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频炉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塞棒底注式中频炉。
背景技术:
中频炉是利用中频电源对金属进行感应加热的熔炼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对钢水或铁水的保温和提温;来自其它熔炼设备,如高炉、转炉或冲天炉的钢(铁)水,倒入保温感应中频炉中,再微调成分,并适当提温至最终浇注温度后,放出溶液进行浇注;
传统中频电炉出钢水的方式为倾炉式,此种方式不能精确地指定钢水流出点,会造成一定浪费,而且流量和流速都不可控,易产生浇铸缺陷;而现有的底注式出料中频炉,结构十分复杂,且很难控制塞棒对应炉底出料口进行竖直的塞、拔动作,长时间使用后会对塞棒和出料口造成磨损,影响塞棒和出料口的配合程度,导致金属溶液泄漏严重,浪费了人力和物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型新公开了一种塞棒底注式中频炉,不仅能够控制塞棒自动进行精准的塞、拔动作,而且结构简单,使用十分便利。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塞棒底注式中频炉,包含塞棒、提升机构、炉盖、炉体,以及设于炉体顶端外壁周围且用于固定炉体的承重平台;所述塞棒竖直设于炉体内部中央,所述炉体底部设有适配于塞棒头端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方设有固定于炉体内表面的套筒,该套筒有间隙的套设于塞棒下部棒身,所述炉盖中央对应塞棒上部棒身设有限位孔;所述提升机构包含支撑立板、转动横板和液压缸,所述支撑立板和液压缸的底端分别固定于炉体对应两侧的承重平台上表面,所述转动横板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立板和液压缸的顶端铰接;所述转动横板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长条形滑道,该滑道内设有适配于滑道并能沿其滚动的滑轮,所述塞棒的尾端与滑轮的滚动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套筒下端面与炉体内底面固定连接,且套筒下端侧壁设有连通套筒内腔的缺口。
进一步,所述套筒下端端面与炉体内底面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对应塞棒头端设为锥形口。
进一步,所述滑道靠近支撑立板的一端与塞棒位于塞堵状态时的滑轮轮面抵触,且滑道的长度大于缺口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塞棒和套筒均为耐火材料。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塞棒底注式中频炉,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液压缸带动转动横板转动,进而带动塞棒进行竖直上下运动,实现对炉体底部出料口的开合,来达到中频炉底注式出料的效果;同时,为了保证塞棒的竖直动作,利用与塞棒适配的套筒和限位孔,在不妨碍塞棒动作的同时,对塞棒进行限位,而塞棒尾端滑轮与滑道的设置,也使得在转动横板转动的同时,塞棒尾端也能够始终与整个塞棒棒身一同保持竖直;相对于传统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延长塞棒的使用寿命,保证塞棒头端与出料口配合的严密性,避免金属溶液的泄漏,使得中频炉底注式出料时对流量和流速的控制更加精准,节约了人力和物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立板;2、滑轮;3、滑道;4、转动横板;5、液压缸;6、承重平台;7、塞棒;8、套筒;9、缺口;10、出料口;11、炉体;12、限位孔;13、炉盖。