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急剧增长,输电线路日益向大容量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增大导线的输电容量。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目前对输电线路的要求不局限于能够用于电力输送,同时需要考虑输电线路的其他特性。以铝合金导线为例,如耐热铝合金导线、高强度铝合金导线等。
高强度铝合金导线是在铝中添加元素镁和硅,经过加工变形和热处理以后获得足够的强度、塑性和电气性能的铝合金产品;耐热铝合金如通过向铝中添加锆获得,耐热铝合金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特种导线,在我国城网增容改造、变电站建设以及一般线路上具有良好优势。
针对输电电缆的制造,如铝合金线缆的制造,为获得性能各异或满足不同要求的铝合金线缆产品,需要利用熔炼的手段调整合金的元素组成,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向熔炼炉中添加粉状添加剂、饼状添加剂或杆状添加剂的方式完成。
杆状添加剂添加区别于粉状添加剂和饼状添加剂添加,其添加过程为连续的过程,更好的实现杆状添加剂添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更好的实现杆状添加剂添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本装置可替代现有人工送入的添加方式,不仅可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实现杆状添加剂匀速添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包括装置架及安装在装置架上的工作组,所述工作组包括两个平行安装的传动辊,且两个传动辊之间具有用于棒状物料通过的间隙;
还包括安装在装置架上的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呈管状,且第二导向筒其中一端的管口朝向所述间隙的出口端。
本方案中,所述工作组中两传动辊用于为待传送的棒状添加剂提供挤压力,且在传动辊滚动下,实现棒状添加剂向前传递。设置为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一端管口朝向所述间隙的出口端,这样,在棒状添加剂向前传递的过程中,棒状添加剂由第二导向筒的中心孔中通过,第二导向筒朝向所述间隙的一端即为中心孔的入口端,另一端即为输出棒状添加剂的出口端,这样,第二导向筒对棒状添加剂提供约束,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达到利用第二导向筒约束棒状添加剂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的目的,使得棒状添加剂的输出位置更为精确;同时,随着棒状添加剂的向前运动,在单根棒状添加剂与传动辊的作用关系脱开后,由于第二导向筒位于工作组的前方,棒状添加剂仍然受到第二导向筒的约束,在后续添加的棒状添加剂的推力下,可使得与传动辊脱开的棒状添加剂仍然可被传递至熔池中,达到提高棒状添加剂材料利用率、精确控制合金元素成分的目的;区别于传统人工向熔池中添加棒状添加剂的方式,本方案的添加速度取决于传动辊的转速,故本方案相较于传统添加方式,可获得匀速的添加剂加入速度。
同时使用者在使用本装置时,使用者仅需要由所述间隙的入口端向两传动辊之间递入棒状添加剂并使得棒状添加剂的前端能够被导入第二导向筒即可,这样,相较于人工投递,由于第二导向筒相当于为导向臂,故使用者可站立得离熔池更远,这样,可改善使用者的工作环境,特别是温度环境。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第二导向筒的具体实现方式,设置为:所述第二导向筒由一段直管段和一段弯管段组成,第二导向筒朝向所述间隙出口端的一端为直管段的自由端,所述弯管段的自由端朝下。本方案中,所述弯管段的自由端即为第二导向筒的另一端或出口端,具体设置时,采用直管为原料,利用弯管器将直管的一端弯曲,获得所述弯管段即可。采用以上形式,棒状添加剂由熔池液面的上方被连续投递至熔池中。
还包括安装在装置架上的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其中一端的管口朝向所述间隙的入口端,且第一导向筒朝向所述间隙入口端的一端与第二导向筒朝向所述间隙出口端的一端呈正对关系。本方案旨在:方便将棒状添加剂导入到所述间隙中的准确位置:棒状添加剂由第一导向筒朝向所述间隙的一端输出后即具有针对第二导向筒入口端的朝向。
作为是第一导向筒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导向筒为直管段。
