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74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逐渐实现现代化和自动化,尤其是企业的生产更是如此。当前大多数的企业都是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其高度都是固定不变的,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对高度进行调整,这就需要一种顶升设备,现有的顶升设备结构大多较为复杂,且实现顶升的过程较为繁琐,其技术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马达减速机驱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然后从动齿轮将会带动第一驱动轴一起转动,通过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二驱动轴一起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两端被固定住,因而运动的相对性,当链条不动时,齿轮会沿着链条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当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高度发生改变时,那么其将会带动内顶升内骨架沿着导向杆运动,从而实现顶升内骨架的高度调整。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包括:顶升外骨架、顶升内骨架、顶升机构,所述顶升外骨架中设有底架和一组侧立柱,所述侧立柱设于底架的两侧,且所述侧立柱的顶部的横向上通过一组顶升连杆连接,所述顶升内骨架设于顶升外骨架的内部,所述顶升机构中设有马达减速机、一组驱动轴、导向杆和线性轴承,所述马达减速机安装于顶升内骨架上,所述马达减速机的输出端设于主动齿轮;

    所述驱动轴中设有第二驱动轴和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和第一驱动轴设于马达减速机的两侧,且所述第二驱动轴和第一驱动轴均通过连座轴承与内顶升内骨架连接,且所述连座轴承的两侧与顶升内骨架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上靠近马达减速机处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导向杆设于底架和顶升连杆之间,其两端通过导向轴支座分别与底架和顶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线性轴承设于导向杆上并通过螺栓与顶升内骨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立柱的顶部的纵向上通过一组顶架连接,所述顶架上设有第一调节牙杆和第二调节牙杆,且相对错位设置,所述底架设有第一连接牙销和第二连接牙销,且相对错位设置,所述第一调节牙杆和第一连接牙销相对设置在外侧,所述第二调节牙杆和第二连接牙销相对设置在内侧,且同侧所述第一调节牙杆、第一连接牙销和第二调节牙杆和第二连接牙销与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驱动轴和第一驱动轴的两端均设有双排链轮,所述第二驱动轴端部的双排链轮与第一驱动轴端部同侧的双排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交错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链条一端固定于第一调节牙杆,另一端绕过同侧第一驱动轴下部后再绕于同侧第二驱动轴的上方最后固定于第二连接牙销上,所述第二链条一端固定于同侧第二调节牙杆上,另一端绕过第二驱动轴下部后再经同侧过第一驱动轴的上部最后固定于第一连接牙销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升连杆的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有第三调节牙杆,所述第三调节牙杆位于安装孔的两侧通过螺母连接,且所述第三调节牙杆的下方设有限位块,所述牙杆和限位块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升内骨架中设有底座和升降架,所述升降架设于底座的上方,所述底架上位于升降架的下方设有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调节牙杆中设有牙杆,所述牙杆靠近限位块一侧设有垫片,且所述牙杆穿过固定板并通过螺栓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结构简单,操作简单,通过马达减速机驱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然后从动齿轮将会带动第一驱动轴一起转动,通过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二驱动轴一起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两端被固定住,因而运动的相对性,当链条不动时,齿轮会沿着链条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当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高度发生改变时,那么其将会带动内顶升内骨架沿着导向杆运动,从而实现顶升内骨架的高度调整。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马达减速机采用卧式马达减速机,其不仅可以提供持续、可靠的动力,并在运行中随时可以有效的停止,大大的提高设备的可操控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杆和线性轴承的实用有效的提高顶升内骨架执行上升、下降动作平稳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整个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驱动轴和第一驱动轴的两端均设有双排链轮,所述第二驱动轴端部的双排链轮与第一驱动轴端部的双排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交错连接,让顶升内骨架实现平稳、可靠的升降动作,同时双转轴和连座轴承为链传动提供了可靠的传动支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运行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能够根据实际的空间情况及使用需求,改变顶升外骨架和顶升内骨架的尺寸,可实现顶升高度的变换,从而让其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稳定型顶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稳定型顶升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调节牙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所示的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包括:顶升外骨架1、顶升内骨架2、顶升机构3,所述顶升外骨架1中设有底架11和一组侧立柱12,所述侧立柱12设于底架11的两侧,且所述侧立柱12的顶部的横向上通过一组顶升连杆4连接,所述顶升内骨架2设于顶升外骨架1的内部,所述顶升机构3中设有马达减速机31、一组驱动轴32、导向杆33和线性轴承34,所述马达减速机31安装于顶升内骨架2上,所述马达减速机31的输出端设于主动齿轮311;

