图1所示),及用于定位该悬臂46末稍且可伸缩的一支撑定位装置80(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滑轮组60包括一钢缆索131(如图4所示),钢缆索131允许悬吊地面上的一重物135上升至房屋各楼层的房屋外墙157的一开口159外侧(如图4所示)且能进一步利用该滑车68位移,而将吊升的重物135移入各楼层室内。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该夹持定位装置20包括一基座22及结合在该基座22上相对隔开的一第一部分24及一第二部分26,该第一部分24与该第二部分26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28。该基座22并包括沿一横向中空延伸的一容置空间38及穿入该容置空间38的一切槽40。该第一部分26侧包括二方框30,该二方框30包括可朝该第二部分26方向往返移位的二定位件32,该二定位件32可为螺杆且朝向该第二部分26螺设于该方框30。各定位件32二端包括一夹盘34及一拨杆36,该夹盘34位于该夹持定位装置20的夹持空间28中,该拨杆36位于该第一部分24外侧。该夹持空间28用于套设在该房屋某楼层的一天花板151下表面的一横梁153处(如图4及图5所示)。如转动拨杆36使二定位件32朝该横梁153侧面螺旋移位,该二定位件32的二夹盘34即得以抵紧于该横梁153侧面,而将夹持定位装置20的基座22夹持定位在该横梁153上。如欲拆下该夹持定位装置20,只要反向转动二拨杆36即可以松开该夹持定位装置20。又,该夹持定位装置20的第二部分26进一步包括位于该第二部分26外表面的一侧翼板42,该侧翼板42上设置与该二定位件32概呈垂直且可上下移位的一抵定件44,该抵定件44末端设置一抵板45。该抵定件44可为一螺杆螺设在该侧翼板42。因而该抵定件44可朝该悬臂46表面移动至该抵板45抵靠在该悬臂46表面(如图5所示)。
配合参看图1、图3及图4所示,该悬臂46穿设在该基座22的容置空间38中,该悬臂46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48及一第二端50,以及贯穿该第一端48及该第二端50的一中空通道52。该悬臂46包括连通该中空通道52的一通槽54,该通槽54二侧形成二翼板56,该通槽54对齐基座22的切槽40,该悬臂46的第一端48及第二端50位于上述基座22外侧,且该悬臂46的第一端48经由该房屋的一房屋外墙157的一开口159伸出该房屋外(如图4所示)。
如图4及图6所示,上述位于该悬臂46前缘的一滑轮组60系安装在该悬臂46的第一端48,该滑轮组60包括一轮框62,该轮框62枢设隔开的一第一滑轮64及一第二滑轮66。上述钢缆索131一端连接在地面上的一旋转动力装置(已知可卷收钢缆索的各种旋转动力装置,因而未图式),且另一端绕设上述滑轮组60的第一滑轮64及穿过该第一滑轮64与该第二滑轮66之间而悬空向下,并于悬空向下的该另一端设置一吊钩133(如图4所示)。以及,上述滑车68可移位的安装在该悬臂46的中空通道52,该滑车68包括一车框70,该车框70包括复数轮子72,该复数轮子72可滑行于悬臂46的二翼板56上(如图6所示)。该车框70并包括一拖板74,该拖板74二端分别设置一卡钩76及一孔78,该拖板74对齐上述悬臂46的通槽54(如图6所示),该卡钩76及孔78即随该拖板74伸出该悬臂46的通槽54外侧,且该卡钩76面向上述滑轮组60且对齐悬空向下的该钢缆索131(如图7所示)。
配合参看图2、图3、图4及图8所示,所述支撑定位装置80包括相互套设可伸缩的一第一支撑管81及一第二支撑管94。该第一支撑管81包括隔开的一底端82及一顶端84,该顶端84表面设置一螺纹部86,第一支撑管81进一步包括切开该螺纹部86且对称的两个缺槽88。该第二支撑管94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96及一第二端98。该第一支撑管81的顶端84外径稍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支撑管94的第一端96内径。该第一支撑管81的螺纹部86螺设一旋转套90,旋转套90包括与螺纹部86螺接的一内螺纹91(如图8所示),该旋转套90周面设置二推转杆92。所述第二支撑管94的第一端96抵靠于旋转套90上,凭借二推转杆92推转所述旋转套90,使得该旋转套90得以沿着第一支撑管81的轴向位移且进一步推动第二支撑管94相对第一支撑管81伸缩位移。如此可伸缩的第一与第二支撑管81、94可以稳固地卡合在房屋的天花板151与地板155之间(如图4所示)。
又,该第二支撑管96表面包括一固定框115,其系于该第二支撑管94表面设置可调整高度位置的一定位束件113(如图2、图3所示),该定位束件113包括一缺口及设置于该缺口且能松紧该缺口的一松紧件119。以及一固定件137固设定位在该定位束件113(如图4所示),该固定件137一端与该固定框115结合定位,凭借该定位束件113调整定位在第二支撑管94上的高度位置,使固定框115可对齐上述悬臂46的第二端50,使悬臂46的第二端50可插设定位。以及该固定框115侧设置一孔117,且于该悬臂46的第二端50处设置对齐该孔117的一螺孔58(如图3所示),因而可以一螺丝139穿设该固定框115的孔117及螺入该悬臂46的螺孔58中加以固定。