作为一种更为完善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工作组中,至少有一个传动辊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与之连接的传动辊旋转。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实际上仅需要一个传动辊转动,即能使得棒状添加剂获得向前运动的摩擦力,作为一种可使得棒状添加剂能够更为可靠的向前运动的实现方案,所述工作组中,两传动辊之间还连接有传动齿轮,以上传动齿轮用于使得两传动辊之间具有齿轮传动关系,且所述传动齿轮使得两传动辊相互之间反向转动。采用本方案,两传动辊均可为棒状添加剂提供使其向前运动的摩擦力。
为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棒状添加剂,设置为: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改变所述间隙的宽度数值。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宽度数值的调整可以是连续的,亦可是可在几个宽度数值之间切换。针对连续调整的方式,可采用现有造粒机上压辊的间距调整方式,如手轮配合螺纹杆下压的实现方式。针对在几个宽度数值之间切换的方式,可采用在装置架上设置多组安装孔组,每组安装孔组包括两个安装孔,各安装孔分别对应一根传动辊的转轴,且各组安装孔组中安装孔的间距不等,采用本方案,通过切换与传动辊配合的安装孔组即可。
为方便工作组及第二导向筒的安装,设置为:所述装置架包括立板,所述工作组安装于所述立板上,所述第二导向筒安装于所述立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所述工作组中两传动辊用于为待传送的棒状添加剂提供挤压力,且在传动辊滚动下,实现棒状添加剂向前传递。设置为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一端管口朝向所述间隙的出口端,这样,在棒状添加剂向前传递的过程中,棒状添加剂由第二导向筒的中心孔中通过,第二导向筒朝向所述间隙的一端即为中心孔的入口端,另一端即为输出棒状添加剂的出口端,这样,第二导向筒对棒状添加剂提供约束,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达到利用第二导向筒约束棒状添加剂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的目的,使得棒状添加剂的输出位置更为精确;同时,随着棒状添加剂的向前运动,在单根棒状添加剂与传动辊的作用关系脱开后,由于第二导向筒位于工作组的前方,棒状添加剂仍然受到第二导向筒的约束,在后续添加的棒状添加剂的推力下,可使得与传动辊脱开的棒状添加剂仍然可被传递至熔池中,达到提高棒状添加剂材料利用率、精确控制合金元素成分的目的;区别于传统人工向熔池中添加棒状添加剂的方式,本方案的添加速度取决于传动辊的转速,故本方案相较于传统添加方式,可获得匀速的添加剂加入速度。
同时使用者在使用本装置时,使用者仅需要由所述间隙的入口端向两传动辊之间递入棒状添加剂并使得棒状添加剂的前端能够被导入第二导向筒即可,这样,相较于人工投递,由于第二导向筒相当于为导向臂,故使用者可站立得离熔池更远,这样,可改善使用者的工作环境,特别是温度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装置架,2、立板,3、传动辊,4、调节机构,5、第一导向筒,6、第二导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包括装置架1及安装在装置架1上的工作组,所述工作组包括两个平行安装的传动辊3,且两个传动辊3之间具有用于棒状物料通过的间隙;
还包括安装在装置架1上的第二导向筒6,所述第二导向筒6呈管状,且第二导向筒6其中一端的管口朝向所述间隙的出口端。
本方案中,所述工作组中两传动辊3用于为待传送的棒状添加剂提供挤压力,且在传动辊3滚动下,实现棒状添加剂向前传递。设置为所述第二导向筒6的一端管口朝向所述间隙的出口端,这样,在棒状添加剂向前传递的过程中,棒状添加剂由第二导向筒6的中心孔中通过,第二导向筒6朝向所述间隙的一端即为中心孔的入口端,另一端即为输出棒状添加剂的出口端,这样,第二导向筒6对棒状添加剂提供约束,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达到利用第二导向筒6约束棒状添加剂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的目的,使得棒状添加剂的输出位置更为精确;同时,随着棒状添加剂的向前运动,在单根棒状添加剂与传动辊3的作用关系脱开后,由于第二导向筒6位于工作组的前方,棒状添加剂仍然受到第二导向筒6的约束,在后续添加的棒状添加剂的推力下,可使得与传动辊3脱开的棒状添加剂仍然可被传递至熔池中,达到提高棒状添加剂材料利用率、精确控制合金元素成分的目的;区别于传统人工向熔池中添加棒状添加剂的方式,本方案的添加速度取决于传动辊3的转速,故本方案相较于传统添加方式,可获得匀速的添加剂加入速度。
