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受限位置大吨位吊装物件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卷扬机和配套使用的滑轮组。在吊装完成后,常常会发生钢丝绳扭曲产生乱绳、滑轮组翻转等现象,导致无法进行二次吊装,需要人工进行捋顺,但是人工捋顺费时、费力,还有一点的安全隐患,因此目前常常采取增加滑轮组重量的方法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但是增加滑轮组自身重量,会在设置动滑轮组的时候会增大工作难度和劳动强度,一旦动滑轮组过重,靠人力则无法设置,只能依靠车辆辅助,车辆灵敏度不足,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起重吊物施工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这种配重装置能够使动滑轮组在进行二次吊装时快速复位,无需人工捋顺钢丝绳,以提高吊装作业的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解决钢丝绳扭曲产生乱绳、滑轮组翻转等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它包括上扣板、下扣板、挂耳、销轴、配重块,上扣板为n型板结构,下扣板为u型板结构,上扣板和下扣板的两侧板面上分别有连接孔,上扣板的两个侧板板面外侧之间的距离与下扣板的两个侧板内侧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上扣板的下部放置在下扣板的上部内,上扣板的两侧板面的连接孔与下扣板的两侧板面的连接孔相对,并由连接螺栓相连接,挂耳为两个垂直的长方形板,两个挂耳平行,两个挂耳对称布置在下扣板的底板下表面,两个挂耳的上端与下扣板的横板下表面垂直焊接连接,两个挂耳的板面上有对应的销轴孔,销轴穿过两个挂耳的销轴孔,配重块挂在销轴上。
上述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所述上扣板和下扣板的两侧板面上的连接孔分别为多个,多个连接孔沿着上扣板和下扣板的两侧板面的中心线顺序排列,相邻连接孔之间的距离相等,多个连接孔的直径分别与连接螺栓的直径相匹配。
上述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所述上扣板的两个侧板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滑轮组勾头的宽度相匹配,上扣板的两个侧板的长度大于滑轮组勾头的高度。
上述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所述配重块为扁圆柱体或扁长圆柱体,扁圆柱体或扁长圆柱体的厚度小于圆柱体的直径或扁长圆柱体宽度,配重块的中心线上有安装孔,安装孔与销轴的直径相匹配,两个挂耳板面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配重块的扁圆柱体或扁长圆柱体的厚度。
上述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有螺纹,销轴两端有螺纹的部分分别位于两个挂耳板面的外侧,销轴两端分别有螺母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上扣板和下扣板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接,上扣板的两个侧板内侧形成的空间可以挂在滑轮组勾头上,下扣板下方连接的挂耳之间放置配重块,销轴穿过挂耳和配重块的销轴孔将配重块与挂耳连接,配重块可以根据需要增减重量,起到拉直钢丝绳和防止滑轮翻转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固定在滑轮组勾头任意位置,能够避免卷扬机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翻转、乱绳等现象,以提高卷扬机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上扣板1、下扣板2、挂耳3、销轴4、配重块5、连接孔6、连接螺栓7、安装孔8、螺母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上扣板1、下扣板2、挂耳3、销轴4、配重块5组成。
图中显示,上扣板1为n型板结构,上扣板1的两个侧板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滑轮组勾头的宽度相匹配,上扣板1的两个侧板的长度大于滑轮组勾头的高度,目的是将上扣板1挂在滑轮组勾头上。
图中显示,下扣板2为u型板结构,下扣板2的两个侧板内侧之间的距离与上扣板1的两个侧板板面外侧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上扣板1的下部放置在下扣板2的上部内,上扣板1和下扣板2通过连接螺栓7相连接。上扣板1和下扣板2连接后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滑轮组勾头。