为了方便说明系假设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型式的起重机10安装在一个房屋的其中一个楼层内。配合参看图9及图10所示,首先将所述支撑定位装置80直立之后,转动所述旋转套90使得第一与第二支撑管81、94伸长直至底端82抵靠于地板155并且第二端98抵靠于天花板151,换句话说转动旋转套90使第一与第二支撑管81、94迫紧在天花板151与地板155之间,并且所述夹持定位装置20的夹持空间28容纳天花板151的横梁153,转动两个定位件32使得各夹盘34配合第二部分26抵紧所述横梁153,所述悬臂46的第二端50与固定框115套接并以一螺丝139螺入螺孔58以及穿入孔117中定位,如此整个起重机10的悬臂46能稳固的装设在室内,并且该悬臂46的第一端48能伸出室外(如图4所示)。
要将屋外的重物悬吊至屋内时,系先操作旋转动力装置释放钢缆索131使吊钩133靠近并勾住重物135,进一步操作旋转动力装置卷收钢缆索131吊起重物往所在楼层靠近直至重物135高度大约与房屋外墙157的开口159同高(如图9所示,此时重物135仍在屋外),进一步,屋内的工作人员使用一个钩杆111勾住滑车68的孔78并且推动滑车68的卡钩76勾住钢缆索131,随后一边拉动滑车68朝悬臂46的第二端50位移一边操作旋转动力装置释放钢缆索131,如此所述重物135可以在悬臂46无法旋转的状态下受到滑车68拖曳而从屋外位移至起重机10所在楼层的屋内(室内),并且持续操作旋转动力装置释放钢缆索131能够使所述重物135放置在室内的地板155上。
上述操作,即凭借夹持定位装置20将基座22夹持定位在房屋的横梁153上,并以支撑定位装置80定位该悬臂46末端,使起重机10的悬臂46能稳定的装设在房屋各楼层室内,且凭借悬臂46中所设置的滑车68的卡钩76面向悬臂46第一端48的滑轮组60上所绕设的钢缆索131,使地面上的旋转动力装置启动卷升钢缆索131吊升重物至房屋外墙157开口159外侧时,可推动滑车68朝向钢缆索131移动,并以滑车68的卡钩76接触钢缆索131及勾住钢缆索131,再以钩杆111勾住该拖板74拉动该滑车68返回,使钢缆索131吊升的重物135可随着该滑车68进入房屋室内。
配合参看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及图16所示,其系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12。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12与第一种型式的起重机10相同部分包括一夹持定位装置20、沿一横向穿设在该夹持定位装置20的一悬臂46、位于该悬臂46前缘的一滑轮组60,及用于定位该悬臂46末稍且可伸缩的一支撑定位装置80(如图12所示)。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12与第一种型式的起重机10不同部分包括可移位的安装在该悬臂46中之一滑车69(如图11、图12所示),以及在悬臂46邻近第一端48侧包括一停挡组179。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12(如图12所示)的夹持定位装置20同样包括一个基座22以及固设于该基座22上用来夹住物体的一个夹部23,以及所述基座22包括贯穿的一个切槽40。悬臂46与夹持定位装置20的基座22套接,该悬臂46包括隔开的一个第一端48以及一个第二端50,以及贯穿该第一端48及该第二端50的一中空通道52。该悬臂46包括连通该中空通道52的一通槽54(如图11所示),该通槽54二侧形成二翼板56,该通槽54对齐基座22的切槽40。
如图11、图12所示,该停挡组179设置于该悬臂46且邻近该悬臂46的第一端48(如图11所示)。该停挡组179包括定位在该悬臂46侧面的一侧板191,该侧板191包括一枢接部195、一挡块199及一穿孔193,该枢接部195上设置一穿孔197。该停挡组179并包括以一端为旋转中心的一钩板319,及包括弹性抵靠在该钩板319下侧的一压板311。该钩板319上包括一嵌槽331,该钩板319一端进一步包括含有一孔337的一拉钩部335,该钩板319另一端包括一穿孔333。该压板311一端形成一凸部313,该凸部313位于该侧板191的枢接部195中,并以一第一枢接件315穿设该枢接部195、穿设该凸部313及穿设一扭力弹簧317。以及一第二枢接件339穿设该钩板319一端的孔337且枢设于该侧板191的穿孔193。因而凭借该压板311弹性抵靠于钩板319下侧,而钩板319上缘则受到该挡块199挡止限位。所述第一及第二枢接件315、339可为螺丝、销钉或轴杆。