    所述驱动轴32中设有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设于马达减速机31的两侧,且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均通过连座轴承5与内顶升内骨架2连接,且所述连座轴承5的两侧与顶升内骨架2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321上靠近马达减速机31处设有从动齿轮3221,所述主动齿轮311和从动齿轮3221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导向杆33设于底架11和顶升连杆4之间,其两端通过导向轴支座331分别与底架11和顶升连杆4固定连接,所述线性轴承34设于导向杆33上并通过螺栓与顶升内骨架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立柱12的顶部的纵向上通过一组顶架13连接,所述顶架13上设有第一调节牙杆7和第二调节牙杆8,且相对错位设置,所述底架11设有第一连接牙销9和第二连接牙销10,且相对错位设置,所述第一调节牙杆7和第一连接牙销10相对设置在外侧,所述第二调节牙杆8和第二连接牙销9相对设置在内侧,且同侧所述第一调节牙杆7、第一连接牙销9和第二调节牙杆8和第二连接牙销10与第一驱动轴321和第二驱动轴322相互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的两端均设有双排链轮323,所述第二驱动轴322端部的双排链轮323与第一驱动轴321端部同侧的双排链轮323之间通过第一链条324和第二链条325交错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条324一端固定于第一调节牙杆7,另一端绕过同侧第一驱动轴321下部后再绕于同侧第二驱动轴322的上方最后固定于第二连接牙销10上,所述第二链条325一端固定于同侧第二调节牙杆8上,另一端绕过第二驱动轴322下部后再经同侧过第一驱动轴321的上部最后固定于第一连接牙销9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连杆4的外侧设有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有第三调节牙杆42,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位于安装孔的两侧通过螺母连接,且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的下方设有限位块43,所述牙杆43和限位块43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内骨架2中设有底座21和升降架22,所述升降架22设于底座21的上方,所述底架11上位于升降架22的下方设有限位块4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中设有牙杆421,所述牙杆421靠近限位块43一侧设有垫片422,且所述牙杆421穿过固定板41并通过螺栓连接。

    实施例2

    如图所示的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包括:顶升外骨架1、顶升内骨架2、顶升机构3,所述顶升外骨架1中设有底架11和一组侧立柱12,所述侧立柱12设于底架11的两侧,且所述侧立柱12的顶部的横向上通过一组顶升连杆4连接,所述顶升内骨架2设于顶升外骨架1的内部,所述顶升机构3中设有马达减速机31、一组驱动轴32、导向杆33和线性轴承34,所述马达减速机31安装于顶升内骨架2上,所述马达减速机31的输出端设于主动齿轮311;

    所述驱动轴32中设有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设于马达减速机31的两侧,且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均通过连座轴承5与内顶升内骨架2连接,且所述连座轴承5的两侧与顶升内骨架2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321上靠近马达减速机31处设有从动齿轮3221,所述主动齿轮311和从动齿轮3221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导向杆33设于底架11和顶升连杆4之间,其两端通过导向轴支座331分别与底架11和顶升连杆4固定连接,所述线性轴承34设于导向杆33上并通过螺栓与顶升内骨架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立柱12的顶部的纵向上通过一组顶架13连接,所述顶架13上设有第一调节牙杆7和第二调节牙杆8,且相对错位设置,所述底架11设有第一连接牙销9和第二连接牙销10,且相对错位设置,所述第一调节牙杆7和第一连接牙销10相对设置在外侧,所述第二调节牙杆8和第二连接牙销9相对设置在内侧,且同侧所述第一调节牙杆7、第一连接牙销9和第二调节牙杆8和第二连接牙销10与第一驱动轴321和第二驱动轴322相互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的两端均设有双排链轮323,所述第二驱动轴322端部的双排链轮323与第一驱动轴321端部同侧的双排链轮323之间通过第一链条324和第二链条325交错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条324一端固定于第一调节牙杆7,另一端绕过同侧第一驱动轴321下部后再绕于同侧第二驱动轴322的上方最后固定于第二连接牙销10上,所述第二链条325一端固定于同侧第二调节牙杆8上,另一端绕过第二驱动轴322下部后再经同侧过第一驱动轴321的上部最后固定于第一连接牙销9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连杆4的外侧设有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有第三调节牙杆42,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位于安装孔的两侧通过螺母连接,且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的下方设有限位块43,所述牙杆43和限位块43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内骨架2中设有底座21和升降架22,所述升降架22设于底座21的上方,所述底架11上位于升降架22的下方设有限位块4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中设有牙杆421,所述牙杆421靠近限位块43一侧设有垫片422,且所述牙杆421穿过固定板41并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稳定型顶升设备的工作原理,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1):首先根据图纸对设备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让其进入工作状态;

    2):在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启动马达减速机31,通过马达减速机31提供动力,在马达减速机31转动过程中,设于其输出端的主动齿轮311跟随其一起转动;

    3):在上一步骤主动齿轮311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所述主动齿轮311和从动齿轮3221通过链条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3221设于第一驱动轴321上,因而在主动齿轮311转动时将带动从动齿轮3221一起转动,当从动齿轮3221转动时,由于所述从动齿轮3221设于第一驱动轴321上,因而从动齿轮3221将会带动第一驱动轴321一起转动;

    4):在上一步骤中,当第一驱动轴321转动时,由于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的两端均设有双排链轮323,所述第二驱动轴322端部的双排链轮323与第一驱动轴321端部的双排链轮323之间通过第一链条324和第二链条325交错连接,因而在第一驱动轴321转动时,第二驱动轴322也跟随其一起转动;

