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105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叉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叉车是运输行业的重要设备,是推车、门架和货叉为工作装置的自行式装卸搬运机械,一般用于装卸货物,叉车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重量轻、操作方便灵活、噪音低、污染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可以在工作环境复杂的空间作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由于叉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可以很方便的操作、又有较强的适用性,叉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然而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发现现有的叉车存在一个缺陷:传统常采用内燃液压机等作为叉车的动力源,成本高,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电动叉车应运而生。

    电动叉车采用电驱动,由蓄电池包或锂电池提供直流电带动各动作电机,与内燃液压叉车相比,具有无污染、易操作、节能高效等优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节能要求的提高,电动叉车迅猛发展,尤其是在港口、仓储及烟草、食品、轻纺等行业,电动叉车正逐步替代内燃液压叉车,成为固定范围货物搬运的主力军。

    但是目前大多数电动叉车传动系统直接用电驱动取代内燃液压机驱动作为动力源,以改善叉车的成本和环境影响,但是由于两者动力源在叉车结构上的兼容性有差异,因此造成在叉车上直接使用电驱动的动力输出不稳定、叉车机械效率低、经济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整个叉车的动力由锂电池和各组电机提供,结构简单,经济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包括开设有空腔的车体和为整个叉车提供动力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受电装置、放置于车体空腔中的锂电池和一端固定于车体空腔底部的底座立柱;底座立柱向远离车体底部方向延伸穿过受电装置的固定端,受电装置的接线柱端与车体外的电缆线连接,受电装置在固定端处与锂电池的输出端连接,受电装置的固定端与接线柱端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电控底板,底座立柱向远离车体底部方向延伸依次穿过受电装置的固定端和电控底板的中心,电控底板与车体底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锂电池的空腔。

    进一步地,底座立柱轴向中空,底座立柱轴向外侧环绕设置有滑道组,受电装置通过滑道组与底座立柱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立柱在靠近滑道组下部的侧面上开设有线数出口,在底座立柱空腔中的电缆线通过线数出口与受电装置的固定端连接,电缆线的一端与锂电池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滑道组包括至少一个滑道和开设于最大直径滑道组下表面的接线孔,接线孔与滑道一一对应连通,底座立柱空腔中电缆线通过线束出口接入接线孔中。

    进一步地,滑道组包括至少两个滑道和分隔滑道的分道槽;

    进一步地,车体上部设置有用于密封车体空腔的防护罩,防护罩的顶端安装有信号收发装置。

    进一步地,锂电池沿与底座立柱轴向方向平行设置,受电装置沿底座立柱轴向做圆周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提供的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车体空腔中的锂电池产生的动能传递到受电装置上,受电装置将动能通过接线柱端稳定传递到车体外的用电器件上,以实现用电器件的通电使用,整个叉车的动力由锂电池和各组电机提供,具有结构简单、节能环保、维修方便和经济性好的优点;同时锂电池可以通过电控底板隔开的形式进行逐层叠加,以适应不同叉车电能的需求;接线孔与滑道一一对应连通,受电装置通过滑道中的电缆线与锂电池连接,同时电缆线设置于底座立柱的空腔中,实现合理布线和结构简单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立柱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受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受电装置固定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3、车体,4、防护罩,5、提升机构,6、锂电池,7、电控底板,8、受电装置,8-1、接口,8-2、t型线槽,8-3、转动孔,10、底座立柱,10-1、接线孔,10-2、滑道组,10-3、分道槽,10-4、滑道,10-5、线束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包括开设有空腔的车体3和为整个叉车提供动力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受电装置8、放置于车体3空腔中的锂电池6和一端固定于车体3空腔底部的底座立柱10;底座立柱10向远离车体3底部方向延伸穿过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受电装置8的接线柱端与车体3外的电缆线连接,受电装置8在固定端处与锂电池6的输出端连接,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与接线柱端相对应,锂电池6可以是不充电的锂金属电池,也可以是二次充电的锂离子电池。