配合参看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12又包括一返回转轮171,该返回转轮171枢设于该悬臂46且邻近该悬臂46的第二端50。及包括一个滑轮组60固设在该悬臂46的第一端48,该滑轮组60包括可被拉动的一个钢缆索131,该钢缆索131的一端设置一吊钩133,利用吊钩133可用来悬吊一个重物135,该钢缆索131绕设于该滑轮组60的第一滑轮64及绕设该返回转轮171,该钢缆索131另一端连接至地面上的一旋转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12另包括可伸缩的一个支撑定位装置80,该支撑定位装置80与该悬臂46的第二端50结合。该支撑定位装置80包括一个第一支撑管81以及可相对第一支撑管81位移的一个第二支撑管94,该第一支撑管81抵靠于一地板155上,该第二支撑管94抵靠于一天花板151上,支撑定位装置80及夹持定位装置20支撑该悬臂46的第一端48悬空。
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12又包括一个滑车69,该滑车69可沿着该悬臂46滑动地结合在该悬臂46的第一与第二端48、50之间,该滑车69一端包括一轮座173,该轮座173中枢设一转轮175,以及该滑车69另一端包括一挡杆177。该转轮175及该挡杆177伸出该悬臂46的通槽54外侧。该转轮175提供该该钢缆索131绕设,该挡杆177提供该滑车69位移至所述停挡组179时,即以钩板319的嵌槽331嵌卡于该滑车69的挡杆177(如图12、图13及图14所示),如此停止该滑车69,使其定位不移动。
第二种型式的起重机12的操作使用,系如图12及图13所示,当钩板319的嵌槽331嵌卡于该滑车69的挡杆177时,可以启动地面上的旋转动力装置卷收钢缆索131时,所述滑车69保持在靠近悬臂46第一端48的位置无法移动,所述重物135因钢缆索131卷收而上升,直至所述重物135升高至房屋对应楼层的房屋外墙157的开口159外侧之后先停止继续使用旋转动力装置卷收钢缆索131(如图12所示),进一步屋内工作人员可利用钩杆111勾住拉钩部335的孔337向下拉动,使钩板319可以第二枢接件339为圆心旋转,而令钩板319上的嵌槽331与挡杆177脱离,因而可以启动地面上的旋转动力装置卷收钢缆索131,使滑车69可于悬臂46上朝向第二端50位移,因此可将吊升的重物135移入各楼层室内(如图16所示)。且于停止卷收钢缆索131且放松钢缆索131卸下重物135之后,再以钩杆111推动滑车69,使滑车69朝向悬臂46的第一端48移动,而当滑车69位移至挡杆177接触钩板319、抵压压板311及扭力弹簧317,使挡杆177再次嵌入钩板319的嵌槽331中,而令滑车69再次定位在邻近悬臂46的第一端48处,如此即可以进行下一次的重物135吊升工作。
以上操作,同样凭借夹持定位装置20将基座22夹持定位在房屋的横梁153上,并以支撑定位装置80定位该悬臂46末端,使起重机10的悬臂46能稳定的装设在房屋各楼层室内,且凭借悬臂46中所设置的滑车68的卡钩76面向悬臂46第一端48的滑轮组60上所绕设的钢缆索131,使地面上的旋转动力装置启动卷升钢缆索131吊升重物至房屋外墙157开口159外侧时,同样可以滑车69操作位移,使钢缆索131吊升的重物135可随着该滑车69进入房屋室内。
因此,经由上述详细说明,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特点在于,凭借夹持定位装置20将基座22夹持定位在房屋的横梁153上,并以支撑定位装置80定位在该悬臂46末端,使起重机的悬臂46能稳定的装设在房屋顶楼以下的各楼层室内,以及凭借悬臂46中所设置的滑车68的卡钩76面向悬臂46第一端48的滑轮组60上所绕设的钢缆索131,或者凭借悬臂46邻近第一端48处所设置的停挡组179及滑车69上的挡杆177,使地面上的旋转动力装置启动卷升钢缆索131吊升重物至房屋的墙壁开口外时,可利用滑车68的移位操作,而将吊升的重物135移入该楼层室内,达到方便吊升及移动重物进入房屋楼层室内的实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基本教导已如前述各段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人仕而言,许多延伸、变化或转换使用将是显而易知者,例如,夹持定位装置20的第一部分24侧仅设置一方框30及螺设一定位件32,即可以转动该定位件32朝横梁153移动且抵紧于该横梁153侧面,而不需设置二方框30及二定位件32即可对于基座22夹持在该横梁153上。又,夹持定位装置20的第二部分26外侧不设置侧翼板42、抵定件44及抵板45,也无碍于悬臂46可凭借夹持定位装置20的第一部分24、定位件32及第二部分26的夹持,以及支撑定位装置80的固定框115可对于悬臂46提供稳定悬设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夹持定位装置,包括一基座及结合在该基座上相对隔开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基座包括沿一横向中空延伸的一容置空间及由该基座表面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切槽,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该第一部分包括能够朝该第二部分方向往返移位的一定位件,该夹持空间用于容纳一房屋的一横梁,所述定位件朝向该横梁侧面移位且抵紧该横梁侧面时,该基座夹持定位在该横梁;
