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91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液压千斤顶是指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斤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平稳,顶撑力大,可自锁等特点,液压千斤顶的撑顶能力强,重型液压千斤顶顶撑力超过100t。

    目前市场上的液压式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小活塞摩擦剧烈,散热不佳,容易损坏,同时油箱内部油液量不易观察,难以及时补充油液,此外现在的液压式千斤顶不便于设置防护机构,容易导致液压过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液压式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小活塞摩擦剧烈,散热不佳,容易损坏,同时油箱内部油液量不易观察,难以及时补充油液,此外现在的液压式千斤顶不便于设置防护机构,容易导致液压过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活塞杆,且第一活塞杆的上端水平固定有顶板,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油泵,且第一液压缸的底部左下角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右下角安装有单向排油阀,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于单向排油阀的右上角,且第二液压缸的外侧安装有外壳,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部贯穿有第二活塞杆,且第二活塞杆的顶端铰接有操纵杆,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部右下角安装有单向吸油阀,且单向吸油阀的下方连接有油箱,所述油箱的左侧固定有蓄电池组,且蓄电池组的右上角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壁对称安装有激光对射传感器,所述外壳的外壁对称设置有连接管,所述油箱的右上角安装有钢化玻璃管,且钢化玻璃管的上端外侧连接有密封塞。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连接有防护垫,且防护垫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结构为双层中空结构,且外壳内部与连接管之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油箱的材质为碳素钢,且油箱的底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磁阀电性连接,且第一液压缸通过电磁阀与油箱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钢化玻璃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且钢化玻璃管的上端外壁与密封塞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并且钢化玻璃管与密封塞之间的螺纹尺寸相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设置防护垫可以隔在顶板和重物之间,有利于避免顶板直接接触重物,从而避免千斤顶对重物的接触面造成损伤,设置钢化玻璃管与密封塞方便打开,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补充油液;

    2.设置外壳内部注入冷却水,从而帮助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活塞杆散热,有利于减少第二活塞杆在工作过程中的磨损,从而延长第二活塞杆的使用寿命,设置油箱不仅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同时还能有效防滑,增强整个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3.设置激光对射传感器与控制器相互配合可以有效避免第一活塞杆液压过度,而导致整个装置的支撑力不足,有利于提高整个千斤顶的安全性能,此外整个装置可以采用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进行液压升降,大大增强了整个千斤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液压缸外观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液压缸;2、第一活塞杆;3、顶板;4、油泵;5、电磁阀;6、单向排油阀;7、第二液压缸;8、第二活塞杆;9、操纵杆;10、外壳;11、单向吸油阀;12、油箱;13、蓄电池组;14、控制器;15、激光对射传感器;16、连接管;17、钢化玻璃管;18、密封塞;19、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包括第一液压缸1、第一活塞杆2、顶板3、油泵4、电磁阀5、单向排油阀6、第二液压缸7、第二活塞杆8、操纵杆9、外壳10、单向吸油阀11、油箱12、蓄电池组13、控制器14、激光对射传感器15、连接管16、钢化玻璃管17、密封塞18和防护垫19,第一液压缸1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活塞杆2,且第一活塞杆2的上端水平固定有顶板3,第一液压缸1的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油泵4,且第一液压缸1的底部左下角设置有电磁阀5,第一液压缸1的底部右下角安装有单向排油阀6,第二液压缸7设置于单向排油阀6的右上角,且第二液压缸7的外侧安装有外壳10,第二液压缸7的内部贯穿有第二活塞杆8,且第二活塞杆8的顶端铰接有操纵杆9,第二液压缸7的底部右下角安装有单向吸油阀11,且单向吸油阀11的下方连接有油箱12,油箱12的材质为碳素钢,且油箱12的底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设置油箱12是由硬度较高的碳素钢材质构成的,因此油箱12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同时油箱12的底部设置了一道道截面为v字形的纹路,有利于提高油箱12底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提高油箱12的防滑能力,继而增强整个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油箱12的左侧固定有蓄电池组13,且蓄电池组13的右上角设置有控制器14,第一液压缸1的内壁对称安装有激光对射传感器15,控制器14通过导线与电磁阀5电性连接,且第一液压缸1通过电磁阀5与油箱12之间构成连通结构,设置激光对射传感器15安装的位置处于第一液压缸1中第一活塞杆2升高的最高限位处,且激光对射传感器15与控制器14相互配合可以控制电磁阀5的启闭,从而有效避免第一活塞杆2液压过度,而导致整个装置的支撑力不足,有利于提高整个千斤顶的安全性能,外壳10的外壁对称设置有连接管16,外壳10的结构为双层中空结构,且外壳10内部与连接管16之间相连通,设置外壳10内部中空,同时与连接管16相连通,以便于通过连接管16向外壳10内部注入冷却水,从而帮助第二液压缸7和第二活塞杆8散热,有利于减少第二活塞杆8在工作过程中的磨损,从而延长第二活塞杆8的使用寿命;