    应理解,车体3的外观形状不受限制,车体3空腔中的锂电池6产生的动能传递到受电装置8上,受电装置8将动能通过接线柱端传递到车体3外的用电器件上,以实现用电器件的通电使用,整个叉车的动力由锂电池和各组电机提供,一方面节能环保,另一方面维修方便。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受电装置将锂电池6的动力传递到车体3外的用电器件,使得用电器件的动力稳定、机械效率高、经济性高。

    在本实施中优选地,车体3为圆柱形,底座立柱10设置于车体3空腔底部的中心位置,使得受电装置8能绕底座立柱10稳定转动的同时,不影响受电装置8与外部用电器件的连接关系。

    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电控底板7,底座立柱10向远离车体3底部方向延伸依次穿过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和电控底板7的中心,电控底板7与车体3底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锂电池6的空腔。电控底板7上可以放置用电器件,同时多个用电器件较多时,可以进行逐层叠加,在层与层之间用电控底板7隔开,节省用电器件的占用空间,同时电控底板7将锂电池6与用电器件隔开,一方面固定锂电池6,另一方面使得整个装置检修方便。同时锂电池6也可以通过电控底板7隔开而设置成多层,以实现电能需求大的叉车工作,在锂电池6设置多层时,每层均设置滑道组10-2。

    如图3和4所示,底座立柱10轴向中空,底座立柱10轴向外侧环绕设置有滑道组10-2,受电装置8通过滑道组10-2与底座立柱10连接;底座立柱10在靠近滑道组10-2下部的侧面上开设有线束出口10-5,在底座立柱10空腔中的电缆线通过线束出口10-5与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连接,电缆线的一端与锂电池6的输出端连接。滑道组10-2包括至少一个滑道10-4和开设于最大直径滑道组10-2下表面的接线孔10-1,接线孔10-1与滑道10-4一一对应连通,底座立柱10空腔中电缆线通过线束出口10-5接入接线孔10-1中,线束出口10-5可以有多个,以便于电缆线接入接线孔10-1为佳。

    锂电池6与受电装置8之间通过电缆线连接,为了美观和电缆线的固定,电缆线设置于底座立柱10的轴向空腔中,电缆线一端连接锂电池6的输出端,电缆线的另一端通过线束出口10-5接入接线孔10-1中,当外部用电器件所需供电不同时,可以设置多个滑道10-4,彼此滑道10-4之间通过分道槽10-3隔开;接线孔10-1与滑道10-4的一一对应关系,每个滑道10-4中的电缆线可以设置与受电装置8连接的不同控制作用的电缆线,该不同作用的电缆线与受电装置8接线柱端的输出一一对应,通过分道槽10-3隔开,以分离不同控制电路,实现受电装置8为不同要求的外部用电器件供电,提高了该电源装置对叉车供电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的图4和5中,底座立柱10上依次有小中大三个不同直径的滑道组10-2,每个滑道组10-2有分道槽10-3分成两个滑道10-4,所以共有六个滑道10-4,每个滑道10-4与六个接线孔10-1一一对应连通,互不干扰。

    如图6、7所示,受电装置8的接线柱端设置有多个接口8-1,每个接口8-1连接到一个滑道10-4中的电缆线,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内壁与底座立柱10上的滑道10-4、分道槽10-3配合,使得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在与相应电缆线连接的同时能绕底座立柱10轴向转动;受电装置8在固定端和接线柱端之间设置有t型线槽8-2,从固定端接入接线柱端的电缆线放置于该t型线槽8-2中,实现有序布线,避免电缆线的杂乱,从而影响美观。其中受电装置8安装时,将该t型线槽面向车体3底部方向设置,接线柱端的接口向远离车体3底部的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可以开设一转动孔8-3,转动孔8-3的内表面可以设置多个凹面与凸面交替的环状圈,一方面与底座立柱10上的滑道10-4、分道槽10-3配合转动,另一方面,通过底座立柱10与凹面与凸面交替的环状圈的接触面的电刷,将锂电池的电能传输到传提升机构5和其他外部用电器件中。