    5):在上述第一驱动轴321和第二驱动轴322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链条324一端固定于第一调节牙杆7,另一端绕过第二驱动轴322下部后再绕于第一驱动轴321的上方最后固定于第二连接牙销10上,所述第二链条325一端固定于第二调节牙杆8上,另一端绕过第一驱动轴321下部后再经过第二驱动轴322的上部最后固定于第一连接牙销9上,即在稳定型顶升设备工作过程中,第一链条324和第二链条325的位置是不变的,因而当第一驱动轴321和第二驱动轴322转动时由于第一链条324和第二链条325的位置不变,那么根据运动的相对性,第一驱动轴321和第二驱动轴322的高度会相对第一链条324和第二链条325而发生改变;

    6):在上一步骤中,当第一驱动轴321和第二驱动轴322的高度发生改变时,由于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均通过连座轴承5与内顶升内骨架2连接,且所述导向杆33设于底架11和顶升连杆4之间,两端通过导向轴支座331与底架11和顶升连杆4固定连接,所述线性轴承34设于导向杆33上并通过螺栓与顶升内骨架2连接,因而当第一驱动轴321和第二驱动轴322的高度发生改变时,那么其将会带动内顶升内骨架2沿着导向杆33运动,从而实现顶升内骨架2的高度调整;

    7):在上述步骤2至6中,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通过马达减速机31的正转和反转来实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高度的升、降,从而实现对顶升内骨架2高度的升、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升外骨架(1)、顶升内骨架(2)、顶升机构(3),所述顶升外骨架(1)中设有底架(11)和一组侧立柱(12),所述侧立柱(12)设于底架(11)的两侧,且所述侧立柱(12)的顶部的横向上通过一组顶升连杆(4)连接,所述顶升内骨架(2)设于顶升外骨架(1)的内部,所述顶升机构(3)中设有马达减速机(31)、一组驱动轴(32)、导向杆(33)和线性轴承(34),所述马达减速机(31)安装于顶升内骨架(2)上,所述马达减速机(31)的输出端设于主动齿轮(311);

    所述驱动轴(32)中设有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设于马达减速机(31)的两侧,且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均通过连座轴承(5)与内顶升内骨架(2)连接,且所述连座轴承(5)的两侧与顶升内骨架(2)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321)上靠近马达减速机(31)处设有从动齿轮(3221),所述主动齿轮(311)和从动齿轮(3221)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导向杆(33)设于底架(11)和顶升连杆(4)之间,其两端通过导向轴支座(331)分别与底架(11)和顶升连杆(4)固定连接,所述线性轴承(34)设于导向杆(33)上并通过螺栓与顶升内骨架(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型顶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柱(12)的顶部的纵向上通过一组顶架(13)连接,所述顶架(13)上设有第一调节牙杆(7)和第二调节牙杆(8),且相对错位设置,所述底架(11)设有第一连接牙销(9)和第二连接牙销(10),且相对错位设置,且同侧所述第一调节牙杆(7)和第一连接牙销(9)相对设置在外侧,所述第二调节牙杆(8)和第二连接牙销(10)相对设置在内侧,所述第一调节牙杆(7)、第一连接牙销(9)和第二调节牙杆(8)和第二连接牙销(10)与第一驱动轴(321)和第二驱动轴(322)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型顶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轴(322)和第一驱动轴(321)的两端均设有双排链轮(323),所述第二驱动轴(322)端部的双排链轮(323)与第一驱动轴(321)端部同侧的双排链轮(323)之间通过第一链条(324)和第二链条(325)交错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型顶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条(324)一端固定于第一调节牙杆(7),另一端绕过同侧第一驱动轴(321)下部后再绕于同侧第二驱动轴(322)的上方最后固定于第二连接牙销(10)上,所述第二链条(325)一端固定于同侧第二调节牙杆(8)上,另一端绕过第二驱动轴(322)下部后再经过同侧第一驱动轴(321)的上部最后固定于第一连接牙销(9)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型顶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连杆(4)的外侧设有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有第三调节牙杆(42),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位于安装孔的两侧通过螺母连接,且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的下方设有限位块(43),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和限位块(43)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型顶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内骨架(2)中设有底座(21)和升降架(22),所述升降架(22)设于底座(21)的上方,所述底架(11)上位于升降架(22)的下方设有限位块(4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型顶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牙杆(42)中设有牙杆(421),所述牙杆(421)靠近限位块(43)一侧设有垫片(422),且所述牙杆(421)穿过固定板(41)并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型顶升设备,包括:顶升外骨架、顶升内骨架、顶升机构,顶升外骨架中设有底架和一组侧立柱,侧立柱设于底架的两侧,侧立柱的顶部的横向上通过一组顶升连杆连接,顶升内骨架设于顶升外骨架的内部,顶升机构中设有马达减速机、驱动轴、导向杆和线性轴承,马达减速机安装于顶升内骨架上,马达减速机的输出端设于主动齿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通过马达减速机驱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然后从动齿轮将会带动第一驱动轴一起转动,通过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二驱动轴一起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两端被固定住,因而运动的相对性,将会带动内顶升内骨架沿着导向杆运动,实现顶升内骨架高度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旺;陆如嶺;刘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兴造机(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2.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3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