    油箱12的右上角安装有钢化玻璃管17,且钢化玻璃管17的上端外侧连接有密封塞18,钢化玻璃管17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且钢化玻璃管17的上端外壁与密封塞18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并且钢化玻璃管17与密封塞18之间的螺纹尺寸相吻合,设置钢化玻璃管17是透明的,并且刻有刻度,因此,可以通过钢化玻璃管17观察到油箱12内部油液的量,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补充油液,同时钢化玻璃管17与密封塞18之间是通过螺纹作用进行连接的,因此方便打开,便于工作人员向油箱12内部添加油液,顶板3的上表面连接有防护垫19,且防护垫19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设置顶板3上包裹一层防护垫19,且防护垫19是由橡胶材质构成的,不仅表面光滑,同时较柔软,在整个装置进行液压顶起重物时,防护垫19可以隔在顶板3和重物之间,有利于避免顶板3直接接触重物,从而避免千斤顶对重物的接触面造成损伤。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首先将整个装置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位于需要起重的重物下方,此时油箱12的底部接触地面,蓄电池组13为整个千斤顶供电,然后将连接管16与外接水管相连,通过外接水管向连接管16内部输送冷却水,连接管16将冷却水输送到外壳10内部,与第二液压缸7的外壁紧贴,单向排油阀6和单向吸油阀11都是型号为fg-678的单向阀,但是安装方向不同;

    然后先手动操作千斤顶顶起重物,先向上提起操纵杆9,操纵杆9带动第二活塞杆8在第二液压缸7内部向上运动,此时第二活塞杆8下方的压强减小,油箱12内部的油液则通过单向吸油阀11流进第二液压缸7内部,然后向下摁压操纵杆9,操纵杆9带动第二活塞杆8向下运动,压缩第二液压缸7内部的油液,使得油液经过单向排油阀6进入第一液压缸1内部,此时第一液压缸1内部第一活塞杆2下方的压强增大,推动第一活塞杆2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杆2带动顶板3和防护垫19向上运动,如此重复操纵杆9上下压缩多次,直至顶板3和防护垫19接触重物,达到达到顶起的效果,此时防护垫19隔在顶板3和重物之间,当第一活塞杆2上升到型号为pm-t的激光对射传感器15的位置时,对激光对射传感器15彼此造成遮挡,因此激光对射传感器15互相之间无法接受到信息,此时激光对射传感器15将信息传递给型号为at89c52的控制器14,控制器14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同时控制型号为dqf1-6a的电磁阀5打开,此时第二液压缸7内部的油液通过电磁阀5流回油箱12内部;

    当需要电动控制千斤顶顶起重物时,只需启动油泵4,油泵4工作将油箱12内部的油液输送进第二液压缸7内部即可完成第一活塞杆2的提升,观察钢化玻璃管17,可以通过钢化玻璃管17上的刻度线了解到油箱12内部的油液含量,当油液不足需要补充时,先拧动密封塞18,密封塞18与钢化玻璃管17之间发生螺纹作用,即可打开钢化玻璃管17的上端开口,从钢化玻璃管17的上端开口向油箱12内部注入油液,然后再关上密封塞18即可,就这样完成整个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包括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1)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活塞杆(2),且第一活塞杆(2)的上端水平固定有顶板(3),所述第一液压缸(1)的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油泵(4),且第一液压缸(1)的底部左下角设置有电磁阀(5),所述第一液压缸(1)的底部右下角安装有单向排油阀(6),所述第二液压缸(7)设置于单向排油阀(6)的右上角,且第二液压缸(7)的外侧安装有外壳(10),所述第二液压缸(7)的内部贯穿有第二活塞杆(8),且第二活塞杆(8)的顶端铰接有操纵杆(9),所述第二液压缸(7)的底部右下角安装有单向吸油阀(11),且单向吸油阀(11)的下方连接有油箱(12),所述油箱(12)的左侧固定有蓄电池组(13),且蓄电池组(13)的右上角设置有控制器(14),所述第一液压缸(1)的内壁对称安装有激光对射传感器(15),所述外壳(10)的外壁对称设置有连接管(16),所述油箱(12)的右上角安装有钢化玻璃管(17),且钢化玻璃管(17)的上端外侧连接有密封塞(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的上表面连接有防护垫(19),且防护垫(19)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结构为双层中空结构,且外壳(10)内部与连接管(16)之间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2)的材质为碳素钢,且油箱(12)的底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4)通过导线与电磁阀(5)电性连接,且第一液压缸(1)通过电磁阀(5)与油箱(12)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玻璃管(17)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且钢化玻璃管(17)的上端外壁与密封塞(18)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并且钢化玻璃管(17)与密封塞(18)之间的螺纹尺寸相吻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添加油液的液压式千斤顶,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活塞杆,且第一活塞杆的上端水平固定有顶板,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油泵,且第一液压缸的底部左下角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右下角安装有单向排油阀,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于单向排油阀的右上角,且第二液压缸的外侧安装有外壳,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部右下角安装有单向吸油阀,且单向吸油阀的下方连接有油箱,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壁对称安装有激光对射传感器,所述油箱的右上角安装有钢化玻璃管,且钢化玻璃管的上端外侧连接有密封塞。该液压式千斤顶方便及时添加油液,并且可以有效防止第二活塞杆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李钦彬;司癸卯;崔治;任军;王兴文;王士伟;李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贵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3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