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84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采暖散热器的主要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墙式散热器,此种散热方式以辐射和自然对流为主,缺点是单位金属材料的散热效率低,消耗材料多、体积大;第二种是风机盘管,此种散热以强制对流为主,缺点是强制送风影响室内舒适度;第三种是地板辐射,此种散热以地面辐射为主,缺点是要和地面一起施工,成本较高且没有变动的灵活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通过利用扰流风扇沿着翅片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吹风,有助于扰动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间的空气,从而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和散热能力;同时由于扰流风扇体积小,避免对室内空气产生强制性对流,使室内舒适度不受影响;此外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位置灵活变动,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基体、管体以及翅片组,所述管体卡合于所述基体,所述翅片组包括间距排列的翅片,所述翅片组沿基体长度方向充满基体的空腔,所述管体一端为用于通入冷冻水的进水口,所述管体另一端为用于经过热交换后的流出冷冻水的回水口,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基体的内腔吹风的数个扰流风扇,每个所述扰流风扇均沿基体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所述扰流风扇与所述翅片组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承接冷凝水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水盘本体、靠近水盘本体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沿板,位于所述基体底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沿板,所述第一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沿板的上表面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扰流风扇均包括进风网罩、方形座体、由塑料材质一次成型的叶片以及直流电机,所述方形座体固定于所述基体,电机可转动地设置于方形座体内,所述风叶固定于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入电压为12v或24v。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翅片组的翅片均由铝或铜或铜铝合金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体为紫铜管或钢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体包括壳体、沿壳体两端伸出的左安装体和右安装体,所述左安装体上设有左挂墙孔,所述右安装体上设有右挂墙孔,所述左挂墙孔和所述右挂墙孔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翅片组的轴向长度等于壳体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每个所述扰流风扇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的直径为d,每个所述扰流风扇两两之间的间距为s,所述扰流风扇的数量为n;

    其中l、s以及n的数学关系为l等于n乘以(d s)。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s和d之间的关系为0.8d≤s≤1.5d;翅片的高度h为125mm≤h≤40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翅片的间距w和翅片的厚度d满足的数学关系为1.8mm≤w≤3.5mm,且w≤30d;或者0.1mmm≤d≤0.2mm,且w≤30d。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设置用于向所述基体的内腔吹风的数个扰流风扇,每个扰流风扇均沿基体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扰流风扇与翅片组相配合;这样通过利用扰流风扇沿着翅片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吹风,有助于扰动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间的空气,从而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和散热能力;同时由于扰流风扇体积小,避免对室内空气产生强制性对流,使室内舒适度不受影响;此外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位置灵活变动,成本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4为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图2箭头标向来定义方向,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以管体内腔为内,以基体的外壁为外。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其中图1的黑色箭头代表进水方向和回水方向,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基体1、管体2以及翅片组3,所述管体2卡合于所述基体1,所述翅片组3包括间距排列的翅片30,所述翅片组3沿基体长度方向充满基体1的空腔,所述管体2一端为用于通入冷冻水的进水口20,所述管体2另一端为用于经过热交换后的流出冷冻水的回水口21,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基体1的内腔吹风的数个扰流风扇4,每个所述扰流风扇4均沿基体1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所述扰流风扇4与所述翅片组3相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用于向所述基体1的内腔吹风的数个扰流风扇4,每个扰流风扇4均沿基体1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扰流风扇4与翅片组3相配合;这样通过利用扰流风扇4沿着翅片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吹风,有助于扰动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30间的空气,从而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和散热能力;同时由于扰流风扇4体积小,避免对室内空气产生强制性对流,使室内舒适度不受影响;此外设置扰流风扇4的翅片式换热器位置灵活变动,成本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用于承接冷凝水的接水盘5,所述接水盘5包括水盘本体50、靠近水盘本体50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沿板51,位于所述基体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沿板10,所述第一沿板5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沿板10的上表面相配合。其中接水盘5是一个非常方便安装的可选件,用户或操作工安装好此款翅片式换热器后,只要将接水盘5从外面插入,使接水盘5悬挂于翅片式换热器底部;在夏天启动制冷功能时,从管体2的进水口20通入空调冷冻水,就可用于承接翅片式换热器表面的冷凝水,通过设置于承接盘5的排水口52排到室外,避免冷凝水到处流,使用非常方便。