图中显示,上扣板的两侧板面和下扣板的两侧板面上分别有连接孔6,上扣板的两侧板面的连接孔6与下扣板的两侧板面的连接孔6相对,上扣板1和下扣板2的两侧板面上的连接孔6分别为多个,多个连接孔6沿着上扣板1和下扣板2的两侧板面的中心线顺序排列,相邻连接孔6之间的距离相等,多个连接孔6的直径分别与连接螺栓7的直径相匹配。
图中显示,挂耳3为两个垂直的长方形板,两个挂耳3平行,两个挂耳3对称布置在下扣板2的底板下表面,两个挂耳3的上端与下扣板2的横板下表面垂直焊接连接,两个挂耳3的板面上有对应的销轴孔,销轴4穿过两个挂耳3的销轴孔,配重块5挂在销轴4上。
图中显示,配重块5为扁圆柱体或扁长圆柱体,扁圆柱体或扁长圆柱体的厚度小于圆柱体的直径或扁长圆柱体宽度,配重块5的中心线上有安装孔8,安装孔8与销轴4的直径相匹配。两个挂耳3板面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配重块5的扁圆柱体或扁长圆柱体的厚度,配重块5可以挂在两个挂耳3板面内侧之间的销轴7上。
图中显示,销轴4的两端分别有螺纹,销轴4两端有螺纹的部分分别位于两个挂耳3板面的外侧,销轴4两端分别有螺母9配合连接。销轴4两端由螺母9锁紧,避免销轴4从挂耳3板面的安装孔8中脱出。销轴4的长度可以增加,更多的配重块5可以挂在挂耳3板面外侧的销轴7上,在用螺母9锁紧,这样可以增加配重块5的数量和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时,将上扣板1放置在滑轮组勾头上,下扣板2通过连接螺栓7与上扣板1连接,使本装置固定在滑轮组勾头处任意位置,销轴4穿过挂耳3,可在销轴4处悬挂配重块5。
使用两个配重装置的方法:
在使用滑轮组吊物前,可将两个配重装置卡在动滑轮组勾头两侧,随吊物一起吊走,当吊物吊到指定位置后,再将配重块5安装到销轴4上,此时在滑轮组上升时可避免出现乱绳、滑轮组翻转的现象。
单独使用配重装置的方法:
在使用滑轮组吊物前,将配重装置设置在动滑轮组勾头上,将配重块5直接安装到销轴4上,随吊物一起吊走,当吊物吊到指定位置后,卸下吊物,直接操作使滑轮组上升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下:
上扣板1的两个侧板的宽度为40mm,高度为350mm、厚度为20mm,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为200mm;
下扣板2的两个侧板的宽度为40mm,高度为400mm、厚度为20mm,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为300mm;
上扣板1和下扣板2的连接孔6的直径为20mm;
连接螺栓7的直径为16mm,长度为120mm;
挂耳3的宽度为40mm,高度为200mm、厚度为20mm,两个挂耳3之间的距离为200mm,挂耳3的安装孔8的直径为60mm;
销轴4的直径为55mm,长度为300mm;
配重块5的厚度为150mm,直径为600mm,重量为330kg。
1.一种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扣板(1)、下扣板(2)、挂耳(3)、销轴(4)、配重块(5),上扣板(1)为n型板结构,下扣板(2)为u型板结构,上扣板(1)和下扣板(2)的两侧板面上分别有连接孔(6),上扣板(1)的两个侧板板面外侧之间的距离与下扣板(2)的两个侧板内侧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上扣板(1)的下部放置在下扣板(2)的上部内,上扣板(1)的两侧板面的连接孔(6)与下扣板(2)的两侧板面的连接孔(6)相对,并由连接螺栓(7)相连接,挂耳(3)为两个垂直的长方形板,两个挂耳(3)平行,两个挂耳(3)对称布置在下扣板(2)的底板下表面,两个挂耳(3)的上端与下扣板(2)的横板下表面垂直焊接连接,两个挂耳(3)的板面上有对应的销轴孔,销轴(4)穿过两个挂耳(3)的销轴孔,配重块(5)挂在销轴(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扣板(1)和下扣板(2)的两侧板面上的连接孔(6)分别为多个,多个连接孔(6)沿着上扣板(1)和下扣板(2)的两侧板面的中心线顺序排列,相邻连接孔(6)之间的距离相等,多个连接孔(6)的直径分别与连接螺栓(7)的直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扣板(1)的两个侧板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滑轮组勾头的宽度相匹配,上扣板(1)的两个侧板的长度大于滑轮组勾头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配重块(5)为扁圆柱体或扁长圆柱体,扁圆柱体或扁长圆柱体的厚度小于圆柱体的直径或扁长圆柱体宽度,配重块(5)的中心线上有安装孔(8),安装孔(8)与销轴(4)的直径相匹配,两个挂耳(3)板面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配重块(5)的扁圆柱体或扁长圆柱体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滑轮组使用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4)的两端分别有螺纹,销轴(4)两端有螺纹的部分分别位于两个挂耳(3)板面的外侧,销轴(4)两端分别有螺母(9)配合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