同时使用者在使用本装置时,使用者仅需要由所述间隙的入口端向两传动辊3之间递入棒状添加剂并使得棒状添加剂的前端能够被导入第二导向筒6即可,这样,相较于人工投递,由于第二导向筒6相当于为导向臂,故使用者可站立得离熔池更远,这样,可改善使用者的工作环境,特别是温度环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所示,作为第二导向筒6的具体实现方式,设置为:所述第二导向筒6由一段直管段和一段弯管段组成,第二导向筒6朝向所述间隙出口端的一端为直管段的自由端,所述弯管段的自由端朝下。本方案中,所述弯管段的自由端即为第二导向筒6的另一端或出口端,具体设置时,采用直管为原料,利用弯管器将直管的一端弯曲,获得所述弯管段即可。采用以上形式,棒状添加剂由熔池液面的上方被连续投递至熔池中。
还包括安装在装置架1上的第一导向筒5,所述第一导向筒5其中一端的管口朝向所述间隙的入口端,且第一导向筒5朝向所述间隙入口端的一端与第二导向筒6朝向所述间隙出口端的一端呈正对关系。本方案旨在:方便将棒状添加剂导入到所述间隙中的准确位置:棒状添加剂由第一导向筒5朝向所述间隙的一端输出后即具有针对第二导向筒6入口端的朝向。
作为是第一导向筒5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导向筒5为直管段。
作为一种更为完善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工作组中,至少有一个传动辊3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与之连接的传动辊3旋转。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实际上仅需要一个传动辊3转动,即能使得棒状添加剂获得向前运动的摩擦力,作为一种可使得棒状添加剂能够更为可靠的向前运动的实现方案,所述工作组中,两传动辊3之间还连接有传动齿轮,以上传动齿轮用于使得两传动辊3之间具有齿轮传动关系,且所述传动齿轮使得两传动辊3相互之间反向转动。采用本方案,两传动辊3均可为棒状添加剂提供使其向前运动的摩擦力。
为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棒状添加剂,设置为:还包括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用于改变所述间隙的宽度数值。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宽度数值的调整可以是连续的,亦可是可在几个宽度数值之间切换。针对连续调整的方式,可采用现有造粒机上压辊的间距调整方式,如手轮配合螺纹杆下压的实现方式。针对在几个宽度数值之间切换的方式,可采用在装置架1上设置多组安装孔组,每组安装孔组包括两个安装孔,各安装孔分别对应一根传动辊3的转轴,且各组安装孔组中安装孔的间距不等,采用本方案,通过切换与传动辊3配合的安装孔组即可。
为方便工作组及第二导向筒6的安装,设置为:所述装置架1包括立板2,所述工作组安装于所述立板2上,所述第二导向筒6安装于所述立板2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架(1)及安装在装置架(1)上的工作组,所述工作组包括两个平行安装的传动辊(3),且两个传动辊(3)之间具有用于棒状物料通过的间隙;
还包括安装在装置架(1)上的第二导向筒(6),所述第二导向筒(6)呈管状,且第二导向筒(6)其中一端的管口朝向所述间隙的出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筒(6)由一段直管段和一段弯管段组成,第二导向筒(6)朝向间隙出口端的一端为直管段的自由端,所述弯管段的自由端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装置架(1)上的第一导向筒(5),所述第一导向筒(5)其中一端的管口朝向所述间隙的入口端,且第一导向筒(5)朝向所述间隙入口端的一端与第二导向筒(6)朝向间隙出口端的一端呈正对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筒(5)为直管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组中,至少有一个传动辊(3)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与之连接的传动辊(3)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组中,两传动辊(3)之间还连接有传动齿轮,以上传动齿轮用于使得两传动辊(3)之间具有齿轮传动关系,且所述传动齿轮使得两传动辊(3)相互之间反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用于改变所述间隙的宽度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熔炼的物料匀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架(1)包括立板(2),所述工作组安装于所述立板(2)上,所述第二导向筒(6)安装于所述立板(2)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