一悬臂,与基座的容置空间套接,该悬臂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贯穿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一中空通道,该悬臂包括连通该中空通道的一通槽,该通槽二侧形成二翼板,该通槽对齐上述基座的切槽,该悬臂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位于上述基座外侧,且该悬臂的第一端经由该房屋外墙的一开口伸出该房屋外;
一滑轮组,固设在该悬臂的第一端,该滑轮组包括一轮框,该轮框枢设隔开的一第一滑轮及一第二滑轮,该轮框安装于该悬臂的第一端,滑轮组进一步包括一钢缆索,钢缆索的一端连接在地面上的一旋转动力装置,且另一端绕设上述滑轮组的第一滑轮及穿过该第一滑轮与该第二滑轮之间而悬空向下,并于该钢缆索的另一端末设置一吊钩;
一滑车,可移位的安装于该悬臂的中空通道,该滑车包括一车框,该车框包括复数轮子,该复数轮子能够滑行于该悬臂的二翼板,该车框包括一拖板,该拖板二端分别设置一卡钩及一孔,该拖板对齐该悬臂的通槽,该卡钩及该孔随该拖板伸出该悬臂的通槽外侧,且该卡钩面向上述滑轮组且对齐悬空向下的该钢缆索表面;
一支撑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地套接在一起的一第一支撑管及一第二支撑管,该第一支撑管包括隔开的一底端及一顶端,该顶端螺设可旋转升降的一旋转套,该第二支撑管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套设于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且抵靠于该旋转套上,该第二支撑管表面包括一固定框,该固定框与悬臂的第二端结合;
当该第一支撑管的底端抵于该房屋的一地板上,且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二端抵于该房屋的一天花板下方,该悬臂伸出该房屋外墙的一开口外侧,该钢缆索的吊钩吊挂地面上的一重物,当地面上的旋转动力装置启动卷升该钢缆索吊升该重物至该房屋外墙的开口外侧时,即停止该旋转动力装置,及推动滑车朝向钢缆索移动使滑车的卡钩接触该钢缆索及勾住该钢缆索,再以一钩杆一端勾住该拖板的孔及拉动该滑车返回,因而钢缆索吊升的重物可随着该滑车穿过该房屋外墙的开口移入该房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内径,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表面设置一螺纹部,因而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可伸缩地套接,转动所述旋转套能够推动第二支撑管相对第一支撑管伸缩地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侧包括一方框,一定位件朝向该第二部分螺设于该方框,该定位件包括隔开于二端的一夹盘及一拨杆,当该定位件朝向该横梁侧面移位且抵紧该横梁侧面时,能够以该夹盘面抵于该横梁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定位装置的第二部分包括位于外表面的一侧翼板,该侧翼板上设置与该定位件呈垂直且能够上下移位的一抵定件,该抵定件末端设置一抵板,该抵定件能够朝该悬臂表面移动至该抵板抵靠在该悬臂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管表面设置可调整高度位置的一定位束件,该定位束件包括一缺口及设置于该缺口的一松紧件,一固定件固设定位在该定位束件,该固定件一端与该固定框结合定位,凭借该定位束件调整高度位置,使固定框能够对齐上述悬臂的第二端。
6.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夹持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基座以及固设于该基座上的用来夹住物体的一个夹部,所述基座包括贯穿的一个切槽;
一个悬臂,与夹持定位装置的基座套接,该悬臂包括一个第一端以及一个第二端;
一个滑轮组,固设在该悬臂的第一端,滑轮组包括可被拉动的一个钢缆索,该钢缆索的一端允许用来悬吊一个重物;