    如图1所示,车体3上部设置有用于密封车体3空腔的防护罩4,防护罩4的顶端安装有信号收发装置。控制底板7上设置多个用电器件,如果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将造成外观不美观、灰尘大、放置安全性低的缺陷,因此通过防护罩4将用电器件、锂电池6等罩起来,使得外观美观,而且用电器件、锂电池6等不易被灰尘覆盖。

    锂电池6放置于车体3空腔中的方式有很多,在能实现锂电池6供能的前提下,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在本实施例中锂电池6沿与底座立柱10轴向方向平行设置;叉车工作时,当工作空间小时,常采用易于转弯的叉车或者可以旋转的提升机构5,以便于节省货物装卸的空间,因此将受电装置设置成底座立柱10轴向做圆周运动,便于360度全方位为车体3外部的用电器件供电;提升机构5是用于装卸货物的机构。

    如图1至5所示,工作过程:在本实施例中,车体3的外形为圆柱体,保护罩4为圆弧状,当用电器件需要用电时,锂电池6输出的电能通过电缆线输送到受电装置8,以通过受电装置8的接线柱端为车体3外部的用电器件供电,实现用电器件的正常运行,代替传统内燃液压传动,环保节能,当用于装卸货物的提升机构5绕车体3转动时,受电装置绕底座立柱10转动,以实现360度无差别供能。

    应理解,车体3可以通过移动轮支撑,设置成360度可移动的,也可以通过沿设定的轨道移动,以实现对货物的装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包括开设有空腔的车体(3)和为整个叉车提供动力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受电装置(8)、放置于车体(3)空腔中的锂电池(6)和一端固定于车体(3)空腔底部的底座立柱(10);

    底座立柱(10)向远离车体(3)底部方向延伸穿过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受电装置(8)的接线柱端与车体(3)外的电缆线连接,受电装置(8)在固定端处与锂电池(6)的输出端连接,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与接线柱端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电控底板(7),底座立柱(10)向远离车体(3)底部方向延伸依次穿过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和电控底板(7)的中心,电控底板(7)与车体(3)底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锂电池(6)的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立柱(10)轴向中空,底座立柱(10)轴向外侧环绕设置有滑道组(10-2),受电装置(8)通过滑道组(10-2)与底座立柱(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立柱(10)在靠近滑道组(10-2)下部的侧面上开设有线束出口(10-5),在底座立柱(10)空腔中的电缆线通过线束出口(10-5)与受电装置(8)的固定端连接,电缆线的一端与锂电池(6)的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滑道组(10-2)包括至少一个滑道(10-4)和开设于最大直径滑道组(10-2)下表面的接线孔(10-1),接线孔(10-1)与滑道(10-4)一一对应连通,底座立柱(10)空腔中电缆线通过线束出口(10-5)接入接线孔(10-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滑道组(10-2)包括至少两个滑道(10-4)和分隔滑道(10-4)的分道槽(10-3)。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车体(3)上部设置有用于密封车体(3)空腔的防护罩(4),防护罩(4)的顶端安装有信号收发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锂电池(6)沿与底座立柱(10)轴向方向平行设置,受电装置(8)沿底座立柱(10)轴向做圆周运动。

    技术总结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叉车用锂电池组供电装置,包括开设有空腔的车体和为整个叉车提供动力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受电装置、放置于车体空腔中的锂电池和一端固定于车体空腔底部中心位置的底座立柱;底座立柱向远离车体底部方向延伸穿过受电装置的固定端,受电装置的接线柱端与车体外的电缆线连接,受电装置在固定端处与锂电池的输出端连接,受电装置的固定端与接线柱端相对应,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电控底板,底座立柱向远离车体底部方向延伸依次穿过受电装置的固定端和电控底板的中心,电控底板与车体底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锂电池的空腔;整个叉车的动力由锂电池和各组电机提供,结构简单,经济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褚护生;牟艳;董永富;陶陶;程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1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