    结合图2所示,每个所述扰流风扇4均包括进风网罩40、方形座体41、由塑料材质一次成型的叶片42以及直流电机43,所述进风网罩40固定方形座体41,所述方形座体41固定于所述基体1,直流电机43可转动地设置于方形座体41上,所述风叶42固定于所述直流电机42的输出轴上。

    结合图2所示,所述直流电机42的输入电压为12v或24v。上述的散热方式,通过使用12v或24v的直流电机42,以2kw散热能力来计算,只需要消耗12w的电机功耗,以极小的电功代价,大大提升了换热效率,节约了材料消耗,且噪音低,占用室内空间小;同时保证了采暖的室内舒适度要求,是一种换热效率更高消耗资源更少的新型采暖散热方式。

    结合图1或图3所示,所述翅片组3的翅片30均由铝或铜或铜铝合金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上述翅片组3的翅片30可以选用其他高导热的金属制成。

    结合图1或图2或图3或图4所示,所述管体2为紫铜管或钢管。但不限于此,可选用其他导热率高且耐热水的材质制成。

    结合图2所示,所述基体1包括壳体11、沿壳体11两端伸出的左安装体12和右安装体13,所述左安装体12上设有左挂墙孔120,所述右安装体13上设有右挂墙孔130,所述左挂墙孔120和所述右挂墙孔130对称设置。

    结合图4所示,所述壳体11沿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翅片组3的轴向长度等于壳体11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每个所述扰流风扇4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直径为d,每个所述扰流风扇4两两之间的间距为s,所述扰流风扇4的数量为n;

    其中l、s以及n的数学关系为l等于n乘以(d s)。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其中s和d之间的关系为0.8d≤s≤1.5d;翅片的高度h为125mm≤h≤400mm。

    结合图3所示,其中翅片30的间距w和翅片30的厚度d满足的数学关系为1.8mm≤w≤3.5mm,且w≤30d;或者0.1mmm≤d≤0.2mm,且w≤30d。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设置用于向所述基体的内腔吹风的数个扰流风扇,每个扰流风扇均沿基体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扰流风扇与翅片组相配合;这样通过利用扰流风扇沿着翅片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吹风,有助于扰动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间的空气,从而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和散热能力;同时由于扰流风扇体积小,避免对室内空气产生强制性对流,使室内舒适度不受影响;此外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位置灵活变动,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基体、管体以及翅片组,所述管体卡合于所述基体,所述翅片组包括间距排列的翅片,所述翅片组沿基体长度方向充满基体的空腔,所述管体一端为用于通入冷冻水的进水口,所述管体另一端为用于经过热交换后的流出冷冻水的回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基体的内腔吹风的数个扰流风扇,每个所述扰流风扇均沿基体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所述扰流风扇与所述翅片组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接冷凝水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水盘本体、靠近水盘本体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沿板,位于所述基体底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沿板,所述第一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沿板的上表面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扰流风扇均包括进风网罩、方形座体、由塑料材质一次成型的叶片以及直流电机,所述方形座体固定于所述基体,电机可转动地设置于方形座体内,所述风叶固定于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入电压为12v或24v。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的翅片均由铝或铜或铜铝合金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紫铜管或钢管。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壳体、沿壳体两端伸出的左安装体和右安装体,所述左安装体上设有左挂墙孔,所述右安装体上设有右挂墙孔,所述左挂墙孔和所述右挂墙孔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翅片组的轴向长度等于壳体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每个所述扰流风扇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的直径为d,每个所述扰流风扇两两之间的间距为s,所述扰流风扇的数量为n;

    其中l、s以及n的数学关系为l等于n乘以(d s)。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s和d之间的关系为0.8d≤s≤1.5d;翅片的高度h为125mm≤h≤400m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翅片的间距w和翅片的厚度d满足的数学关系为1.8mm≤w≤3.5mm,且w≤30d;或者0.1mmm≤d≤0.2mm,且w≤30d。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扰流风扇的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基体、管体以及翅片组,管体卡合于基体,翅片组包括间距排列的翅片,翅片组沿基体长度方向充满基体的空腔,管体一端为用于通入冷冻水的进水口,管体另一端为用于经过热交换后的流出冷冻水的回水口,还包括用于向基体的内腔吹风的数个扰流风扇,每个扰流风扇均沿基体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扰流风扇与翅片组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利用扰流风扇沿着翅片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吹风,有助于扰动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间的空气,从而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和散热能力;同时由于扰流风扇体积小,避免对室内空气产生强制性对流,使室内舒适度不受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童风喜;符超远;苏永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爱美泰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071.html

    最新回复(0)