可伸缩的一个支撑定位装置,与该悬臂的第二端结合,支撑定位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支撑管以及可相对第一支撑管位移的一个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抵靠于一地板上,所述第二支撑管抵靠于一天花板上,支撑定位装置及夹持定位装置支撑该悬臂的第一端悬空;
一个滑车,能够沿着该悬臂滑动地结合在该悬臂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滑车包括能够勾住钢缆索的一个卡钩,在卡钩勾住钢缆索的情况下滑车往靠近第二端位移时,所述重物往靠近第二端的方向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旋转套,所述的第一支撑管包括抵靠于地板的一个底端以及一个顶端,第一支撑管包括形成外周面且延伸至顶端的一个螺纹部,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内径大于第一支撑管的顶端的外径,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套设在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内,所述旋转套螺设在螺纹部上并且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抵靠于旋转套上,转动旋转套能够推动第二支撑管相对第一支撑管伸缩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包括沿着其轴向延伸的一个中空通道以及从下表面延伸至中空通道的一个通槽,所述滑车可滑动地容置在中空通道内,滑车包括通过通槽而伸出悬臂外侧的一个拖板,所述卡钩设置在拖板上,所述拖板包括能够被勾住而拉动的一个孔。
9.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夹持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基座以及固设于该基座上用来夹住物体的一个夹部,所述基座包括贯穿的一个切槽;
一个悬臂,与夹持定位装置的基座套接,该悬臂包括一个第一端以及一个第二端;
一停挡组,设置于该悬臂且邻近于该悬臂的第一端,该停挡组包括以一端为旋转中心的一钩板及弹性抵靠在该钩板的一压板,该钩板上包括一嵌槽;
一返回转轮,枢设于该悬臂且邻近该悬臂的第二端;
一个滑轮组,固设在该悬臂的第一端,该滑轮组包括一个第一滑轮以及能够被拉动的一个钢缆索,钢缆索通过第一滑轮与返回转轮并且一端允许用来悬吊一个重物,钢缆索的另一端连接至地面上的一旋转动力装置;
一个支撑定位装置,支撑在一天花板与一地板之间,所述悬臂的第二端与支撑定位装置结合;
一个滑车,可沿着该悬臂滑动地结合在该悬臂的第一与第二端之间,该滑车包括一转轮及一挡杆,所述钢缆索先绕过第一滑轮与返回转轮之后再绕过转轮,当滑车的挡杆被钩板勾住时,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卷收钢缆索滑车保持不动,当钩板释放挡杆,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卷收钢缆索,滑车往靠近悬臂的第二端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挡组包括定位在该悬臂侧面的一侧板,该侧板包括一枢接部及一挡块,该钩板包括含有一孔的一拉钩部,该压板一端形成一凸部,一第一枢接件穿设该压板的凸部及穿设一扭力弹簧且枢设于该侧板的枢接部,一第二枢接件穿设该钩板一端且枢设于该侧板,该压板弹性抵靠于钩板下侧,该钩板上缘受到该挡块挡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支撑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地套接在一起的一第一支撑管及一第二支撑管,该第一支撑管包括隔开的一底端及一顶端,该顶端螺设可旋转升降的一旋转套,该第二支撑管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套设于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且抵靠于该旋转套上,该第二支撑管表面包括一固定框,该固定框与悬臂的第二端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内径,该第一支撑管的顶端表面设置一螺纹部,因而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可伸缩地套接,转动所述旋转套能够推动第二支撑管相对第一支撑管伸缩地位移。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