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所述的塞棒底注式中频炉,包含塞棒7、提升机构、炉盖13、炉体11,以及设于炉体11顶端外壁周围且用于固定炉体11的承重平台6;塞棒7竖直设于炉体11内部并与炉体11同轴线,炉体11底部设有适配于塞棒7头端的出料口10,保证当塞棒7向下堵住出料口10后,不会有金属溶液流出,优选的,出料口10对应塞棒7头端设为锥形口,便于塞棒7和出料口之间密封严密;出料口10上方设有固定于炉体11内表面的套筒8,套筒8有间隙的套设于塞棒7下部棒身,间隙尽可能小,塞棒7能够在套筒8中上下抽动,套筒8的作用在于对塞棒7下部棒身进行限位,防止塞棒7倾斜,导致与出料口10对不准,造成磨损;根据需要,套筒8下端端面与炉体11内底面之间留有间隙,当塞棒7被向上拉动,塞棒7头端高于该间隙时,金属溶液能够从该间隙流入出料口,优选的,套筒8下端面与炉体11内底面固定连接,且套筒8下端侧壁设有连通套筒8内腔的缺口9,连接更加稳固,且套筒8主要对塞棒7头端进行限位;此外,塞棒7和套筒8均为耐火材料,提高使用寿命;炉盖13中央对应塞棒7上部棒身设有限位孔12,塞棒7上部棒身从限位孔12穿过后,能够被限位孔12限位防止倾斜;
提升机构包含支撑立板1、转动横板4和液压缸5,支撑立板1和液压缸5的底端分别固定于炉体11对应两侧的承重平台6上表面,转动横板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立板1和液压缸5的顶端铰接;转动横板4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长条形滑道3,滑道3内设有适配于滑道3并能沿其滚动的滑轮2,塞棒7的尾端与滑轮2的滚动轴固定连接;当液压缸5作升降动作时,带动转动横板4以支撑立板1和转动横板4的铰接点为转动中心转动,由于塞棒7的尾端与设于滑道3中的滑轮2滚动轴固定连接,所以塞棒7能够随着液压缸5的动作进行上、下的拔塞动作,而滑道3和滑轮2的作用在于,能够防止塞棒7的尾端随着转动横板4的转动而造成倾斜;根据需要,滑道3靠近支撑立板1的一端与塞棒7位于塞堵状态时的滑轮2轮面抵触,即使液压缸5在塞棒7与出料口10已经配合的情况下出现失误继续下降,也会因为滑轮2轮面已经与滑道3一端抵触而无法动作,保证塞棒7和出料口10不会因为过载的动作而损坏;滑道3的长度大于缺口9的高度,保证塞棒7向上提升的距离能够保证漏出缺口9;此外,能够通过设置好滑道3的长度,使得滑轮2轮面与滑道3靠近液压缸5的一端抵触时,塞棒7的头端不会被拔出套筒8,从而保证塞棒7能够更容易向下复位进行堵塞。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1.一种塞棒底注式中频炉,其特征在于:包含塞棒(7)、提升机构、炉盖(13)、炉体(11),以及设于炉体(11)顶端外壁周围且用于固定炉体(11)的承重平台(6);所述塞棒(7)竖直设于炉体(11)内部中央,所述炉体(11)底部设有适配于塞棒(7)头端的出料口(10),所述出料口(10)上方设有固定于炉体(11)内表面的套筒(8),该套筒(8)有间隙的套设于塞棒(7)下部棒身,所述炉盖(13)中央对应塞棒(7)上部棒身设有限位孔(12);所述提升机构包含支撑立板(1)、转动横板(4)和液压缸(5),所述支撑立板(1)和液压缸(5)的底端分别固定于炉体(11)对应两侧的承重平台(6)上表面,所述转动横板(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立板(1)和液压缸(5)的顶端铰接;所述转动横板(4)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长条形滑道(3),该滑道(3)内设有适配于滑道(3)并能沿其滚动的滑轮(2),所述塞棒(7)的尾端与滑轮(2)的滚动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棒底注式中频炉,其特征是:所述套筒(8)下端面与炉体(11)内底面固定连接,且套筒(8)下端侧壁设有连通套筒(8)内腔的缺口(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棒底注式中频炉,其特征是:所述套筒(8)下端端面与炉体(11)内底面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棒底注式中频炉,其特征是:所述出料口(10)对应塞棒(7)头端设为锥形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棒底注式中频炉,其特征是:所述滑道(3)靠近支撑立板(1)的一端与塞棒(7)位于塞堵状态时的滑轮(2)轮面抵触,且滑道(3)的长度大于缺口(9)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棒底注式中频炉,其特征是:所述塞棒(7)和套筒(8)均为耐火材料。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