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机械设备在工作时需要使用冷水进行冷却,以确保设备不会温度过高,从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设备冷却水升温后,起不到冷却作用,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需不停地注入凉水,而升温的冷却水则直接排放进下水道,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解决了设备冷却水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包括冷却桶,所述冷却桶的侧面设置有风动给压泵,所述冷却桶的上方设置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和所述风动给压泵通过供风管相连通,所述冷却桶内固定连接有渗水筛,所述渗水筛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流分散挡板,所述水流分散挡板的上方设置有循环回水通道,所述冷却桶的侧面设置有冷却水进口,所述冷却桶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冷却桶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观察室,所述冷却桶的侧面设置有循环出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包括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固定安装在所述冷却桶的顶部,所述第一密封盖和所述第二密封盖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密封盖和所述第二密封盖的相对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第二密封盖的顶部设置有热空气出口。
优选的,所述温度观察室内设置有温度表,所述风动给压泵位气动增压泵。
优选的,所述水流分散挡板位圆锥形,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渗水筛的顶部中心处,所述水流分散挡板位于所述循环回水通道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风动给压泵的顶部设置有降温气管,所述降温气管的出气端穿过所述冷却桶的侧壁沉浸在水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流分散挡板和渗水筛,使得从循环回水通道流出的升温冷却水被分散,使得升温冷却水与降温风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实现对升温冷却水的初步降温,通过设置降温气管,使降温气管直接深入水中呈圆形,位于进水口上方,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积,也杜绝了冷却水进口吸空气的情况,起到了二次降温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风管道;2、密封盖;21、第一密封盖;22、提手;23、合页;24、第二密封盖;25、热空气出口;3、循环回水通道;4、循环出水通道;5、固定柱;6、水流分散挡板;7、渗水筛;8、温度观察室;9、冷却桶;10、冷却水进口;11、风动给压泵;12、降温气管;13、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包括冷却桶9,所述冷却桶9的侧面设置有风动给压泵11,所述冷却桶9的上方设置有通风管道1,所述通风管道1和所述风动给压泵11通过供风管13相连通,通风管道1内的空气通过供风管13进入风动给压泵11,在经过风动给压泵11的增压后进入降温气管12,从而使降温风从降温气管12进入冷却桶9,从而方便对冷却桶9内的升温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所述冷却桶9内固定连接有渗水筛7,所述渗水筛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流分散挡板6,所述水流分散挡板6的上方设置有循环回水通道3,所述冷却桶9的侧面设置有冷却水进口10,从冷却水进口10可以注入新的冷却水,而需要冷却的升温冷却水从循环回水通道3进入冷却桶9,从循环回水通道3流出的升温冷却水被水流分散挡板6分散后,往下落在渗水筛7上,这使得升温冷却水与降温风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使得升温冷却水的冷却效果更好,经过初次降温的升温冷却水从渗水筛7下渗,落在冷却筒底部新的冷却水内,在升温冷却水下渗过程中,降温风持续对升温冷却水进行降温,使得升温冷却水的降温冷却效果更好,降温气管12沉的出气端浸在冷却桶9底部的冷却水中,方便对冷却水再次降温,所述冷却桶9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2,所述冷却桶9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观察室8,使用者可通过温度观察室8内的温度计随时观察冷却桶9内冷却水的温度,所述冷却桶9的侧面设置有循环出水通道4,在冷却桶9内的冷却水被冷却到一定温度时,从循环出水通道4排出即可,方便再次回收利用。
具体的,所述密封盖2包括第一密封盖21和第二密封盖24,所述第二密封盖24固定安装在所述冷却桶9的顶部,所述第一密封盖21和所述第二密封盖24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密封盖21和所述第二密封盖24的相对面通过合页2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22,通过提手22可以将第一密封盖21,方便对冷却桶9内进行清理维护,所述第二密封盖24的顶部设置有热空气出口25,冷却桶9内的冷却水被降温风吹拂降温时产生的热气从热空气出口25处排出,使冷却桶9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具体的,所述温度观察室8内设置有温度表,所述风动给压泵11位气动增压泵,通过设置增压泵,方便在冷却桶9内温度过高时使风动给压泵11增压,使得冷却桶9的热空气排出的更快,从而达到控制冷却桶9内温度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水流分散挡板6位圆锥形,所述固定柱5位于所述渗水筛7的顶部中心处,所述水流分散挡板6位于所述循环回水通道3的正下方,通过设置水流分散挡板6和渗水筛7,使得从循环回水通道3流出的升温冷却水被分散,使得升温冷却水与降温风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实现对升温冷却水的初步降温。
具体的,所述风动给压泵11的顶部设置有降温气管12,所述降温气管12的出气端穿过所述冷却桶9的侧壁沉浸在水中,通过设置降温气管12,使降温气管12直接深入水中呈圆形,位于进水口上方,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积,也杜绝了冷却水进口10吸空气的情况,起到了二次降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从冷却水进口10往冷却桶9内注入新的冷却水,然后使风动给压泵11开始工作,通风管道1内的降温风通过供风管13进入风动给压泵11,在经过风动给压泵11的增压后,通过降温气管12进入冷却桶9内,此时使需要降温的升温冷却水从循环回水通道3进入冷却桶9内,从循环回水通道3进入冷却桶9的升温冷却水在流出后被水流分散挡板6分散,然后滴落在渗水筛7上,从而增大了升温冷却水和降温风的接触面积,使升温冷却水的降温速度更快,升温冷却水经过渗水筛7后滴落在新注入的冷却水中,得到二次降温,此时沉浸在冷却水中的降温气管12持续喷出降温风,对冷却桶9内的冷却水进行再次降温,在降温过程中产生热空气从第二密封盖24上的热空气出口25排出,使冷却桶9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避免冷却桶9内气压过高产生危险,使用者可通过温度观察室8内的温度计实时观察冷却桶9内的冷却水温度,当冷却桶9内的冷却水温度合格后,可从循环出水通道4排出,方便再次利用,通过第一密封盖21上的提手22,可提动第一密封盖21打开,从而方便对冷却桶9内的组件进行清理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包括冷却桶(9),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桶(9)的侧面设置有风动给压泵(11),所述冷却桶(9)的上方设置有通风管道(1),所述通风管道(1)和所述风动给压泵(11)通过供风管(13)相连通,所述冷却桶(9)内固定连接有渗水筛(7),所述渗水筛(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流分散挡板(6),所述水流分散挡板(6)的上方设置有循环回水通道(3),所述冷却桶(9)的侧面设置有冷却水进口(10),所述冷却桶(9)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2),所述冷却桶(9)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观察室(8),所述冷却桶(9)的侧面设置有循环出水通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2)包括第一密封盖(21)和第二密封盖(24),所述第二密封盖(24)固定安装在所述冷却桶(9)的顶部,所述第一密封盖(21)和所述第二密封盖(24)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密封盖(21)和所述第二密封盖(24)的相对面通过合页(2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22),所述第二密封盖(24)的顶部设置有热空气出口(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观察室(8)内设置有温度表,所述风动给压泵(11)位气动增压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分散挡板(6)位圆锥形,所述固定柱(5)位于所述渗水筛(7)的顶部中心处,所述水流分散挡板(6)位于所述循环回水通道(3)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设备循环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动给压泵(11)的顶部设置有降温气管(12),所述降温气管(12)的出气端穿过所述冷却桶(9)的侧壁沉浸在水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