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



    背景技术:

    推车是以人力为动力源的小型运输设备,在建筑工地上,由于地形复杂且道路较窄,因此推车很难被其他运输设备取代。

    公开号为cn208559405u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推车结构,包括车斗、位于所述车斗一侧的扶手和位于所述车斗底部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两侧各设置一组加力把手,所述车斗底部的所述车轮一侧安装有后支撑轮,所述车斗底部的所述车轮另一侧安装有前副轮,所述后支撑轮位于所述车斗底部的靠近所述扶手一端端部,所述后支撑轮为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

    上述推车通过在推车车轮前后两端设置助力轮,在推车进行空车运输时通过前轮助力,减少使用者对推车水平的控制,在车辆运输材料时通过后轮进行水平助力,节省使用者体力。该推车虽然可以起到节省使用者体力的效果,但是存在着不能升降的缺陷。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通过脚踏座、脚踏式液压油缸以及固定杆之间的配合,带动活塞杆移动,从而带动底板移动,达到调节推车升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包括车箱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顶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柱之间设有脚踏式液压油缸,所述脚踏式液压油缸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一侧焊接有与脚踏式液压油缸配合使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脚踏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踩下脚踏座,通过脚踏式液压油缸以及固定杆之间的配合推动活塞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底板向上移动,达到调节推车升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箱远离脚踏座的一侧与底板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车箱内货物的装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箱朝向脚踏座一端的底部设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对车箱进行一个限位,防止移动过程中车箱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靠近脚踏座的一侧设有支撑块,所述车箱靠近脚踏座的一侧铰接有两根压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压压杆远离箱体的一端,利用支撑块以及杠杆原理,压杆与车箱铰接的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车箱的一侧向上移动,方便了车箱内货物的装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杆之间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套设有由颗粒状塑胶制成的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杆的设置方便了推车的推动,防滑垫则可以防止在推动推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打滑导致意外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箱两侧均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他人协助移动推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前轮与后支撑轮,所述后支撑轮为带自锁装置的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推车的移动,同时由于后支撑轮带有自锁装置,在锁定之后以其为支撑点,卸货更加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轮与后支撑轮的外表面均设有聚酯包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前轮与后支撑轮在移动过程中过度损坏,从而提高前轮与后支撑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脚踏座、脚踏式液压油缸以及固定杆之间的配合,带动活塞杆移动,从而带动底板移动,达到调节推车升降的目的;

    其二,利用车箱两侧的把手,方便了他人的协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表明内推车的内部结构。

    图中:1、车箱;2、把手;3、压杆;4、推杆;5、支撑块;6、脚踏座;7、限位块;8、活塞杆;9、后支撑轮;10、脚踏式液压油缸;11、前轮;12、底座;13、伸缩柱;14、底板;15、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包括车箱1和底座12,车箱1的底部设有底板14,底座12顶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伸缩柱13,伸缩柱13的顶端与底板14固定连接,伸缩柱13之间设有脚踏式液压油缸10,脚踏式液压油缸10内设有活塞杆8,活塞杆8的顶端与底板14固定连接,底座12的一侧焊接有与脚踏式液压油缸10配合使用的固定杆15,固定杆15上设有脚踏座6,踩下脚踏座6,通过脚踏式液压油缸10以及固定杆15之间的配合推动活塞杆8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底板14向上移动,达到调节推车升降的目的,车箱1远离脚踏座6的一侧与底板14活动连接,方便车箱1内货物的装卸,车箱1朝向脚踏座6一端的底部设有限位块7,利用限位块7对车箱1进行一个限位,防止移动过程中车箱1前后移动,底板14靠近脚踏座6的一侧设有支撑块5,车箱1靠近脚踏座6的一侧铰接有两根压杆3,下压压杆3远离箱体的一端,利用支撑块5以及杠杆原理,压杆3与车箱1铰接的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车箱1的一侧向上移动,方便了车箱1内货物的装卸,压杆3之间设有推杆4,推杆4套设有由颗粒状塑胶制成的防滑垫,推杆4的设置方便了推车的推动,防滑垫则可以防止在推动推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打滑导致意外发生,车箱1两侧均设有把手2,方便他人协助移动推车,底座12的底部设有前轮11与后支撑轮9,方便了推车的移动,后支撑轮9为带自锁装置的万向轮,由于后支撑轮9带有自锁装置,在锁定之后以其为支撑点,卸货更加方便省力,前轮11与后支撑轮9的外表面均设有聚酯包边,防止前轮11与后支撑轮9在移动过程中过度损坏,从而提高前轮11与后支撑轮9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首先通过前轮11、后辅助轮以及推杆4将推车移动至装货处,将后辅助轮锁定,下压压杆3,压杆3远离车箱1的一端向下移动,由于车板上设有支撑块5,利用杠杆原理,压杆3的另一端就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车箱1向上移动,并且车箱1远离脚踏座6的一侧与底板14活动连接,方便将货物搬到车箱1内,货物装完之后,将车箱1恢复原来的位置,移动至卸货处并且需要升高推车时,踩下脚踏座6,通过脚踏式液压油缸10以及固定杆15之间的配合推动活塞杆8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底板14向上移动,达到调节推车升降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包括车箱(1)和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1)的底部设有底板(14),所述底座(12)顶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伸缩柱(13),所述伸缩柱(13)的顶端与底板(14)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柱(13)之间设有脚踏式液压油缸(10),所述脚踏式液压油缸(10)内设有活塞杆(8),所述活塞杆(8)的顶端与底板(14)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2)的一侧焊接有与脚踏式液压油缸(10)配合使用的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上设有脚踏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1)远离脚踏座(6)的一侧与底板(14)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1)朝向脚踏座(6)一端的底部设有限位块(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靠近脚踏座(6)的一侧设有支撑块(5),所述车箱(1)靠近脚踏座(6)的一侧铰接有两根压杆(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3)之间设有推杆(4),所述推杆(4)套设有由颗粒状塑胶制成的防滑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1)两侧均设有把手(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的底部设有前轮(11)与后支撑轮(9),所述后支撑轮(9)为带自锁装置的万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11)与后支撑轮(9)的外表面均设有聚酯包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旨在解决推车不能升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建筑施工用推车,包括车箱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顶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柱之间设有脚踏式液压油缸,所述脚踏式液压油缸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一侧焊接有与脚踏式液压油缸配合使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脚踏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脚踏座、脚踏式液压油缸以及固定杆之间的配合,带动活塞杆移动,从而带动底板移动,达到调节推车升降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祝森成;方振;徐航辉;廖华建;徐晓娟;郑顺良;金岑;方均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万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1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